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高中生物的复习效率范文整理
相关文章
新学期又将开始,准高三生们,做好高考复习的准备了么?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考理综生物一轮复习的注意事项,希望大家喜欢!
如何提高高中生物的复习效率范文整理 1
细胞为什么发生有丝分裂,是因为细胞或生物需要生长。从表面来看,细胞有丝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变成两个与它相同的细胞;从本质来看,细胞有丝分裂需要保持细胞中的遗传物质染色体和DNA分子完全一致。所以,染色体和DNA分子的复制和均分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学习有丝分裂,其核心是学习细胞在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和DNA分子的行为和数量的变化关系。细胞分裂的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中染色体和DNA分子的行为和数量的变化,都围绕着最终形成两个子细胞中的遗传物质,与母体细胞保持完全一致。这种变化是有规律的,是有其必然性的。教学时围绕着这一重要概念进行设计,让学生分析其中变化的原因,就不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了。
在复习中应围绕着有丝分裂的目的来进行分析和讨论,让学生两两一组结合分裂各个时期的图像进行分析和探讨:为何细胞中的染色体和DNA有这些行为与数量的变化?如果没有这样的行为变化会得到什么结果?教师再解决学生在自我复习中出现的其他问题,这样的复习效果可能远远好于教师一个一个地针对分裂图像进行提问和总结。
同样,对于间期中DNA分子的数量所出现的G1、S、G2期的变化,大多数教师的处理方法是记住曲线图,至于为什么会出现“一平二升三平”这样的曲线,大多数教师并没有给学生解释。其实,我们完全可以告诉学生,G1期是为S期作准备的,G2期是为前期作准备的,准备期是基因表达合成蛋白质的过程,蛋白质可以作为染色体的组成成分,也可以形成酶参与催化作用,还可以形成微管蛋白为分裂期作准备。这些内容并没有超纲,而恰恰相反,是对“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这一重要概念的深入理解。
有些教师认为,全面复习就如“扫雷”一样,将所有的知识点都过一遍,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避免高考题中出现而自己没有复习到的尴尬和危险,避免高考结束后受到学生、学校和家长的指责。这种害怕承担责任的想法和做法实际上既浪费了学生宝贵的复习时间,也将自己的教学和课堂变得平庸。我们需要知道的事实是:第一,高一和高二的新授课,以及第一轮的高三复习,基本上不会遗漏高考中的考点;第二,生物高考是以重要概念为命题对象,以考查能力为主的考试,尽管有选拔功能,但还有导向教学的功能,那些一般的知识内容,即使出现在考题之中,要求也会很低,以正常学生的智力和基本常识,就完全可以作出正确的判断。因此,复习的重点就应该放在重要概念的理解、掌握和迁移上,放在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上。有了这样的认知和做法,才能真正做到有效复习。
关于基础知识的复习,我们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我复习。具体的做法是:给学生时间,让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可以两个学生一组,相互叙述相关知识的要点,进行补充和完善,教师所做的工作是抽查、纠错和总结,并最终与学生一起明确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这样做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它不仅给学生自我整理知识的机会,还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并给那些掌握不太牢固的学生再次学习的时间和机会。
对重视概念的复习不能只是强调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还得深入分析概念建构的过程,因为只有自己建构起来的概念才能真正理解。建构概念的过程需要正例来支撑其内涵,需要特例来补充其外延,有时需要反例来强化概念的核心内容。建构概念涉及很多的科学方法,如观察、分析、比较、概括、归纳和演绎等等,这些科学方法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对于遗传定律的学习,建构概念就是把自己想象成孟德尔,从思维上进行分析和推理,真正理解是如何通过假说—演绎法得出遗传定律的。因此,重视重要概念学习的本质就是重视概念的建构过程,而过程是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深入理解概念的必由途径。
如何提高高中生物的复习效率范文整理 2
现阶段还应该把复习重点放在分析失误、查漏补缺上。查漏补缺的目的是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及时补救。方法是,对照自己平时练习中发现的问题,以及自己在知识、思维、能力方面存在的缺陷,有针对性地练习,进行查漏补缺。特别要重视在“双基”知识方面存在的缺漏,增加知识的覆盖面。
还应该把自己做过的各类试卷中错误的部分装订成差错本,复习时仔细看看,边看边思考,找出易错知识和易错原因;检查是否能够活用知识,有无临场应变的能力。检查自己对前期所犯的错误有没有真正弄懂,错误有没有重犯。只有这样做,才能提高复习效率。
如何提高高中生物的复习效率范文整理 3
1、抗生素:指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能抑制或杀灭其他种类微生物的化学物质。
2、抗生素的作用机制:通过干扰细菌等病原微生物的代谢过程而影响其结构和生理功能,从而达到抑制和杀灭的目的。
(1)抗生素多是一些带有环状碳链的化学物质。不同的抗生素具有不同的给药途径,主要途径有口服、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
(2)抗生素进入血液循环后很快就到达身体的各种器官组织,但是在身体不同部位的抗生素一部分以游离的形式存在,一部分与血清蛋白结合。其中只有游离形式的抗生素才能发挥其药效;结合形式的抗生素可作为储备力量,当血清中游离抗生素浓度下降时再逐渐释放。
(3)孕妇血清中的抗生素可以顺利地进入胎儿的血液循环中,为防止抗生素对胎儿的不良影响,抗生素产品说明书中都有“孕妇慎用”的提示。
3、合理使用抗生素:治疗中有好转现象时停止用药,减少抗生素的用量;在日常生活中必须控制使用含有抗生素的清洁用品;在种植业和畜牧业生产中尽量控制抗生素的使用。对症下药不盲目;适时用药抓战机;集中药量打歼灭;切勿滥用抗生素。
4、滥用抗生素的危害:耐药菌株的增多,使得抗生素效果下降,不宜用抗生素做预防性使用;对于原因不明的发热,如果使用抗生素,会掩盖临床表现,延误对疾病的诊治;不要只看广告吃药,服用抗生素药要遵照医嘱。切勿滥用。
5、怎样使用抗生素才能治病,又能尽量避免细菌等病原微生物产生耐药性,避免破坏人体内正常菌群的平衡呢?首先,生病时应经医生明确诊断,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生素。其次,在日常的生活中必须控制使用抗生素的清洁用品。同时,瓜果蔬菜食用前应充分洗涤,以出去残留的耐药性细菌和抗生素。第三,在种植业和畜牧业生产中应尽量控制使用抗生素,并加强农畜产品中抗生素含量的检测。
如何提高高中生物的复习效率范文整理 4
1.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2.生命系统的由小到大排列: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3.科学家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两大类。
4.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5.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6.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
7.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组成大分子的基本单位称为单体,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由许多单体连接成多聚体。例:组成核酸的单体是核苷酸;组成多糖的单体是单糖。
8.水在细胞中以两种形式存在。一部分水与细胞内的其他物质相结合,叫做结合水。细胞中绝大部分水以游离的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叫自由水。
9.细胞学说主要由德国的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共同建立,其主要内容为:
(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10.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11.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脂质中的磷脂和胆固醇使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12.细胞膜的功能: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13.生物的膜系统:这些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这些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很相似,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进一步体现了细胞内各种结构之间的协调配合。
14.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代谢和遗传。细胞作为基本的生命系统,细胞既是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体代谢和遗传的基本单位。
15.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16.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这种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一些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
17.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称为原生质层。当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失水,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即发生质壁分离。
18.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叫做自由扩散;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载体蛋白的扩散,叫做协助扩散(这种顺浓度梯度的扩散统称为被动运输)。
19.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方式叫做主动运输。
20.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
21.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统称为活化能。
22.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因此催化效率更高。
23.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24.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一般是在比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的。
25.ATP是细胞内的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
26.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
27.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许多ATP的过程。
28.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29.叶绿体中的囊状结构称为类囊体。吸收光能的四种色素,就分布在类囊体的薄膜上。
30.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它内部的巨大膜面积上,不仅分布着许多吸收、传递、转化(少数叶绿素a)光能的色素分子,还有许多进行光合作用所必需的酶。
31.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32.光反应阶段:光合作用第一阶段中的化学反应,必须有光才能进行,这个阶段叫做光反应阶段。
33.暗反应阶段:光合作用第二阶段中的化学反应,有没有光都可以进行,这个阶段叫做暗反应阶段。
34.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细胞大小还受细胞核的控制范围限制。通过模拟探究实验看出: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小,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就越低。
35.细胞在分裂之前,必须进行一定的物质准备。细胞增殖包括物质准备和细胞分裂整个连续过程。
36.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
37.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叫做细胞分化。
38.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39.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就叫细胞凋亡。
40.有的细胞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就变成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这种细胞就是癌细胞。
41.细胞的衰老是指细胞的生理状态和化学反应发生复杂变化的过程,最终表现为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
42.衰老细胞的特征:细胞内水分减少、新陈代谢的速率减慢;多种酶的活性降低;色素积累;呼吸速率减缓;细胞核的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如何提高高中生物的复习效率范文整理 5
1.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的变异(缺失、增加、移接、颠倒)和染色体的数目变异(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
2.染色体组: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发育和全部遗传信息。
3.二倍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个体,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4.多倍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个体,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多倍体植株的特点是茎秆粗壮,叶片、果实和种子都比较大,糖类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含量都有所增加。
5.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有:低温处理和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秋水仙素作用于_前期的细胞,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6.单倍体:由配子发育成的个体。特点是植株长得弱小,而且高度不育。利用单倍体植株培育新品种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如何提高高中生物的复习效率范文整理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