高三地理二轮复习方法经典大全
相关文章
高三地理怎样进行复习,如何提高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的有效性?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三地理复习方法及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方法经典大全 1
比如,在复习天气系统时,我们可以把冷锋与暖锋的概念、图形、符号、过境前时后的天气等做比较;复习气候类型时,可以把各类型气候的分布、成因、特点做比较;复习区域地理时候,可以把岛国英国和日本的一系列地理特征做比较。还有,把东南亚、非洲、中美洲的热带作物做比较。总之,只要善于挖掘,总会发现有许多相似的地理事物。通过各项特征的比较,我们能够更好的把握比较对象的相同特征与不同特征,从而达到熟练掌握这些知识点的目的。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方法经典大全 2
【释义】即从同类地理知识中分别提取字头,编成简短话语进行记忆,这种字头法,简化知识,利于增强记忆。
周恩来曾将全国的省、市和自治区的名称编成一首《地理诗》,诗曰:
两湖两广两河山,五江云贵福吉安。
两宁四西青甘陕,还有内台北上天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方法经典大全 3
【释义】纷乱的无条理的事物是不容易记忆的。我们把事物做一点理顺和归类,记忆起来就比较方便。如气候类型分别归类在一起,再进行记忆就比较容易。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方法经典大全 4
1、学习方法上要采用文理结合
地理学习过程中,既有文科的灵活,又有理科的逻辑性,所以同学们在学习的时候要注意学习方法的正确运用。由于学习主要建立在理解在基础上,所以建议高三的文科生在学习的时候采用偏理科的学习方法,先理解再记忆。平时学习的时候还要多做练习题,提高解题能力,巩固所学知识。
2、建立知识体系,融会贯通
高中地理是和生活紧密相连的,而且知识点之间也存在联系,高三学生在复习的时候把知识点整合一下,建立一个知识体系,在方便复习的同时也能够梳理一下大体知识点加深理解。
在平时复习的过程中,不要局限于课本、参考资料上面,应该通过视频或者其他方式了解一下相关地理特点,比如洋流、气候等,把生活和学习联系起来,有助于理解和记忆。
3、注重画图能力
地理学习的灵魂是地图的阅读和使用,所以想学好地理就不能忽略地图。平时复习的时候是把地理知识和地图相结合,通过地图理解地理知识。达到看到图就能想到相关地理知识,或者看到地理知识点就能在脑海中形成一幅相关地图。
地理学科具有较强的知识联系性,很多高中地理知识构建在初中地理之上。但是由于年代久远加上高中升学压力大,很多同学的初中地理基础知识早已遗忘,这就为后期的高中地理学习深入带来较大的阻碍。因此在学习高中地理知识之前,我们也可以对初中地理知识进行回顾温习,将初中地理与高中地理进行知识联系,并将知识具体落实到问题中去。同时,高中生将面临高考,高考不仅考验同学们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同时也对我们的心理承受能力进行了考察。分数作为两者的重要表现形式,我们在学习中要做到每分必争。一部分同学虽然在平时的学习中做了大量的练习,但是考试分数却不是很理想,究其原因很有可能是其练习仅仅停留于练习本身,缺少对练习的经验教训整理与记录,导致同样的问题与错误一犯再犯。加上平时学习不注意细节,做题马虎大意,导致最后的考试失分现象十分严重。针对这一问题,我建议同学们重视练习的总结反馈环节,从练习中找到自身知识的薄弱板块和容易出错的点,及时开展这一部分知识的学习。建立错题本,分析自身容易犯的错误,做到同一错误不再重犯。
地理的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面临林林总总的问题,作为一名高中生,我们要在学习过程中重视总结、善于总结,寻找和优化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帮助自身更好更快的开展地理学习,破除地理学习难题。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方法经典大全 5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方法
高三地理高效复习方法
高中地理知识点
●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方法
一、抓住一轮复习,全面掌握基础知识
“能力为主导,知识为基础”是高考永恒的话题。高考试题无论怎样变化,都是地理基础知识的不同演绎和迁移,即使是综合试题也是在基础之上的综合。如果基础知识不扎实,就很容易在考试过程中遇到障碍。一轮复习正是对基础知识进行全面盘点的阶段,因此,同学们一定要重视这个阶段的复习,力争做到“当天内容及时消化,每单元知识及时巩固”,力争吃透每个知识点。
二、重视地图,将地理知识落实到地图上
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高考试题也往往以地图为切入点,近年来高考试题的采点甚至出现微观、局部地区,这就要求同学们有很强的读图能力和区域定位能力。因此,同学们平时应注重读图、填图、默图、甚至描图训练,只有把所有的知识都落实到地图上,才能切实提高解题能力。
三、关注时事热点、联系生活实际
地理时事热点问题、生活中的地理问题都是地理学科非常关注的问题,也是历年高考命题的理想切入点。因此我们要时刻关注这些问题,分析生活中地理事物(现象)的形成原因、提出某些问题的解决措施、了解某些工程发展的最新进展、将某些时事与相关地理知识联系起来等。同学们平时应注意经常看报,学会发现时事中隐含的地理信息,不妨可以自编一些地理时事题与同学交流、互相考查提高。
四、学会用规范的地理语言表述
地理高考说明中要求“进行文字准确、条理清楚、逻辑严密的表述”。有的同学客观性试题做得相当不错,但进行文字表述时却常常不能到位,不是关键字抓不住,就是语言逻辑出现问题,使本该得到的分丢失。关键在于,平时就没有使用规范的地理语言进行记忆与表述。课本是我们学习规范地理语言的重要工具,从现在起,同学们应尽量使用课本语言进行表述和记忆,逐步形成良好的语言表述习惯。
返回目录>>>
● 如何开始高三地理的高效复习
1.给自己多留出复习的时间。
在复习课本和做练习时,建议同学们能分析的要自己多分析,能表述的要自己多表述,能动手演练的要自己多动手演练,能思考的要自己多思考,能自己得出结论的要让自己推导得出结论。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同学们自己潜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力,从而提高学习效能。
2.准确理解概念、区分概念和应用概念解决问题。
高考试题侧重于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以及利用已有认知、结合情境解决问题的能力。复习中一定要注重地理概念的准确理解。
这里提醒同学们在复习中一定要区分好以下地理概念,包括:昼夜更替与昼夜长短(注意成因不同);大气反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弄清关系);温室效应、全球变暖(机理不同);地质作用、地质构造、构造地貌(关系);热带雨林与热带雨林带(类别不同);沙漠、荒漠、草场、草原(描述对象不同);区位因素与区位条件(注意论述角度不同);农业类型与农业地域类型(强调的角度不同);领土、国土与国土资源(知道含义不同)。
3.规范成自然,不得高分也很难。
天津卷已经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体系,尤其高考试卷对规范答题有明确要求。因此同学们在复习中要做好如下训练。(1)训练思维角度,有熟练的描述思路,练习准确使用地理关键术语。(2)培养自己在考试中攻坚克难的意志品质。(3)完善思维导图,厘清关联,清晰记忆地理知识点;重视对问题逻辑关系认知与整理。(4)言简意赅,书写整齐规范。(5)“大答案”覆盖“小答案”,“具体”代替“概括”。
4.加强对第二语言——“图”的认知。
“无图不成题”,图像与文字的组合,是天津高考地理卷试题的标配。但在答题时学生只能以文字的形式作答,这就需要将地理图像和数据等所要表达的内容转化成语言文字进行作答。我建议同学们能做到“读图四步走”:一读图名,即这是幅什么图?二读图例和注记,即图中的符号表示什么地理事物?三读有无坐标轴,若有坐标轴,要看清横纵坐标分别表示什么?四读取图表中表达了哪些地理信息、有效信息、隐形信息?
5.整合、归纳知识,构建知识体系。
知识联系越广泛,思维线索越通畅,解决问题的思维敏捷度就越高。复习中必须重视对知识的整合和体系的构建,即学会对零碎的、分散的、相对独立的地理概念、基本原理等基础知识进行整合,加以梳理,使之形成有一定内在联系的知识系统。
6.迁移运用,关注生活生产实际。
注意题目的变式,避免重复的机械练习,做到少而精。习题突出学科特色、贴近时代,紧密结合生活生产实际,尝试用地理学科的知识去分析、阐释和评价现实生活问题与重大社会问题。
返回目录>>>
● 高中地理知识点
1、对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②大气对流运动(12km)显著;③天气复杂多变。
2、平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温度升高;②大气平稳,以水准运动为主,有利於高空飞行。
3、大气的热力过程:太阳辐射--地面增温--地面辐射--大气增温--大气(逆)辐射--大气保温
4、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
5、太阳辐射(光照)与天气、地势关系:晴朗的天气、地势高空气稀薄,光照越强;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6、大气的保温效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并通过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
7、气温与天气:白天多云,气温不高(云层反射作用强);夜晚多云,气温较高(大气逆辐射强)。
8、气温的垂直分布: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9、气温的水准分布:①纬度分布:纬度越高,气温越低,我国热量最丰富的地区:海南岛
②海陆分布:夏季陆地>海洋,冬季海洋>陆地;
③气温高的地方,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反之,气温低的地方,等温线向低纬凸出。
10、气温年较差:①影响因素:海陆热力性质;地表植被水分状况;云雨多少。
②变化规律:内陆>沿海,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裸地>草地>林地>湖泊,晴天>阴天。
返回目录>>>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方法经典大全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