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推荐模板
相关文章
对于学习,掌握相关的方法很重要。高中的你们面对生物学科有什么学习方法?快来一起分享吧!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中生物最新知识点,以供大家参考!
高一生物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推荐模板 1
一、细胞膜的成分:主要是脂质(约50%)和蛋白质(约40%),还有少量糖类
(约2%--10%)
二、细胞膜的功能:
①、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②、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③、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三、植物细胞含有细胞壁,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对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其性质是全透性的。
高一生物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推荐模板 2
第1节 细胞的增殖
四、有丝分裂的意义:
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从而保持生物的亲代和子代之间的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五、无丝分裂:
特点:在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但是有遗传物质的复制和平均分配。例:蛙的红细胞
六、有丝分裂各时期,染色体、染色单体、DNA数目
七、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1.实验原理:
① 高等植物体内,有丝分裂常见于 根尖、茎尖等分生区细胞。
② 细胞分裂具有 独立性 :同一时刻,同一组织的不同细胞,可处于细胞周期的不同分裂时期。在高倍显微镜下,根据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识别有丝分裂的不同时期。
③碱性染料( 龙胆紫溶液 或醋酸洋红液)能将染色体染成深色。
2.制作流程:解离(盐酸和酒精1:1)--漂洗(防止解离过度)--染色(龙胆紫或醋酸洋红)---制片
3. 观察:把制成的装片先放在 低倍显微镜 下观察,扫视整个装片,找到分生区细胞:细胞呈 正方形,排列紧密 。再换成高倍显微镜仔细观察,首先找出 分裂中期 的细胞(原因: 因为中期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更为清晰和固定 ),然后再找前期、后期、末期的细胞,注意观察各时期细胞内染色体形态和分布的特点,最后观察分裂期间的细胞。
高一生物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推荐模板 3
本节主要讲述与生命活动有关的化学物质,主要包含:油脂的组成和结构、油脂的性质、油脂的主要用途、工业上生产肥皂的过程、酯和油脂的比较、糖类的相关知识、葡萄糖和果糖的性质、葡萄糖的化学性质、葡萄糖的制法和用途、果糖的还原性、蔗糖和麦芽糖、淀粉和纤维素、糖类水解产物的检验、淀粉水解程度的判断、氨基酸的分子结构和重要的α-氨基酸、氨基酸的化学性质、蛋白质的组成和用途、蛋白质的性质、酶的定义、酶的催化作用的特点、核酸的化学组成、RNA、DNA等知识。
这些知识主要都是些识记性的知识,重点掌握:油脂的性质、酯和油脂的比较、葡萄糖的化学性质、糖类水解产物的检验、淀粉水解程度的判断、氨基酸的化学性质、蛋白质的性质。
1、油脂的化学性质:由于油脂是酯类,具有酯的性质,可以发生水解。若油脂中含有不饱和烃基,则还兼有烯烃的一些性质。
(1)油脂的氢化(还原反应)
(2)油脂的水解:跟酯类的水解反应相同,在适当的条件下,(如有酸或碱或高温水蒸气存在),油脂跟水能够发生水解反应,生成甘油和相应的高级脂肪酸。
酸性条件下的水解——制高级脂肪酸和甘油
碱性条件下的水解(皂化反应)——制肥皂和甘油
2、酯与脂的区别:
①酯和油脂在概念上不尽相同:酯是由酸(有机羧酸或无机含氧酸)与醇相互作用失去水分子而生成的一类化合物的总称;如甲酸乙酯、硬脂酸甘油酯、硝酸纤维等均属于酯类。从结构上看,酯是含有酯基的一类化合物。而油脂指动物体内和植物体内的油脂;动物体内的油脂是固态或半固态,一般称为脂肪,植物油脂呈液态,一般称为油;油和脂肪统称为油脂,它们属于酯类。从化学意义上说油脂仅指高级脂肪酸与甘油所生成的酯。因而它是酯类中特殊的一类。
②油脂和其他酯在结构上不尽相同,使之在性质及用途上也有区别。
3、油和脂肪的比较:
4、葡萄糖:(最重要的、最简单的单糖)
①葡萄糖的结构:分子式C6H12O6;实验式CH2O;结构式:结构简式CH2OH(CHOH)4CHO。特点:葡萄糖结构中含有-OH和-CHO,应该具有-OH和-CHO的性质,葡萄糖是多羟基醛。
②物理性质:无色晶体,有甜味,但甜度不如蔗糖,易溶于水,稍溶于酒精,不溶于乙醚,存在于甜味水果、蜂蜜、人体血液中。
③化学性质:葡萄糖分子中含醛基,能被弱氧化剂(银氨溶液、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等)氧化生成葡萄糖酸;能加氢还原为己六醇。葡萄糖分子中有五个醇羟基,能与羧酸发生酯化反应,还具有醇的其它性质,如与活泼金属反应、消去反应。葡萄糖在人体组织中发生氧化反应,放出热量。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发酵生成乙醇。
a、还原性:能发生银镜反应和与Cu(OH)2反应;
、加成反应:与H2加成生成己六醇;
c、酯化反应:与酸发生酯化反应,例如与乙酸反应生成五乙酸葡萄糖酯;
d、发酵反应(制酒精):C6H12O62CH3CH2OH+2CO2↑
e、生理氧化:糖是生命活动中的重要能源,机体所需能量的70%是食物中的糖所提供的。人体每日所摄入的淀粉类食物(占食物的大部分),最终分解为葡萄糖,然后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
5、氨基酸都是白色晶体,熔点高,易溶于水,难溶于有机溶剂。氨基酸的化学性质:(氨基酸结构中含有官能团-COOH和-NH2,既有酸性又有碱性)。①氨基酸的两性:既与酸反应,又与碱反应;②成肽反应。
6、蛋白质的性质:
①蛋白质的胶体性质:
②两性:因为有-NH2和-COOH
③水解:在酸、碱或酶作用下天然蛋白质水解产物为多种α-氨基酸。
④盐析:少量的某些盐能促进蛋白质溶解,大量的浓盐溶液使蛋白质的溶解度降低在溶液中使之凝聚而从溶液中析出,这种作用叫盐析。
⑤变性:在加热、紫外线、X射线、强酸、强碱、重金属盐以及一些有机物如甲醛、酒精、苯甲酸等作用下,均能使蛋白质变性。变性属化学过程,不可逆。蛋白质变性后不仅丧失了原有的可溶性,同时也失去了生理活性。利用变性可进行消毒,但也能引起中毒。
⑥颜色反应:具有苯环的蛋白质遇浓HNO3变性,产生黄色不溶物。蛋白质的颜色反应是检验蛋白质的方法之一,反应的实质就是硝酸作用于含有苯环的蛋白质使它变成黄色的硝基化合物。
⑦灼烧气味:产生烧焦羽毛气味,常用此性质鉴别丝、毛织物等。
高一生物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推荐模板 4
一、相关概念:
氨基酸: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
脱水缩合: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与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相连接,同时失去一分子水。
肽键:肽链中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NH—CO—)。
二肽:由两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化合物,只含有一个肽键。
多肽: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链状结构。
肽链:多肽通常呈链状结构,叫肽链。
二、氨基酸分子通式:NH2|R—CH—COOH
三、氨基酸结构的特点:
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如:有—NH2和—COOH但不是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不叫氨基酸);
R基的不同导致氨基酸的种类不同。
四、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数目、种类、排列顺序不同,多肽链空间结构千变万化。
五、蛋白质的主要功能(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①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如肌动蛋白;
②催化作用:如酶;
③调节作用:如胰岛素、生长激素;
④免疫作用:如抗体,抗原;
⑤运输作用:如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
六、有关计算:
①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目—肽链数
②至少含有的羧基(—COOH)或氨基数(—NH2)=肽链数
高一生物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推荐模板 5
第三节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一、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塘或其他产物,释放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
呼吸作用的实质:细胞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
二、实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材料:新鲜的食用酵母菌(单细胞真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可以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
检测二氧化碳的产生: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检测酒精的产生: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乙醇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
实验注意:
1、培养液的配制:5%的葡萄糖溶液要煮沸再冷却使用。(杀死其他微生物)
2、无氧呼吸的酵母菌培养瓶,应该先封口一段时间再连接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使瓶内的原有氧气消耗完)
三、有氧呼吸
1、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线粒体的内膜上和基质中含有许多种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
2、一般地说,线粒体均匀的分布在细胞质中,但是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可以定向的运动到代谢比较旺盛的部位。如:鸟类的胸肌,动物的心肌线粒体较多。
3、有氧呼吸最常利用的物质是葡萄糖,反应方程式可以简写成:
总反应式:C6H12O6 +6O2+6H2O6CO2 +12H2O +大量能量(38ATP) 第一阶段:细胞质基质 C6H12O62丙酮酸+4[H]+少量能量(2ATP) 第二阶段:线粒体基质 2丙酮酸+6H2O6CO2+20[H] +少量能量(2ATP) 第三阶段:线粒体内膜 24[H]+6O212H2O+大量能量(34ATP)
概括的说,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大量ATP的过程。
这里的[H]是简化的表示,[H]是还原型的辅酶Ⅰ即NADH,是由氧化型辅酶ⅠNAD+
4、1mol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产生大约2870kJ能量,其中1161左右转化到ATP中,剩余均以热能形式散发出去。
四、无氧呼吸
1、无氧呼吸的全过程可以概括为两个阶段,需要不同酶的催化,都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2、无氧呼吸产生酒精:C6H12O62C2H5OH+2CO2+少量能量第一阶段:细胞质基质 C6H12O62丙酮酸+4[H]+少量能量(2ATP) 第二阶段:细胞质基质 2丙酮酸+4[H]2C2H5OH+2CO2
发生生物:大部分植物,酵母菌
3、无氧呼吸产生乳酸:C6H12O62乳酸+少量能量第一阶段:细胞质基质 C6H12O62丙酮酸+4[H]+少量能量(2ATP) 第二阶段:细胞质基质 2丙酮酸+4[H]2C3H6O3
发生生物:高等动物、乳酸菌、甜菜块根、马铃薯块茎、玉米胚(蛔虫和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只能无氧呼吸产生乳酸)
注意:微生物的无氧呼吸也叫发酵,生成乳酸的叫乳酸发酵,生成酒精的叫酒精发酵
高一生物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推荐模板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