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三学习方法 > 高三地理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梳理参考大全

发布时间: 浏览量:0

高中地理主要由三部分构成: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在高考的地理试题中,单纯的考察某一部分的题很少,都是综合来考。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高考地理复习资料,供大家阅读参考。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梳理参考大全 1

水环境

1、水回圈:①按其发生领域分为海陆间大循环、内陆回圈和海上内回圈。

②水回圈的主要环节有: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径流。

③它的重要意义在於:使淡水资源不断补充、更新,使水资源得以再生,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2、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①以雨水补给为主的的河流其径流的变化与降雨量变化一致:a地中海气候为主的河流,其流量冬季最大;b季风气候为主河流,流量夏季最大;c温带海洋性与热带雨林气候河流流量全年变化小;

②以冰雪补给为主的河流其径流变化与气温关系密切: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其流量夏季最大.

③河流水地下水之间可相互补给,湖泊对河流径流起调蓄作用。

3、我国河流补给的差别:①我国东部河流以降水补给为主(夏汛型,东北春季有积雪融水)

②我国西北地方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夏汛型,冬季断流)

4、海水等温线的判读:①判断南北半球(越北越冷是北半球)

②洋流流向和海水等温线凸出方向一致:高温流向低温是暖流,反之是寒流。

5、影响海水温度因素——太阳辐射(收入)、蒸发(支出)、洋流

6.洋流的形成:定向风(地球上的风带)是形成洋流最基本的动力,风海流是最基本的洋流类型。

7.洋流的分布(画一画右面洋流分布模式图):

①中低纬度洋流圈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南半球呈反时针方向。

②北半球中高纬逆时针方向洋流圈

③南半球40—60度海区形成西风漂流

④北印度洋形成季风洋流,冬季逆时针,夏季顺时针。

8.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①影响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流—减温减湿)

②影响海洋生物—-渔场③影响航海④影响海洋污染

9.世界主要渔场:北海道、北海、纽芬兰渔场---寒暖流交汇;秘鲁渔场――上升流

10.海洋渔业集中在大陆架的原因:①这裏阳光集中,生物光合作用强;

②入海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浮游生物繁盛,鱼饵丰富。

11.海洋灾害是指源于海洋的自然灾害:海啸和风暴潮。

12.海洋环境问题指源於人类活动的海洋生态破坏:海洋污染、海平面上升、赤潮

陆地环境

1、地球的内部圈层:地壳(地表到莫霍介面)、地幔(莫霍面—古登堡面)、地核(古登堡面以下)

2、岩石圈范围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之上)

3、岩石成因分类:岩浆岩(喷出岩和侵入岩)、沉积岩(层理构造、有化石)、变质岩。

4、地壳物质回圈:岩浆冷却凝固→岩浆岩-外力→沉积岩-变质→变质岩-熔化→岩浆

5、地质作用:①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变质作用)

②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6、地质构造的类型:褶皱(背斜、向斜),断层(上升岩块-地垒、下沉岩块-地堑)

7、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因:外力侵蚀(在外力侵蚀作用之前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背斜顶部受张力,容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成为山岭。

8、地垒--庐山、泰山;地堑--东非大裂谷、河平原和汾河谷地。

9、地质构造对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背斜(储油)、向斜(储水)、大型工程选址,应避开断层

10.外力作用与常见地貌:

①流水侵蚀——沟谷、峡谷、瀑布、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的地表、溶洞(喀斯特地貌)

弯曲的河道--凹岸侵蚀,凸岸沉积(港口宜建在凹岸)

②流水沉积——山麓冲积扇、河口三角洲、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

③风力侵蚀——风蚀沟谷、风蚀洼地、蘑菇石、风蚀柱、风蚀城堡等

④风力沉积——沙丘、沙垄、沙漠边缘的黄土堆、黄土高原;

11、陆地环境的整体性:陆地环境各要素(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貌)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陆地环境的整体性。例如我国西北地方各环境要素都体现出乾旱特徵。

12、陆地环境的地域差异有:①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热量)---――-纬度地带性

②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水分)-----经度地带性

③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水分和热量)----垂直地带性

13.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因素:①山地所处的纬度;②山地的海拔;③阳坡、阴坡;④迎风、背风坡。

14、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雪线是指冰雪存在的下限的海拔高度)

主要影响因素有两个:一是0℃等温线的海拔(阳坡、阴坡);二是降水量的大小(迎风、背风坡)

15、非地带性因素: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影响等。例如我国西北地方的绿洲。

16、主要地质灾害:地震、火山、滑坡和泥石流。

①两大地震带是:环太平洋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带。我国多地震的原因是:我国位於两大地震带中。

②地质灾害的防御:提高建筑物抗震强度;实施护坡工程,防止滑坡和崩塌;保护植被,改善生态环境;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梳理参考大全 2

典型的等高线地貌

1、洪积扇:

等高线呈圆弧形,并上密下疏。

2、梯田(边缘密集,中间稀疏)

3、黄土塬(顶部平坦,边缘密集)

4、喀斯特峰林:

山多陡峭孤峰,山峰等高线密集且平滑,等高线稀疏处数值小。

5、新月形沙丘:

等高线呈封闭新月形。一侧陡,一侧缓,缓坡为迎风坡。

6、火山锥:

等高线闭合,有规律的环状,上密下疏。突出特点为中心海拔突然降低。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梳理参考大全 3

除了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日出日落的方位也是常考点。结合题目所给时间分析出该地在正午时处于直射点的正南还是正北。一般常考位置也是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太阳在正午时永远处于正南);或南回归线以南地区(太阳在正午时永远处于正北)。

日出日落的方位。(非极地地区)

二分日:太阳正东升,正西落。

夏半年:太阳东北升,西北落。

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太阳运动轨迹(东北--正东--东南--正南--西南--正西--西北)

南回归线以南地区太阳轨迹(东北--正北--西北)

冬半年:太阳东南升,西南落。

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太阳运动轨迹(东南--正南--西南)

南回归线以南地区太阳轨迹(东南--正东--东北--正北--西北--正西--西南)

极地地区:发生极昼的地方一天中的太阳高度角都大于0°,极点为固定值。

北半球发生极昼地区的日出日落(正北升,正北落)

南半球发生极昼地区的日出日落(正南升,正南落)

影子的朝向:与太阳的方位相反。(具体不阐述)

影子长短的变化:

一天中:正午太阳最高,则影长最短,则日出→正午,影长缩短;正午→日落,影长变长。

一年中:(离太阳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影子越短。(纬度越高,正午时的影子越长)

高低纬度(不在同一条经线)的两地同时日出或同时日落,判断此时的时间。

解题方法:连接两地,同时日出,则该线为晨线;若是同时日落,则为昏线。

判读出该线两边的昼夜半球,在昼半球的一侧该线的垂线,观察太阳光线与纬线的关系可得。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梳理参考大全 4

地球上的大气-2013届高考地理第一轮章节复习 考纲

下载 大气的受热过程。

考纲

解读 1.识记: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运动的根本原

因和直接原因。

2.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大气水平运动。

3.应用:等压面图和等压线图的判读。

本站课件均从网络收集或是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请大家尊重作者的劳动成果,并积极上传自己的作品与大家一起分享交流,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梳理参考大全 5

工业问题

①废气:矿物燃料燃烧→CO2→温室效应,全球气候变暖;矿物燃料燃烧→SO2、NOX→酸雨;冰箱和空调大量使用致冷剂→氯氟烃→破坏臭氧层②废水:污染水源、土壤、核电站排放大量热水③废渣:占用土地、污染水源和土壤、放射性污染

工程建设问题

①地下水开采过量→地下水位下降,形成地下水漏斗区→地面下陷、沿海海水倒灌水质变坏

②水库:淹没农田城镇、文物景观;后靠移民导致环境人口容量不足→水土流失;下游矿物质减少→耕地肥力下降、渔业受影响;河口三角洲后退,海岸线后退(泥沙堆积减少、海浪侵蚀);地下水位上升→土壤盐碱化;某些物种消失→生态破坏;水库地震。

③道路建设(铁路、公路):破坏植被→水土流失、荒漠化;阻断野生动物迁徙路线;环境污染④开矿:植被破坏→水土流失、荒漠化;地下水和土壤污染;海洋石油污染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梳理参考大全_精选范文网

高中地理主要由三部分构成: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在高考的地理试题中,单纯的考察某一部分的题很少,都是综合来考。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高考地理复习资料,供大家阅读参考。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