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三学习方法 > 高三地理

高三地理必背知识点参考精选

发布时间: 浏览量:1

高三学生很快就会面临继续学业或事业的选择,这对于没有社会经验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个困难的选择,那么如何度过这重要又紧张的一年,我们可以从提高学习效率来着手!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有关高三地理重要知识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三地理必背知识点参考精选 1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天圆地方说、地圆说、地心说、日心说、大爆炸宇宙学说。

宇宙的基本特点由各种形态的物质构成,在不断运动和发展变化。

天体的分类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

天体系统的成因天体之间因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天体系统的级别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日地平均距离1.496亿千米。

太阳系八大行星的位置水金地火(小)、木土天海。

八大行星按结构特征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地球上生物出现和进化的原因光照条件、稳定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温度、液态水。

太阳的主要成分氢和氦

太阳辐射能量的来源核聚变反应

太阳辐射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维持地表温度,水循环、大气运动等的动力,人类的主要能源。

太阳活动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

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四川盆地(最低)。

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11年。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影响气候②影响短波通讯③产生磁暴现象

月相新月、蛾眉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残月

月相变化规律上上西西(上弦月),下下东东(下弦月)

星期的由来朔望两弦四相。

空间探索阶段的开始1957年10月,原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

空间开发阶段的开始1981年第一架航天飞机试航成功。

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1970年东方红一号、1999年神舟号载人航天试验飞船。2003年神州5号

宇宙自然资源的分类空间资源(高真空、强辐射、失重)、太阳能资源、矿产资源。

保护宇宙环境清除太空垃圾、加强国际合作。

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

地球的赤道周长4万千米

纬线和纬度,低纬、中纬、高纬的划分连接东西的线。每1个纬度为111.1千米;

经线和经度连接南北的线。相对的两条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

东西两半球的划分西经20°和东经160°的经线圈。

南北两半球的划分以赤道为界,以北的为北半球,以南的为南半球。

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23°26′和66°34′纬线

本初子午线0°经线,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

南北方向的判断有限方向,北极为最北,南极为最南。

东西方向的判断无限方向,沿着自转方向为向东,逆着自转方向为向西。

东西经的判断沿着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从地球北极上空观察,呈逆时针旋转。

地球自转的周期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真正周期);太阳日,24小时。

地球自转的速度角速度(每小时15°),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地球公转的轨道椭圆轨道。一月初(近日点),七月初(远日点)。

地球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从地球北极上空观察,呈逆时针旋转。

地球公转的周期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回归年365日5小时48分46秒

地球公转的速度在近日点时公转速度较快,在远日点时较慢。

黄赤交角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目前为23°26′。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太阳直射点以一年为周期相应地在南北回归线间往返移动

晨昏线的判断沿自转方向,黑夜向白天过渡为晨线,白天向黑夜过渡为昏线。

地方时的计算每往东1°,时刻增大4分钟。

已知经度求时区数经度除以15,再四舍五入。

区时的计算每往东1个时区,时刻增大1个小时。

北京时间以东八区(120°地方时)为标准时间。

世界时以本初子午线时间为标准时。

国际日期变更线180°经线(理论上),不通过陆地(实际)。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不同地方时、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右南左)

太阳直射点的判断与该点的切线方向垂直,地方时为12点。

春分日(3月21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

夏至日(6月22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晨昏线与经线交角。

秋分日(9月23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

冬至日(12月22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晨昏线与经线交角。

夏半年的概念3月21日至9月23日

冬半年的概念9月23日至3月21日

地球侧视图的判读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地球俯视图的判读逆时针自转,中心为北极;顺时针自转,中心为南极。

昼夜长短的计算以昼弧长度为依据,每15度为1小时。

日出日落时刻的计算根据昼长以标准日出(6时)和标准日落(18时)前后推算。

昼夜长短的判断夏半年,越北白昼越长,冬半年,越南白昼越长。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90°-(直射点与所求点的纬度间隔)

天文四季一年内白昼最长、太阳的季节是夏季。

我国传统四季以立春(2月4日)、立夏、立秋、立冬为起点来划分四季。

欧美传统四季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为四季的起点。

二十四节气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五带的名称和范围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更替

大气圈对地球的重要意义保护生物生存,影响地球自然环境,维持生命活动

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水汽和固体杂质

干洁空气的组成氮和氧,二氧化碳和臭氧

氧、氮、臭氧、二氧化碳、水汽和尘埃的作用生命活动;构成生物体;吸收紫外线;光合、保温作用;成云致雨

大气污染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氟氯烃破坏臭氧层

大气垂直分层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高层大气(电离层)

对流层的主要特征上冷下热,对流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的关系最密切

平流层的主要特征臭氧吸收紫外线。平流,对高空飞行有利,

大气上界离地面约2000-3000千米。

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最主要因素太阳高度角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

辐射定律物质的温度越高,辐射中部分的波长越短;反之越长。

地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大气逆辐射夜间有云较温暖,夜间晴朗较寒冷。

大气的保温效应对流层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对地面长波辐射吸收能力很强。

全球的热量平衡地球多年平均收入的热量与支出的热量是相等的。

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各纬度间的冷热不均。

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和大小高压垂直指向低压。单位距离间气压差越大风力越大。

地转偏向力的方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摩擦力对风向的影响由于受摩擦力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并不平行,而是有个交角。

根据等压线判断风向的步骤①高压垂直指向低压②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小气候城市风、海陆风、山谷风

海平面等压线与风力大小低压中心,高压中心。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

大气环流的意义调整全球水热分布,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

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东北信风、副高、中纬西风、副极地低压、极地东风、极地高压

高三地理必背知识点参考精选 2

青藏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岷山—邛崃山—锦屏山以西地区,介于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与喜马拉雅山之间,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高原,其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号称“世界的第三极”。青藏高原所在地区本是古地中海海底的一部分,后来到上新世—更新世时,在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的相互作用下,由不断扩张北移的印度洋推动刚硬的印度板块,沿雅鲁藏布江地缝合线向亚洲大陆的南缘俯冲挤压大幅度抬升形成。

因为纬度低、地势高、空气密度小、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体积偏大,青藏高原形成了冬季不太寒冷,夏季温凉,气温年较差不大、日较差大的高原季风气候。

隆起的青藏高原也深刻影响着我国的气候。

一、青藏高原对西风气流的阻挡作用

青藏高原阻挡了我国低空的西风气流,使之分为南、北两支气流(分支点在60°E),北支气流经我国西北、华北、东北和华东等地区流向太平洋;南支气流则在流过青藏高原南侧后转变成了温度较高、湿度较大的西南气流,影响我国四川、贵州、云南、华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这两支气流最后在青藏高原东部110°E 附近汇合。如图1所示。

冬季,我国近地面的西风急流南移,其北支气流会因在近地面受到青藏高原的阻挡势力减弱,使我国北方广大地区气候寒冷干燥;而其南支气流则会增强并在昆明、贵阳与南下的冷空气相遇,形成昆明准静止锋,使四川、贵州、汉水流域乃至山东、辽宁一带出现大量降雪。

夏季,我国近地面的西风急流北移,其南支气流会因在近地面受到青藏高原的阻挡势力减弱,使喜马拉雅山南缘一些地区风力最小,天气最稳定;其北支气流则刚好相反。随着西南季风势力的增强,西南暖湿气流会为我国长江流域、珠江流域等地区带来大量降水。青藏高原北部气流对我国影响较明显,如春季我国西北气旋活动多。

四川盆地一带冬季由于受青藏高原阻挡作用影响较大,风速较小,空气湿度较大,加上地形的影响,易出现云雾天气;夏季由于处于青藏高原“背风坡”,若西南暖湿气流偏南流,东南季风西进势力减弱,就易出现干旱。

二、青藏高原对冷暖气流的屏蔽作用

冬季,由于来自较高纬度地区的空气很难越过青藏高原,青藏高原以南的地区受冬季风影响就较小,气温下降幅度就不大;夏季,由于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极少能越过青藏高原进入我国西北地区,甘肃、新疆一带气候就会干旱。

三、青藏高原对我国冬、夏季风的促进作用

青藏高原的隆起,使我国东部地区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气候单元,使我国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表现得极为明显。由于地势高,夏季,青藏高原上空大气受热快,气流上升,气压降低,这加速了陆上低压的形成,使由海洋吹向陆地的夏季风势力增强甚至影响到青藏高原的东部和南部。如图2所示。冬季,青藏高原上空大气降温快,气流下沉,使陆上高压势力增强,促使气流由陆地吹向海洋。如图3所示。

由于青藏高原的隆起,我国东亚季风环流势力更强大,冬夏季风更替更明显,大陆性气候特点更突出,冬季风影响的时间更长、范围更广。

四、青藏高原对我国华南地区降水的影响

由于青藏高原的隆起,我国东部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季风气候区,加上台风的影响,我国华南地区的降水极为丰富,摆脱了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变成沙漠的厄运,成了北回归线上的一片“绿洲”。

总之,青藏高原的隆起不仅使青藏高原形成了独特的高原气候,也对我国气候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我国气候复杂多样。

高三地理必背知识点参考精选 3

1.一个原理:东边的时刻早 高考。因为地球是自西向东自转的,所以东边先看到日出。东时区区时早于西时区区时;东西时区内越往东区时越早。

2.二种线:特殊的时间经线和两个日期界线。

特殊的时间经线:

(1)6时经线: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的地方时。

(2)18时经线: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的地方时。

(3)12时经线:平分昼半球的经线的地方时。

(4)24时经线:平分夜半球的经线的地方时。

两个日期界线:

(1)180°经线:固定性;日期为向东减一天,向西加一天。

(2)0时经线:不确定性。

3.计算区时和时区计算的三个步骤。

(1)计算当地时区:将已知经度数除以15,若余数小于7.5,则除得的商就是该经度所在的时区数:若余数大于7.5,则该地所在的时区数为商+1。东经为东时区,西经为西时区。

(2)计算时区差:同为东时区或同为西时区,时区数相减,一个在东时区一个在西时区,则时区数相加。例如东八区与东二区相差6个时区,东八区与西五区则相差13个时区。

(3)计算区时:利用所得的时区差,向东加向西则减。例如当东二区为6时,东九区区时为6+7=13时;西三区区时为6-5=1时;西7区区时为6-13=-7,24-7=17时(日期减去一天)。碰到跨年月时,要注意大月、小月、平年、闰年,才能准确作答。

高考地理方位词与地方时复习知识点相关文章:

★ 高考地理复习知识点归纳大全

★ 高考地理复习知识点整理

★ 2020高考地理学习方法及复习技巧(附地理必背100条知识点)

★ 高三地理复习知识点大全

★ 高三地理复习知识点汇总

★ 高三地理复习知识点梳理

★ 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高中地理重要知识点总结

★ 2020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

★ 高三地理重要知识点复习方法总结介绍

★ 高考地理知识点冲刺复习大全

高三地理必背知识点参考精选 4

工业区位因素分析

1.自然因素

原料:临近某原料产地,原料充足──原料指向型工业

能源:临近某能源产地(如煤、石油、天然气、水能、风能…),能源充足──动力指向型

土地:土地平坦开阔,利于建厂

水源:临近河流、湖泊或降水多,水源充足

2.经济因素

市场:人口稠密或人口密集,市场广阔(对市场指向工业更明显)

交通:临海或海港、临河湖或河流交汇处、临铁路高速公路或航空港,交通便利

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密集型工业

技术:科教发达或临近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劳动力素质高──技术密集型

农业基础:临近商品粮基地或农业产区,农业基础雄厚或农业发达

3.社会因素

国家政策:国家政策的扶持、鼓励,国家政策变化(解决就业的工厂设在不盈利的区位;为缩小经济差距进行的西部大开发)

国防安全:某时期国防需要

个人行为(或偏好):如海外华人、华侨的投资

工业惯性:考虑搬迁费用或政府的影响或出于对当地经济的考虑等

4.环境因素

风向:严重污染大气的工厂,应该在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口地带,或者在主导风向的垂直两侧选择厂址,季风区布置在当地最小风频的风向的上风地带

水源:有废水排放的工厂应布局在远离水源地或远离河流上游区;自来水厂布局在居民区的水源地上游或河流上游地区

距离居民区、农田的远近:占地面积小无污染的工业,布局在城区;用地规模较大、污染较轻的工业可布局在城市的边缘或近郊地区;严重污染难以治理的大型企业,宜布局在远离市区的远郊或郊外

生态环境:工业布局应远离生态环境脆弱地区

高三地理必背知识点参考精选 5

1.晨昏线的概念

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所以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向着太阳的半球是白天(昼半球),背着太阳的半球是黑夜(夜半球)。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圈)叫晨昏线(圈)。它是由晨线和昏线组成。

2.晨昏线的判读

在日照图上,晨线和昏线的判断方法,一是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判断: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半球过渡到夜半球的分界线是昏线,由夜半球过渡到昼半球的分界线是晨线。二是根据昼夜半球判断:位于昼半球西部边缘与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晨线,位于昼半球东部边缘与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昏线。赤道上地方时为6时的是晨线,18时是昏线。

3.晨昏线的特点

(1)如果把地球看作一个正球体,同时不考虑大气对太阳光线的散射作用,那么,地球上昼半球与夜半球的面积应相等,时间管理,即晨昏圈是一个过球心的大圆,且平分地球。

(2)晨昏线平面与太阳光垂直。晨昏线上的各点太阳高度为0,昼半球上的各点太阳高度大于0,夜半球上的各点太阳高度小于0。

(3)晨昏线永远平分赤道。

(4)晨昏线只有在春、秋分时才与经线圈重合。

(5)晨昏线在夏至、冬至时与极圈相切。

(6)晨昏线自东向西移动15°/小时,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

4.晨昏线的移动

一般地,如果地轴的倾斜方向不变,晨昏线在如图1~3范围内移动。1、2、3分别表示冬至、春秋分、夏至日时晨昏线的位置。即3月21日与9月23日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导致全球昼夜平分;6月22日摆动幅度,导致北半球昼最长,南半球夜最长;12月22日摆动幅度也,导致南半球昼最长,北半球夜最长。

TAG标签: seo_keywords seo_keywords

高三地理必背知识点参考精选_精选范文网

高三学生很快就会面临继续学业或事业的选择,这对于没有社会经验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个困难的选择,那么如何度过这重要又紧张的一年,我们可以从提高学习效率来着手!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有关高三地理重要知识点,希望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