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点归纳大全整理
相关文章
知识不需要对“成功”负责,需要对成功负责的东西,叫技能。然而现在很多人,分不清两者的区别。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二政治必修三的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点归纳大全整理 1
1、总结划分背诵重点梯度
这是什么意思呢?意思是考生必须根据考纲,老师平时的重点划分,以及多次考试和对往年高考试题的分析,自己对政治重点知识有一定的把握。并将所有的政治知识点进行一个梯度划分,即哪些是必须背诵掌握的,哪些是知道了解的,哪些是可以一眼带过的。只有通过这样的划分,才能将时间与精力都花在“刀刃”上,获得最大的价值。
2、政治冲刺离不开时事热点
在高考所有科目中,如果说哪一科与社会时事热点联系最紧密,政治说第二,就没有哪一科敢说第一了。因此,在政治复习备考过程中,考生必须了解一下近几年,尤其是今年的政治新闻热点,如:2016年的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与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十三五”规划与发展理念等,都需要抽时间了解一下,这是整个社会最关注的焦点,因此成为高考题目的可能性很高。考生需要调动所有的政治知识点,将其与社会时事热点进行联系,说不定能很好的制定出政治复习的策略。
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点归纳大全整理 2
1、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 × )
点拨: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客观实在”不同于“客观存在”,“客观实在”的东西一定是物质;“客观存在”的东西既可能是物质,也可能是意识。
2、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和存在方式。( × )
点拨: 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3、运动是相对的,静止是绝对的。 ( × )
点拨: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4、人们可以发现、认识和利用规律,也可以制定、废除、创造、消灭、改造和改变规律。( × )
点拨: 规律是客观的,人们可以发现、认识和利用规律,但不可以制定、废除、创造、消灭、改造和改变规律。
5、 规律是事物之间的一种联系,因此,联系就是规律。
点拨: 规律是事物之间的一种联系,但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并不是所有联系都是规律。
6、 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想问题、办事情就能取得成功。( × )
点拨: 本说法夸大了主观能动性的作用,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想问题、办事情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7、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和基础。 ( × )
点拨: 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8、春夏秋冬四季更替,白天黑夜昼夜循环,水往低处流,地球围绕太阳运转,都是自然规律。 ( × )
点拨: 上述现象不是规律,而是规律的表现形式。
9、 规律是客观的,因而规律是永恒存在、万古不变的。 ( × )
点拨: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人不能随意改变规律,但规律会随着物质运动形式的改变而改变,其中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都是随着事物存在的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如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基本规律,只要商品经济存在,价值规律就起作用。 但是,如果商品经济被产品经济所取代,价值规律就会被其他经济规律所替代,即具体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把规律看作永远不变的,是形而上学的静止的观点。
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点归纳大全整理 3
①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形成竞争优势;③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无形资产)。
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点归纳大全整理 4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它的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是与意识相比而言);根本属性是运动(这是与物质的其他属性相比而言)。
※2、运动与物质的辨证关系: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离开物质谈运动,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
※3、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辨证关系: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4、理解规律的客观性及认识规律对生活和实践的意义: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4、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及其方_意义
原理: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方_意义:想问题、办事情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分析矛盾的特点,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和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也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和活的灵魂。
5、矛盾的普遍性(共性)和矛盾的特殊性(个性)的关系原理及其方_意义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不是凝固不变的,在不同的场合是可以变化的。方_意义:(1)应该遵循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2)掌握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科学的工作方法。
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点归纳大全整理 5
【一】
(1)认识的根本任务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要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2)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目的、标准。
(3)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性的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把实践引歧途。
(4)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5)认识要随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化、扩展、推移。
(6)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实践的主体,所以我们要相信群众,依*群众,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
(7)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是辩证统一的,改造主观世界是为了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自己的主观世界,二者统一于实践。
【二】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随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反之则具有阻碍作用。
(3)不同的价值观具有不同的导向作用。
(4)集体主义是我国人民的正确价值观,要发扬集体主义精神,反对个人主义。
(5)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发扬集体主义精神,反对个人主义。
(6)个人与社会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我们进行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
(7)人生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8)人生价值的实现还需要客观条件,也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9)崇高理想对社会、对人生有指导和促进作用。
(10)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迎难而上,坚忍不拔,克勤克俭,顽强拼搏
(11)树立科学的生态价值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作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三者统一。
【三】
(1)物质决定意识,所以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
(2)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阻碍事物的发展,因此,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3)规律具有客观性,因此要尊重客观规律,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违背了客观规律就要遭到规律的惩罚。
【四】
(1)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反对孤立的观点和主观臆造的联系。
(2)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要从整体着眼,寻求目标;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发挥。
(3)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4)要有创新精神,要支持新事物的成长,学会创造性思维。
(5)规律是客观的,但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认识规律、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6)坚持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一分为二,坚持两分法、两点论。
(7)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8)坚持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原理,坚持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9)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要善于把握重点和关键,反对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均衡论;同时要作到统筹兼顾,不能忽视次要矛盾。
(10)要分析、认识矛盾的主要方面,把握事物的性质、本质和主流。
(11)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反对一点论和均衡论。
(1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13)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要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14)量变与质变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因此要重视量的积累,要坚持适度原则,要不失时机地促成事物的飞跃。
(15)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点归纳大全整理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