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二学习方法 > 高二政治

高二政治必修三第四单元知识点分析精选整理

发布时间: 浏览量:1

在学习上,我们要掌握基本知识,进而提高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有谚语云“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人生。”是的,你还在等什么呢?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高二政治理科必学的知识点概括,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二政治必修三第四单元知识点分析精选整理 1

(一)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1、矛盾的含义: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矛盾。

(1)“对立”的基本含义: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斗争

(2)“统一”的基本含义: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矛盾双方依据一定条件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

2、正确理解和把握矛盾含义必须注意的问题

(1)矛盾的对立和统一始终不可分割

(2)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对立统一关系

(3)不能把辩证矛盾与逻辑矛盾混为一谈

(二)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1、矛盾普遍性的含义

(1)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事事有矛盾)

(2)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时时有矛盾)

2、正确对待矛盾

(1)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

(2)要善于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

3、坚持两分法、两点论

(1)对自己要一分二

(2)学会全面理解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高二政治必修三第四单元知识点分析精选整理 2

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概念认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物质的具体形态。

物质世界的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物质世界的根本属性是运动。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世界的真正统一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原理内容】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因此,物质世界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

物质与运动辩证关系原理

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原理内容】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反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不变论。反对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

高二政治必修三第四单元知识点分析精选整理 3

文化创新的途径有哪些?

(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立足于社会实践。

(2)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①含义: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文化创新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

②要求:一方面,我们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

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3)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二是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即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

①含义: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以“取长补短”的过程;是在文化交流、借鉴的基础上,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②要求:A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需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熔铸百家的气魄、科学分析的态度。文化竞争并不排斥文化合作,不同民族的文化要平等交流、相互借鉴。

C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不断推动中华民族的文化创新。

(4)坚持正确方向,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克服历史虚无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等错误倾向。

5.当今时代,如何铸就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1)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2)在历史和现实、东方和西方的文化交汇点上,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6.学习型社会

(1)核心内涵:全民学习、终身学习。

(2)为什么要建设学习型社会?

①建设学习型社会,是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

②建设学习型社会,是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③建设学习型社会,能够促进文化传承方式的新变革。

④建设学习型社会,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如何建设学习型社会?

推动教育信息化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内在要求。

(4)特点:

①人人是学习之人,时时是学习之时,处处是学习之处,事事是学习之机;

②只有终身学习,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③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为学习创造了更好的条件,人们需要学会利用现代传播技术进行学习。

高二政治必修三第四单元知识点分析精选整理 4

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物质形态,如水、火、气、土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原子,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唯心史观)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人的主观精神是的实在,是第一性的东西。

(意识是本原,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

意识决定物质)

客观唯心主义(客观精神是世界的主宰和本源。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

正确理解“真正的哲学”

(1)含义: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的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2)作用: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①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_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_。②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③总之,任何反映自己时代的客观要求和历史趋势的哲学,都可以成为这一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社会的变革。

全面认识马克思主义

(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①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②自然科学基础:19世纪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代表性的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三大发现。③直接_来源: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①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由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并且把社会生活的本质归结为实践,因此,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②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其科学性在于它坚持了科学的实践观点,其革命性在于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_。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_成果:__、中国特色社会主义_体系(__、“_”重要_、科学发展观。)

高二政治必修三第四单元知识点分析精选整理 5

(1)含义: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2)表现:

1)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2)传统建筑:建筑是立体的文化,凝固的艺术,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标志。

3)传统文艺:文学艺术,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传统思想:包括在长期历史符积淀中形成的理论观点、学术思想和道德观念等,已成为中华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3)传统文化的特点:

1)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容又能够因时而变。

2)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对形成本民族的性格、心理、道德等特征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是维系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4)传统文化的影响理解传统文化的作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

传统文化的双重作用: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如果能适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所以,传统文化的内容应与时俱进。

TAG标签: 政治 知识点

高二政治必修三第四单元知识点分析精选整理_精选范文网

在学习上,我们要掌握基本知识,进而提高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有谚语云“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人生。”是的,你还在等什么呢?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高二政治理科必学的知识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