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一学习方法 > 高一历史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小大全总结

发布时间: 浏览量:2

好问,是好的。如果自己不想,只随口问,即能得到正确答复,也未必受到大益。所以学问二字,“问”放在“学”的下面。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中岳麓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小大全总结 1

第六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第一课考点

59、人类早期主要文明多发生在大河流域,古希腊文明的发源和兴盛则以:海洋为依托;

60、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发展过程中,经历过三个重要改革时期,依次分别是:公元前6世纪初的梭伦改革;公元前6世纪未的克利斯提尼改革;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改

61、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被称为黄金时代在什么改革时期:伯利克里改革时期;

? 第二课考点

62、罗马成文法诞生的标志是:《十二铜表法》;

63、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形成是: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组织编纂的《民法大全》;

64、罗马法从形式上可分为:成文法和习惯法;

65:罗马法从整体结构上可分为:公民法、万民法等;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小大全总结 2

  1、学习方向--知识和能力并用,突出思维练习的培养

  高一新生,一定要尽快转变观念,形成对历史学习的正确认识。不能误以为历史学习就是简单的背背记记,要注重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和背景的分析、正确分析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影响,注重对比联系、归纳总结。

  2、学习结构--熟悉,适应模块专题式的历史学习体系

  高中历史课程的另一个重要变化,就是对历史知识体系进行了重新整合,改变了初中历史课程的编排体系,以模块专题式和中外历史合编的形式构建了高中历史教学内容的新体系。初中历史分中国和世界两大部分,分别分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时间段叙述,而高中历史必修部分以政治史、经济史和思想与文化史三大模块二十五个专题形式重点介绍中外历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以专题为线索,中外历史混编。每一模块和专题独立成体系,但同一模块内的专题,在内容上有着相近的学习目标和内在逻辑联系。

  3、学习内容--侧重重大历史事件的深入详实掌握,侧重原因、背景、地位及影响的分析

  初中历史旨在引导学生对人类历史发展脉络有比较清晰的了解,对重大历史事实大体感知。与初中相比,高中历史分专题突出重大历史问题和事件的深入学习,注重对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及其演变过程的全面分析和科学判断。

  4、史学观念--全球史观,侧重中外历史的综合联系

  初中历史课标分中国和世界两部分分别叙述,便于学习和把握。但把中国和世界割裂开来,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正确历史意识和观念的形成。高中历史坚持全球史观,以专题为线索,把中国融入世界,把中国作为世界的部分进行讲述,注重中外历史的整合与贯通,便于学生科学历史观念和意识的形成。如必修政治史部分,将“新中国的外交”作为“二战后的世界格局”专题的一部分,在世界大背景下叙述中国外交。

  这一差异要求学生在升入高中后,一方面要转变思想观念,切实树立全球意识、整体意识。不能习惯性的把中国和世界并列甚至对立起来,要牢固树立中国历史是世界历史的一部分的观念,明确中国文明的演变与世界其他文明紧密相连。另一方面要校正思维方法,把中国历史问题的分析放到世界文明的大背景中,注重中外历史的联系与比较分析,总结世界不同文明之间的差异与相互作用。如学习明清时期的中国历史,我们要注意联系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联系资本主义文明的崛起,进而对比中西文明的发展差异、分析二者之间的碰撞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小大全总结 3

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一、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 原因:①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②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

2. 恢复: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席位。

3. 影响:①说明长期以来美国实行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是中国外交重大胜利。

②也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

③大大增强了第三世界在联合国的力量。

二、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1.原因:双方的共同要求

2.过程:1971年美国乒乓球队访华,同年基辛格秘密访华

1972年尼克松访华,签署《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3.中日关系的改善

直接原因:中美关系的改善

过程: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签署建交声明,中日建交

1978年,缔结《中日和平友好条约》

中美、中日关系的影响:促进了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在国际上掀起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

三、新时期的外交建树

1. 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原因:国际形势的新变化和国内改革开放的需要。

2.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目标: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的和平。

3. 新时期中国外交活动

(1)、积极参与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和其他国际组织的活动。

(2)、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3)、中国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

(4)、中国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领导建立“上海合作组织”, 它的成立,标志着一个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的诞生。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小大全总结 4

太平天国运动

一、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

1、金田起义:

(1)背景: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列强的侵略加剧了灾难。

(2)洪秀全的组织宣传:

创建拜上帝会并进行思想宣传等

(3)起义:1851年初。

永安封王意义:奠定了太平天国政权的初步基础。

2、定都天京(鼎盛)

(1)意义: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革命政权。

(2)鼎盛:定都天京后,相继进行了北伐、西征、东征等军事行动。这是太平天国运动鼎盛的标志。

二、政权建设

1、前期《天朝田亩制度》

(1)目的:定都天京后,为了巩固政权。

(2)内容:

①生产资料分配形式:废除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②产品分配形式: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

③目的等方面:建立一个绝对平均的理想社会。

(3)评价:

①进步性: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愿望,是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②空想性:绝对平分土地不切合实际;绝对平分一切财富,追求人人平等的思想观念,是农民阶级的平均主义空想。

③未能真正实行。

2、后期《资政新篇》

(1)目的:为了振兴太平天国。

(2)内容:政治上。经济上。社会事业上。

(3)评价:

①意义: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一个改革方案,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

②未能实行:

三、转折与失败(天京事变到天京陷落)

1、转折:天京事变

(1)原因:根源在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2)过程略。

(3)影响:

①清政府得到了喘息的机会;②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2、失败:

(1)标志:天京陷落。

(2)原因:

①主观: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②客观: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③根本原因是:农民阶级局限性。

四、评价

1、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2、教训:农民阶级不能承担起领导民主革命的重任。

五、知识拓展和补充

1、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1)、经济:狭隘、自私、保守和分散性。

(2)、政治:不可能提出切实可行的革命纲领。其纲领或口号有致命的缺陷。

(3)、思想:没有科学理论指导,多用封建迷信思想组织宣传。

(4)、组织:很难形成统一坚强的领导核心。(5)、时代局限:

(封闭保守、缺乏合作;追求平均、缺乏进取;与世无争、满足现状;多子多福、求稳怕乱;重经验,轻理论等。)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小大全总结 5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一、一国两制的构想

1、早期方针:武力统一到和平统一、三通;倡导国共第三次合作等。

2、提出:

(1)20世纪80年代初

(2)1984年六届人大二次会议正是通过。

3、意义:是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在尊重历史和现实的基础上提出的一向大胆的、创造性的战略构想。

二、港澳的回归

1、条件:时机成熟。

(1)一国两制共享的提出。

(2)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快速发展。

2、港澳回归(略)

(1)香港回归:(2)澳门回归:

3、意义:

(1)标志着:中国国土上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的占领。

(2)开创了港澳与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

(3)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上迈出了重要一步,包围国际社会以和平统一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范例。

三、海峡两岸关系的进展

1、缓和:1979年实现了两岸正式的停火。1980年三通放松。

2、进展:1992年达成“九二共识”。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推动了两岸的经济交流与合作。1995年《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是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

3、展望:

(1)有利形势: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指导。两岸的经济交流日益广泛并蓬勃发展。

(2)不利形势:岛内势力;外国反华势力等。

(3)解决原则: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平统一方针。

TAG标签: 历史 故事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小大全总结_精选范文网

好问,是好的。如果自己不想,只随口问,即能得到正确答复,也未必受到大益。所以学问二字,“问”放在“学”的下面。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中岳麓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中岳麓历史必修二知识1一、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及经验教训(1)过渡时期总路线①核心内容“一化三改”: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2)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①实施:一五计划(1953—1957年)②主要内容:优先发展重工业,处理好农、轻、重等关系③成果:“一五计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