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一学习方法 > 高一化学

高一化学重点知识点公式精选集锦

发布时间: 浏览量:4

学任何一门功课,都不能只有三分钟热度,而要一鼓作气,天天坚持,久而久之,不论是状元还是伊人,都会向你招手。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一化学基础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高一化学重点知识点公式精选集锦 1

1.淀粉没有甜味,但是经过酶催化水解后可生成有甜味的糖类,因此米饭馒头长时间咀嚼后有甜味。

2.人体所需的六大营养物质中,糖类不等于糖,不等于淀粉,不等于葡萄糖,蛋白质不等于氨基酸,油脂不等于脂肪,油脂分两种,液体的叫做油,固体叫做脂。

3.重金属中毒时,要立即服用含有大量蛋白质的物质来解毒,因为重金属离子能够与蛋白质作用,使得蛋白质变性而丧失其生理功能而危及生命。

4.医疗上用-射线检查肠胃用硫酸钡不用碳酸钡的原因是碳酸钡可溶于酸产生使人中毒的Ba2+,而硫酸钡不溶于水,也不溶于胃酸(胃酸即盐酸,注意不是硫酸)。

5.维生素不能提供能量,它的作用是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

6.钠、钾、钙不是人体内的微量元素。

7.菠菜不能与豆腐同时食用的原因是菠菜里的草酸和草酸盐能和豆腐中的钙离子生成难以吸收的沉淀物。

8.加碘盐中加入的不是单质碘(碘单质有毒),而是碘酸钾,碘酸钾在加热时会分解为碘化钾和氧气。

9.缺碘会导致甲状腺症,但是碘过量会导致人体不适,因此,即使是必需元素也有摄入量的问题,不足或过量都会影响人体健康。

10.聚氯乙烯有毒,不可以作为食品包装袋,食品包装袋中常用的是聚乙烯,它是由乙烯在高温催化剂下断开双键形成的,由于聚乙烯的碳链长度和形状不同,因此聚乙烯是混合物。

高一化学重点知识点公式精选集锦 2

1.常用的物理方法——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上差异来分离。

混合物的物理分离方法

方法 适用范围 主要仪器 注意点实例

固+液 蒸发 易溶固体与液体分开 酒精灯、蒸发皿、玻璃棒

①不断搅拌;②最后用余热加热;③液体不超过容积2/3 NaCl(H2O)

固+固 结晶 溶解度差别大的溶质分开 NaCl(NaNO3)

升华 能升华固体与不升华物分开 酒精灯 I2(NaCl)

(1)固+液 过滤 易溶物与难溶物分开 漏斗、烧杯

①一角、二低、三碰;②沉淀要洗涤;③定量实验要“无损” NaCl(CaCO3)

(2)液+液 萃取 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的不同,把溶质分离出来 分液漏斗

①先查漏;②对萃取剂的要求;③使漏斗内外大气相通;

④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从溴水中提取Br2

(3) 分液 分离互不相溶液体 分液漏斗 乙酸乙酯与饱和Na2CO3溶液

(4)蒸馏 分离沸点不同混合溶液 蒸馏烧瓶、冷凝管、温度计、牛角管

①温度计水银球位于支管处;②冷凝水从下口通入;③加碎瓷片 乙醇和水、I2和CCl4

(5)渗析 分离胶体与混在其中的分子、离子 半透膜 更换蒸馏水 淀粉与NaCl

(6)盐析 加入某些盐,使溶质的溶解度降低而析出 烧杯 用固体盐或浓溶液 蛋白质溶液、硬脂酸钠和甘油

(7)气+气 洗气 易溶气与难溶气分开 洗气瓶 长进短出 CO2(HCl)

液化 沸点不同气分开 U形管 常用冰水 NO2(N2O4)

i、蒸发和结晶 蒸发是将溶液浓缩、溶剂气化或溶质以晶体析出的方法。结晶是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可以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结晶的原理是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某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的不同,通过蒸发减少溶剂或降低温度使溶解度变小,从而使晶体析出。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例如用结晶的方法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

ii、蒸馏 蒸馏是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离,叫分馏。

操作时要注意:

①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②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底口下缘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③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l/3。

④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

⑤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例如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石油的分馏。

iii、分液和萃取 分液是把两种互不相溶、密度也不相同的液体分离开的方法。萃取是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并且溶剂易挥发。

在萃取过程中要注意:

①将要萃取的溶液和萃取溶剂依次从上口倒入分液漏斗,其量不能超过漏斗容积的2/3,塞好塞子进行振荡。

②振荡时右手捏住漏斗上口的颈部,并用食指根部压紧塞子,以左手握住旋塞,同时用手指控制活塞,将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荡。

③然后将分液漏斗静置,待液体分层后进行分液,分液时下层液体从漏斗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例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

iv、升华 升华是指固态物质吸热后不经过液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利用某些物质具有升华的特性,将这种物质和其它受热不升华的物质分离开来,例如加热使碘升华,来分离I2和SiO2的混合物。

2、化学方法分离和提纯物质

对物质的分离可一般先用化学方法对物质进行处理,然后再根据混合物的特点用恰当的分离方法(见化学基本操作)进行分离。

用化学方法分离和提纯物质时要注意:

①最好不引入新的杂质;

②不能损耗或减少被提纯物质的质量

③实验操作要简便,不能繁杂。用化学方法除去溶液中的杂质时,要使被分离的物质或离子尽可能除净,需要加入过量的分离试剂,在多步分离过程中,后加的试剂应能够把前面所加入的无关物质或离子除去。

对于无机物溶液常用下列方法进行分离和提纯:

(1)生成沉淀法 (2)生成气体法 (3)氧化还原法

(4)正盐和与酸式盐相互转化法 (5)利用物质的两性除去杂质 (6)离子交换法

高一化学重点知识点公式精选集锦 3

1、白色固体:MgO、P2O5、CaO、 NaOH、Ca(OH)2、KClO3、KCl、Na2CO3、NaCl、无水CuSO4;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

2、黑色固体:石墨、炭粉、铁粉、CuO、MnO2、Fe3O4▲KMnO4为紫黑色

3、红色固体:Cu、Fe2O3 、HgO、红磷▲硫:淡黄色▲ Cu2(OH)2CO3为绿色

4、溶液的颜色:凡含Cu2+的溶液呈蓝色;凡含Fe2+的溶液呈浅绿色;凡含Fe3+的溶液呈棕黄色,其余溶液一般不无色。(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

5、沉淀(即不溶于水的盐和碱):①盐:白色↓:CaCO3、BaCO3(溶于酸) AgCl、BaSO4(也不溶于稀HNO3) 等②碱:蓝色↓:Cu(OH)2 红褐色↓:Fe(OH)3白色↓。

6、(1)具有刺激性气体的气体:NH3、SO2、HCl(皆为无色)

(2)无色无味的气体:O2、H2、N2、CO2、CH4、CO(剧毒)

▲注意: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盐酸、硝酸、醋酸。酒精为有特殊气体的液体。

7、有毒的,气体:CO 液体:CH3OH 固体:NaNO2 CuSO4(可作杀菌剂 ,与熟石灰混合配成天蓝色的粘稠状物质——波尔多液)

高一化学重点知识点公式精选集锦 4

三、乙烯C2H4

1、乙烯的制法:

工业制法:石油的裂解气(乙烯的产量是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

2、物理性质:无色、稍有气味的气体,比空气略轻,难溶于水

3、结构:不饱和烃,分子中含碳碳双键,6个原子共平面,键角为120°

4、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C2H4+3O2= 2CO2+2H2O(火焰明亮并伴有黑烟)

可以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说明乙烯能被KMnO4氧化,化学性质比烷烃活泼。

(2)加成反应:乙烯可以使溴水褪色,利用此反应除乙烯

CH2=CH2+Br2→CH2BrCH2Br

乙烯还可以和氢气、氯化氢、水等发生加成反应。

CH2=CH2+ H2→CH3CH3

CH2=CH2+HCl→CH3CH2Cl(一氯乙烷)

CH2=CH2+H2O→CH3CH2OH(乙醇)

四、苯C6H6

1、物理性质: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有毒,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

溶剂,本身也是良好的有机溶剂。

2、苯的结构:C6H6(正六边形平面结构)苯分子里6个C原子之间的键完全相同,碳碳键键能大于碳碳单键键能小于碳碳单键键能的2倍,键长介于碳碳单键键长和双键键长之间

键角120°。

3、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

2C6H6+15O2=12CO2+6H2O(火焰明亮,冒浓烟)

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

(2)取代反应

铁粉的作用:与溴反应生成溴化铁做催化剂;溴苯无色密度比水大

②苯与硝酸(用HONO2表示)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无色、不溶于水、密度大于水、有毒的油状液体——硝基苯。反应用水浴加热,控制温度在50—60℃,浓硫酸做催化剂和脱水剂。

(3)加成反应

用镍做催化剂,苯与氢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环己烷

五、乙醇CH3CH2OH

1、物理性质:无色有特殊香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与水以任意比互溶

如何检验乙醇中是否含有水:加无水硫酸铜;如何得到无水乙醇:加生石灰,蒸馏

2、结构: CH3CH2OH(含有官能团:羟基)

3、化学性质

(1)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

2CH3CH2OH+2Na=2CH3CH2ONa+H2↑(取代反应)

(2)乙醇的氧化反应★

①乙醇的燃烧:

CH3CH2OH +3O2=2CO2+3H2O

②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

2CH3CH2OH +O2=2CH3CHO+2H2O

③乙醇被强氧化剂氧化反应

5CH3CH2OH+4KMnO4+6H2SO4= 2K2SO4+4MnSO4+5CH3COOH+11H2O

高一化学重点知识点公式精选集锦 5

  离子检验;离子所加试剂现象离子方程式;Cl-AgNO3、稀HNO3产生白色沉淀Cl-+;SO42-稀HCl、BaCl2白色沉淀SO42-;除杂;注意事项:为了使杂质除尽,加入的试剂不能是“适量;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1.物质的量(n)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2.摩尔(mol):把含有6.02x1023个粒;3.阿伏加德罗常数:把6.02x1023

  离子检验

  离子 所加试剂 现象 离子方程式

  Cl- AgNO3、稀HNO3 产生白色沉淀 Cl-+Ag+=AgCl↓

  SO42- 稀HCl、BaCl2 白色沉淀 SO42-+Ba2+=BaSO4↓

  除杂

  注意事项:为了使杂质除尽,加入的试剂不能是“适量”,而应是“过量”;但过量的试剂必须在后续操作中便于除去。

  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1.物质的量(n)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

  2.摩尔(mol): 把含有6.02 x102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1摩尔。

  3.阿伏加德罗常数:把6.02 x1023mol-1叫作阿伏加德罗常数。

  4.物质的量 = 物质所含微粒数目/阿伏加德罗常数 n =N/NA

  5.摩尔质量(M)(1) 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摩尔质量.

  (2)单位:g/mol

  (3) 数值: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6.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 ( n = m/M )

  气体摩尔体积

  1.气体摩尔体积(Vm)

  (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

  (2)单位:L/mol

  2.物质的量=气体的体积/气体摩尔体积n=V/Vm

  3.标准状况下, Vm = 22.4 L/mol

  物质的量浓度

  1.物质的量浓度.

  (1)定义: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浓度。

  (2)单位:mol/L

  (3)物质的量浓度 = 溶质的物质的量/溶液的体积 CB = nB/V

  2.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

  (1)基本原理:根据欲配制溶液的体积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用有关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的方法,求出所需溶质的质量或体积,在容器内将溶质用溶剂稀释为规定的体积,就得欲配制得溶液.

  (2)主要操作

  a.检验是否漏水.b.配制溶液

  1计算.2称量.3溶解.4冷却5转移. 6洗涤. 7定容. 8摇匀9装瓶贴签. 注意事项:

  A 选用与欲配制溶液体积最相近的容量瓶.如需要480mL,则需要配500mL.

  B 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

  C 不能在容量瓶内直接溶解.

  D 溶解完的溶液等冷却至室温时再转移.

  E 定容时,当液面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滴管,以平视法观察加水至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相切为止.

  3.溶液稀释:C(浓溶液)?V(浓溶液) =C(稀溶液)?V(稀溶液)

  物质的分类

  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分散系。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起容纳分散质作用的物质称作分散剂(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

  溶液、胶体、浊液三种分散系的比较

  分散质粒子大小 外观特征 能否通过滤纸 有无丁达尔效应 实例 溶液 小于1 nm 均匀、透明、稳定 能 无 NaCl、蔗糖溶液 胶体 在1—100之间 均匀,有的透明,较稳定 能 有 淀粉溶液,Fe(OH)3 浊液 大于100 nm 不均匀,不透明,不稳定 不能 没有 泥水 离子反应

  (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 酸、碱、盐都是电解质。

  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

  注意:①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不同之处是在水溶液中或融化状态下能否导电。②电解质的导电是有条件的:电解质必须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才能导电。③能导电的物质并不全部是电解质:如铜、铝、石墨、氯化钠溶液等。④非金属氧化物(SO2、SO3、CO2)、大部分的有机物为非电解质。

  (2)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它不仅表示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而且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复分解反应这类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沉淀、气体或弱电解质。 书写方法:

  写: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拆: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写成离子形式

  删:将不参加反应的离子从方程式两端删去

  查:查方程式两端原子个数和电荷数是否相等

  (3)离子共存问题

  所谓离子在同一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就是指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若离子之间能发生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

  A、结合生成难溶物质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Ba2+和SO42-、Ag+和Cl-、Ca2+和CO32-、Mg2+和OH-等

  B、结合生成气体或易挥发性物质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H+和C O

  +2-2--3,HCO3-,SO3,OH和NH4等

  C、结合生成难电离物质(水)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H+和OH-、CH3COO-,OH-和HCO3-等。

  D、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水解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待学)

  注意:题干中的条件:如无色溶液应排除有色离子:Fe2+、Fe3+、Cu2+、MnO4-等离子,酸性(或碱性)则应考虑所给离子组外,还有大量的H+(或OH-)。

  (4)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六看)

  一、看反应是否符合事实:主要看反应能否进行或反应产物是否正确

  二、看能否写出离子方程式:纯固体之间的反应不能写离子方程式

  三、看化学用语是否正确:化学式、离子符号、沉淀、气体符号、等号等的书写是否符合事实

  四、看离子配比是否正确

  五、看原子个数、电荷数是否守恒

  六、看与量有关的反应表达式是否正确(过量、适量)

  物质的化学变化

  1、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各种各样的化学变化,依据一定的标准可以对化学变化进行分类。

  (1)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可以分为:

  A、化合反应(A+B=AB)

  B、分解反应(AB=A+B)

  C、置换反应(A+BC=AC+B)

  D、复分解反应(AB+CD=AD+CB)

  (2)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加可将反应分为:

  A、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一类反应。主要包括复分解反应和有离子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

  B、分子反应(非离子反应)

  (3)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可将反应分为:

  A、氧化还原反应:反应中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

  实质: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

  特征: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有变化

  B、非氧化还原反应

  3、氧化还原反应中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如下:

  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是还原剂(有还原性) 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是氧化剂(有氧化性)

  五、Na2CO3和NaHCO3比较

  碳酸钠 碳酸氢钠

  俗名 纯碱或苏打 小苏打

  色态 白色晶体 细小白色晶体

  水溶性 易溶于水,溶液呈碱性使酚酞变红 易溶于水(但比Na2CO3溶解度小)溶液呈碱性(酚酞变浅红)

  热稳定性 较稳定,受热难分解 受热易分解

  2NaHCO3 Na2CO3+CO2↑+H2O

  与酸反应 CO32—+H+ H CO3—

  H CO3—+H+ CO2↑+H2O

  H CO3—+H+ CO2↑+H2O

  氯气

  (1)氯元素:在自然界中以化合态存在。

  (2)Cl2的物理性质:黄绿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可溶于水(1:2)、易液化 (液氯)

  闻法: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少量氯气进入鼻孔。

  (3)Cl2的化学性质:很活泼,有毒,有氧化性, 能与大多数金属化合生成金属氯化物(盐)。也能与非金属反应:

  2Na+Cl2 ===(点燃) 2NaCl

  2Fe+3Cl2===(点燃) 2FeCl3

  Cu+Cl2===(点燃) CuCl2

  Cl2+H2 ===(点燃) 2HCl 现象:安静地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集气瓶口有白雾生成。

  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加,物质并不是只有在氧气中才可以燃烧。燃烧的本质是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所有发光放热的剧烈化学反应都称为燃烧。

  (4)Cl2的用途:

  ①自来水杀菌消毒Cl2+H2O == HCl+HClO

  2HClO ===(光照) 2HCl+O2 ↑

  1体积的水溶解2体积的氯气形成的溶液为氯水,为浅黄绿色。其中次氯酸HClO有强氧化性和漂泊性,起主要的消毒漂白作用。次氯酸有弱酸性,不稳定,光照或加热分解,因此久置氯水会失效,变为稀盐酸。

  ②制漂白液、漂和漂粉精

  制漂白液 Cl2+2NaOH=NaCl+NaClO+H2O ,其有效成分NaClO 制漂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次氯酸盐比HClO稳定得多,可长期存放

  (5)氯离子的检验 :

  使用硝酸银溶液,并用稀硝酸排除干扰离子(CO32-、SO32-)

  Cl-+Ag+ == AgCl ↓

TAG标签: 化学 知识点

高一化学重点知识点公式精选集锦_精选范文网

学任何一门功课,都不能只有三分钟热度,而要一鼓作气,天天坚持,久而久之,不论是状元还是伊人,都会向你招手。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一化学基础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高一化学基础知识点1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