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单元知识参考集锦
相关文章
关于任何事物的知识都有五个层次或者要素:事物的名称、定义、形象,有关事物的智识或者知识,以及事物本身——这才是知识的真正目标。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历史单元知识参考集锦 1
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一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1、了解三大改造: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三大改造。使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
2、了解八大的主要内容: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主要内容:(1)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制度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2)当前的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3、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掀起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我党在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一次严重的失误,造成1959—1961三年经济困难。
(第二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历史意义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主要内容:(1)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2)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实行拨乱反正。
(3)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4)实行改革开放
意义:这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的一次伟大转折,也是共和国历史的一次伟大转折,成为我国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开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起点。
(第三课)经济体制改革
1、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农村:1、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废除人民公社制度3、发展乡镇企业,为农民致富、为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2、了解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和作用
城市:中心环节是增加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内容:(1)、管理体制上:实行政企分开,扩大企业自主权
(2)所有制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3)分配制度上: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4)、1992年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实行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
作用:调动工人生产积极性,增加了企业活力,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使人民总体达到小康水平。
(第四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1、我国对外开放格局是怎样形成的:
(1)经济特区的设立:1980年,深圳(第一个经济特区)、珠海、汕头、厦门;1988年,海南省。
(2)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4年
(3)沿海经济开放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环渤海湾地区
(4)经济技术开发区:1988年
(5)1990年开发上海浦东,带动长三角和长江流域经济,成为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2、十四大的主要内容:1992年召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高一历史单元知识参考集锦 2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一课)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
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
(1)原始农业:刀耕火种(火耕)
(2)我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的标志:松土工具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
(3)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春秋时期,小件铁农具问世。牛耕是我国农用动力上的一次革命。战国时,牛耕初步推广。此后,铁犁牛耕逐步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1)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小农经济精耕细作,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2)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3)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
(第二课)领先世界的古代手工业
●了解古代中国在冶金术、制瓷业、丝织业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
1.商朝的司母戊鼎世界稀有。2.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利鼓风冶铁。3.魏晋南北朝发明灌钢法
4.唐代制瓷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5.宋代江西的景德镇,到元代发展为全国制瓷中心,明清时是全国的瓷都。6.明朝在青花瓷的基础上,烧制出彩瓷;清代还发明了珐琅彩。7.明清时苏州、杭州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使用花楼机机构复杂精密。
(第三课)古代商业的发展
1、了解“市”的形成和发展
(1)西汉:每个城市都设专供贸易的“市”与住宅区严格分开,长安城东西有市。设官员管理(市长或市令),按时开市闭市。
(2)隋唐:长安城有市和坊,市与坊用围墙隔开,白天定时开市闭市。
(3)宋朝:市与坊的界限逐渐打破,店铺随处可设,且早晚都可经营
2、知道主要的商业城市和著名的商帮:
(4)西汉:长安、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著名商业中心
(5)隋唐黄河流域长安、洛阳;长江流域扬州、益州,成为繁华的商业城市;广州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设市舶使。
(6)宋代开封、临安;益州发行“交子”,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7)元的大都、杭州。世界第一大港泉州
(8)明清:出现商帮。如,徽商、晋商(两者相同之处:都从经营盐业起家;商业活动都涉及金融领域(徽商经营典当业,晋商兴办票号);活动范围都涉及国外,都积累起巨额财富)
(第四课)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了解“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的基本含义极其影响
(1)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
首倡“重农抑商”政策的是: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
“重农抑商”得以长久实行的根本原因:适应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需要。
其目的:维护自然经济,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维护政治稳定,巩固封建统治。
积极作用: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封建社会初期巩固新兴地主政权。
明清重农抑商的表现:农本商末的思想,专卖制度,关卡重税,歧视商人,庞大的官营手工业。
消极后果:强化自然经济,阻碍工商业发展,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2)明代“海禁”是防倭寇之患,但并未禁止官方对外贸易;清代是因为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两者都是为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3)清代一直实行的“闭关锁国”的含义: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清代只开一处对外通商是在:广州(由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
闭关锁国的后果: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使中国与世隔绝,没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以发展生产力,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高一历史单元知识参考集锦 3
第7课 启蒙运动
一、理性时代的到来
1,原因:
(1)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
(2)自然科学取得重大进展。
(3)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压迫的愿望日益强烈。
2、代表人物: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一大批启蒙思想家。
3、思想主张:
(1)启蒙思想家们不满足于对人性的尊重,要求获得人本身的解放,进一步发展了人文主义。
(2)他们否定一切外在权威,认为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只有人自己的“理性”。 “理性”是启蒙运动的核心。
4、影响:
启蒙思想家们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努力构建一个民主和科学的美好时代。他们以生动的文笔,通过戏剧、小说等形式,猛烈抨击天主教会的权威和迷信,反对专制和愚昧,提倡科学、自由和平,促进了思想的解放。
二、法国的启蒙思想家
1、伏尔泰,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
2、思想主张:
(1)猛烈抨击天主教会,称教皇为“两足禽兽”,号召人民粉碎教会这个邪恶势力。
(2)他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
(3)他提倡“天赋人权”,认为人生来就是平等和自由的。
(4)他相信法律应以人性为出发点,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3、孟德斯鸠:
(1)反对君主专制,提出了“三权分立”学说。
(2)影响:孟德斯鸠学说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的合理性,奠定了资产阶级有关国家和法的理论基础。他的代表作是《论法的精神》。
4、卢梭:
(1)著有《社会契约论》一书,阐述了“天赋人权”和“人民主权”思想。
(2)他认为国家的主权属于人民,统治者的权力来自他同人民签订的契约,如果他违反了民意,人民就有权推翻他。
(3)卢梭还认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
三、启蒙运动的扩展
1、康德:德意志著名的哲学家,著有《纯粹理性批判》等著作,对启蒙运动作了经典的总结。
2、评价:启蒙运动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它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冲击着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传播了自由和平等思想。启蒙运动的影响远远超出了欧洲范围,极大地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启蒙思想成为人们追求解放的精神武器,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高一历史单元知识参考集锦 4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由秦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延续了两千多年直至清末。秦汉到魏晋为早期,唐宋为中期,明清为晚期。
一、明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1、内阁制度的形成
背景:丞相制度的废除。
废除原因:宰相的权利过大,严重威胁了皇权的集中。
其结果是皇权加强,巩固,皇帝独揽朝纲;皇帝没有足够的能力和精力处理朝政,这就为内阁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创立:明成祖时期。
评价:内阁始终不是法定机构,且职责不明,虽参与决策,但始终没有决策权。
2、太监参政:导致明朝后期政治黑暗腐败。
3、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的一个标志,也是君主专制衰落的一个重要表现。
二、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1、军机处的设立
原因:根本原因是强化皇权;直接原因是用兵西北。
设立:清雍正时期。
特点:人员精干;保密性强;效率高。(小、密、快。)
职能: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传达旨意(非决策机构),完全成为了皇帝独裁的工具。
评价:是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标志。是封建君主专制衰落的表现。
2、密折制:(1)设立:雍正时。(2)评价:这种制度使中央的政治权利更加集中。
3、文字狱:思想文化专制空前强化。
三、清朝的边疆政策
1、近代版图的奠定:
2、清代边疆政策的基本原则
尊重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笼络上层分子。
大事集权,小事放权,因地制宜管理。
3、主要措施:
理藩院:职能:处理少数民族事务的机构。
改土归流:
始于元代,开始废除于明代,大规模废除于乾隆时期。
含义:改土知府为流动的官吏的政策。
意义: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
4、评价:
(清的边疆政策)有效地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有利于中源与边疆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边疆地区的进步与发展。
总结: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使中国社会的发展受到严重的阻碍。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是造成近代中国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知识拓展
1、理藩院的性质:既是一个宗教管理机构,又是一个地方行政机构。
2、土司制度的一个显著特点:世袭。
高一历史单元知识参考集锦 5
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
一、从《诗经》到唐诗
1、《诗经》
(1)中国第—部诗歌总集《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2)《诗经》经孔子整理编定,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
(3)屈原的抒情长诗《离骚》想象奇特,具有浪漫主义风格,是楚辞的代表作,楚辞因此又称“骚体”。
2、唐诗
(1)唐诗繁荣的原因:
a.唐朝文明开放与繁荣的社会环境。
.科举考试中以诗赋为主促进了诗歌的繁荣。
(2)代表人物及作品:
a.初唐的著名诗人有王勃、陈子昂等。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盛唐诗人:
高适的“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岑参的“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都洋溢着豪迈的气概;孟浩然、王维的山水诗,景物如画,意境幽深,孟浩然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王维的“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都富于诗情画意。李白、杜甫和白居易的诗是唐诗发展繁荣的丰碑。李白以浪漫主义的创作,赢得“诗仙”的美誉;杜甫以现实主义的“诗史”,被誉为“诗圣”。
c.中唐的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创作了大量平实浅近,针砭时弊的讽喻诗。
二、宋词和元曲
1、宋词出现的原因:
(1)宋代商业的发展。
(2)城市的繁荣。
(3)市民数量的不断增加。
2、流派:
(1)婉约派代表人物:柳永、李清照。
柳永州《雨霖铃》的“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李清照的“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等,都是流传极为广泛的佳句。
(2)豪放派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等。
苏轼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3、元曲:元代,散曲的创作进入繁荣阶段,与元杂剧一起,合称为元曲。元曲通俗生动,豪放飘逸,以关汉卿、马致远等人的创作成就最高。
三、明清小说
1、小说的发展历程:
(1)魏晋南北朝,出现了《搜神记》等志怪小说。
(2)唐朝短篇小说传奇。
(3)宋朝供说话人用的话本,把中国小说创作推向一个新阶段。
2、明清小说繁荣的原因:
(1)专制中央集权进入强化阶段。
(2)手工业、商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扩大。
(3)为适应市民阶层的需要,小说创作进入蓬勃发展的阶段。
3、代表作品:《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四部长篇小说最为著名。
4、评价:它们是中国文学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珍品。
高一历史单元知识参考集锦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