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二的考点范文集锦
相关文章
政治这门课程,大多数同学会觉得枯燥、无聊。有的同学虽然很认真地学,但是效果却不是很理想,这大概是政治学习的两大障碍。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二政治学习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政治必修二的考点范文集锦 1
(1)党的指导思想: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①邓小平理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成就: 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的回答了在长期执政历史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③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P66★
第一要义: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核心立场:以人为本;
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 根本方法:统筹兼顾。
【特别提醒】:党的指导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能等同。
高中政治必修二的考点范文集锦 2
高中各科学习过程中,对政治学科的误解大量存在。这种误解主要是由于对政治课的不了解造成的。就高中的政治课而言,需要我们记忆的东西是有很多的,然而纯粹的记忆却不能学好高中政治,只有理解性的记忆,政治学习才能取得成绩。
一、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
首先,要充分认识政治学科特有的价值。政治学科一个很重要的价值体现在,它是人们认识世界、认识生活的思维方法,是思维的工具。这是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
其次,要克服学习中实用主义的倾向。“需要”是同学们学习的直接和重要的动力。现实状况是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有的同学不自觉地将学科分为三六九等,凡高考中必须要考的、分值高的科目就会下大力气去抓,哪怕不喜欢也要强迫自己去学,反之对高考中不考、或者分值比较低的学科,不管有用没用,就不愿意付出更多的精力去学习,而越学不进去就越感到枯燥无味,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最后,要消除现实生活中人们对政治课的误解。现实生活中,对政治学科的误解大量存在。这种误解主要是由于对政治课的不了解造成的。就高中的政治课而言,他本身包括经济常识、哲学常识和政治常识三大板块。一些人不了解政治课的学科体系和价值,本能地把政治课和行政工作或时事政治划等号,和思想政治工作划等号,认为政治课就是说教,只是凭自己的感觉想当然的评价政治课。把政治课教学看成是传统灌输,使政治课处在一个不利的社会氛围中,从而影响了同学们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
二、科学掌握高中思想政治课的一般学习方法
1.预习:就形式而言,预习可以分为课前预习和阶段性预习、粗预习和精预习等。搞好预习要求做到:
(1)列预习提要
(2)做好笔记
(3)勤思善想(发现问题)
(4)持之以恒
2.专心上课,积极思考:即专心看(书,黑板,屏幕)、听(老师讲解和同学们发言),积极参与(积极动脑,和老师形成零距离互动),还要考虑你预习时所确定的听课重点。看、听、参与等形式都必须动脑,这是衡量专心与否的重要标志。如果这点做不好,就不可能形成自己的知识。
3.课后及时复习之所以要及时复习,是学习的反复性特征的要求;爱宾浩斯遗忘曲线的先快后慢规律也要求及时复习;及时复习还可以使知识的漏洞得到及时弥补,使对知识的理解得到升华,实现对知识的再认识,再提高,使思维的深刻性得以发展。
三、牢固掌握所学概念和原理的基本要求
有些同学说,老师上课讲到的概念和原理虽然听懂了,笔记也记了,但总是记不住学过的概念和原理。概念和原理是对同类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概括和总结,具有较强的抽象性,记忆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如果只靠死记硬背,不仅记起来困难,而且只能形成短时记忆,不能形成长久记忆。大家知道学习知识懂是基础,记是手段,用是目的。在真正弄懂的基础上要想牢固掌握概念和原理必须做到:
(1)运用记忆技巧。
(2)要做到及时复习和定时复习。
(3)多思多用,熟能生巧。
(4)正确区分相近或相似的知识点。
(5)弄清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四、学会知识运用,掌握解题方法,提高应试成绩
首先,要掌握教材基本知识,学会建构知识体系和网络,从宏观上驾驭知识。
其次,要培养理解分析知识的能力。
最后,就是学会答题的方法和应试的技巧。
高中政治必修二的考点范文集锦 3
高中政治必修二的考点范文集锦 4
明确一个概念。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类所特有的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以及在认识和改造世界活动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它包括互相联系着的三个方面:
一是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能动地认识世界的活动,突出地表现为我们通常所说的“想”。
二是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认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活动,即通常所说的“做”。
三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即通常所说的决心、意志、干劲等。
弄清二个关系:
一是主观能动性与意识能动性的关系。两者的区别:(1)含义不同。主观能动性(略)。意识能动性是指意识能正确地反映客观世界,意识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2)主观能动性包括“想”和“做”的能力、活动以及人们的精神状态。而意识能动性不包括做的能力。(3)作用的形式不同。主观能动性能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而意识能动性只能通过人的实践活动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两者联系:“意识能动性”属于“主观能动性”,后者比前者的外延要大。
二是主观能动性与意识反作用的关系。二者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定义不同(略)。2、范围不同。意识反作用指人们在一定意识指导下通过实践去改变客观事物,即改造世界;而人的主观能动性则包括互相联系着的三个方面:(略)。角度不同。意识反作用侧重表明在物质与意识关系中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一种与物质决定作用相反的作用,而人的主观能动性则着重说明人类所具有的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这种属性。二者的联系主要表现在:1、人的主观能动性包含意识反作用,而意识反作用只是人的主观能动性中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方面;2、无论是意识反作用,还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其作用的发挥都必须以一定的实践活动为基础;3、两者都是人类所特有的、区别于一切动物的重要特征。
理清三个“三”:
(一)宏观上认清逻辑上的“三段论”。即什么是主观能动性?为什么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怎样才能更好发挥主观能动性?认清逻辑上的“三段论”,有助于学生形成网络知识体系。
(二)搞清人们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关系时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三个原因。
1、人们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和掌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2、人们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利用规律,从现有条件出发,改变不利条件,创造出新的有利条件,才能以坚强的意志和十足的干劲,克服种.种困难,取得胜利。
(三)处理好制约主观能动性发挥的三个关系。
1、处理好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关系。
客观规律始终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按客观规律办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离开客观规律去发挥主观能动性不仅会一事无成,甚至会起到破坏作用。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虽然受到客观规律的制约,但这种制约又会反过来要求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去认识和利用规律。
2、处理好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客观条件的关系。
人们认识和改造客观对象的活动,不是凭空进行的,而是需要使用一定的物质条件作用于对象。即使我们有了关于对象的规律性认识,如果不具备一定的物质条件,也不可能有效地改造它。所以,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还必须从客观条件出发。客观条件也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但是,这种制约作用又恰恰要求人们去研究条件,促使人们积极地利用条件,在条件不具备时积极地去创造条件,并设法限制不利条件的作用。可见,客观条件的制约作用反过来也给人们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提供广阔的余地。
3、要正确处理好发挥主观能动性与主观因素的关系。
一个人在后天的学习与实践中积累起来的主观因素越正确,越有广度和深度,就越有利于进一步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地实践积累知识,积累能力。在发挥主观能动性时,要善于把这些主观因素充分调动起来,进行新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同时,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利益出发点问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必须选择正确的利益出发点,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使我们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有益于人类,有益于国家和集体。
高中政治必修二的考点范文集锦 5
高中政治必修二的考点范文集锦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