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三地理必修一的知识点分析范文合集
相关文章
成功者通常做事大方不拘小节,踏实勤勉,肯于付出。不断地累积自我的经验,抓住这宝贵的机会,坚持不懈,最终的目标总能实现。小编整理了高三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关于高三地理必修一的知识点分析范文合集 1
城市区位分析
1 分析我国武汉市的城市区位因素:
地理位置:位于长江和汉江汇合处;中国大陆的中部
自然因素:
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充足,降水丰富,雨热同期;处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形平坦,长江,汉江汇合处,为城市提供丰富的水源,也方便人流、物流的集散和中转。
社会经济因素:
附近铁矿、棉花资源;长江和汉江汇合处,京广铁路穿过,交通便利;科技发达;劳动力丰富,素质高;湖北省省会城市,华中地区最大的经济、文化中心;现代工业、新兴高科技产业(光谷)。(主要工业部门:钢铁、汽车、棉纺织、光谷等)。
2 第一批城市诞生的地区:
世界上一些大河冲击平原,如:长江黄河中下游平原;恒河和印度河、尼罗河中下游平原等。
原因分析:由于肥沃的土壤和便利的灌溉条件,使农业发达;便利的水运。
3 上海市的发展
优越的区位因素:
便捷的交通;广阔的消费市场;高素质的劳动力;宽广的经济腹地;充足的商品供应;丰富的农副产品;雄厚的技术力量。
城市化问题:
产生—城市人口膨胀;用地规模扩大;表现—用地紧张,城市建设滞后;道路狭小,交通堵塞;居住拥挤;绿地面积小,环境质量差。
浦东新区的规模和发展:
作用—解决城市化问题;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有利条件—位置:
接近上海繁华市区;面积—相当于建城的2倍;地形—平坦、开发空间大;水源—河网密集,水源充足;产业—农业为主,开发成本低
城市规划:
分为城市化地区和非城市化地区两部分;采取轴向发展与综合组团相结合的布局形态;纵横交错的快速干道和河流;各种类型的绿地组成绿化体系。
关于高三地理必修一的知识点分析范文合集 2
世界各区域资源分布:
一、东亚:
1、朝鲜境内有丰富的森林、矿产资源;
2、日本国内森林资源、水利资源、渔业资源丰富;
二、东南亚:
1、矿产以锡、石油为主;
2、种植业发达:
(1)马来西亚:天然橡胶,油棕(第一);
(2)印度尼西亚:胡椒,金鸡纳霜(第一);
(3)菲律宾:椰子,蕉麻;
(4)泰国:水稻;
三、南亚:
1、印度矿产主要以煤、铁、锰矿为主,分布在德干高原北部;另外土壤肥沃,耕地面积大;茶叶、小麦等出口;
四、中亚:
1、小麦,棉花,畜产品;
2、矿产丰富,种类多样,煤,铁,石油(分布在里海沿岸);
五、西亚和北非:
1、石油资源丰富:分布在波斯湾沿岸以及伊拉克境内,储量占世界的一半,开采量为1/4,出口量第一:
2、特产:土耳其安卡拉羊毛、摩洛哥橄榄油、阿富汗紫盖皮羊毛、伊拉克椰枣;
3、北非的铁矿分布在利比亚、埃及与苏丹境内,磷分布在西部沿海地区;
六、撒哈拉以南非洲:
1、矿产:金刚石、锡、钢铁、铝,铜(赞比亚),黄金(南非)、铁(利比亚),石油(尼日利亚)钿矿(南非);
2、水利资源丰富:世界第二;
3、动物资源丰富:狮子,大象,猩猩;
4、生物资源丰富:可可,丁香,剑麻;
七、西欧:
1、矿产:煤(大不列颠岛)、铁(大不列颠岛西海岸)、石油(北海);
2、旅游资源-人文景观,自然景观;
八、欧洲东部和北亚:
1、森林资源(第一);
2、水力资源;
3、矿产:石油(西伯利亚平原、东欧平原),天然气,煤(中西伯利亚高原、东海岸),铁矿(东欧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有色金属(锰铜铝锌);
九、北美:
1、矿产:煤(美国东北部),铁,石油,天然气,钢金铝锌-有色金属(美国西部);
2、森林(寒带针叶林,温带阔叶林),草场,水力——美国;
3、加拿大——森林(为原料,新闻纸加工),石油,铁,煤,镍(占世界80%),渔业资源丰富;
十、拉丁美洲:
1、矿产:石油(墨西哥东南沿海,委内瑞拉沿海),铁,锰(巴西高原东部),铜(智利世界最多),银(墨西哥安第斯山脉);
2、水力:巴西高原;
3、生物:植物-森林(红木,乌木);
4、经济作物(咖啡,香蕉,甘蔗);
十一、大洋洲:
1、矿产-铁(塔斯马尼亚岛),煤(澳大利亚东部沿海);
2、稀有动物-鸭嘴兽;
十二、南极:
1、矿产-煤,铁,石油,天然气,生物,淡水;
2、生物-企鹅(鸟类),海豹,鲸,磷虾;
3、淡水水库;
十三、北极:
1、丰富生物资源:北极熊,海豹;
2、矿产:煤(30亿吨),石油(100-200亿桶),天然气;
关于高三地理必修一的知识点分析范文合集 3
太阳高度规律及计算: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
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极递减。
离直射点越近,太阳高度越大;越远越小。
太阳高度规律及计算: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1、夏至日: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值;南半球(赤道以南)达到最小值。
2、冬至日:直射南回归线,南回归线及其以南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值;北半球(赤道以北)达到最小值。
3、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太阳高度规律及计算:太阳高度的计算方法:
H=90°-|α±β|H—正午太阳高度α–太阳直射点的纬度β—所求地点的纬度
当α与β处在同一半球时,两者相减;当α与β不在同一半球时,两者相加。
太阳高度规律及计算: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1、杆影的计算
2、热水器的调节
3、楼高、间距的选择
关于高三地理必修一的知识点分析范文合集 4
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
(1)板块:全球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被一些断裂构造带(海岭、海沟)分为六大板块:(图写名称)亚欧、非洲、美洲、太平洋、印度洋和南极洲板块。大板块又可以划分为若干小板块。
(2)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多火山、地震、矿产分布。
(3)板块边界与地貌
若大陆板块(如亚欧板块)与大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碰撞,大洋板块向下俯冲;由于拖拽,常有地震发生,在地形上则形成海沟、岛弧或海岸山脉;若大陆板块(如亚欧板块)与大陆板块(如印度洋板块)相撞,则形成高大的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在板块张裂处,常形成裂谷(如东非大裂谷)或海洋(如红海、大西洋)。
(4)板块学说的应用解释地世界火山和地震带的形成、矿产的分布和各地貌的形成等。
关于高三地理必修一的知识点分析范文合集 5
第二讲 自然灾害
一、自然灾害的分类:
①气象灾害:干旱、暴雨、洪涝、台风(飓风)、寒潮、低温冻害、沙尘暴等。
②地质灾害: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等。
③海洋灾害:热带气旋、风暴潮、海啸等。
二、气象灾害
1.洪涝: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河流的中下游。
(1)成因:
自然:季风气候,降水多且集中在夏季;流域面积大,支流众多,且河道弯曲;下游地势低平,泄洪不畅;人为:上游滥伐森林,水土流失严重;中下游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调蓄能力下降。
(2)防御措施
工程措施:上游:植树造林;修建水库; 中游:退田还湖;修建分洪区;
下游:疏浚河道;加固大堤;开挖入海河道。
非工程措施(通用):加强监测和预报;加强宣传,提高防灾抗灾意识;建立紧急撤离计划和应急机制。
2.干旱
(1)分布:华北地区春旱3-5月,长江中下游地区伏旱7-8月
(2)危害:粮食减产,饮水困难,影响经济发展。
(3)措施:加强监测和预报;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培育耐旱作物;发展节水农业;加强水利工程建设。
3.台风
(1)分布:东南沿海的夏秋季节 (2)成因:热带气旋
(3)危害:狂风暴雨、风暴潮 (有利:可缓解南方夏季高温酷暑和干旱)
(4)措施:加强监测和预报;提高防灾抗灾意识;建立紧急撤离计划和应急机制;营造防护林等。
4.寒潮
(1)时间:冬半年(春秋季危害大),分布在中国大部分地区。
(2)成因:冷锋带来的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
(3)危害:农作物冻害、交通受阻、通信中断、不利于人们出行。
(4)措施:加强监测和预报;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培育耐寒作物;发展大棚农业;提前做好防寒工作。
三、地质灾害
1.地震
(1) 分布: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
(2) 危害:诱发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摧毁建筑物;危及财产及生命安全;影响交通与通信。
●地震震源深度一般发生在岩石圈。
2.滑坡、泥石流
(1)分布:我国西南地区
(2)成因:地质条件复杂、地形崎岖;不合理人类活动。
(3)危害:摧毁建筑物;危及财产及生命安全;影响交通与通信。
3.地质灾害的防御措施:加强监测和预报;提高防灾抗灾意识;建立紧急撤离计划和应急机制;加固建筑物,避开危险区。
关于高三地理必修一的知识点分析范文合集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