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二学习方法 > 高二政治

高二政治必修三总课程知识点经典大全

发布时间: 浏览量:0

  生活处处有哲学课通过对身边的哲学的分析,培养通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通过对哲学思想的历史渊源的分析,培养跨学科的综合能力。小编在这整理了相关知识,希望能帮助到您。

高二政治必修三总课程知识点经典大全 1

1.为什么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①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作为四项基本原则之一,已被写入我国宪法。是立国之本,是我国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②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2.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有哪些

(1)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②政治自由。如言论、出版、集会、结社、_、_等。

③监督权。

(2)我国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性义务

①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②遵守宪法和法律。

③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④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3.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应该把握的基本原则(P10-11)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2)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3)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4.怎样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①关系: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二者不可分离。权利与义务在法律关系上相对应而存在。权利和义务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

②要求:一方面,公民要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权利;另一方面公民要树立义务意识,自觉履行公民义务,只有履行一定的义务,才能获得相应的权利。

5.公民如何投处理性的一票

①公民行使选举权应出于公心,以人民利益为重;

②要不断提高自己参与民主选举的素养,端正参加选举的态度,提高选举能力,选出切实能代表人民利益的人。

③要增强主人翁责任感和公民参与意识,积极参加选举,认真行使自己的选举权。

④要不断提高政治参与能力,了解候选人的品德和能力表现,在理性判断基础上,郑重投出自己的一票。

6.(1)民主决策的方式有哪些:

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

(2)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重大意义:

①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

②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

③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

④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物的热情和决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7.民主管理发展基层民主的意义:

①发展基层民主,是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

②是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的途径。③是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而深刻的实践,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

④能极大的调动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积极性,有效提高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增强公民的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

8.(1)公民行使监督权的渠道有哪些

信访举报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制度。

(2)公民依法行使民主监督权的意义:

①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

②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注意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3)、公民怎样才能行使好监督权?

(1)公民要勇于行使监督权利: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要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监督权。

(2)公民要负责地行使监督权利。依法行使监督权,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

9.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的区别:

A是否遵循法律、规则、程序(也是判断有序与无序的准绳)

是否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

C是否正确处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10.(有序的政治参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遵循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职责、程序、要求,坚持权利与义务的统一,就能确保有序地参与。)

高二政治知识要点

文化对人的影响

1.来源: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影响: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3.文化对人的影响特点

(1)潜移默化的影响: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能够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情操上的陶冶,提高人的审美水平、道德素养。这些文化影响既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发生,又是人们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结果。因此,要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

(2)深远持久的影响:文化对人的交往方式、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4.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在长期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是各种文化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5.优秀文化塑造人生

(1)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2)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而由此产生的精神力量,往往历久不衰,激励人们不断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

(3)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符方面得到全面提高。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物质生活需要逐步得到满足,优秀文化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作日益突出。

6.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过程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

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也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过程。

高二政治必修三总课程知识点经典大全 2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1、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根本要求、根本保证)

①中国先进文化的求索:“全盘西化”与“文化复古主义”都不能产生中国先进文化;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

②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肩负起发展中国先进文化的历史使命,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③发展先进中国文化的含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④发展中国先进文化的基本要求:

A.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C.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

D.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更加昂扬向上。

⑤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重要性: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

2、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①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②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重要性)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面对文化发展这一阶段性特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要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要性)

③基本要求: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

④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即中国共产党引领文化前进方向的旗帜),最根本的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①根本目标(任务):培育“四有”公民(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②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为什么?★★★A.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必须充分发挥科技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C.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必须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怎么做?★★★A.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加强科学基础设施建设,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坚持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并重。

C.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鼓励文化创新,营造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环境。加强社区和乡村文化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

③建设和谐文化,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与建设和谐文化的关系:

A.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亿万人民参加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

.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柱,建设和谐文化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造,培育文明风尚。

★④补充: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必须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建设。

●必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亿万人民的创建活动,当代青年要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做新时期中国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和建设者。

高二政治必修三总课程知识点经典大全 3

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与史书典籍(重点)

(1)、汉字: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文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2)史书典籍。

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我国史书典籍的特点: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罕有。

4、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1)实践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2)立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3)着眼于古代能够大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

(4)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努力铸造中华文化更加壮丽的篇章。

5、中华文化博大精深:(6、7、8组合)(重点)

6、中华文化的独特性:

(1).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独树一帜。(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

(2).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高二政治必考知识点(二)

1、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2、社会实践文化创新的决定作用:(重点)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3、文化创新的作用和意义:(重点)

(1)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所在。

(2)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意义: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4、文化创新的途径(重点)

(1)根本途径(实践):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和基础。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基本途径之一: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古今):文化创新必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努力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3)基本途径之二: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中外):加强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做到博采众长。学习、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优秀文化成果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4)坚持正确方向,反对错误倾向:文化创新要把握好当代文化(今)与传统文化(古)、民族文化(中)与外来文化(外)的关系。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5、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①文化创新的过程,既是一个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过程。对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

②文化创新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继承是创新的必要前提。对一个国家民族来说,如果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其民族文化的创新,就会失去根基。

③创新是继承的必然要求,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高二政治必修三总课程知识点经典大全 4

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生命力,表现在同化力、融合力以及特殊的地理环境,相对较封闭较隔绝,受外敌侵略的影响小。

●古代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殷周时期天命神权思想、“敬德保民”思想→春秋战国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逐渐形成古代中华文化思想的雏形→秦的统一,促进了统一的民族文化,在中华文化具有划时代意义→汉代儒家学说确立了地位→隋唐时期中华文化高度发展,广泛吸收外域文化,进入了全盛时代→宋元明时期中华文化在史学、文学艺术和科技等方面有巨大成就,产生了宋明理学→明清时期,随着西方近代思想文化传入,中国传统文化开始面临冲击。

①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②作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与史学典籍说服力。

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汉字这种独具特色的“方块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汉字文化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自夏商时期历朝历代都设置史官。中国史书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

3、怎么样创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①在近代中国,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与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奋斗密切相关。

②实践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③今天,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中华民族的文化史册掀开了崭新的一页。我们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

高二政治必修三总课程知识点经典大全 5

考点1、意识的本质(什么是意识?)①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的起源)。②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的生理基础)。③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意识的本质)。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无论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的形成离不开社会实践。

考点2、意识的作用(意识的能动性)。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表现为: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即人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中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发;萎靡的精神,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考点3、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原理。

(1)世界观: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尊重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2)方法论:必须把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片面强调任何一方面都是错误和有害的。(既要尊重规律,即尊重规律的客观性,按客观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即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克服不利条件,创造新的条件,按规律办事,求真务实。)

考点4怎样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基本要求: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③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④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无所作为的思想。

TAG标签: 政治 考点

高二政治必修三总课程知识点经典大全_精选范文网

生活处处有哲学课通过对身边的哲学的分析,培养通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通过对哲学思想的历史渊源的分析,培养跨学科的综合能力。小编在这整理了相关知识,希望能帮助到您。 高二政治《生活处处有哲学》知识点与练习题 【学习目标】 1.知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