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一学习方法 > 高一化学

高中化学笔记有机物知识点总结模板

发布时间: 浏览量:2

  当我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再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我们要把读书当作一种乐趣,并自觉把读书和学习结合起来,做到博览、精思、熟读,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学习,让自己不断成长。让我们一起到学习啦一起学习吧!

高中化学笔记有机物知识点总结模板 1

氨气的性质:无色气体,刺激性气味、密度小于空气、极易溶于水(且快)1:700体积比。溶于水发生以下反应使水溶液呈碱性:NH3+H2O NH3?H2O NH4++OH- 可作红色喷泉实验。生成的一水合氨NH3?H2O是一种弱碱,很不稳定,会分解,受热更不稳定:NH3?H2O ===(△) NH3 ↑+H2O

浓氨水易挥发除氨气,有刺激难闻的气味。

氨气能跟酸反应生成铵盐:NH3+HCl == NH4Cl (晶体)

氨是重要的化工产品,氮肥工业、有机合成工业及制造硝酸、铵盐和纯碱都离不开它。氨气容易液化为液氨,液氨气化时吸收大量的热,因此还可以用作制冷剂。

铵盐的性质:易溶于水(很多化肥都是铵盐),受热易分解,放出氨气:

H4Cl NH3 ↑+HCl ↑

H4HCO3 NH3 ↑+H2O ↑+CO2 ↑

可以用于实验室制取氨气:(干燥铵盐与和碱固体混合加热)

H4NO3+NaOH Na NO3+H2O+NH3 ↑

2NH4Cl+Ca(OH)2 CaCl2+2H2O+2NH3 ↑

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是否收集满。

高中化学笔记有机物知识点总结模板 2

硅酸盐是由硅、氧、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总称,分布广,结构复杂化学性质稳定。一般不溶于水。(Na2SiO3 、K2SiO3除外)最典型的代表是硅酸钠Na2SiO3 :可溶,其水溶液称作水玻璃和泡花碱,可作肥皂填料、木材防火剂和黏胶剂。 常用硅酸盐产品:玻璃、陶瓷、水泥

高中化学笔记有机物知识点总结模板 3

  1.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

  (1)物质的分类

  分类是学习和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基本方法,它可以是有关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系统化,有助于我们了解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分类要有一定的标准,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不同的分类。分类常用的方法是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2)化学变化的分类

  根据不同标准可以将化学变化进行分类:

  ①根据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以及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可以将化学反应分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②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加将化学反应分为离子反应和非离子反应。

  ③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2.电解质和离子反应

  ( 1)电解质的相关概念

  ①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电解质是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是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②电离:

  电离是指电解质在水溶液中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

  ③酸、碱、盐是常见的电解质

  酸是指在水溶液中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为H+的电解质;

  碱是指在水溶液中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为OH-的电解质;

  盐电离时产生的离子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或铵根离子。

  (2)离子反应

  ①有离子参加的一类反应称为离子反应。

  ②复分解反应实质上是两种电解质在溶液中相互交换离子的反应。

  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是有沉淀生成、有气体生成和有水生成。只要具备这三个条件中的一个, 复分解反应就可以发生。

  ③在溶液中参加反应的离子间发生电子转移的离子反应又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3)离子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是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离子方程式更能显示反应的实质。通常一个离子方程式不仅能表示某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 而且能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一般依照“写、拆、删、查”四个步骤。一个正确的离子方程式必须能够反映化学变化的客观事实, 遵循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 如果是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反应中得、失电子的总数还必须相等。

  3.氧化还原反应

  (1)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和特征

  氧化还原反应是有电子转移(电子得失或共用电子对偏移)的化学反应,它的基本特征是反应前后某些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

  (2)氧化剂和还原剂

  反应中, 得到电子(或电子对偏向) ,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物是氧化剂; 失去电子(或电子对偏离) ,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物是还原剂。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生成还原产物;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化产物。

  氧化还原反应中物质的变化关系可用下式表示:

  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总数必定相等,化合价升高、降低的总数也必定相等。

  4.分散系、胶体的性质

  (1)分散系

  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做分散系。前者属于被分散的物质, 称作分散质;后者起容纳分散质的作用, 称作分散剂。当分散剂是水或其他液体时,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可以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2)胶体和胶体的特性

  ①分散质粒子大小在1nm~100nm 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胶体在一定条件下能稳定存在,稳定性介于溶液和浊液之间,属于介稳体系。

  ②胶体的特性

  胶体的丁达尔效应:当光束通过胶体时,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而形成光的“通路” ,这种现象叫做丁达尔效应。溶液没有丁达尔效应, 根据分散系是否有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分溶液和胶体。

  胶体粒子具有较强的吸附性, 可以吸附分散系的带电粒子使自身带正电荷(或负电荷) ,因此胶体还具有介稳性以及电泳现象。

高中化学笔记有机物知识点总结模板 4

1.白磷在空气中自燃不是因为空气的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而是因为白磷在空气中缓慢氧化放出大量的热使得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

2.降温灭火时,可燃物的着火点不变,而是温度降到了着火点下。

3.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参与。

4.甲烷不是最清洁的能源。

5.某物质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能证明其中有碳元素和氢元素,但不能证明其中有氧元素。

高中化学笔记有机物知识点总结模板 5

  1、硫酸根2113离子的检验: BaCl2 + Na2SO4 = BaSO4↓+ 2NaCl

  2、碳酸5261根离子的检验: CaCl2 + Na2CO3 = CaCO3↓ + 2NaCl

  3、碳酸钠与盐酸反应4102: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4、木炭还原氧化铜1653: 2CuO + C 高温 2Cu + CO2↑

  5、铁片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Fe + CuSO4 = FeSO4 + Cu

  6、氯化钙与碳酸钠溶液反应:CaCl2 + Na2CO3 = CaCO3↓+ 2NaCl

  7、钠在空气中燃烧:2Na + O2 △ Na2O2

  钠与氧气反应:4Na + O2 = 2Na2O

  8、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 + 2H2O = 4NaOH + O2↑

  9、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 + 2CO2 = 2Na2CO3 + O2

  10、钠与水反应:2Na + 2H2O = 2NaOH + H2↑

  11、铁与水蒸气反应:3Fe + 4H2O(g) = F3O4 + 4H2↑

  12、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Al + 2NaOH + 2H2O = 2NaAlO2 + 3H2↑

  13、氧化钙与水反应:CaO + H2O = Ca(OH)2

  14、氧化铁与盐酸反应: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15、氧化铝与盐酸反应:Al2O3 + 6HCl = 2AlCl3 + 3H2O

  16、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l2O3 + 2NaOH = 2NaAlO2 + H2O

  17、氯化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FeCl3 + 3NaOH = Fe(OH)3↓+ 3NaCl

  18、硫酸亚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FeSO4 + 2NaOH = Fe(OH)2↓+ Na2SO4

  19、氢氧化亚铁被氧化成氢氧化铁:4Fe(OH)2 + 2H2O + O2 = 4Fe(OH)3

  20、氢氧化铁加热分解:2Fe(OH)3 △ Fe2O3 + 3H2O↑

  21、实验室制取氢氧化铝:Al2(SO4)3 + 6NH3·H2O = 2Al(OH)3↓ + 3(NH3)2SO4

  22、氢氧化铝与盐酸反应:Al(OH)3 + 3HCl = AlCl3 + 3H2O

  23、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l(OH)3 + NaOH = NaAlO2 + 2H2O

  24、氢氧化铝加热分解:2Al(OH)3 △ Al2O3 + 3H2O

  25、三氯化铁溶液与铁粉反应:2FeCl3 + Fe = 3FeCl2

  26、氯化亚铁中通入氯气:2FeCl2 + Cl2 = 2FeCl3

  27、二氧化硅与氢氟酸反应:SiO2 + 4HF = SiF4 + 2H2O

  硅单质与氢氟酸反应:Si + 4HF = SiF4 + 2H2↑

  28、二氧化硅与氧化钙高温反应:SiO2 + CaO 高温 CaSiO3

  29、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SiO2 + 2NaOH = Na2SiO3 + H2O

  30、往硅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Na2SiO3 + CO2 + H2O = Na2CO3 + H2SiO3↓

  31、硅酸钠与盐酸反应:Na2SiO3 + 2HCl = 2NaCl + H2SiO3↓

  32、氯气与金属铁反应:2Fe + 3Cl2 点燃 2FeCl3

  33、氯气与金属铜反应:Cu + Cl2 点燃 CuCl2

  34、氯气与金属钠反应:2Na + Cl2 点燃 2NaCl

  35、氯气与水反应:Cl2 + H2O = HCl + HClO

  36、次氯酸光照分解:2HClO 光照 2HCl + O2↑

  37、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Cl2 + 2NaOH = NaCl + NaClO + H2O

  38、氯气与消石灰反应:2Cl2 + 2Ca(OH)2 = CaCl2 + Ca(ClO)2 + 2H2O

  39、盐酸与硝酸银溶液反应:HCl + AgNO3 = AgCl↓ + HNO3

  40、漂白粉长期置露在空气中:Ca(ClO)2 + H2O + CO2 = CaCO3↓ + 2HClO

  41、二氧化硫与水反应:SO2 + H2O ≈ H2SO3

  42、氮气与氧气在放电下反应:N2 + O2 放电 2NO

  43、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2NO + O2 = 2NO2

  44、二氧化氮与水反应:3NO2 + H2O = 2HNO3 + NO

  45、二氧化硫与氧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2SO2 + O2 催化剂 2SO3

  46、三氧化硫与水反应:SO3 + H2O = H2SO4

  47、浓硫酸与铜反应:Cu + 2H2SO4(浓) △ CuSO4 + 2H2O + SO2↑

  48、浓硫酸与木炭反应:C + 2H2SO4(浓) △ CO2 ↑+ 2SO2↑ + 2H2O

  49、浓硝酸与铜反应:Cu + 4HNO3(浓) = Cu(NO3)2 + 2H2O + 2NO2↑

  50、稀硝酸与铜反应:3Cu + 8HNO3(稀) △ 3Cu(NO3)2 + 4H2O + 2NO↑

  51、氨水受热分解:NH3·H2O △ NH3↑ + H2O

  52、氨气与氯化氢反应:NH3 + HCl = NH4Cl

  53、氯化铵受热分解:NH4Cl △ NH3↑ + HCl↑

  54、碳酸氢氨受热分解:NH4HCO3 △ NH3↑ + H2O↑ + CO2↑

  55、硝酸铵与氢氧化钠反应:NH4NO3 + NaOH △ NH3↑ + NaNO3 + H2O

  56、氨气的实验室制取:2NH4Cl + Ca(OH)2 △ CaCl2 + 2H2O + 2NH3↑

  57、氯气与氢气反应:Cl2 + H2 点燃 2HCl

  58、硫酸铵与氢氧化钠反应:(NH4)2SO4 + 2NaOH △ 2NH3↑ + Na2SO4 + 2H2O

  59、SO2 + CaO = CaSO3

  60、SO2 + 2NaOH = Na2SO3 + H2O

  61、SO2 + Ca(OH)2 = CaSO3↓ + H2O

  62、SO2 + Cl2 + 2H2O = 2HCl + H2SO4

  63、SO2 + 2H2S = 3S + 2H2O

  64、NO、NO2的回收:NO2 + NO + 2NaOH = 2NaNO2 + H2O

  65、Si + 2F 2 = SiF4

  66、Si + 2NaOH + H2O = NaSiO3 +2H2↑

  67、硅单质的实验室制法:粗硅的制取:SiO2 + 2C 高温电炉 Si + 2CO (石英沙)(焦碳) (粗硅)

  粗硅转变为纯硅:Si(粗) + 2Cl2 △ SiCl4

  SiCl4 + 2H2 高温 Si(纯)+ 4HCl

TAG标签: 化学 知识点

高中化学笔记有机物知识点总结模板_精选范文网

当我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再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我们要把读书当作一种乐趣,并自觉把读书和学习结合起来,做到博览、精思、熟读,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学习,让自己不断成长。让我们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