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冲刺高考地理复习资料总结合集
相关文章
地理是高考考试中重要的学科之一,也是高考文科综合考试中最容易丢分的科目之一,我们要做好针对性的备考。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2020冲刺高考地理复习资料,希望大家喜欢!
有关冲刺高考地理复习资料总结合集 1
方向
1.一般指示法: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有指向标的地图:
指向标箭头指示北方。做题时要注意指向标箭头在地图上的实际朝向,找到北的方向。(有时候指向标是标示其他方向时要特别注意)
3.经纬网定向: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有关冲刺高考地理复习资料总结合集 2
温室效应问题:
⒈温室气体:主要是CO2;其它有氯氟烃等
⒉对全球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的影响
⑴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国家、地区被淹
原因:①海面因温度升高而膨胀,导致海平面上升
②极地增温强烈,部分极冰融化
⑵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发生变化,导致各国农业经济结构的变化
①干旱地区将变得更干旱
②温带耕作业发达的地区,因气温升高,蒸发加强,气候会变得更干旱、退化成草原
③亚寒带某些地区,因气温升高,热量条件有所改善,适应温带作物生长
⒊产生原理:CO2能强烈吸收地面放出的红外线长波辐射而使大气温度增高,全球气候有变暖的趋势
产生原因:①工厂、交通工具、家庭炉灶大量燃烧煤、石油和天然气,释放大量的CO2
②森林被子大量砍伐,植物吸收的CO2减少,使大气中CO2的含量增多
⒋解决措施
①减少矿物燃料的使用量于②植树造林、保护植被③推广使用绿色能源。
⒌中国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加快引发多种环境问题
①加剧了风暴潮灾害②加大了洪涝威胁③减弱了港口功能④引发海水入侵⑤引发土壤盐碱化⑥海岸侵蚀加剧⑦沿海湿地损失和动物的迁徒⑧沿海城市市政排污工程排污能力降低
有关冲刺高考地理复习资料总结合集 3
工业问题
①废气:矿物燃料燃烧→CO2→温室效应,全球气候变暖;矿物燃料燃烧→SO2、NOX→酸雨;冰箱和空调大量使用致冷剂→氯氟烃→破坏臭氧层②废水:污染水源、土壤、核电站排放大量热水③废渣:占用土地、污染水源和土壤、放射性污染
工程建设问题
①地下水开采过量→地下水位下降,形成地下水漏斗区→地面下陷、沿海海水倒灌水质变坏
②水库:淹没农田城镇、文物景观;后靠移民导致环境人口容量不足→水土流失;下游矿物质减少→耕地肥力下降、渔业受影响;河口三角洲后退,海岸线后退(泥沙堆积减少、海浪侵蚀);地下水位上升→土壤盐碱化;某些物种消失→生态破坏;水库地震。
③道路建设(铁路、公路):破坏植被→水土流失、荒漠化;阻断野生动物迁徙路线;环境污染④开矿:植被破坏→水土流失、荒漠化;地下水和土壤污染;海洋石油污染
有关冲刺高考地理复习资料总结合集 4
厄尔尼诺(ELNINO)
⒈概念:“厄尔尼诺”是西班牙文“圣婴”的意思。每年年终圣诞节前后,南美的秘鲁和厄瓜多尔沿岸海温上升的现象称为厄尔尼诺现象,它是热带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的产物。它就象一口“暖池”,通过表层温度的变化对大气加热场产生变化进而给各地的天气带来变化,使原来干旱少雨的地方(如秘鲁沿岸)产生洪涝,而通常多雨的地方(印尼、澳大利亚东海岸)易出现长时间的干旱少雨。
2.“厄尔尼诺”对气候的影响:中、东太平洋及南美太平洋沿岸国家异常多雨,甚至出现洪涝灾害;热带西太平洋降水减少,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发生严重干旱。“厄尔尼诺”也会影响到热带以外的中高纬度地区,甚至给全球气候带来异常。就我国来讲,“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我国有可能出现暖冬气候;夏季,东北地区温度容易偏低,主要降雨带位置偏南,华北雨季偏弱的可能性大;登陆我国的台风也比常年减少。
3.厄尔尼诺发生时,由于水温高、秘鲁渔场浮游生物减少,鱼得不到食物而大量死亡,所以以鱼为食的海鸟也将死亡或迁徒。影响生态环境
4.厄尔尼诺现象对我国所造成的气候异常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台风减少,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西北太平洋热带风暴(台风)的发生个数及在我国沿海登陆个数均较常年减少。其次是我国北方夏季易发生高温、干旱,通常在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当年,我国的夏季风较弱,季风雨带偏南,位于我国中部或长江以南地区,我国北方地区夏季往往容易出现干旱、高温。第三是我国南方易发生低温、洪涝,在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的次年,在我国南方,包括长江流域和江南地区,容易出现洪涝,最后,在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的冬季,我国北方地区容易出现暖冬。
有关冲刺高考地理复习资料总结合集 5
区时的计算方法
(1)公式法:
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
正负号选取原则:东加西减。(所求区时的时区位于已知区时时区的东侧,取“+”;若位于西侧,则取“-”)。
(2)数轴法:
画一个简单的示意图是进行区时计算的好方法。计算时遵循东加西减、一区一时的计算法则,注意日期的变化。
有关冲刺高考地理复习资料总结合集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