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一学习方法 > 高一化学

高中化学必修一基础知识点有哪些范文精选

发布时间: 浏览量:2

某一学科的一单元内容结束,应及时进行总复习,然后完成一些课外资料里的题目。完成的不够好的,复习一遍后重做,有做错的题目及时掌握。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必修一,希望能助你一臂之力!

高中化学必修一基础知识点有哪些范文精选 1

一.物质的分类

1.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的基本方法,它不仅可以使有关化学物

质及其变化的知识系统化,还可以通过分门别类的研究,了解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分类要有一定的标准,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不同的分类。交叉分类和树状分类是常用的分类方法。

2.分散系及其分类

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分散系。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起容纳分散质作用的物质称作分散剂(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

二.物质的化学变化

1.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各种各样的化学变化,依据一定的标准可以对化学变化进行分类。⑴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可以分为:

A.化合反应(A+B=AB)B.分解反应(AB=A+B)C.置换反应(A+BC=AC+B)D.复分解反应(AB+CD=AD+CB)。

⑵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加可将反应分为:

A.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一类反应;B.分子反应(非离子反应);⑶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可将反应分为:;A.氧化还原反应:反应中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实质: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特征: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有变化;B.非氧化还原反应;2.离子反应;⑴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碱:电离时

A.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一类反应。主要包括复分解反应和有离子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

.分子反应(非离子反应)。

⑶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可将反应分为:

A.氧化还原反应:反应中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

实质: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

特征: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有变化

.非氧化还原反应

2.离子反应

⑴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酸、碱、盐都是电解质。

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

注意:①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不同之处是在水溶液中或融化状态下能否导电。②电解的导电是有条件的:电解质必须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才能导电。③能导电的物质并不全部是电解质:如铜、铝、石墨等。④非金属氧化物(SO2、SO3、CO2)、大部分的有机物为非电解质。

⑵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它不仅表示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而且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复分解反应这类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沉淀、气体或水。

书写方法:

写: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拆: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写成离子形式

删:将不参加反应的离子从方程式两端删去

查:查方程式两端原子个数和电荷数是否相等

⑶离子共存问题

所谓离子在同一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就是指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若离子之间能发生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

A.结合生成难溶物质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Ba2+和SO42-、Ag+和Cl-、Ca2+和CO32-、Mg2+和OH-等。

.结合生成气体或易挥发性物质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H+和C32-O,HCO3-,SO32-,OH-和NH4+等。

C.结合生成难电离物质(水)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H+和OH-、CH3COO-,OH-和HCO3-等。

D.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水解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待学)。

注意:题干中的条件:如无色溶液应排除有色离子:Fe2+、Fe3+、Cu2+、MnO4-等离子,酸性(或碱性)则应考虑所给离子组外,还有大量的H+(或OH-)。

⑷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六看)

一看反应是否符合事实:主要看反应能否进行或反应产物是否正确。

二看能否写出离子方程式:纯固体之间的反应不能写离子方程式。

三看化学用语是否正确:化学式、离子符号、沉淀、气体符号、等号等的书写是否符合事实。四看离子配比是否正确。

五看原子个数、电荷数是否守恒。

六看与量有关的反应表达式是否正确(过量、适量)。

4.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中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如下:

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是还原剂(有还原性)。

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是氧化剂(有氧化性)。

高中化学必修一基础知识点有哪些范文精选 2

氯气的性质:氯气为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常温下能溶于水(1∶2);比空气重;有毒;

2Na+Cl2==2NaCl(黄色火焰,白烟)2Fe+3Cl2==2FeCl3(棕黄色烟,溶于水显黄色)Cu+Cl2==CuCl2(棕黄色烟溶于水显蓝色)

H2+Cl2==2HCl【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现象:安静的燃烧,苍白色火焰,瓶口有白雾】

Cl2+H2OHCl+HClO新制氯水呈浅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

氯水的成分:分子有:Cl2、H2O、HClO;离子有:H+、Cl-、ClO-、OH-

1.表现Cl2的性质:将氯水滴加到KI淀粉试纸上,试纸变蓝色。(氯水与碘化钾溶液的反应:Cl2+2KI==I2+2KCl。)

2.表现HClO的性质:用氯水漂白有色物质或消毒杀菌时,就是利用氯水中HClO的强氧化性,氧化色素或杀死水中病菌。

3.表现H+的性质: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氯水,有大量气体产生,这是因为:

a2CO3+2HCl==2NaCl+H2O+CO2↑。

4.表现Cl-性质:向AgNO3溶液中滴加氯水,产生白色沉淀,再滴人稀HNO3,沉淀不溶解。

AgNO3+HCl=AgCl↓+HNO3。

5.体现H+和HClO的性质:在新制氯水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时,先变成红色,但红色迅速褪去。变红是因为氧水中H+表现的酸性,而褪色则是因为氯水中HClO具有的强氧化性。

漂白液:Cl2+2NaOH==NaCl+NaClO+H2O

漂白粉的制取原理: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漂白粉的有效成份是:Ca(ClO)2,起漂白作用和消毒作用的物质:HClO

漂粉精的有效成分:Ca(ClO)2

漂白原理:Ca(ClO)2+2HCl==CaCl2+2HClO

Ca(ClO)2+H2O+CO2==CaCO3↓+2HClO

次氯酸(HClO)的性质:.强氧化性:消毒、杀菌、漂白作用

不稳定性:见光易分解2HClO=2HCl+O2↑

弱酸性:酸性H2CO3﹥HClO证明事实Ca(ClO)2+H2O+CO2==CaCO3↓+2HClO

13.二氧化硫的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酸性氧化物

与水反应SO2+H2O==H2SO3可逆反应H2SO3的不稳定性2H2SO3+O2==2H2SO4

还原性2SO2+O22SO3

通入酸性高锰酸钾中,使紫色溶液褪色

漂白性: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原理:与有色物质化合反应生成无色物质,该物质不稳定,加热恢复到原来颜色。

与氯水区别:氯水为永久性漂白原理:HClO具有强氧化性

氧化性:与还原性物质反应。如H2S

酸雨:PH〈5.6硫酸性酸雨的形成原因:SO2

来源:(主要)化石燃料及其产品的燃烧。(次要)含硫金属矿物的冶炼、硫酸生产产生的废气

防治:开发新能源,对含硫燃料进行脱硫处理,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

常见的环境保护问题:酸雨:SO2温室效应:CO2光化学烟雾:氮的氧化物

臭氧层空洞:氯氟烃(或氟里昂)白色垃圾:塑料垃圾等不可降解性物质

假酒(工业酒精):CH3OH室内污染:甲醛赤潮:含磷洗衣粉(造成水藻富营养化)

电池:重金属离子污染

14.硫酸的性质

浓硫酸的特性⑴吸水性:是液体的干燥剂。不能干燥碱性气体NH3,不能干燥还原性气体H2S等。可以干燥的气体有H2,O2,HCl,Cl2,CO2,SO2,CO,NO2,NO等

⑵脱水性:蔗糖的炭化(将浓硫酸加入到蔗糖中,既表现脱水性又表现氧化性);浓硫酸滴到皮肤上处理:用大量的水冲洗。(浓硫酸表现脱水性)

(3)强氧化性

2H2SO4(浓)+Cu==CuSO4+SO2↑+2H2OC+2H2SO4(浓)==SO2↑+CO2↑+2H2O

常温下,浓硫酸使铁铝钝化

15.氮化合物

氮及其化合物知识网络

2→NO→NO2→HNO3→NH4NO3

2NO+O2=2NO23NO2+H2O=2HNO3+NO

H3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易液化可做制冷剂

氨溶于水时,大部分氨分子和水形成一水合氨,NH3·H2O不稳定,受热分解为氨气和水

H3+H2ONH3·H2ONH4++OH-NH3·H2O==NH3↑+H2O

氨水成分有分子:NH3,H2O,NH3·H2O离子:NH4+OH-少量H+。

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区别:氨水为混合物;液氨是氨气的液体状态,为纯净物,无自由移动的OH,-不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H3+HCl==NH4Cl(白烟)NH3+HNO3===NH4NO3(白烟)NH3+H+==NH4+

4NH3+5O24NO+6H2O

铵盐铵盐易溶解于水受热易分解NH4Cl==NH3↑+HCl↑NH4HCO3===NH3↑+H2O+CO2↑

铵盐与碱反应放出氨气NH4Cl+NaOH==NaCl+NH3↑+H2O注意:铵态氮肥要避免与碱性肥料混合使用

制取氨气的方法

①铵盐与碱加热制取氨气,实验室里通常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的方法制取氨气

反应原理:2NH4Cl+Ca(OH)2=CaCl2+2H2O+2NH3↑

注意:试管要向下倾斜,收集气体的试管要塞有棉花(防与空气对流)

检验是否收集满氨气: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进行检验。如果试纸变蓝,则试管中已经集满氨气。

②加热浓氨水,加快氨水挥发

③在浓氨水中加碱或生石灰

★NH4+检验:加入NaOH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HNO3的强氧化性: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3Cu+8HNO3(稀)==Cu(NO3)2+2NO↑+4H2OC+4HNO3(浓)===CO2↑+2NO2↑+2H2O

常温下,浓硫酸、浓硝酸使铁铝钝化,所以可以用铁铝来盛装浓硫酸、浓硝酸。(利用硫酸、硝酸的强氧化性)

硝酸保存在棕色细口试剂瓶中。

17.离子反应的实质:溶液中某些离子减少。

可改写成离子形式的物质:a、强酸:HCl、H2SO4、HNO3等;b、强碱:KOH、NaOH、Ba(OH)2。C、多数盐KClNaCl(NH4)2SO4

仍用化学式表示的物质:a、单质:H2、Na、I2等b、气体:H2S、CO2、SO2等

c、难溶的物质:Cu(OH)2、BaSO4、AgCld、难电离的物质:弱酸(H2CO3、HAcH2S、弱碱(NH3·H2O)、水。e、氧化物:Na2O、Fe2O3等

离子共存是指在同一溶液中离子间不发生任何反应。若离子间能发生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

有下列情况之一则不能共存:(1)生成沉淀,如CaCO3,BaSO4,Fe(OH)3,Fe(OH)2,Mg(OH)2等;(2)生成气体,如H+与CO32-,HCO3-,SO32-,NH4+与OH-;(3)生成水,如H+与OH-(4)发生氧化还原,如H+,NO3-与Fe2+(5)生成难电离物质:H+与CH3COO-,ClO-,SiO32-

溶液为无色透明时,则肯定没有有色离子的存在,如Cu2+(蓝色)、Fe2+(浅绿色)、Fe3+(棕黄色)、MnO4-(紫红色)

18.氧化还原反应

化合价发生改变是所有氧化还原反应的共同特征。

电子转移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置换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都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有的是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剂:得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生成还原产物。

还原剂:失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化产物。

高中化学必修一基础知识点有哪些范文精选 3

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

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

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注:在离子里,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17、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

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如:A+B=AB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

如:AB=A+B

③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如:A+BC=AC+B

④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如:AB+CD=AD+CB

18、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的,甚至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

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

19、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在化学变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注:2H2O2===2H2O+O2↑此反应MnO2是催化剂)

20、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

(反应的前后,原子的数目、种类、质量都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变)

21、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溶液的组成:溶剂和溶质。(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固、气溶于液体时,固、气是溶质,液体是溶剂;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量多的一种是溶剂,量少的是溶质;当溶液中有水存在时,不论水的量有多少,我们习惯上都把水当成溶剂,其它为溶质。)

22、固体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就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23、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如:HCl==H++Cl-

HNO3==H++NO3-

H2SO4==2H++SO42-

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如:KOH==K++OH-

aOH==Na++OH-

a(OH)2==Ba2++2OH-

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如:KNO3==K++NO3-

a2SO4==2Na++SO42-

aCl2==Ba2++2Cl-

24、酸性氧化物(属于非金属氧化物):凡能跟碱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属于金属氧化物):凡能跟酸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25、结晶水合物:含有结晶水的物质(如:Na2CO3.10H2O、CuSO4.5H2O)

26、潮解:某物质能吸收空气里的水分而变潮的现象

风化:结晶水合物在常温下放在干燥的空气里,能逐渐失去结晶水而成为粉末的现象

27、燃烧: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燃烧的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可燃物的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高中化学必修一基础知识点有哪些范文精选 4

分离和提纯的方法

分离的物质

应注意的事项

应用举例

过滤

用于固液混合的分离

一贴、二低、三靠

如粗盐的提纯

蒸馏

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

防止液体暴沸,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 石油的蒸馏中冷凝管中水的流向

如如石油的蒸馏

萃取

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

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

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

分液

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打开上端活塞或使活塞上的凹槽与漏斗上的水孔,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

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及时关闭活塞,上层液体由上端倒出

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后再分液

蒸发和结晶

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

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

高中化学必修一基础知识点有哪些范文精选 5

要点诠释:很多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其火焰会呈现特殊的颜色,在化学上叫做焰色反应.它表现的是某种金属元素的性质,借此可检验某些金属元素.

操作步骤:

(1)干烧:把焊在玻璃棒上的铂丝(或用光洁无锈的铁丝)放在酒精灯外焰里灼烧,至与原来的火焰颜色相同为止.

(2)蘸烧:用铂丝(或铁丝)蘸取Na2CO3溶液,在外焰上灼烧,观察火焰的颜色.

(3)洗烧:将铂丝(或铁丝)用盐酸洗净后,在外焰上灼烧至没有颜色.

(4)蘸烧:用铂丝(或铁丝)蘸取K2CO3溶液,在外焰上灼烧,观察火焰的颜色.

说明:

①火源用喷灯、煤气灯,因其火焰焰色更浅.而酒精灯火焰往往略带黄色.

②焰色反应前,应将铂丝(或铁丝)灼烧到无色.也可先用盐酸清洗,再灼烧到无色.

③做钾的焰色反应时,要透过蓝色钴玻璃片进行观察,以吸收黄色,排除钠盐的干扰.

实验现象(焰色反应的焰色):钠——黄色;钾——紫色;钙——砖红色;锶——洋红色;铜——绿色;锂——红色;钡——黄绿色.

TAG标签: 化学 知识点

高中化学必修一基础知识点有哪些范文精选_精选范文网

某一学科的一单元内容结束,应及时进行总复习,然后完成一些课外资料里的题目。完成的不够好的,复习一遍后重做,有做错的题目及时掌握。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必修一,希望能助你一臂之力!高一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