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必修和选修物理知识点总结模板
相关文章
弹力在日常生活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应用,是高中物理学习重点,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中物理弹力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物理必修和选修物理知识点总结模板 1
1.定义: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2.物理意义: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灯泡的亮度取决于灯泡的实际功率大小。
3.电功率计算公式:P=UI=W/t(适用于所有电路)
对于纯电阻电路可推导出:P=I2R=U2/R
①串联电路中常用公式:P=I2R P1:P2:P3:…Pn=R1:R2:R3:…:Rn
②并联电路中常用公式:P=U2/R P1:P2=R2:R1
③无论用电器串联或并联。计算总功率 常用公式P=P1+P2+…Pn
4.单位:国际单位 瓦特(W) 常用单位:千瓦(kw)
5.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⑴额定电压: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
额定功率: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P额=U额I额=U2额/R某灯泡上标有“PZ22OV-25”字样分别表示:普通照明,额定电压220V,额定功率25W的灯泡。若知该灯“正常发光”可知:该灯额定电压为220V,额定功率25W,额定电流I=P/U=0.11A 灯丝阻值R=U2额/P=2936Ω。
⑵当U实=U额时,P实=P额用电器正常工作(灯正常发光)
当U实
①实际功率随电压变化而变化根据P=U2/R得 。
②根据P=U2/R 如果U 减小为原来的1/n
则P′= 如:U实 = 1 2U额 P实 = 1 4P额
当U实 U额时P实P额 长期使用影响用电器寿命(灯发光强烈)
实= 0 用电器烧坏(灯丝烧断)
⑶灯L1“220V 100
W”,灯L2“220V 25W”相比较而言,L1灯丝粗短,L2灯丝细长。
判断灯丝电阻口诀:“大(功率)粗短,小细长”(U额 相同)
两灯串联时,灯L2亮,两灯并联时,灯L1亮。
判断哪个灯亮的口诀“串小(功率)并大” (U额 相同)
⑷“1度”的规定:1kw的用电器工作1h消耗的电能。
=W/t 可使用两套单位:“W、J、s”、“kw、kwh、h”
6.测量:
Ⅰ、伏安法测灯泡的额定功率:①原理:P=UI;②电路图:
③选择和连接实物时须注意:
电源:其电压高于灯泡的额定电压
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时要变阻,且调到最大值。根据能否调到灯泡的额定电压选择滑动变阻器。
电压表:并联在灯泡的两端“+”接线柱流入,“-”接线柱流出。根据额定电压选择电压表量程。
电流表:串联在电路里““+”接线柱流入,“-”接线柱流出。根据I额=P额/U额 或I额=U额/R 选择量程。
Ⅱ 测量家用电器的电功率:器材:电能表 秒表原理:P=W/t
高中物理必修和选修物理知识点总结模板 2
1.解力学题堡垒坚,受力分析是关键;分析受力性质力,根据效果来处理。
2.分析受力要仔细,定量计算七种力;重力有无看提示,根据状态定弹力;先有弹力后摩擦,相对运动是依据;万有引力在万物,电场力存在定无疑;洛仑兹力安培力,二者实质是统一;相互垂直力最大,平行无力要切记。
3.同一直线定方向,计算结果只是“量”,某量方向若未定,计算结果给指明;两力合力小和大,两个力成q角夹,平行四边形定法;合力大小随q变 ,只在最大最小间,多力合力合另边。
多力问题状态揭,正交分解来解决,三角函数能化解。
4.力学问题方法多,整体隔离和假设;整体只需看外力,求解内力隔离做;状态相同用整体,否则隔离用得多;即使状态不相同,整体牛二也可做;假设某力有或无,根据计算来定夺;极限法抓临界态,程序法按顺序做;正交分解选坐标,轴上矢量尽量多。
高考物理牛顿运动定律总结
1.F等ma,牛顿二定律,产生加速度,原因就是力。
合力与a同方向,速度变量定a向,a变小则u可大 ,只要a与u同向。
2.N、T等力是视重,mg乘积是实重; 超重失重视视重,其中不变是实重;加速上升是超重,减速下降也超重;失重由加降减升定,完全失重视重零
高中物理必修和选修物理知识点总结模板 3
⑴验证力的平等四边形定则
1:目的:验证平行四边形法则。
2. 器材:方木板一个、白纸一张、弹簧秤两个、橡皮条一根、细绳套两个、三角板、刻度尺,图钉几个。
3. 主要测量:
a. 用两个测力计拉细绳套使橡皮条伸长,绳的结点到达某点O。结点O的位置。
记录 两测力计的示数F1、F2。
两测力计所示拉力的方向。
. 用一个测力计重新将结点拉到O点。
记录:弹簧秤的拉力大小F及方向。
4.作图:刻度尺、三角板
5.减小误差的方法:
a.测力计使用前要校准零点。
.方木板应水平放置。
c.弹簧伸长方向和所测拉力方向应一致,并与木板平行.
d.两个分力和合力都应尽可能大些.
e.拉橡皮条的细线要长些,标记两条细线方向的两点要尽可能远些.
f.两个分力间的夹角不宜过大或过小,一般取600---1200为宜
(2)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原理:两小球在水平方向发生正碰,水平方向合外力为零,动量守恒。
m1v1=m1v1/+m2v2/
本实验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验证上式成立。两小球碰撞后均作平抛运动,用水平射程间接表示小球平抛的初速度:
OP-----m1以v1平抛时的水平射程
OM----m1以v1'平抛时的水平射程
O'N-----m2以V2' 平抛时的水平射程
验证的表达式:m1OP=m1OM+m2O/N
2. 实验仪器:
斜槽、重锤、白纸、复写纸、米尺、入射小球、被碰小球、游标卡尺、刻度尺、圆规、天平。
3. 实验条件:
a.入射小球的质量m1大于被碰小球的质量m2(m1 > m2)
.入射球半径等于被碰球半径
c.入射小球每次必须从斜槽上同一高度处由静止滑下。
d.斜槽未端的切线方向水平
e.两球碰撞时,球心等高或在同一水平线上
4.主要测量量:
a.用天平测两球质量m1、m2
.用游标卡尺测两球的直径,并计算半径。
C.确定小球的落点位置时,应以每次实验的落点为参考,作一尽可能小的圆,将各次落点位置圈在里面,就把此圆的圆心定为实验测量数据时所对应的小球落点位置。
(3)验证机械能守恒
1.原理: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有:mgh=
在实验误差范围内验证上式成立。
2.实验器材:打点计时器,纸带,重锤,米尺,铁架台,烧瓶夹、低压交流电源、导线。
3.实验条件:
a.打点计时器应该竖直固定在铁架台上
.在手释放纸带的瞬间,打点计时器刚好打下一个点子,纸带上最初两点间的距离约为2毫米。
4. 测量的量:
a.从起始点到某一研究点之间的距离,就是重锤下落的高度h,则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为mgh1;测多个点到起始点的高h1、h2、h3、h4(各点到起始点的距离要远一些好)
.不必测重锤的质量
5.误差分析:由于重锤克服阻力作切,所以动能增加量略小于重力势能减少量
6.易错点:
a. 选择纸带的条件:打点清淅;第1、2两点距离约为2毫米。
. 打点计时器应竖直固定,纸带应竖直。
高中物理必修和选修物理知识点总结模板 4
万有引力
1.开普勒第三定律:T2/R3=K(=42/GM){R:轨道半径,T:周期,K:常量(与行星质量无关,取决于中心天体的质量)}
2.万有引力定律:F=Gm1m2/r2 (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3.天体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2=mg;g=GM/R2 {R:天体半径(m),M:天体质量(kg)}
4.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V=(GM/r)1/2;=(GM/r3)1/2;T=2(r3/GM)1/2{M:中心天体质量}
5.第一(二、三)宇宙速度V1=(g地r地)1/2=(GM/r地)1/2=7.9km/s;V2=11.2km/s;V3=16.7km/s
6.地球同步卫星GMm/(r地+h)2=m42(r地+h)/T2{h36000km,h:距地球表面的高度,r地:地球的半径}
高考物理必考公式知识点
机械能守恒定律:mgh1+mv12/2=mgh2+mv22/2
库仑定律的数学表达式:f=kqq/r2
电场强度的定义式:e= f/q
电势差的定义式:u=w/q
欧姆定律:i=u/r
电功率的计算:p=ui
焦耳定律:q=i2rt
磁感应强度的定义式:b=f/il
安培力的计算式:f=bil
洛伦兹力的计算式:f=qvb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e=δф/δt
导体切割磁感线产生的感应电动势:e=blv
高中物理必修和选修物理知识点总结模板 5
1、控制变量法
在实验中或实际问题中,常有多个因素在变化,造成规律不易表现出来,这时可以先控制一些物理量不变,依次研究某一个因素的影响和利用。
如气体的性质,压强、体积和温度通常是同时变化的,我们可以分别控制一个状态参量不变,寻找另外两个参量的关系,最后再进行统一。欧姆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等都是用这种方法研究的。
高考理综物理实验方法总结2、等效替代法
某些物理量不直观或不易测量,可以用较直观、较易测量而且又有等效效果的量代替,从而简化问题。
如在验证动量守恒实验中,发生碰撞的两个小球的速度不易直接测量,可用水平位移代替水平速度研究;在描绘电场中的等势线时,用电流场来模拟电场等都用了等效思想。
高考理综物理实验方法总结3、累积法
把某些难以用常规仪器直接准确测量的物理量用累积的方法,将小量变大量,不仅可以便于测量,而且还可以提高测量的准确程度,减小误差。
如测量均匀细金属丝直径时,可以采用密绕多匝的方法;测量单摆的周期时,可测30-50个全振动的时间;分析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时,可隔几个点找出计数点分析等。
高考理综物理实验方法总结4、留迹法
有些物理过程是瞬息即逝的,我们需要将其记录下来研究,如同摄像机一样拍摄下来分析。
如用沙摆描绘单摆的振动曲线;用打点计时器记录物体位置;用频闪照相机拍摄平抛的小球位置;用示波器观察交流信号的波形等。
高中物理必修和选修物理知识点总结模板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