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三学习方法 > 高三物理

高三物理最后冲刺知识点大全模板

发布时间: 浏览量:1

高考物理是许多理科生头疼的科目,高考物理知识点都是要理解的,要学会总结形成自己的学习框架学习起来比较容易。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供大家阅读参考。

高三物理最后冲刺知识点大全模板 1

1.电压瞬时值e=Emsinωt/电流瞬时值i=Imsinωt;(ω=2πf)

2.电动势峰值Em=nBSω=2BLv/电流峰值(纯电阻电路中)Im=Em/R总

3.正(余)弦式交变电流有效值:E=Em/(2)1/2;U=Um/(2)1/2;I=Im/(2)1/2

4.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中的电压与电流及功率关系:U1/U2=n1/n2;I1/I2=n2/n2;P入=P出

5.在远距离输电中,采用高压输送电能可以减少电能在输电线上的损失:P损′=(P/U)2R;(P损′:输电线上损失的功率,P:输送电能的总功率,U:输送电压,R:输电线电阻)(见第二册P198)

6.公式1、2、3、4中物理量及单位:ω:角频率(rad/s);t:时间(s);n:线圈匝数;B:磁感强度(T);S:线圈的面积(m2);U:(输出)电压(V);I:电流强度(A);P:功率(W)。

注:

(1)交变电流的变化频率与发电机中线圈的转动的频率相同即:ω电=ω线,f电=f线;

(2)发电机中,线圈在中性面位置磁通量,感应电动势为零,过中性面电流方向就改变;

(3)有效值是根据电流热效应定义的,没有特别说明的交流数值都指有效值;

(4)理想变压器的匝数比一定时,输出电压由输入电压决定,输入电流由输出电流决定,输入功率等于输出功率,当负载的消耗的功率增大时输入功率也增大,即P出决定P入;

(5)其它相关内容:正弦交流电图象(见第二册P190)/电阻、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作用(见第二册P193)。

高三物理最后冲刺知识点大全模板 2

作用原理

1、先根据实物图中元件的直接位置画出等效电路图,然后再根据这个电路图画出另一个更规范的电路图。如果还看不出来,就再画,最后就会规范出一个标准的电路图。

2、对于不规范的电路图,可利用“移点”或“移线”的方法变为规范的'电路图。

注:移点或移线时,只能沿着导线移动,不能“越位”移动(即不能跨越电路元件移动)。

等效思路:

1、元件的等效处理,理想电压表--开路、理想电流表--短路;

2、电流流向分析法:从电源一极出法,依次画出电流的分合情况。注意:有分的情况,要画完一路再开始第二路,不要遗漏,一般先画干路,再画支路。

3、等势点分析法:先分析电路中各点电势的高低关系,再依各点电势高低关系依次排列,等电势的点画在一起,再将各元件依次接入相应各点,就能看出电路结构了。

4、弄清结构后,再分析各电表测量的是什么元件的电流或电压。说明:2、3两点往往是结合起来用的。

电路图画法:

1、电势法 (结点法)

(1)把电路中的电势相等的结点标上同样的字母。

(2)把电路中的结点从电源正极出发按电势由高到低排列。

(3)把原电路中的电阻接到相应的结点之间。

(4)把原电路中的电表接入到相应位置。

2、分支法 (切断法)

(1)顺着电流方向逐级分析,如果没有接入电源或电流方向不明可假设电流方向。

(2)每一支路的导体是串联关系。

(3)用切断电路的方法帮助判断,当切断某部分电路,其它电路同时也被断路的与它是串联关系;其它电路是通路的是并联关系。

高三物理最后冲刺知识点大全模板 3

1.磁感应强度是用来表示磁场的强弱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单位T),1T=1N/A m

2.安培力F=BIL;(注:L⊥B) {B:磁感应强度(T),F:安培力(F),I:电流强度(A),L:导线长度(m)}

3.洛仑兹力f=qVB(注V⊥B);质谱仪 {f:洛仑兹力(N),q:带电粒子电量(C),V:带电粒子速度(m/s)}

4.在重力忽略不计(不考虑重力)的情况下,带电粒子进入磁场的运动情况(掌握两种):

(1)带电粒子沿平行磁场方向进入磁场:不受洛仑兹力的作用,做匀速直线运动V=V0

(2)带电粒子沿垂直磁场方向进入磁场:做匀速圆周运动,规律如下a)F向=f洛=mV2/r=mω2r=mr(2π/T)2=qVB;r=mV/qB;T=2πm/qB;(b)运动周期与圆周运动的半径和线速度无关,

洛仑兹力对带电粒子不做功(任何情况下);(c)解题关键:画轨迹、找圆心、定半径、圆心角(=二倍弦切角)。

高三物理最后冲刺知识点大全模板 4

1、热现象:与温度有关的现象叫做热现象。

2、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

3、温度计:要准确地判断或测量温度就要使用的专用测量工具。

4、温标:要测量物体的温度,首先需要确立一个标准,这个标准叫做温标。

(1)摄氏温标:单位:摄氏度,符号℃,摄氏温标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沸水的温度为100℃。中间100等分,每一等分表示1℃。

(a)如摄氏温度用t表示:t=25℃

(b)摄氏度的符号为℃,如34℃

(c)读法:37℃,读作37摄氏度;–4.7℃读作:负4.7摄氏度或零下4.7摄氏度。

(2)热力学温标:在国际单位之中,采用热力学温标(又称开氏温标)。单位:开尔文,符号:K。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273K。

热力学温度T与摄氏温度t的换算关系:T=(t+273)K。0K是自然界的低温极限,只能无限接近永远达不到。

(3)华氏温标:在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为32℉,水的沸点为212℉,中间180等分,每一等分表示1℉。华氏温度F与摄氏温度t的换算关系:F=5t+32

5、温度计

(1)常用温度计:构造:温度计由内径细而均匀的玻璃外壳、玻璃泡、液面、刻度等几部分组成。原理: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常用温度计内的液体有水银、酒精、煤油等。

6、正确使用温度计

(1)先观察它的测量范围、最小刻度、零刻度的位置。实验温度计的范围为-20℃-110℃,最小刻度为1℃。体温温度计的范围为35℃-42℃,最小刻度为0.1℃。

(2)估计待测物的温度,选用合适的温度计。

(3)温度及的玻璃泡要与待测物充分接触(但不能接触容器底与容器侧面)。

(4)待液面稳定后,才能读数。(读数时温度及不能离开待测物)。

高三物理最后冲刺知识点大全模板 5

高中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是我们高中物理教学的目的之一,而仅凭课本中的定义让学生发挥他们的想象能力去理解,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兴趣不高。同时也造成概念不清,给物理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但教师抓住学生类比、模仿能力强的特点,举出形象、生动、有趣的事例让学生去理解和想象,既达到了物理教学的目的,又实现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高中物理中,有相当一部分物理概念很抽象,表述不具体,使学生难以理解。如电动势的概念,必修本的定义是:“电源的电动势,等于电源没有接入电路时两极间的电压”。这种表述,没有说明电动势的实质———电动势是电源把其它形式能转化成电能的本领,也没有达到让学生理解的目的。只能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电动势的大小。当电源接入电路时,随着外电路电阻的变化,电动势的大小保持不变,课本中整整用了一个课时,通过实验来说明电源的电动势不变,而此实验要用稀硫酸去做,不但有一定的危险,而且实验效果难以保证。自己在教学中做了这样的类比和说明。电动势是电源把其它形式的能量转化成电能的本领,就像木匠能把木材做成家俱,缝衣师傅把布料做成衣服一样,都具有一种本领。木匠的这种本领已经具备,做家俱以后就把这种本领表现出来,就像电源接入电路时,把电动势———电源把其它形式的能量转化成电能的本领表现出来一样,未接入电路的电源,这种本领未表现出来,大小保持不变。再加上实验,学生很快就理解了电动势的概念。

又如在讲电场的概念时,为了得到某点电场的强弱,放入一个检验电荷,某一点电场的强弱与检验电荷电量的大小无关,这一点学生很难接受。在讲到此题时,我问学生:“同学们,外面有没有风?”大家急切地向外看,齐声回答:“有”。我再问他们:“你们看到的是风吗?”同学们开始思考这个问题,很快回答说:“不是,是树叶在摆动”。“对。树叶是用来检验有无风及风向的物体。风的大小与有无树叶及树叶的大小无关”。这样使学生尽快明确了电荷是用来检验电场的,电场的强弱是由电场本身决定的,与电荷的电量无关。

类比使许多难点得到突破,如用高度差类比电势差。用小石头与沙子类比单晶体与多晶体等。

形象类比,首先要形象,既形象又恰当,否则不但达不到教学目的,反而会把学生引入歧途。这就需要我们在备课中备好类比事例,做到类比通俗易懂、形象逼真,且符合实际,这样才能真正突破教学难点。

TAG标签: 物理 复习方法

高三物理最后冲刺知识点大全模板_精选范文网

高考物理是许多理科生头疼的科目,高考物理知识点都是要理解的,要学会总结形成自己的学习框架学习起来比较容易。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供大家阅读参考。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