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文科的必考知识点解析精选总结
相关文章
成功的名字叫奋斗,创新的名字叫探索,上进的名字就攀登,勇敢的名字叫攀登,勤奋的名字叫耕耘,谦虚的名字叫倾听,幸福的名字叫满足。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高二地理水平考试知识点分析,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二地理文科的必考知识点解析精选总结 1
一、东亚:
1、东部沿海:季风气候显著;(_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2、西部内陆:温带大陆干旱、半干旱气候;
二、东南亚:
1、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中南半岛大部分、菲律宾群岛,北部夏季高温多雨);
2、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在马来半岛和马来群岛,常年高温多雨);
三、南亚:
1、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印度半岛大部分);
2、热带沙漠气候;(印度中下游;巴基斯坦以热带沙漠为主);
四、中亚:
1、温带大陆干旱、半干旱气候;
五、西亚和北非:
1、热带沙漠气候为主;(770多万平方千米);
2、小部分为地中海气候;
六、撒哈拉以南非洲:
1、热带草原气候(世界第一);
2、热带雨林气候;
3、热带沙漠气候;
4、地中海气候;
七、欧洲:
1、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西部)→世界最典型;
注:生成原因:①终年西风;②北大西洋暖流增湿增温;③地形因素;④大陆轮廓破碎,利于西风深入;
2、北部、南部:山地气候;
3、西班牙、葡萄牙等:地中海气候;
4、中部温带大陆性气候;
八、欧洲东部和北亚:
1、温带大陆性气候(俄罗斯);
九、北美:
1、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2、狭窄的温带海洋性气候(40°N-60°N);
3、狭窄的地中海气候;(30°N-40°N);
十、拉丁美洲:
1、热带气候,雨林、草原气候为主;
十一、大洋洲:
1、热带为主,呈半环状:大分水岭(热带雨林、_带季风湿润气候);
注:热带雨林气候的成因:
①东澳大利亚暖流增温增压;
②东南信风来自于暖流;
③地形因素:处在大分水岭迎风坡;
2、热带草原气候(受赤道低压控制);
3、热带沙漠气候(被南回归线穿过;西澳大利亚寒潮);
4、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30゜-40゜);
十二、南极:
1、酷寒:
①纬度高,热量小;
②海拔高,降温幅度大;
③冰川对太阳的反射极强;
2、干燥:
①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小;
②终年受极地高压控制,下沉气流;
③陆地面积大;
3、烈风:平均18m/s,达100m/s,一年中8级以上风天达300天以上;
十三、北极:
1、没有南极寒冷(海洋面积大,大部分终年封冻);
2、降水比南极丰富(气温较高,海洋面积大),年降水量为100mm-150mm;
3、风速没有南极大;
高二地理文科的必考知识点解析精选总结 2
1、荒漠化
荒漠化类型包括:沙漠化、次生盐渍化,石质荒漠化,红色荒漠化。不同类型的荒漠化,其形成原因和治理措施并不一样。
[成因分析]沙漠化的一般成因分析:
自然原因:基本条件:气候干旱
物质条件:土质疏松,多沙质沉积物
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人为原因:①过度樵采(一般发生在林牧交接带、农林交接带,如河西走廊)
过度放牧(一般发生在畜牧区,如__草原)
过度开垦(一般发生在农牧交接带、农林交接带,如河套平原)
②不合理利用水资源(如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点状或斑状沙漠化)
[防治措施]沙漠化的防治措施
工程措施:
①设置沙障工程、拦沙固沙
②(若有河流)建设蓄水工程、防漏工程、合理分配上、中、下游水资源
③节约用水,合理利用水资源,
生物措施:
①封沙育草,构建乔、灌、草结合的防沙林带
②退耕还林、还草,因地制宜调节农、林、牧用地
③推广省材灶;(林牧区)营造薪碳林,兴建沼气池;(牧区)培育人工草地,利用风能,太阳能管理措施: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
2、水土流失
[成因分析]
自然原因:
①气候:降水多且集中,多暴雨
②地貌:丘陵山地面积广,多坡地
③土壤:(黄土高原)土质疏松
④植被:稀疏
人为原因:
①破坏植被
②不合理的耕作制度
③取石、开矿
[防治措施]
工程措施:
①修建排水沟
②修筑梯田、垒建小坝,减小坡度
生物措施:
①保护现有植被,植树造林、种草,恢复已破坏植被
②退耕还林、还草
③小流域综合治理蓄水保土
水土流失影响①气候变得更加干旱②地形的支离破碎、千沟万壑③土壤肥力下降,农作物单产量降低④黄河含沙量增大,下游河床抬高,洪灾加剧⑤使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加剧⑥生态环境恶化,植被更加稀疏(气候、地形、土壤、植被、水文)
3、洪涝灾害
[成因分析]自然原因:
①气候:降水多且集中,持续时间长,多暴雨(季风降水、台风、厄尔尼若现象等)
②水文:河道弯曲,集水区域广,水系支流多(扇形水系、树枝状水系)
③地形:地势低洼(海河、珠江),排洪速度慢
人为原因:
①滥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抬升
②围湖造田,蓄洪能力下降
③不合理开发占用河道,不合理水利工程建设(渭河流域)
[防治措施]
工程措施:①中上游修建水坝
②中下游修建、加固大堤,修建分洪区
③疏通河道,清除河流与湖泊淤泥
④裁弯取直
⑤建立洪水预报预警系统
生物措施:①植树造林,建设防护林体系
②退田还湖
4、森林的开发和保护
1、森林的生态环境效应
湿润地区(山区、河流上游)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地、减少水土皳失
干旱、半干旱地区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沿海地区防止海风、海浪侵袭
城市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吸烟除尘等
2、热带雨林被破坏带来的生态危害
(1)影响全球水循环和水平衡,引起地表水减少,水汽蒸发、蒸腾作用减弱,空气干燥,从而引起降
水减少,气候异常,全球旱涝失衡的频度和强度将加大,全球自然灾害频发。
(2)使二氧化碳增多,导致气温升高,造成全球变暖。
(3)导致雨林物种的大量灭绝,使生物多样性减少。
3、保护雨林的措施
(1)鼓励保护性的开发方式,如雨林观光,生态旅游等
(2)加强雨林管理和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
(3)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
(4)森林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
(5)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获益
(6)加强雨林缓冲区的建设,减少移民和农耕进入雨林区的机会
高二地理文科的必考知识点解析精选总结 3
一、太阳辐射与地球
1、太阳的主要成分:氢和氦
2、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释放的能量
3、太阳辐射能的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4、太阳辐射波长范围是0.15-4微米,分为紫外光、可见光和红外光,50%的能量集中于可见光。
5、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太阳直接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生物生长离不开太阳
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太阳辐射本身及大气运动、水循环等为人类提供能源
为生产生活提供煤、石油等能源
二、太阳活动与地球
1、太阳外部结构的分层由里到外: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2、太阳活动:黑子(温度比其他区域低)、耀斑、日珥和太阳风
(光球层、周期11年)(色球层)(日冕层)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影响气候;
扰动电离层,使地球上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甚至中断;
干扰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两极地区产生美丽的极光;
许多自然灾害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如地震、水旱灾害。
高二地理文科的必考知识点解析精选总结 4
宇宙
空间和时间及天地万物的总称。宇宙就是物质世界,是不依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并处在不断运动和发展中,在时间上没有开始没有终结,在空间上没有边界没有尽头。宇宙中的天体多种多样,例如像太阳那样的恒星,像我们生活的地球这样的行星,以及地球的卫星月亮、拖着长尾的彗星、在夜空中划过一道光迹的流星等等。宇宙空间无边无际。我们常用光在一年中走过的距离即光年(94605亿千米)来测量宇宙。随着天文望远镜和观测技术的提高,目前人们能够观测到的宇宙范围大约为360亿光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它的范围还将不断扩大。
银河系
太阳系所在的恒星系统称银河系。在夏季晴朗的夜空可以看到一条明亮的银白色的光带一直延伸到地平线,像一条流经天空的长河,因而叫银河。它由2000多亿颗恒星组成,其总质量是太阳质量的1400亿倍。它是一个旋涡结构的圆盘状星系,中央厚,越向边缘越薄,形状像铁饼。银河系的主体部分直径为7万光年,中心厚度约1.5万光年。太阳位于距银河系中心3万光年的位置上绕中心运转,运转周期2.5亿年。
太阳系
由太阳及以太阳为中心、并受其引力控制而环绕它运动的天体所构成的系统。太阳是中心天体,其质量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以它巨大的引力吸引着九大行星(依距日远近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小行星(约2000颗)、卫星(约60多颗)、彗星(约1600多颗)及流行体等围绕它运动。太阳系的范围,估计最远可达4500天文单位(1天文单位是日地平均距离约1.5亿千米)。
地球
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根据人造卫星的测量,地球的赤道半径为6378.1千米,极半径为6356.8千米,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的体积约10832亿千米3,质量约为5.976×1027克,平均密度为5.52克/厘米3。地球的形状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地球的表面积为5.1亿千米2,其中70.8%是辽阔的海洋,其余为陆地。陆地上有山地、丘陵、高原、盆地、平原以及河流,湖泊等众多地貌形态。海底有大陆架、海岭、海沟、洋盆等众多地貌形态。
地球是太阳系中有生命的星球。地球的自然条件有利于生命的存在,这是由地球的宇宙位置和它的特点决定的。距太阳较近的水星、金星,受太阳光热的烘烤,它们表面的温度高于水的沸点100℃,而距离太阳比地球远的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接受的太阳热量甚少,异常寒冷,生命难以存活。质量比地球小得多的星体(水星、火星)吸引力也小,没有能力在自己周围控制住巨大而密集的大气圈。只有地球距太阳不远也不近,使地表能够得到和维持适合生物生存的热量,加上地球有液态水,又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这些都为生命的诞生和繁衍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高二地理文科的必考知识点解析精选总结 5
1、人口向城镇聚集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就是城市化。
2、城市化的标志:
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持续上升(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
②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
③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3、城市发展的动力:社会经济发展——主要动力
(1)推力:吸引人群离开农村的因素。(农村人口增长快,对土地压力大;农村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农村受自然灾害影响大)
(2)拉力:吸引人群来城市的因素。(城市就业机会多;城市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文化设施齐全;城市交通便捷)
4、一个国家城市化水平的衡量指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来表示,它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5、城市化的意义:人口转变、产业结构变化、工业的发展、科技的发展、缩小城市与乡村距离,文化、思想、观念、生活方式渐趋同。
高二地理文科的必考知识点解析精选总结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