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范文精选
相关文章
1.甲烷的存在与用途
(1)甲烷的存在
甲烷是天然气、沼气、油田气和煤矿坑道气的主要成分。我国的天然气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及海底。
(2)甲烷的主要用途
以甲烷为主要成分的天然气和沼气都是理想的清洁能源。甲烷还可用作化工原料。
归纳总结:
甲烷分子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形,碳原子位于中心,4个氢原子位于顶点,4个C—H键的
思维启迪
一个碳原子以4个单键与其他原子相结合时:
①如果这4个原子相同,则分别在四面体的顶点上,构成正四面体。
②如果这4个原子不相同,则分别在四面体的顶点上,但不是正四面体。
③无论这4个原子是否相同,都不可能在同一平面上,并且最多有3个原子共面。
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范文精选 1
一、实验联想法
从生动直观到抽象思维,化学方程式是化学实验的忠实和本质的描述,是实验的概括和总结。因此,依据化学实验来记忆有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最行之有效的。例如,在加热和使用催化剂(mno2)的条件下,利用kclo3分解来制取氧气。只要我们重视实验之情景,联想白色晶体与黑色粉末混和加热生成氧气这个实验事实,就会促进对这个化学反应方程式的理解和记忆
二、反应规律法
化学反应不是无规律可循。化合、分解、置换和复分解等反应规律是大家比较熟悉的,这里再强调一下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如,fecl3是较强的氧化剂,cu是不算太弱的还原剂,根据氧化——还原反应总是首先发生在较强的氧化剂和较强的还原剂之间这一原则,因而两者能发生反应:2fecl3+cu=cucl2+2fecl2而相比之下,cucl2与fecl2是较弱的氧化剂与还原剂,因而它们之间不能反应。
二、根据物质的分类记忆
掌握此类方法的关键是要熟练掌握酸、碱、盐及氧化物这几个概念。同类物质一般都具有相似的性质,记住一个方程式也就记住了一类方程式。
如co2能和naoh反应:co2+2naoh=na2co3+h2o,对这个方程式我们不能只把它看成一个方程式,要从分类法的角度去看它,其中co2属于酸性氧化物,naoh属于碱,这个方程式代表一类方程式即:酸性氧化物+碱=盐+水。
三、“特征反应”记忆法
对于有机化学反应方程式宜采用特征反应记忆法。有机化学基本反应类型包括:取代反应、加成反应、加聚反应、消去反应、酯化反应、缩聚反应等。
每一类有机物都可发生其对应的特征反应,抓住这些特征反应,就有利于记忆有机化学反应方程式。
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范文精选 2
2Na+2H2O=2NaOH+H2↑
CuSO4+2NaOH=Cu(OH) 2↓+ Na2SO4 (先冒气泡再蓝色沉淀)
2、金属钠与盐酸的化学方程式:
2Na+2HCl=2NaCl+H2↑
3、氢氧化钠方在空气中变质的化学方程式:
2NaOH+CO2=Na2CO3+H2O
Na2CO3+10H2O=Na2CO3·10H2O
4、金属钠放在空气的氧化:
4Na+O2=2Na2O (银白色变暗)
5、金属钠在空气燃烧:
2Na+O2=Na2O2 Δ (生成淡黄色粉末)
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范文精选 3
预习阶段:概括起来就是读、划、写、记。
读,要有课前预读的习惯,能根据预习提纲带着问题读懂课文,归纳含义;划,要划出重点、要点、关键词、句。在课本上圈圈点点。写,把自己的想法、疑点写下来,带着想不通的,不理解的问题去听课,记,要把重要的概念、定义、性质、用途、制法多读几遍,记在脑子里。古人说,疑者看到无疑,其益犹浅,无疑者看到有疑,其学方进。
听课阶段:
课堂听讲,在中学时代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因为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启发学生的思维,系统地讲解化学概念和规律,指导学生或演示实验、组织讨论、探索新知识,解答疑难问题,点拨思路,纠正错误,并在科学方法的运用上作出规范。因此在课堂上学生一定专心听讲,开动脑筋,在老师的诱导下,对所学知识深入理解。同时还要学习老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方法,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少走弯路。
学生在课堂上听讲,还要做到边听、边想、边记。主要精力放在听和讲上,必要时也可标标,划划或写写。
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范文精选 4
白磷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4P+5O2=燃烧=2P2O5。白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白色的五氧化二磷。白磷自燃和点燃只是反应条件有区别,但都是在燃烧状态下与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
白磷燃烧时的现象:4P+5O2=燃烧=2P2O5,产生大量白烟,发光发出火焰,然后说放出热量,然后说生成白烟,最后留下白色固体(不管红磷还是白磷,空气中充分燃烧的主要产物都是五氧化二磷)
白磷是白色或浅黄色半透明性固体。质软,冷时性脆,见光色变深。暴露空气中在暗处产生绿色磷光和白烟。在湿空气中约40℃着火,在干燥空气中则稍高。相对密度1.83(α型)、1.88(β型)。熔点44.1℃(β型)。
白磷能直接与卤素、硫、金属等起作用,与硝酸生成磷酸,与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生成磷化氢及次磷酸钠。应避免与氯酸钾、高锰酸钾、过氧化物及其他氧化物接触。
白磷化学性质
1、氧气充足燃烧:4P+5O2==2P2O5
2、氧气不充足燃烧:4P+3O2==2P2O3
3、臭氧制取:4P+2O2==P4O+O3
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范文精选 5
课堂导学1】
一、氨
1.氨气的物理性质是无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易液化)。
2.氨气易溶于水——喷泉实验
操作及现象:
(1)打开止水夹,并挤压
滴管的胶头
(2)烧杯中的溶液由玻璃
管进入烧瓶,形成喷泉,
瓶内液体呈红色
结论:
氨易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
3.将分别蘸有浓氨水、浓盐酸的两支玻璃棒渐渐靠近,观察到的现象是有大量白烟产生,这是因为浓氨水挥发产生的氨气与浓盐酸挥发产生的HCl气体在空气中相遇迅速反应生成氯化铵晶体小颗粒,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H3+HCl===NH4Cl。
4.NH3分子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在化学反应中氮元素化合价可能的变化是只能升高,不能降低,因此氨具有还原性。请写出氨气与氧气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NO的化学方程式:4NH3+5O2催化剂4NO+6H2O。
【归纳总结1】
1.氨气的化学性质
(1)氨与水反应生成一水合氨:NH3+H2O?NH3·H2O。
(2)氨与酸反应生成铵盐:NH3+H+===NH4+。
(3)氨的催化氧化反应:4NH3+5O2催化剂4NO+6H2O。
2.氨水的性质
(1)氨溶于水,大部分和水反应生成NH3·H2O。NH3·H2O很不稳定,受热易分解为氨气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H3·H2O△=====NH3↑+H2O。
(2)氨水具有弱碱性,电离方程式是NH3·H2O?NH4++OH-,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或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能与氯化铝溶液反应,离子方程式是Al3++3NH3·H2O===Al(OH)3↓+3NH4+。
【课堂导学2】
二、铵盐及氨气的制取
1.农业上常用的铵态氮肥,如NH4HCO3、(NH4)2SO4、NH4NO3等都属于铵盐,它们都易溶于水。其化学性质是
(1)铵盐受热易分解
H4Cl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NH4Cl△=====NH3↑+HCl↑。
H4HCO3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NH4HCO3△=====NH3↑+H2O+CO2↑。
(2)铵盐与碱反应
H4NO3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OH+NH4NO3△=====NH3↑+NaNO3+H2O。
【归纳总结2】
1.铵盐的检验方法(有两种)
(1)取少许样品与碱混合于试管中共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管口,若试纸变蓝,则证明样品中含有NH4+。
(2)取少许样品于试管中,放入碱后加热,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试管口,若有白烟产生,则证明样品中含有NH4+。
2.实验室制取氨气
(1)试剂的选择:考虑操作方便、安全,铵盐一般用氯化铵或硫酸铵,碱一般用Ca(OH)2,不用NaOH,因为后者易潮解,成本高。
(2)氨气的发生装置与制取氧气的装置相同。可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或浓盐酸来检验产生的氨气。用碱石灰(CaO和NaOH)干燥氨气,不能用浓硫酸、CaCl2(因为可生成CaCl2·8NH3)干燥氨气。
(3)实验室快速制取氨气的方法:用浓氨水和固体NaOH反应或直接加热浓氨水。
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范文精选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