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重要的地理概况总结推荐
相关文章
中国地理概况是我们自己国家的知识,毋庸置疑我们是需要掌握的。小编整理了相关知识,希望能帮助到您。
中国重要的地理概况总结推荐 1
1、河谷农业、坝子农业、绿洲农业、灌溉农业和基塘农业的差异
(1)河谷农业:
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地区,以青海的湟水谷地和黄河谷地、西藏的雅鲁藏布江谷地最为典型。
在青藏高原,只有这些地区海拔低,气温较高,土壤比较肥沃,适宜耕作,成为农业比较发达的地区。
(2)坝子农业:
主要分布在云贵高原地区,当地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水渗漏严重,土层薄,不利于耕作。
只有被称为“坝子”的山间盆地条件较好,成为农业区。
(3)绿洲农业:
分布在新疆和甘肃河西走廊等干旱地区。
有地下水出漏的地区和河流、湖泊沿岸因为有灌溉水源而成为发展农业的理想地区。
绿洲农业多呈带状、串珠状分布于荒漠的边缘地区。
(4)灌溉农业:
在降水少的干旱、半干旱地区,依靠水利工程发展的农业。
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
(5)基塘农业:
珠江三角洲的农业生产方式。
在三角洲低洼地带开挖为塘养鱼;较高地带培土为基,种桑和甘蔗等。
基塘农业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典型形式,是一种生态农业和混合农业。
2、青藏高原年温差小、日温差大的原因
(1)年温差小的原因:
夏季,由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不太高;
冬季,由于所处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较大,并且日照时间较长,气温不太低,所以年温差较小。
(2)日温差大的原因:
白天,由于地势高,日照时间长;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晴天多等原因,青藏高原成为我国太阳辐射最强的地区,地面获得的热量较多,气温较高;
夜晚,由于空气稀薄,大气的逆辐射弱,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差,气温低,因此日温差较大。
3、夏季风的强弱与东部地区降水的关系
我国东部地区的雨带从成因上讲属于锋面雨,是来自海洋的夏季风(温度较高)与南下冷空气之间交汇形成的。
在春季和夏季,夏季风逐渐加强、冷空气逐渐减弱,此时雨带向北移动,在长江流域停留一段时间,形成江淮准静止锋,在锋面影响下,形成梅雨天气。
在夏秋之交,夏季风减弱,西北风加强,雨带南撤。
有些年份,西太平洋副高偏强,位置偏西、偏北,导致影响我国的夏季风增强。
在强大的夏季风的推动下,雨带北进速度快,在南方停留时间短,长江流域以及整个南方地区降水减少。
对于北方地区来讲,雨带来得早,走得晚,降水较正常年份多,也就是南旱北涝。反之,如果副高势力弱,则夏季风弱,结果是南涝北旱。
4、影响我国的准静止锋
准静止锋的成因包括以下几种:
锋面两侧的冷、暖气团势均力敌,遇到地形阻挡,锋面的移动幅度很小。
影响我国的准静止锋有下面四种。
(1)江淮准静止锋:
6月份,来自海洋的暖湿空气和南下的冷空气在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交汇,此时由于冷暖空气势力相当,形成江淮准静止锋。
锋面在这个地区徘徊20天左右,持续降水,形成梅雨天气。该锋面向东一直延伸到日本,所以在同一时期的日本,也形成了梅雨天气。
(2)昆明准静止锋:
又称云贵准静止锋。成因是东北季风受到云贵高原地形阻挡停滞而形成,锋面位置一般在昆明和贵阳之间,呈西北—东南走向。
贵州处于冷空气一侧,阴雨天气多,降水多;昆明位于暖气团一侧,降水少,晴天多。
锋面的发生时间为冬半年,“天无三日晴”反映的就是贵州冬季在昆明准静止锋影响下多雨的天气状况。
(3)华南准静止锋:
主要活动于南岭及其以南地区,发生在冬季和春季,秋季出现较少。
在春季和夏季常形成暴雨,持续时间甚至可以达到10天,是这些地区的主要降水形式,对缓解春季和夏季的旱情有利。
(4)天山准静止锋:
冬半年,不太强的冷锋进入准噶尔盆地后,受到天山的阻拦而停滞,在天山北坡和准噶尔盆地形成降雪。
这两个地区冬季的降水多属于此种形式。
5、内流区与外流区
按照河川径流的最终归宿和循环形式,河流可分为两种,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做外流河,供给外流河径流的地区叫外流区;
注入内陆湖泊或消失在沙漠戈壁中的河流叫内流河,为内流河提供径流的区域叫内流区。
我国内、外流区域的分界线大致是:
从大兴安岭西麓向西南,经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当然这个分界并不绝对,在内流区内也可能含有面积不大的外流区,如新疆的额尔齐斯河;而处于外流区的东北松嫩地区、内蒙古黄河以南地区也有局部的内流区。
我国较大的内流河有塔里木河、伊犁河(新疆)、疏勒河、黑河(河西走廊)等。
中国重要的地理概况总结推荐 2
气候复杂多样,有各类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寒气候
季风气候显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季风盛行。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暖热多雨,雨热同期
六、中国主要灾害性天气
1、寒潮
发生于秋末,冬季,初春,源于西伯利亚,蒙古一带强冷空气入侵
2、台风
夏秋季节源于热带洋面的大气涡流,西北太平洋最多
3、旱涝
春夏多旱,夏秋多涝,降水季节不均,年际变化大,台风带来暴雨
4、沙尘暴
冬春季,源于蒙古和我国的沙漠,在春季随风吹袭
河流和湖泊一、内流区与外流区
1、外流区区域
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为外流河,其供水区为外流区域
2、内流区域
最终末流入海洋的河流为内流河,其供水区为内流区域
3、界线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二、中国主要外流河及其水文特征
1、东北地区
黑龙江松花江流量丰富,汛期较短,水位变化大,含沙量小,冰期长
2、秦岭-淮河以北(额尔齐斯河注入北冰洋)
辽河,海河,黄河流量较小,汛期短,水位变化大,含沙量大,冰期短
3、秦岭-淮河以南
长江,珠江,流量丰富,汛期长,水位变化水,含沙量小,无冰期
4、西南地区(怒江,雅鲁藏布江注入印度洋)
三、中国主要内流河及其水文特征
1、分布:内陆,塔里木河为最长内流河
2、水文特征:多季节性河流(冰雪融水及山地降水)流程较短(消失沙漠或汇入内陆湖)
四、中国湖泊特征
1、淡水湖:与外流河相通,湖水可进可出,含盐低
2、咸水湖:内流河终点,湖水只进不出,蒸发盛盐分高
五、长江概况
1、发源地:青海唐古拉山各拉丹冬峰
2、流经省区:青、藏、川、云、渝、鄂、湘、赣、皖、苏、沪
3、流经地区形:青藏高原,横断山区,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4、干流:长度中国第一大河
5、注入海洋:东海
六、长江水系及文特征
1、上游:自源头到源北宜昌,支流为雅砻江,泯江,嘉陵江, 落差大,多峡谷,水能丰富
2、中流:自湖北宜昌到江西湖口,支流为汉江,湘江,沆江,赣江 多曲流,多支流,多湖泊
3、下游:自江西湖口到入海口,支流为青戈江,水阳江,江阔水深,流缓,少支流
七、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治理
1、巨大的水能资源
葛洲坝水电枢纽是目前发电流量最大的水电站,三峡坝为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
2、我国最重要的内河流航道
东西交通大动脉,誉为黄金水道,宜宾以下干支流四季通航
3、长江流域的资源丰富,经济发达
干流与多支南北交通线相交,对沿江,沿海,内地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上海是长江流域经济的龙头
4、洪涝原因
A.自然因素:流域面积大,集水量多,季风气候明显,降水集中,上中游落差大,水势迅猛,中游地势低平,河道弯曲
.人为因素:上中游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围湖造田,湖泊分洪能力下降,造成泥沙沉积,河床抬升,四川盆地,汉江,湘江,赣江等流域集中汇水造成长江中下游水位急升,泄洪能力差,洪涝灾害随时发生。
八、黄河概况
1、发源地,青海巴颜喀拉山北麓
2、流经省区:青、川、甘、宁、内蒙古、陕、晋、豫、鲁
3、流经地形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4、干流长度:中国第二长河
5、注入海洋渤海
6、冬春季易发凌汛
九、黄河水系及水文特征
1、上游:逢源头到内蒙古河口镇,支流为洮河,湟水。河源水清,峡谷段水能丰富,河套段水流缓。
2、中游:自河口镇到河南旧孟津,主要支流汾河,渭河。多支流,多峡谷,含沙量大。
3、下游:自旧孟津至山东入海口,主要支流洛河。水流缓慢,泥沙沉积,成地上河。
中国重要的地理概况总结推荐 3
1、对气候的影响
气温:海拔高气温则低,冷空气背风坡气温较高
降水:西高东低有利于水流深入,暖湿空气,在迎风坡形成地形雨
气流运动:东西向山脉阻挡冷空气南下,夏季阻挡北上暖气流,使山脉西侧气候产生差异
2、对河流的影响:
流向:使河流自西向东流入大海
分水岭:山脉是分水岭,影响流域范围
流速和落差:地势阶梯过渡带,形成巨大落差,易形成峡谷急流
3、对植被的影响:植被呈规律的垂直变化,阳坡与阴坡植被有明显差异
4、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平原开发早,利于居住,城镇出现早,生产发达,经济发达
山区资源丰富,但交通不便,开发晚,经济基础薄弱
丘陵、盆地地区经济发达
高愿地区经济滞后
5、我国地震带的分布:东南的台闽、华北太行沿线及津京唐、西南青藏高原及川滇西北的新、甘、宁
6、我国火山活动的分布:山西大同(死),长白山,黑龙江五大连池(休眠),台湾大屯和七星山,新疆于田附近昆仑山中的火中(活)
7、我国的泥石流分布
多发于西部青藏高原边缘,山区,东部低山丘陵与平原交界处
中国气候一、中国冬夏气温分布及成因
1、冬季气温分布:
南北温差大,0度等温线大致是秦岭-淮河线
成因:纬度位置,冬季风影响
2、夏季气温分布:
全国普遍高温,除青藏高原,温差不大
成因:纬度位置,青藏高原地势高
二、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及成因
1、空间分布
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成因:海陆位置,分别考虑东南季风与西南季风影响
2、时间分配
集中在夏秋两季,南方雨季长,年际变化大。
成因:降水年际变化与夏季风进退规律有关
三、季风活动对降水的影响
1.5月登陆,南岭以南,6月到过长江中下游地区用淮河流域,7-8月到达华北至东北,10月退出大陆
2.东南降水多,西北降水少,集中在夏季,南方雨季长,北方雨季短,降水年际变化大
四、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五、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1、气候主要特征
气候复杂多样,有各类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寒气候
季风气候显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季风盛行。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暖热多雨,雨热同期
六、中国主要灾害性天气
1、寒潮
发生于秋末,冬季,初春,源于西伯利亚,蒙古一带强冷空气入侵
2、台风
夏秋季节源于热带洋面的大气涡流,西北太平洋最多
3、旱涝
春夏多旱,夏秋多涝,降水季节不均,年际变化大,台风带来暴雨
4、沙尘暴
冬春季,源于蒙古和我国的沙漠,在春季随风吹袭
河流和湖泊一、内流区与外流区
1、外流区区域
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为外流河,其供水区为外流区域
2、内流区域
最终末流入海洋的河流为内流河,其供水区为内流区域
3、界线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中国重要的地理概况总结推荐 4
1.北方地区:以旱地为主的耕地,是我国冬小麦、棉花、花生的主要产区,耕作制度东北地区主要为一年一熟,华北地区主要是二年三熟。黄土高原以出产谷子为主。东北平原以黑土著称。这里是我国产小麦、玉米、大豆、高梁、甜菜的主要产区。北方是我国苹果、葡萄、梨、桃、杏、棉等温带水果的重要产区,其中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苹果的产量最大。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是我同最大的天然林区。存在问题,华北地区淡资源紧张;耕地大部分是中、低产田;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严重;水旱灾害较频繁,尤以麦旱最为严重。
2.南方地区:本区农作物可以一年两熟至三熟,田地是常年绿野芳菲。水稻是本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但小麦、油菜、棉花、甘薯的产量也很大,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是我国重要的粮棉产区,河、湖、鱼塘等水域盛产淡水鱼等水产品。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四川盆地是我国蚕丝的主要产区。两个、闽、台盛产甘蔗。海南岛、雷州半岛、云南南部是天然橡胶的生产基地。本区是亚热带和热带水果的重要产地,其中以柑橘的产量最大。本区的经济林林有:茶、油茶、油桐、漆树、毛竹、松树、樟树等。存在问题:长期以来,由于滥伐森林、陡坡开荒、使长江中上游地区森林植被大量减少,水土流失加强,江河湖泊严重淤积,所以国家要营造"长江中上游"防护林。
3.西北地区:本区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内蒙古、新疆、甘肃、宁夏的广大草原是我国牧场的主要分布地,本区出产的肉、奶、毛、皮及其制造成品供应全国各地及出口国外。本区天然降水少,难以满足农作场生长的需要,但内蒙古河套地区、宁夏平原引黄灌溉,河西走廊、新疆高山山麓引地下水,冰雪融水灌溉农田,形成西北重要灌溉农业区,所产的葡萄、哈密瓜、长绒棉都闻名国内外。
4.青藏地区:本区是我国的高寒牧区。畜牧业一直是本区划的重要生产部门,主要牲畜有牦牛、藏绵羊、藏山羊。西藏南部的雅鲁藏布江谷地、青海省东部的温水谷地由于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太阳能丰富,适宜青稞、小麦、豌豆等的生长而成为高原重要农业区。
中国重要的地理概况总结推荐 5
1、学好课本知识
首先要把课本上的知识内容逐字逐句地搞清楚,理解性地记忆,不要只顾着埋头去刷题。
不管是哪一科的学习,我们都要明白一件事情,那就是课本始终是我们的复习基础和考试核心。
地理既然属于文科综合,肯定有很多需要背诵记忆的题目。就高考而言,选择题主要靠理解,而解答题主要靠记忆,不但要背会知识点和原理,还要记会不同类型的答题模板,甚至可以直接找到高考真题的参考答案来背,这一点实际上在我们地理考试时非常有用。
上课要特别注意听讲,跟着老师的思路和课堂学习,肯定比下课自己啃书的效率高得多。而且如果同学们在上课时将课堂内容听懂吃透,以后遇到题目的时候,脑海中就会有个印象,不管是答题还是记忆,都要轻松得多。
2、自然地理
光靠上课理解肯定不行,因为在课堂上听懂只是一个开始,想要把题目做对还需要很长时间的学习和训练。首先对于地理课本,不要以为自己看懂了就轻易带过,对于重要的规律和原理要反复思考,最好能背诵下来,在答题时活学活用。对于重要的图表,我们不但要学会找出重要信息,还要能自己画出来。
3、人文地理
上课听懂学懂,对于课本里的篇章要逐句理解和推敲,并结合地图册中的案例进行分析,做题和练习时要注意积累。
错题集肯定是必须的,从高一到高三都应该整理错题集,将自己在学习过程不理解的知识点,还有刷题时做错的典型题目都整理到错题集里,在高考前复习时可以作为重要的复习资料,反复翻看和练习。
4、刷题要总结
地理的刷题不能盲目,要多总结。
首先要预习和复习,搞懂相关知识点并确认自己已经掌握透彻了。接下来就是刷题,你会发现相同类型的地理题目答案都差不多,基本就是结合实际情况多说几条。
比如“如何发挥某企业的社会因素?”,基本答案开篇都是劳动力资源丰富、原料丰富、交通便利、市场广阔和生产成本低。所以在刷题时,一定要通过思考和分析,总结出自己解决相同类型地理题目的答题模板或套路,在答题时才能够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而且,刷题时不但要总结,还要将这道题目相关的知识点和概念都概括出来,写在试卷或错题集的旁边,不要只求快速和质量,要追求高效率的理解和思考。
比如涉及大气环流的题目,就要尝试把图画出来,每次画都能加深印象,反正复习的时候时间都比较充裕;这时候仔细审题、好好总结知识点、答案和解题思路,等到下次再碰到相似或是相同类型的题目时,即使不画图,我们在脑子里也会呈现出相关的知识点和图表。
5、分析案例
高中地理的命题和解题,离不开实际案例的分析。
一般来说除了比较抽象和分值较小的题目,大部分题目都会结合时事热点、偏僻的国家或地区来要求同学们答题;这就需要我们在做题时具备宽阔的视野和恰当的观点,并且灵活运用课本知识来答题。
因此想要在高考地理取得好成绩,
光复习高中地理是不行的,初中区域地理的知识点也很有参考价值,必须掌握。
中国重要的地理概况总结推荐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