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高二生物会考知识点参考推荐
相关文章
、一个人只有在早晨开始就努力学习,这一天才不会被浪费掉。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抓住每一分,每一秒,不让他们偷跑掉。同学们,请记住:成功,属于珍惜时间的人,珍惜自己的时间,对你自己是有益的。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高二生物必修二学习必考知识点,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湖南高二生物会考知识点参考推荐 1
一、应该牢记的知识点
1、什么是生物群落?
指在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2、什么是丰富度?
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3、什么是种间关系?
是指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互利共生、互利共栖、寄生、竞争、捕食。
4、什么是捕食?
指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
5、什么是竞争?
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互相争夺资源和空间的现象。
6、什么是寄生?
指一种生物(寄生者)寄居于另一种生物(寄主)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维持生活。
7、什么是互利共生?
指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互相依存,彼此有利。
8、什么是群落的垂直结构?
是指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
9、什么是群落的水平结构?
是指生物群落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带现象。
二、应会知识点
1、群落中物种越多,丰富度越高。
2、越靠近热带地区,单位面积内的物种越丰富。冻原的丰富度很低。
3、竞争的结果常表现为相互抑制,有时表现为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灭亡。
4、寄生只对寄生者一方有利,对寄主有害。
5、互利共生的两种生物一旦分开,至少有一方不能很好生活的现象。
6、植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是因为与光的利用有关。
7、动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与食物有关。
8、群落的水平结构与地形变化、土壤湿度、盐碱度以及动物和人的影响有关。
9、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10、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等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11、种内关系: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之间的关系。包括种内斗争和种内互助。
12、互利共栖: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互相依赖,彼此有利,即使分开,都能很好生活的现象。
湖南高二生物会考知识点参考推荐 2
1.概念及其反应式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
总反应式:CO2+H2O———CH2O+O2
反应式的书写应注意以下几点:(1)光合作用有水分解,尽管反应式中生成物一方没有写出水,但实际有水生成;(2)“—”不能写成“=”。
对光合作用的概念与反应式应该从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条件——光能、原料——二氧化碳和水、产物——糖类等有机物和氧气来掌握。
2.光合作用的过程
①光反应阶段:a、水的光解:2H2O4[H]+O2(为暗反应提供氢);b、ATP的形成:ADP+Pi+光能—ATP(为暗反应提供能量)
②暗反应阶段:a、CO2的固定:CO2+C52C3b、C3化合物的还原:2C3+[H]+ATP;(CH2O)+C5
二、光合作用的意义
1.生物进化方面:
一是光合作用产生的O2为需氧型生物的出现提供了可能;
二是O2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的臭氧(O3)吸收紫外线,减弱太阳辐射对生物的影响为水生生物到达陆地提供了可能;
三是光合作用产生的大量有机物为较高级异养型生物的出现提供了可能。
2.现实意义:提高光合作用效率,解决粮食短缺问题。主要应满足光合作用所需条件,内部条件——植物所需的各种矿质元素、光合作用的面积(适当密植),外部条件——充足的原料(CO2和H2O)、适宜的光照、较长的光合作用时间。
湖南高二生物会考知识点参考推荐 3
本节是植物激素调节的重点和难点部分,主要包括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植物向光生长的原因、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四个方面的内容;其中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是这节内容的重点和难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中所隐含的科学研究的方法是我们学习的重点问题。主要有四个重要实验,分别是由达尔文、詹森、拜尔和温特完成的。我们需要注意每个重要实验的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对照思路,达尔文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单侧光照射使胚芽鞘的尖端产生某种刺激,当这种刺激传递到下部的伸长区时,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的快,因而出现向光弯曲;詹森的实验结论是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刺激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拜尔的实验结论是:胚芽鞘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刺激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温特的实验结论是:胚芽鞘的尖端确实产生了某种物质,这种物质从尖端运输到下部,并且能够促进胚芽鞘下面某些部分的生长。温特把这种物质命名为生长素,但温特并没有把这种物质提取出来,到1934年科学家才最终确认了这种物质就是吲哚乙酸。
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等,均为幼嫩且生长旺盛的部位;根尖和成熟叶片合成生长素极少。在这些部位,通过一系列过程将色氨酸转化成生长素。生长素主要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如胚芽鞘、芽和根尖的分生组织、发育中的种子和果实等处,趋向衰老的组织和器官中含量极少。
生长素的运输也是一个重点和难点问题,在胚芽鞘、芽、幼叶和幼根中,生长素只能从植物的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而不能倒过来运输,即极性运输;在成熟的组织中,生长素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在芽尖、根尖等不成熟组织的尖端,生长素的运输也会受到外界因素(如地球引力、单侧光、离心力)的作用下发生横向运输,如根的向地性和茎的背地性。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考点分析】
本节是植物激素调节重点考查的部分,在平时测试和高考中都会占有一定的比例。从能力要求上看,往往考查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科学的实验方法,如生长素的发现过程隐含的科学研究的方法与过程往往搭载实际问题,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选择题和简答题的形式都很常见。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知识点误区】
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在尖端,其合成不需要光,横向运输是在尖端完成的,但发生作用的部位在尖端的下面一段。生长素不能透过云母片,而琼脂对生长素的运输和传递无阻碍作用。感光部位在尖端,只有单侧光照射尖端才会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若无尖端,含生长素的琼脂块不对称放置,也会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湖南高二生物会考知识点参考推荐 4
一、应该牢记的知识点
1、种群的数量变化有哪些?
包括增长、波动、稳定、下降。
2、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⑴、环境因素:食物、生存空间、气候、敌害等。
⑵、内部因素: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迁入率、迁出率。
3、种群增长曲线:
⑴、“J”型增长曲线:
①、条件:食物、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
②、若种群初始数量为:N0,年增长率为λ,则t年之后种群数量为:Nt=N0λt
⑵、“S”型增长曲线:
①、“S”型曲线: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的增长曲线。
②、K值:为满载量。即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数量。
二、应会知识点
1、“J”型曲线:在自然界中有类似细菌在理想条件下种群增长的形式。
2、K/2点:种群增长速率时刻。
是渔业捕捞、森林采伐的理想时期。
害虫防治应在此点到来之前开始。
3、种群数量波动和下降的原因:
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
湖南高二生物会考知识点参考推荐 5
呼吸作用(生物氧化)
1.概念:生物体内的有机物经过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它产物,并释放能量。
2.场所:无氧呼吸在细胞质基质;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第二、三阶段在线粒体中进行。
3.无氧呼吸:
2C2H5OH+2CO2+能量(植物细胞、酵母菌)
1分子葡萄糖2分子丙酸2C3H6O3+能量
(动物、人、马铃薯块茎细胞、甜菜块根)无氧呼吸分解有机物不彻底,全部反应在细胞质中进行,条件时没有氧气参与。
4.有氧呼吸:
第一步:1分子葡萄糖分解成2分子丙酸,[H]和少量ATP(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第二步:丙酸和水结合生成CO2,[H]和少量ATP(线粒体中进行)
第三步:前两步的[H]与吸入的氧气结合生成水和大量的ATP(线粒体中进行)
有氧呼吸将有机物彻底分解,1mol葡萄糖完全分解释放总能量2870千焦,其中1161KJ能量转移到ATP中,其它的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5.呼吸作用的意义:①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②为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
1.同化作用:把从外界摄取的营养物质转变成自身的组成物质,储存能量
①自养型(光能自养和化能自养)主要指绿色植物、藻类;硝化细菌等
②异养型(直接摄取有机物)人、动物、营寄生、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
2.异化作用:分解自身的一部分组成物质,释放能量
①需氧型(有氧呼吸)人、绝大多数的动物、植物、细菌、真菌
②厌氧型(无氧呼吸)寄生虫、乳酸菌等嫌气性细菌兼性厌氧菌(无氧、有氧都能生存)酵母菌
湖南高二生物会考知识点参考推荐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