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方程式记忆技巧精选整理
相关文章
化学反应和能力是化学方程的发生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知识点,所以可以说这部分内容贯穿了整个化学的学科,所以我们必须掌握好这部分内容。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
高二化学方程式记忆技巧精选整理 1
第一节 化学能与热能
1、在任何的化学反应中总伴有能量的变化。
原因: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吸收能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取决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E反应物总能量>E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E反应物总能量
2、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常见的放热反应:
①所有的燃烧与缓慢氧化。
②酸碱中和反应。
③金属与酸反应制取氢气。
④大多数化合反应(特殊:
是吸热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
①以C、H2、CO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如:
②铵盐和碱的反应如Ba(OH)2·8H2O+NH4Cl=BaCl2+2NH3↑+10H2O
③大多数分解反应如KClO3、KMnO4、CaCO3的分解等。
3、能源的分类:
形成条件
利用历史
性质
一次能源
常规能源
可再生资源
水能、风能、生物质能
不可再生资源
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
新能源
可再生资源
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氢能、沼气
不可再生资源
核能
二次能源
(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化得到的能源称为二次能源)
电能(水电、火电、核电)、蒸汽、工业余热、酒精、汽油、焦炭等
【思考】一般说来,大多数化合反应是放热反应,大多数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放热反应都不需要加热,吸热反应都需要加热,这种说法对吗?试举例说明。
点拔:这种说法不对。如C+O2=CO2的反应是放热反应,但需要加热,只是反应开始后不再需要加热,反应放出的热量可以使反应继续下去。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是吸热反应,但反应并不需要加热。
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
1、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方式:
电能
(电力)
火电(火力发电)
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
缺点:环境污染、低效
原电池
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优点:清洁、高效
2、原电池原理
(1)概念: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3)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①电极为导体且活泼性不同;
②两个电极接触(导线连接或直接接触);
③两个相互连接的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构成闭合回路。
(4)电极名称及发生的反应:
负极:
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电极反应式:较活泼金属-ne-=金属阳离子
负极现象:负极溶解,负极质量减少
正极:
较不活泼的金属或石墨作正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电极反应式:溶液中阳离子+ne-=单质
正极的现象:一般有气体放出或正极质量增加
(5)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①依据原电池两极的材料:
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K、Ca、Na太活泼,不能作电极);
较不活泼金属或可导电非金属(石墨)、氧化物(MnO2)等作正极。
②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向:(外电路)的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则由负极经外电路流向原电池的正极。
③根据内电路离子的迁移方向:阳离子流向原电池正极,阴离子流向原电池负极。
④根据原电池中的反应类型:
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现象通常是电极本身消耗,质量减小。
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现象是常伴随金属的析出或H2的放出。
(6)原电池电极反应的书写方法:
①原电池反应所依托的化学反应原理是氧化还原反应,负极反应是氧化反应,正极反应是还原反应。因此书写电极反应的方法归纳如下:
写出总反应方程式;
把总反应根据电子得失情况,分成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氧化反应在负极发生,还原反应在正极发生,反应物和生成物对号入座,注意酸碱介质和水等参与反应。
②原电池的总反应式一般把正极和负极反应式相加而得。
(7)原电池的应用:
①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如粗锌制氢气速率比纯锌制氢气快。
②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
③设计原电池。
④金属的腐蚀。
3、化学电源基本类型:
①干电池:活泼金属作负极,被腐蚀或消耗。如:Cu-Zn原电池、锌锰电池。
②充电电池:两极都参加反应的原电池,可充电循环使用。如铅蓄电池、锂电池和银锌电池等。
③燃料电池:两电极材料均为惰性电极,电极本身不发生反应,而是由引入到两极上的物质发生反应,如H2、CH4燃料电池,其电解质溶液常为碱性试剂(KOH等)。
第三节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1、化学反应的速率
(1)概念: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均取正值)来表示。
计算公式:
①单位:mol/(L·s)或mol/(L·min)
②B为溶液或气体,若B为固体或纯液体不计算速率。
③以上所表示的是平均速率,而不是瞬时速率。
④重要规律:
速率比=方程式系数比
变化量比=方程式系数比
(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内因:由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决定的(主要因素)。
外因:①温度:升高温度,增大速率
②催化剂:一般加快反应速率(正催化剂)
③浓度:增加C反应物的浓度,增大速率(溶液或气体才有浓度可言)
④压强:增大压强,增大速率(适用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
⑤其它因素:如光(射线)、固体的表面积(颗粒大小)、反应物的状态(溶剂)、原电池等也会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2、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平衡
(1)在一定条件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正向反应速率与逆向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改变,达到表面上静止的一种“平衡状态”,这就是这个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即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移动受到温度、反应物浓度、压强等因素的影响。催化剂只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对化学平衡无影响。
在相同的条件下同时向正、逆两个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叫做可逆反应。通常把由反应物向生成物进行的反应叫做正反应。而由生成物向反应物进行的反应叫做逆反应。
在任何可逆反应中,正方应进行的同时,逆反应也在进行。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即是说可逆反应无论进行到何种程度,任何物质(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都不可能为0。
(2)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逆、动、等、定、变。
①逆: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
②动:动态平衡,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仍在不断进行。
③等:达到平衡状态时,正方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等于0。即v正=v逆≠0。
④定: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各组成成分的含量保持一定。
⑤变:当条件变化时,原平衡被破坏,在新的条件下会重新建立新的平衡。
(3)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①VA(正方向)=VA(逆方向)或nA(消耗)=nA(生成)(不同方向同一物质比较)
②各组分浓度保持不变或百分含量不变
③借助颜色不变判断(有一种物质是有颜色的)
④总物质的量或总体积或总压强或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前提:反应前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相等的反应适用,即如对于反应)
热化学方程式知识点 化学热化学方程式是什么
1.定义表示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热量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
2.表示意义不仅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也表明厂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高二化学方程式记忆技巧精选整理 2
最小公倍数法也是一种较常用的方法。配平关键是找出前后出现“个数”最多的原子,并求出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例3:al+fe3o4→al2o3+fe
分析:出现个数最多的原子是氧。它们反应前后最小公倍数为“3′4”,由此把fe3o4系数乘以3,al2o3系数乘以4,最后配平其它原子个数。
解:8al+3fe3o4=?4al2o3+9fe
高二化学方程式记忆技巧精选整理 3
化学方程式记忆方法一
“混个脸熟法”:常见面,反复练
(1)完形填空法:把高中所有的化学方程式只列出反应物,其余留空。你要做的就是“完形填空”:注明反应条件、写出生成物并配平方程式。这种形式的练习可以集中时间集中来做。
(2)卡片练习法:在“完形填空”的基础上,筛选出那些自己易错,难以记忆的方程式做成卡片,每张卡片包含三到五个方程式。卡片准备好后,随时随地都可以练习,也不太占用时间,今天三五个,明天七八个,久而久之,与方程式见面的机会就多起来,混个脸熟也不成问题啦!
化学方程式记忆方法二
奇数变偶数法
选择反应前后化学式中原子个数为一奇一偶的元素作配平起点,将奇数变成偶数,然后再配平其他元素原子的方法称为奇数变偶数法.
例如:甲烷(CH4)燃烧方程式的配平,就可以采用奇数变偶数法:CH4+O2――H2O+CO2,反应前O2中氧原子为偶数,而反应后H2O中氧原子个数为奇数,先将H2O前配以2将氧原子个数由奇数变为偶数:CH4+O2――2H2O+CO2,再配平其他元素的原子:CH4+2O2==2H2O+CO2.
化学方程式记忆方法三
归一法:
找到化学方程式中关键的化学式,定其化学式前计量数为1,然后根据关键化学式去配平其他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若出现计量数为分数,再将各计量数同乘以同一整数,化分数为整数,这种先定关键化学式计量数为1的配平方法,称为归一法.
例如:甲醇(CH3OH)燃烧化学方程式配平可采用此法:CH3OH+O2――H2O+CO2,显然决定生成H2O与CO2的多少的关键是甲醇的组成,因而定其计量数为1,这样可得其燃烧后生成H2O与CO2的分子个数:CH3OH+O2――2H2O+CO2.然后配平氧原子:CH3OH+3/2O2===2H2O+CO2,将各计量数同乘以2化分为整数:2CH3OH+3O2==4H2O+2CO2.
高二化学考试成绩逆袭秘诀
夯实巩固高中化学基础
高中化学成绩如果很差,想要一下子逆袭成90分,那是不可能的,一定要客观的分析自己的成绩,从最基础的知识点开始学起,首先把化学元素周期表背下来,和一些基础的化学公式也要背下来,然后再把化学公式应用到知识点中去,通过做题加强对知识点和公式的记忆。
注重总结化学欠缺的知识
在化学的备考过程中,想要能够提高成绩那么一定要清楚自己哪不好,通过试题的检验查出自己欠缺的知识,然后在接下来的备考中有针对性的练习,自己欠缺的地方多付出一定的时间,如果欠缺的太多那么就从头开始学习,回归教材先将教材中的知识点和考试例题都学习一遍,对于不懂的地方,请教老师和同学帮忙解决。
做化学试题提高对知识点的理解
在备考化学的过程中通过听课和看书对知识点形成的认识只是浅层面的,只有通过做化学试题才能巩固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因为在做题的过程中清楚了解知识点的应用,将脑海中抽象的化学概念变得具体化,并且有的化学知识点学起来很简单,但是真正的应用到考试试题中难度就变大了,想要对高中化学知识点充分掌握,一定要充分了解。
高二化学方程式记忆技巧精选整理 4
1、钠与水反应:2Na+2H2O=2Na++2OH-+H2↑
2、硝酸银与盐酸及可溶性盐酸盐溶液:Ag++Cl-=AgCl↓
3、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H2O=4Na++4OH-+O2↑
4、碳酸氢盐溶液与强酸溶液混合:HCO3-+H+=CO2↑+H2O
5、钠与硫酸铜溶液:2Na+2H2O+Cu2+=2Na++Cu(OH)2↓+H2↑
6、碳酸氢盐溶液与醋酸溶液混合:HCO3-+CH3COOH=CO2↑+H2O+CH3COO-
7、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氢镁反应:
Ca2++2OH-+2HCO3-+Mg2+=Mg(OH)2↓+CaCO3↓
8、向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
2HCO3-+Ca2++2OH-=CaCO3↓+2H2O+CO32–
9、向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Ca2++HCO3-+OH-=CaCO3↓+H2O
10、澄清石灰水与少量小苏打溶液混合:Ca2++OH-+HCO3-=CaCO3↓+H2O
11、澄清石灰水通入少量CO2:Ca2++2OH–+CO3=CaCO3↓+H2O
12、澄清石灰水通入过量CO2:OH–+CO2=HCO3-
13、碳酸氢钠溶液与少量石灰水反应:Ca2++2OH–+2HCO3-=CaCO3↓+CO32–+2H2O
14、碳酸氢钠溶液与过量石灰水反应:HCO3-+OH–+Ca2+=CaCO3↓+H2O
15、等物质的量氢氧化钡溶液与碳酸氢铵溶液混合:
a2++2OH–+NH4++HCO3-=BaCO3↓+H2O+NH3?H2O
16、碳酸钠溶液与盐酸反应:CO32–+H+=HCO3- 或CO32–+2H+=CO2↑+H2O
17、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少量的CO2?:CO2+2OH–=CO32–+H2O
18、过量的CO2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CO2+OH–=HCO3-
19、碳酸氢铵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
H4++HCO3-+2OH–=NH3↑+CO32–+2H2O
20、碳酸钙与盐酸反应:CaCO3+2H+=Ca2++CO2↑+H2O
21、碳酸钙与醋酸反应:CaCO3+2CH3COOH=Ca2++2CH3COO-+CO2↑+H2O
22、澄清石灰水与稀盐酸反应:H++OH–=H2O
23、磷酸溶液与少量澄清石灰水:H3PO4+OH–=H2O+H2PO4–
24、磷酸溶液与过量澄清石灰水:2H3PO4+3Ca2++6OH–=Ca3(PO4)2↓+6H2O
25、碳酸镁溶于强酸:MgCO3+2H+=Mg2++CO2↑+H2O
26、硫酸镁溶液跟氢氧化钡溶液反应:
a2++2OH–+Mg2++SO42–=BaSO4↓+Mg(OH)2↓
27、硫酸溶液跟氢氧化钡溶液反应:Ba2++2OH–+2H++SO42–=BaSO4↓+2H2O
28、硫酸氢钠溶液与氢氧化钡反应至中性:2H++SO42–+2OH–+Ba2+=2H2O+BaSO4↓
29、硫酸氢钠溶液与氢氧化钡反应至硫酸根完全沉淀:
H++SO42–+OH–+Ba2+=BaSO4↓+H2O
30、硫酸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钡溶液:
2Al3++3SO42–+8OH–+3Ba2+=3BaSO4↓+2AlO2–+4H2O
31、氢氧化镁与稀硫酸反应:Mg(OH)2+2H+=Mg2++2H2O
32、铝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Al+2OH–+2H2O=2AlO2–+3H2↑
33、物质的量之比为1:1NaAl合金置于水中:Na+Al+2H2O=Na++AlO2–+2H2↑
34、氧化铝溶于强碱溶液:Al2O3+2OH–=2AlO2–+H2O
35、氧化铝溶于强酸溶液:Al2O3+6H+=2Al3++3H2O
36、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Al(OH)3+OH–=AlO2–+2H2O
37、氢氧化铝与盐酸溶液反应:Al(OH)3+3H+=Al3++3H2O
38、硫酸铝溶液与碳酸氢钠溶液:Al3++3HCO3-=Al(OH)3↓+CO2↑
39、硫酸铝溶液与碳酸钠溶液:2Al3++3CO32–+3H2O=2Al(OH)3↓+3CO2↑
40、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3++3NH3?H2O=Al(OH)3↓+3NH4+
41、明矾溶液加热水解生成沉淀:Al3++3H2O=Al(OH)3↓+3H+
42、氯化铝溶液与偏铝酸钠溶液:Al3++3AlO2–+6H2O=4Al(OH)3↓
43、偏铝酸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铁溶液:Fe3++3AlO2–+6H2O=Fe(OH)3↓+3Al(OH)3↓
44、偏铝酸钠溶液中加入少量盐酸:AlO2–+H++H2O=Al(OH)3↓
45、偏铝酸钠溶液中加入过量盐酸:AlO2–+4H+=Al3++2H2O
46、偏铝酸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铵溶液:AlO2–+NH4++H2O=Al(OH)3↓+NH3↑
47、金属铁溶于盐酸中:Fe+2H+=Fe2++H2↑
48、铁粉与氯化铁溶液反应:Fe+2Fe3+=3Fe2+
49、铜与氯化铁溶液反应:Cu+2Fe3+=Cu2++3Fe2+
50、硫化亚铁与盐酸反应:FeS+H+=Fe2++H2S↑
51、硫化钠与盐酸反应:S2–+2H+=H2S↑
52、硫化钠溶液中加入溴水:S2–+Br2=S↓+2Br–
53、氯化亚铁溶液中通入氯气:2Fe2++Cl2=2Fe3++2Cl–
54、向硫酸铁的酸性溶液中通入足量的H2S:2Fe3++H2S=2Fe2++S↓+2H+
55、氯化铁溶液中滴加少量硫化钠溶液:2Fe3++S2–=S↓+2Fe2+
56、硫化钠溶液中滴加少量氯化铁溶液:2Fe3++3S2–=S↓+2FeS↓
57、氯化铁溶液中滴加少量碘化钾溶液:2Fe3++2I–=2Fe2++I2
58、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Fe3++3OH–=Fe(OH)3↓
59、氯化铁溶液跟过量氨水反应: Fe3++3NH3?H2O=Fe(OH)3↓+3NH4+
60、氯化铁溶液与硫氰化钾溶液: Fe3++3SCN–=Fe(SCN)3
61、氯化铁溶液跟过量锌粉反应: 2Fe3++3Zn=2Fe+3Zn2+
62、锌与稀硫酸: Zn+2H+=Zn2++H2↑
63、锌与醋酸: Zn+2CH3COOH=CH3COO–+Zn2++H2↑
64、锌与氯化铵溶液: Zn+2NH4+=Zn2++NH3↑+H2↑
65、氯化铁溶液加入碘化钾溶液: 2Fe3++2I-=2Fe2++I2
66、硫酸亚铁溶液中加用硫酸酸化的过氧化氢溶液:2Fe2++H2O2+2H+=2Fe3++2H2O
67、硫酸亚铁溶液中加用硫酸酸化的高锰酸钾溶液:
5Fe2++MnO4-+8H+=5Fe3++Mn2++4H2O
68、四氧化三铁溶于浓盐酸: Fe3O4+8H+=2Fe3++Fe2++4H2O
69、氧化铁溶于盐酸: Fe2O3+6H+=2Fe3++3H2O
70、氧化铁溶于氢碘酸溶液: Fe2O3+2I-+6H+=2Fe2++I2+3H2O
71、用氯化铁与沸水反应制氢氧化铁胶体:Fe3++3H2O Fe(OH)3+3H+
72、向溴化亚铁溶液通入足量的氯气:2Fe2++4Br-+3Cl2=2Fe3++2Br2+6Cl-
73、向溴化亚铁溶液通入少量氯气: 2Fe2++Cl2=2Fe3++2Cl-
74、向碘化亚铁溶液通入足量氯气: 2Fe2++4I-+3Cl2=2Fe3++2I2+6Cl-
75、向碘化亚铁溶液通入少量氯气: 2I-+Cl2=I2+2Cl-
76、碘化钾溶液中加入氯水: 2I-+Cl2=I2+2Cl-
77、碘化钾溶液中加入过量氯水: I-+3Cl2+3H2O=6H++IO3-+6Cl-
78、溴化钠溶液中加入氯水: 2Br-+Cl2=Br2+2Cl-
79、亚硫酸溶液中加入氯水: H2SO3+Cl2+H2O=4H++2Cl-+SO42-
80、亚硫酸溶液中加入氯化铁: H2SO3+2Fe2++H2O=4H++2Fe2++SO42-
81、亚硫酸溶液中加入双氧水: H2SO3++H2O2=2H++H2O+SO42-
82、氯气通入水中: Cl2+H2O=H++Cl-+HClO
83、氯气通入碳酸氢钠溶液中: Cl2+HCO3=Cl-+CO2+HClO
84、亚硫酸钠溶液中加入溴水: SO32-+H2O+Br2=SO42-+Br-+2H+
85、亚硫酸钠溶液中加入双氧水: SO32-+H2O2=SO42-+2H2O
86、二氧化硫通入溴水中: SO2+Br2+2H2O=4H++2Br-+SO42-
87、单质铁溶于过量稀硝酸中(NO):Fe+NO3-+4H+=Fe3++NO↑+2H2O
88、过量单质铁溶于稀硝酸中(NO):3Fe+2NO3-+8H+=3Fe2++2NO↑+4H2O
89、单质铜与稀硝酸反应: 3Cu+2NO3-+8H+=3Cu2++2NO↑+4H2O
90、单质铜与浓硝酸反应: Cu+2NO3-+4H+=Cu2++2NO2↑+2H2O
高二化学方程式记忆技巧精选整理 5
化学方程式记忆技巧一
特殊反应,特殊关照
有些特殊的、不符合一般规律的反应,往往成为高考的最爱,常考常新,所以这类反应就需要我们的特殊关照,特别记忆。记忆时对其多联系、多分析,知道它们的特殊所在,就有助于加深我们的记忆。
例如: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按照一般的规律金属是不能和碱溶液反应的,铝为什么能反应呢?为了更好的说明原因,其过程可分解为两步:
第一步:2Al + 6H2O=2Al(OH)3 + 3H2↑,这一步符合活泼金属与水的反应规律。
第二步:Al(OH)3+ NaOH=NaAlO2 + 2H2O,这一步符合氢氧化铝的两性,氢氧化铝溶解生成了易溶的偏铝酸钠,金属铝裸露出来就可以继续与水反应了。
化学方程式记忆技巧二
抓住官能团,记忆不再难
对于有机化学反应方程式宜采用特征反应记忆法。有机化学基本反应类型包括:取代反应、加成反应、加聚反应、消去反应、酯化反应、缩聚反应等。
每一类有机物都可发生其对应的特征反应,抓住这些特征反应,就有利于记忆有机化学反应方程式。
比如烷烃可发生取代反应;烯烃可发生加成反应、加聚反应;卤代烃、醇可发生消去反应;醇、羧酸可发生酯化反应等等。
化学方程式记忆技巧三
观察法
通过对某物质的化学式分析来判断配平时化学计量数的方法.
例如:配平Fe2O3+CO――Fe+CO2.在反应中,每一个CO结合一个氧原子生成CO2分子,而Fe2O3则一次性提供三个氧原子,因而必须由三个CO分子来接受这三个氧原子,生成三个CO2分子即Fe2O3+3CO――Fe+3CO2,最后配平方程式Fe2O3+3CO==2Fe+3CO2,这种配平方法是通过观察分析Fe2O3化学式中的氧原子个数来决定CO的化学计量数的,故称为观察法。
高二化学方程式记忆技巧精选整理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