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二学习方法 > 高二政治

高二政治下册课本阅读大全

发布时间: 浏览量:7

只有高效的学习方法,才可以快速的掌握知识的重难点。有效的读书方式根据规律掌握方法,不要一来就死记硬背,先找规律,再记忆,然后再学习,就能很快的掌握知识。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最新高二下册政治知识点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二政治下册课本阅读大全 1

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与史书典籍(重点)

(1)、汉字: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文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2)史书典籍。

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我国史书典籍的特点: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罕有。

4、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1)实践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2)立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3)着眼于古代能够大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

(4)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努力铸造中华文化更加壮丽的篇章。

5、中华文化博大精深:(6、7、8组合)(重点)

6、中华文化的独特性:

(1).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独树一帜。(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

(2).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高二政治下册课本阅读大全 2

  一、单项选择题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  )

  A.世界是神创造的

  B.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C.人的主观精神是世界的本原

  D.世界是可知的

  [答案]B

  2.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是指(  )

  ①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②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③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答案]C

  3.下列属于唯物主义观点的是(  )

  A.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B.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C.我思故我在

  D.物是观念的集合

  [答案]A

  4.中国古代的“五行学说”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五行”,认为世界万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物质的运动和变化所构成的,这种观点(  )

  A.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但没有科学依据

  B.是历史唯物主义

  C.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

  D.是游离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外的独立的哲学派别

  [答案]A

  5.“一个萝卜千斤重,两头毛驴拉不动”是我国“大跃进”时期常见的标语。这从哲学角度分析属于(  )

  A.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B.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C.主观唯心主义

  D.客观唯心主义

  [答案]C

  6.下面这幅漫画中,“只要闭上眼睛,世界上就没有什么悬崖”的观点(  )

  ①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②认为意识决定物质

  ③强调物质决定意识 ④歪曲了世界的本来面目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①③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7.材料一:天上的一切星宿,地上的一切陈设,总之,构成宇宙的一切物体,在心灵以外都是没有任何存在;它们的存在就是被感知或被知道。

  材料二:理生万物,理主动静;未有此气,已有此理,未有这事,先有这理;万一山河大地都陷了,毕竟理却只在这里...若在理上看,则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

  (1)材料一、材料二分别属于什么观点?二者有何共性?

  (2)请列举材料二中的观点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

  [答案](1)材料一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材料二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二者的共性是把意识当作世界的本原。

  (2)①宗教思想。它认为在客观世界之外有一个万能的主宰,是典型的客观唯心主义。②一切封建迷信思想。它们尽管不系统,但都认为由超现实的理念或上帝、神等主宰世界,也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一、单项选择题

  1.朱熹说:“理生万物”“未有此气,已有此理”。这种观点(  )

  A.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是典型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是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D.是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答案]B

  [解析]朱熹的观点把“理”看作世界的本原,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故选B。

  2.(2011年广东广州东莞五校联考)“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  )

  A. 主张物质和意识有统一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 夸大了意识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C. 认为世界是由绝对精神决定的客观唯心主义

  D. 主张思想就是物质的唯物主义

  [答案]B

  [解析]材料夸大了“心”即人的主观意志的作用,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均判断错误。

  3.古代中国人认为天地合而万物生焉,四时行焉。没有天地便没有一切。天地就是宇宙,宇宙就是天地。上述观点(  )

  ①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 ②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③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 ④把物质归结为物质的具体形态,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材料反映的观点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①②③④表述都正确。故选D。

  4.列宁把唯心主义哲学称作“一朵不结果实的花”,是因为(  )

  ①唯心主义不包含任何合理的思想 ②唯心主义夸大意识的作用 ③以唯心主义为指导,不能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 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存在根本分歧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①②

  [答案]B

  [解析]唯心主义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是因为唯心主义把意识视为世界的本原,在本质上是错误的;以唯心主义为指导,会阻碍我们正确地认识和改造世界,②③正确。①是错误的,唯心主义也包含某些合理的成分。④与题干不构成因果关系。故选B。

  5.“是有了我和我的意识,才有了地球。”“没有地球,哪有我们的意识呢?”这两种观点(  )

  ①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讨论 ②第一种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思想 ③第二种属于主观唯物主义思想 ④体现了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对立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答案]A

  [解析]第一种观点认为是先有意识再有物质,是唯心主义观点,第二种观点认为是先有物质再有意识,是唯物主义观点,可见①④符合题意,②判断错误,应是主观唯心主义。③中的“主观唯物主义”表述错误。

  6.(2011年安徽部分重点中学高三联考)王夫之是我国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他在哲学上的贡献主要是总结和发展了中国传统的唯物主义。以下说法中最有可能是他说的是(  )

  A.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

  B.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C.理生万物,理在气先,理为气本

  D.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我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理解,即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这里的物质是指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A项符合题意。“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排除B项。“理生万物,理在气先,理为气本”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排除C项。D项属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排除。

  二、 非选择题

  7.2011年1月以来,我国云南盈江发生多次地震。地震造成十多万人受灾。灾难过后,大多数人开始积极地重建家园,但也有一些人思想“另类”,议论纷纷:第一种人说,一切都是天意,天命不可违;第二种人说,灾难已成定局,过一天算一天吧;第三种人说,天灾不可避免,但事在人为,我们应该把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1)上述三种说法分别属于什么哲学思想?

  (2)请简要评价这三种人对灾难的态度。

  [答案](1)第一种人认为“天命不可违”,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第二种人认识到“灾难已成定局”,但消极等待,属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第三种人的说法属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①唯心主义从根本上否定了存在决定思维,是错误的。自然灾害是一种自然现象,并非什么“天意”,故第一种人的说法错误。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坚持了物质决定意识,但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等局限性,使人们在客观世界面前消极被动,不利于人们积极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故第二种人的态度不积极主动。③辩证唯物主义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既坚持物质决定意识,又要积极主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故第三种人的态度是正确的。

  [解析]本题以面对地震灾难人们的思想认识为背景考查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及其基本形态等知识点。解题思路:认真审题,把握各种思想认识的实质,找出相应的知识点,组织答案即可。

高二政治下册课本阅读大全 3

一、一般意义上文化的作用

1.文化对社会的作用

(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2)文化对经济、政治的作用

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文化又反作用于经济、政治,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能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③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3)文化对综合国力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2.文化对个人的作用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个别意义上文化的作用

1.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1)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2)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是人类的共同文化财富。

(3)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2.传统文化的作用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是维系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3.中华文化的作用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2)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励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

4.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2)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5.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意义

(1)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这个路径,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要求决定的,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根本意愿决定的,是由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决定的。

(2)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

6.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2)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内核,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魂聚气、强基固本,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根本标识。

必背:有关“如何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分析”的问题

提示:精神力量+经济政治+综合国力+表现+塑造+特点

(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反作用与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3)、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4)、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5)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6)、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个人成长产生深刻影响。先进、健康的文化是个人成长的催化剂,发动、腐朽、落后的文化则会把人们引向歧途。

(7)、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

高二政治下册课本阅读大全 4

一、国家角度

1.大力发展先进文化

(1)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2)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

(3)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不断创新。

(4)以思想道德建设为核心,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中,加强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5)发挥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才能永葆生机和活力。

(6)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不断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2.支持健康有益文化

应积极发展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

3.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对于繁杂的文化市场,国家应加强管理,正确引导。对于落后文化,要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或剔除。对于腐朽文化,必须坚决抵制,依法取缔。

二、个人角度

1.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

2.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能力。

3.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做新时期先进文化的传播者。

4.加强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1)在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基础上,不断改造主观世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2)要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加入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奋斗的行列中。

必背:有关“思想道德建设”的综合类试题

(1)、从国家角度看

一、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构建良好的文化环境。

二、发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导向和示范作用,实现文化的高度自信和自觉。

三、加强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四、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

(2)、从个人角度看

一、自觉接受健康文化的熏陶,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二、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三、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

高二政治下册课本阅读大全 5

  一 单项选择题

  1.【江苏省泰州市2011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钱学森之问”引人深思,这一命题的关键在于创新。关于创新,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①创新就是要敢于突破规律,超越现实 ②创新就是要实现主观与客观相统一

  ③创新就是要敢于突破落后观念的束缚 ④创新就是要不断否定前人积累的经验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11届高三测试】我国科学家近日实现了核动力堆中燃烧后的核燃料铀钚材料回收,如能将钚材料在动力堆上实现循环利用,意味着在我国现有核电规模下,我国已经探明的铀资源从大约只能使用50-70 年变成了足够用上 3000 年。我国科学家在这一研究过程中经历多次失败但仍坚持不懈终于实现这一重要科技创新,从哲学角度体现了

  ①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②理论创新是客观事物发展的先导

  ③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做事情取得成功的基础④辩证否定观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中国汽车产业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技术创新成果。首届中国自主汽车技术与产品成果展成功举办引起世界关注。中国汽车业的发展历程表明(  )

  ①创新就是对既往的否定和对现实的肯定

  ②创新的过程必定是“扬弃”的过程

  ③创新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力发展

  ④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人类思维的变革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4.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这就是说:

  ①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②只要敢于反对权威,就能树立创新意识

  ③要敢于否定,树立革命的批判的精神

  ④要不唯上,不唯实,抛弃旧有的知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明代思想家陈献章说:“前辈谓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这一段话说明了

  A.没有否定就没有发展 B.否定可以解决一切问题

  C.只要否定,就能发展 D.怀疑精神就是创新精神

  6.经济特区从一开始就不仅注重经济体制改革,同时也重视政治体制改革,如果没有政治体制改革上的突破,没有思想意识上的转变,没有社会民主法治建设的同步进行,经济特区是办不成的。这启示我们

  ①要把创新精神作为我们从事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②要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

  ③要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

  ④要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③④ D.②③④

  7.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既要坚持,又要发展。只有坚持,才能发展;只有发展,才能更好地坚持。这体现了

  A.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否定观

  B.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C.坚持与发展是完全统一的

  D.规律是客观的,具有不可违抗性

  8.香港城市大学校长张信刚在第三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指出,条条大路通罗马,培养学生得有多样化的思维方式。我们中国家长常强调“小孩要乖”。“乖”,意味着对现有秩序的默认,而创新则是要打破惯性思维,锻炼学生多样化的思维模式。“乖小孩”一般情况下会缺乏

  A.对权威和书本知识的尊重

  B.批判精神和怀疑精神

  C.吃苦耐劳、脚踏实地的作风

  D.对困难和挫折的承受力

  二 材料分析题

  9.中央电视台特别节目《创新中国》在网上选集对如何进行服装品牌创新的看法,网友的看法主要有以下两种:

  看法一服装品牌需要继承与创新!创新服装品牌,必须继承民族精神和文化,承载现代气息和流行元素,凸显以人为本的心理需求。这就需要不折不扣地追求、探索和创新。

  看法二中国是个纺织大国,但数量庞大的纺织品出口却赚不到更多的外汇,这是很令人头疼的事。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缺少品牌优势。大力发展品牌创新符合市场规律,也符合国家利益。

  (1)看一是如何体现辩证否定观的哲学道理的?

  (2)根据材料中的看法,谈谈创新的意义。

  10.材料:特区从一开始就不仅仅注重经济体制改革,同时也重视政治体制改革,如果没有政治体制改革上的突破,没有思想意识的转变,没有社会民主法治建设的同步进行,经济特区是办不成的。经济特区应该担负起一种新的历史使命:率先实现从外向型发展转上创新型的发展,从而为经济的整体转型摸索方向和积累经验。

  (2)结合材料,阐述唯物辩证法的创新观。(16分)

  11.材料:在2010年广州亚运会上,龙舟首次“划”入亚运盛会,龙舟成为正式的比赛项目。通过龙舟运动,展示了我们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展现了龙舟运动团结协作、不屈不挠的精神,同时唤起更多的老百姓保留和弘扬这种民族文化。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龙舟运动也要不断创新,例如,把龙舟运动建成一站一站的国际性赛事;根据传统龙舟和标准龙舟,小龙舟和大龙舟等不同的特点,利用我们国家丰富的水资源,把各具民族传统特色的龙舟集中展示出来,从而带动中国的龙舟事业乃至世界的龙舟事业发展。龙舟比赛的过程,竞赛的仪式,各种文化活动的展示等都应该有一种创新的意识。

  结合材料,阐述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16分)

  12.【江苏省扬州市2011届期末测试高三政治试题】某校准备开展“亲情文化月”活动,引发了同学们对“孝”文化的探讨。请你参与其中。

  价值判断

  学校准备在5、6月份安排该活动,而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天是西方的母亲节,6月的第三个星期天是西方的父亲节。对此,同学们有下列两种不同的声音:

  甲:“孝”是我们传统文化的财富。外来文化与我们的传统不相容。我们继承这份传统就行。

  乙:“孝”是传统给我们的包袱。外来文化是体现时代精神的。我们应该照搬外来文化。

  指导践行:

  在“亲情文化月”活动中,同学们把调研信息、理性思考制作成宣传展板,并到社区展览,起到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知识,选择甲或者乙的观点加以评析。

  答案

  1. 【参考答案】B ①④说法是错误的,②③说法正确。

  2. 【参考答案】B ②③观点错误,①④符合题意。

  3.B解析:①表述错误,创新是对既往的既肯定又否定;④与材料无关。

  4.B

  5.A。怀疑就意味着否定,没有怀疑就没有长进,没有否定就没有发展,故A正确。

  6.D。我们做事情应一切从实际出发,①说法错误。②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选D。

  7.A。坚持是对理论合理部分的继承,体现了辩证否定是联系的环节;发展则强调了对理论中不适应时代的部分的克服,培育新的积极因素,A正确。B、D不符合材料主旨;C观点错误。

  8.B。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乖小孩”的理解,考生要注意的是,材料看重批判“乖小孩”的缺点,从材料中“对现有秩序的默认”可知,应选B。9【解析】本题以现实生活中的实例为背景,考查考生对辩证否定观和创新的意义的理解。第(1)问,考生首先要明确辩证否定观的具体内容,然后结合看法一进行分析。第(2)问,比较简单,考生直接调用麻醉知识回答即可。

  答案 (1)辩证的否定是联系、发展的环节,其实质就是“扬弃”。也就是说,辩证的否定不是简单地肯定或简单地否定旧事物,而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继承中发展。辩证的否定观要求人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树立创新意识。树立我国的服装品牌,既需要继承民族精神和文化,也需要探索和创新。

  (2)创新能够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带来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深刻变革,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是时代的引擎,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10答:①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特区注重经济政治体制改革,转变思想意识。(4分)

  ②辩证否定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经济特区要担负起新的历史使命,率先实现从外向型发展转上创新型的发展。(4分)

  ③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深圳经济特区30年来正是坚持不断创新,才率先实现从外向型发展转为创新型的发展,从而促进了深圳的腾飞。(4分)

  ④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深圳经济特区30年来正是坚持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不断创新,才促使社会发生深刻的变化。(4分)

  ⑤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深圳通过不断创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实现观念更新,使特区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4分)

  (评分说明:学生只要答对其中的4个点,就可得16分,若从其他角度如:发挥主观能动性,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创新,促进深圳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作答,言之有理者可酌情给3-4分,本小题总分不超过16分。)

  11答:①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龙舟运动创新应立足自身文化特色,保持自身文化的延续性。(4分)

  ②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总是以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龙舟运动创新应合理的传承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4分)

  ③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是新事物的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龙舟比赛的过程,竞赛的仪式等都应该有一种创新的意识,要善于破除陈规,突破局限。(4分)

  ④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对中华传统文化要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推陈出新”。(4分)

  12.【参考答案】

  ((1)选择甲评析: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辩证地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不能简单地认为“孝”是我们传统文化的财富。②联系是普遍的、多样的。文化的差异不应成为文化交流、借鉴的障碍。③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环节,也是发展的环节,其实质是“扬弃”。对于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地继承,古为今用。

  选择乙评析: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辩证地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不能简单地认为“孝”是我们传统文化的包袱。②联系是普遍的、多样的。外来文化也是经济、政治、地理、历史因素综合的结果。③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环节,也是发展的环节,其实质是“扬弃”。对于外来文化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高二政治下册课本阅读大全_精选范文网

只有高效的学习方法,才可以很快的掌握知识的重难点。有效的读书方式根据规律掌握方法,不要一来就死记硬背,先找规律,再记忆,然后再学习,就能很快的掌握知识。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最新高二下册政治知识点总结,希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