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知识点冲刺复习范文精选
相关文章
离高考还剩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了,现阶段整体复习已经结束,高考地理可能是很多小伙伴的比较头疼的科目,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能源专题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希望大家喜欢!
高考地理知识点冲刺复习范文精选 1
1、对流层的特点:
①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
②大气对流运动(12km)显著;
③天气复杂多变。
2、平流层的特点:
①随高度增加温度升高;
②大气平稳,以水准运动为主,有利於高空飞行。
3、大气的热力过程:太阳辐射--地面增温--地面辐射--大气增温--大气(逆)辐射--大气保温
4、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
5、太阳辐射(光照)与天气、地势关系:晴朗的天气、地势高空气稀薄,光照越强;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四川盆地最低。
6、大气的保温效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并通过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
7、气温与天气:白天多云,气温不高(云层反射作用强);夜晚多云,气温较高(大气逆辐射强)。
8、气温的垂直分布: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9、气温的水准分布:
①纬度分布:纬度越高,气温越低,我国热量最丰富的地区:海南岛
②海陆分布:夏季陆地>海洋,冬季海洋>陆地;
③气温高的地方,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反之,气温低的地方,等温线向低纬凸出。
10、气温年较差:
①影响因素:海陆热力性质;地表植被水分状况;云雨多少。
②变化规律:内陆>沿海,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裸地>草地>林地>湖泊,晴天>阴天。
11、热力环流的性质特点
(1)水准方向相邻地面热的地方——垂直气流上升――低气压(气旋)——阴雨
(2)水准方向相邻地面冷的地方——垂直气流下沉――高气压(反气旋)——晴朗
(3)垂直方向的气温气压分布:随海拔升高,虽然气温降低,但是空气变稀,气压降低。
(4)来自低纬的气流——暖湿
(5)来自高纬的气流——冷干
(6)来自海洋的气流——湿
(7)来自大陆的气流(离陆风)——干
(8)两种性质不同的气流相遇——锋面——阴雨、风
12、水准方向气压与气温:近地面,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地面形成低压;反之,气温低,近地面的空气收缩下沉,地面形成高压。
13.风的形成:大气的水准运动叫风,水准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等压线愈密风速愈大。
14、风向:
(1)风向-—风的来向;
(2)根据等压线的分布确定风向:以右图为例画A点的风向及其受力
①确定水准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垂直於等压线并且由高压指向低压
②确定地转偏向力方向: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③近地面受磨擦力(方向与风向相反)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15、高空大气的风向是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近地面的风,受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磨擦力的共同影响,风向与等压线之间成一夹角。
16、锋面与天气(冷暖不同气团作水准运动并相遇)
①冷锋过境雨区在锋后,出现雨雪、降温天气。过境后,气压升高,气温骤降,天气转晴;
②暖锋过境雨区在锋前,多为连续性降水。过境后,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17、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锋面是冷锋:如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冬季我国的寒潮、冬春季节出现的沙尘暴。
18、气压系统与天气(同一气团作垂直运动):
①气旋(低气压)垂直气流上升,天气阴雨。
②反气旋(高气压)垂直气流下沉,天气晴朗;
19、三圈环流及气压带风带:
①三圈环流(垂直分布)
画出右面三圈环流回圈图
②气压带、风带(水准分布)
画出右面气压带、风带分布图
(“北撇南捺”)
③长城考察站红旗向西北飘,视窗要避开东南方向;
黄河考察站红旗向西南飘,视窗要避开东北方向。
20、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
移动方向: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21、季风环流:海陆热力差异使亚洲、太平洋中心随季节变化而变化的情况:
夏季:亚洲大陆上形成亚洲低压,太平洋上形成夏威夷高压;
冬季:亚洲大陆上形成亚洲高压,太平洋上形成阿留申低压。
22、东亚、南亚季风环流:(如右图)
东亚:夏季东南风,冬季西北风;主要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
南亚:夏季西南风,冬季东北风,由风带和气压带季节移动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共同作用形成。
23、我国的旱涝灾害、雨带的移动与副热带高压的强弱有密切关系。
①雨带的移动
春末(5月),雨带在华南(珠江流域)(华北春旱,东北春汛)
夏初(6---7月),雨带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准静止锋)
7--8月,雨带移到东北和华北,长江中下游进入“伏旱”(反气旋)
9月,副高南退,北方雨季结束,南方进入第二个雨季。
②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
③旱涝灾害副高北移速度偏快(夏季风强),造成北涝南旱
副高北移速度偏慢(夏季风弱),造成北旱南涝.
我国水旱灾害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夏季风的强弱和进退的早晚。
24、气候形成因数: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人类活动
25、判断气候类型的步骤:①判断南北半球,②判断热量带,③判断雨型。
①热带的四种气候类型:各月均温在15度以上,降水不同,气候类型差异较大
热带雨林气候(常年受赤道低压影响,终年高温多雨)
热带沙漠气候(常年受副高或来自陆地的信风影响,终年高温少雨)
热带季风气候(南亚地区,冬季盛行东北风,为旱季,夏季刮西南季风,6--9月为雨季)
热带草原气候(赤道低压移来时,是湿季,信风移来时为旱季,农业活动在雨季播种,旱季收割)
②亚热带气候类型:冬季最冷月均温在0度以上,全球只有两种气候类型:
地中海气候:除南极洲外,其他各洲都有分布,在南北纬30o——40o大陆的西岸,位置在西风带和副高之间,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乾燥
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偏北风--低温少雨,夏季--夏季风--高温多雨。
③温带气候类型:除海洋性气候外,冬季最冷月均温以0℃以下。
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南北纬40o--60o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高纬一侧),终年受西风控制,终年温和多雨
温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北纬35o--55o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的高纬一侧),受冬季风影响,寒冷乾燥,受夏季风影响,高温多雨。
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受大陆性气团控制,日较差大、年较差大,降水稀少,降水主要在夏季。
26、大陆性与海洋性气候的不同特点(以北半球为例分析):
大陆性气候气温的日较差、年较差大,气温月在7月,最低气温在1月。年降水量少。
海洋性气候日较差、年较差小,最热月在8月、最冷月在2月,年降水量较多。
27、主要的气象灾害:是指因暴雨洪涝、乾旱、台风、寒潮、大风沙尘、大(浓)雾、高温低温等因素直接造成的灾害。
台风旱涝灾害寒潮
发生的时间夏秋季节春夏秋秋末、冬季、初春
发源地热带洋面或副热带洋面蒙古、西伯利亚
影响地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除西部一些沙漠地区外的全国范围除青藏、云贵、海南外的广大地区
天气变化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暴雨、大暴雨或特大暴雨大风、雨雪、冻雨
28、主要的大气环境问题:全球变暖(温室效应CO2)、臭氧层破坏(氟氯烃消耗O3)、酸雨(SO2、NO2)
29、温室效应
①大量燃烧矿物燃料——大气中CO2增加——大气逆辐射增强
②滥砍滥伐森林——光合作用减弱——CO2相对增多——大气逆辐射增强
③大气逆辐射增强——温室效应——气温升高——全球热量带分布发生变化——经济结构发生调整(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中纬受损,高纬受益,使适宜种植业生产地域缩小,粮食减产。)
④极地冰山融化,沿海地区海海平面上升,沿海地区地下水水质变坏。
30、绿化的环境效益:
①通过光合作用保持大气中O2和CO2的平衡,净化空气;
②绿化植物和防护林可以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
③城市绿地的作用是吸烟除尘、过滤空气、减轻污染、降低噪音、美化环境
高考地理知识点冲刺复习范文精选 2
农业区位因素分析
1.自然因素
地形:由地图判读出:地形为平原或三角洲,或地势低平或地形平坦开阔
气候:由地图判读出:是×气候,(雨热同期、光热水组合好,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水源:临近水源(河流或冰川融水区),水源充足,灌溉便利
土壤:是×土壤,土壤肥沃深厚或土壤较肥沃
2.人文因素
市场:该地区人口稠密或工矿业发达或城市较多,市场广阔(对商品农业影响大)
交通:临近河或湖,水陆(海陆)交通便利或河流交汇处,内河航运发达(对商品农业影响大)
政策:国家政策的支持(扶持、鼓励)
科技:科技水平高或科技发达
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劳动力工资低
工业基础:工业发达,工业基础雄厚
3.自然对农业的不利的区位因素
洪涝、干旱、台风、春季低温、寒潮等气象灾害;热量、光照、水源、土壤肥力等不足,酸碱度偏高
高考地理知识点冲刺复习范文精选 3
1、水回圈:
①按其发生领域分为海陆间大循环、内陆回圈和海上内回圈。
②水回圈的主要环节有: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径流。
③它的重要意义在於:使淡水资源不断补充、更新,使水资源得以再生,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2、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①以雨水补给为主的的河流其径流的变化与降雨量变化一致:a地中海气候为主的河流,其流量冬季最大;b季风气候为主河流,流量夏季最大;c温带海洋性与热带雨林气候河流流量全年变化小;
②以冰雪补给为主的河流其径流变化与气温关系密切: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其流量夏季最大.
③河流水地下水之间可相互补给,湖泊对河流径流起调蓄作用。
3、我国河流补给的差别:
①我国东部河流以降水补给为主(夏汛型,东北春季有积雪融水)
②我国西北地方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夏汛型,冬季断流)
4、海水等温线的判读:
①判断南北半球(越北越冷是北半球)
②洋流流向和海水等温线凸出方向一致:高温流向低温是暖流,反之是寒流。
5、影响海水温度因素——太阳辐射(收入)、蒸发(支出)、洋流
6.洋流的形成:定向风(地球上的风带)是形成洋流最基本的动力,风海流是最基本的洋流类型。
7.洋流的分布(画一画右面洋流分布模式图):
①中低纬度洋流圈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南半球呈反时针方向。
②北半球中高纬逆时针方向洋流圈
③南半球40—60度海区形成西风漂流
④北印度洋形成季风洋流,冬季逆时针,夏季顺时针。
8.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①影响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流—减温减湿)
②影响海洋生物—-渔场
③影响航海
④影响海洋污染
9.世界主要渔场:北海道、北海、纽芬兰渔场---寒暖流交汇;秘鲁渔场――上升流
10.海洋渔业集中在大陆架的原因:
①这裏阳光集中,生物光合作用强;
②入海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浮游生物繁盛,鱼饵丰富。
11.海洋灾害是指源于海洋的自然灾害: 海啸和风暴潮。
12.海洋环境问题指源於人类活动的海洋生态破坏:海洋污染、海平面上升、赤潮
高考地理知识点冲刺复习范文精选 4
(1)牧区与农耕区的界线:大体接近400毫米等降水量线。(2)水田区与旱作区的界线:秦岭~淮河。
高考地理知识点冲刺复习范文精选 5
1恒星: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自身能发光,由炽热气体组成,主要成分是氢和氦。
2
太阳:由炽热气体组成的球状天体,主要成分是氢和氦。太阳的体积约为地球体积的130万倍。太阳的大气结构即为太阳的外部结构,从里向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太阳活动的周期为11年,主要标志是黑子和耀斑。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扰乱地球大气的电离层;②产生“磁暴”现象;③产生极光。
3行星:在椭圆轨道上绕太阳运行的、近似球形的天体,它们不发光,质量比太阳小得多。太阳系目前已知的八大行星距日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4日食:当太阳、月球、地球运行约成一直线时,月球阴影掠过地球,会造成日食。依目视太阳被月球遮掩的多少,可分为日偏食、日全食和日环食。
5月食:当太阳、地球、月球运行约成一条直线时,月球运行到地球阴影内,则会形成月食。依地球遮避阳光照射到月面的多少,可分为月偏食和月全食。
6
时区:1884年国际经度会议决定,全世界按统一标准划分时区、实行分区计时。按这种办法,每隔经度l5°为一个时区,全球共划分成24个时区;以本初子午线即0°经线为中央经线的时区或零时区,往东、往西各划分成l2个时区。
我国跨5个时区,北京位于东八区。
7日界线:国际上规定,原则上以l80°经线作为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叫做“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日界线西侧的东十二区,在任何时刻总是比日界线东侧的西十二区早24小时,这样东、西十二区,虽然钟点相同,但日期总是相差一天。
8
喀斯特地貌:是在碳酸盐类岩石地区,地下水和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溶蚀与沉淀、侵蚀与沉积以及重力崩塌、塌陷、堆积等作用形成的。喀斯特地貌以南斯拉夫喀斯特高原命名,在我国也叫岩溶地貌,桂、黔、滇广泛分布。
9河口三角洲:在河流和海洋共同作用下,由河流携带的泥沙在河口地区的陆上和水下形成的、平面形态近似三角形的堆积体称为河口三角洲。三角洲可分为四类:扇形三角洲(尼罗河、黄河)、鸟足状三角洲(密西西比河)、多岛状三角洲(珠江、恒河)、尖头状三角洲(意大利的台伯河)。
10
堰塞湖:是由火山熔岩流,或地震活动等原因引起山崩滑坡体等堵截河谷或河床后贮水而形成的湖泊。中国东北的镜泊湖即是典型的熔岩堰塞湖。
11
南北纬线:以赤道线为界,分南北半球。赤道线北面为北纬,赤道线南边为南纬。南北回归线为纬度线,南回归线是南纬23度26分线,北回归线是北纬23度26分线。
南北回归线为太阳能直射到的最远距离。北回归线经过我国的广州、云南。
纬度线穿越我国最长的是北纬40度的线。
我国最南边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位于北纬4度左右,最北边的漠河位于北纬53度左右。
东经0度跟西经0度重合,0经度线经过英国伦敦的格林威治天文台。0经度线往东边就是东经,往西边就是西经。东经180度跟西经180度重合,这条线称为国际日期变更线,经过俄罗斯的东西伯利亚海、太平洋。
以东经160度、西经20度为界,分东西半球。
东经120度经过我国北京。
我国最西位于东经75度左右,最东边位于135度左右。
12
七大洲四大洋:地球分七大洲四大洋,陆地占29%,海洋占71%的面积。
七大洲:亚洲、欧洲、非洲、南美洲、北美洲、大洋洲、南极州
四大洋: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北冰洋
七大洲里亚洲面积最大、大洋州面积最小。
四大洋里太平洋面积最大、北冰洋面积最小。
亚洲的全名为亚细亚洲、欧洲的全称为欧罗巴洲、非洲的全称为阿非利加洲、美洲的全称为亚美利加洲。
13
岛屿、群岛:散布在海洋、河流或湖泊中的四面环水、自然形成的陆地叫岛屿。彼此相距较近的一组岛屿称为群岛。
世界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位于加拿大东北方向,属于丹麦。
世界上最大的群岛由印度尼西亚13000多个岛屿和菲律宾约7000个岛屿组成,称为马来群岛。
中国最大的岛屿是我国宝岛台湾岛。
中国最大的群岛是舟山群岛,它位于浙江省东面的海域。
14
半岛:指伸入海洋或湖泊中的陆地。它的构成形式一般是三面临水,一面同大陆相连。
世界上最大的半岛是亚洲西南部的阿拉伯半岛。
中国最大半岛是山东半岛、其次为辽东半岛、雷州半岛(广东西南部,因多雷暴而得名)。
15
海洋:是地球上广大而连续分布的咸水体的总称,也是海和洋的统称,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海洋的中心主体部分称为洋,边缘附属部分称为海。海与洋之间彼此连通,共同组成世界统一的海洋整体。
世界最大的海是珊瑚海(位于澳大利亚东边,也是最深的海),世界面积最小的海是马尔马拉海(位于土耳其附近)。
中国面积最大的海是南海(也是我国最深的海),中国面积最小的海是渤海。
16
海峡:两块陆地之间狭长的海域,沟通两个海洋间的狭窄水道。
世界最长的海峡是莫桑比克海峡(非洲的莫桑比克)。
世界最宽最深的海峡是德雷克海峡(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
中国最大的海峡是台湾海峡。
17
江:较大的河。
世界最长的江为尼罗河,中国最长的江是长江。
19
河:通指一般的水道,通常可分为河源、上游、中游、下游和河口五个部分。
世界最长的河是尼罗河,排在后面的分别是亚马逊河、长江。
中国最长的河是黄河。
20
湖:陆地表面比较宽阔的洼地积水而成的水体,可分为淡水湖、咸水湖、盐湖等。
世界最大的湖是里海。世界最小的湖是本溪湖(位于辽宁)。
中国最大的湖是青海湖(也是最大的咸水湖,最大的淡水湖是鄱阳湖)。
21
大陆架:大陆边缘被海水淹没的部分,向海自然延伸和缓倾的浅水平台。简单来说,是在靠近大陆的浅海地区,大陆向海洋的延伸部分,深度一般不超过200米。
大陆架不仅有丰富的油气资源,渔业资源也十分丰富。
高考地理知识点冲刺复习范文精选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