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一学习方法 > 高一生物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人教版)参考推荐

发布时间: 浏览量:1

高一新生要作好对应充分的准备,以自信、宽容的心态,尽快融入集体,适应新同学、适应新校园环境、适应与初中迥异的纪律制度。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高一生物知识点总结精选,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人教版)参考推荐 1

  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1

  无氧呼吸 2

  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3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4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5

  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区别与联系 6

  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7

  组成细胞的元素 8

  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9

  氨基酸及其种类 10

  氨基酸的脱水缩合 11

  蛋白质的功能 12

  氨基酸脱水缩合的计算 13

  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14

  蛋白质的结构及其多样性 15

  核酸简介 16

  核酸的形成与功能 17

  不同生物的核酸、核苷酸及碱基的情况 18

  糖类的种类和功能 19

  脂质的种类和功能 20

  细胞中的水 21

  自由水与结合水 22

  细胞中的无机盐 23

  细胞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24

  细胞膜的功能 25

  高尔基体 26

  线粒体和叶绿体 27

  液泡、溶酶体和中心体 28

  细胞种类的判断 29

  半自主性细胞器--线粒体和叶绿体 30

  生物膜系统 31

  内质网和核糖体 32

  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 33

  细胞核的结构 34

  细胞核的功能 35

  动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36

  质壁分离及复原 37

  质壁分离及其复原的应用 38

  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39

  影响物质跨膜运输的因素 40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41

  物质跨膜问题 42

  渗透、扩散、吸水、失水、质壁分离的关系 43

  酶简介 44

  酶的特性 45

  与酶有关的曲线 46

  关于酶的那些传说 47

  关于消化酶 48

  ATP的结构与功能 49

  化合物中关于“A”的易混点 50

  有氧呼吸 51

  关于有氧呼吸场所的深入理解 52

  有氧呼吸过程之微小考点 53

  细胞呼吸方式的判断方法 54

  影响细胞呼吸的外界因素及应用(一) 55

  影响细胞呼吸的外界因素及应用(二) 56

  探究植物细胞的呼吸类型 57

  光合色素的提取与分离 58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59

  关于叶绿素 60

  外界条件变化对光合作用中中间产物的影响 61

  影响光合作用的单因子因素-—光照强度 62

  影响光合作用的单因子因素—水分 63

  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计算 64

  影响光合作用的单因子因素—叶面积指数、温度、矿质元素 65

  光合坐标图中补偿点和饱和点的移动问题 66

  影响光合作用的多因子因素 67

  细胞为什么不能无限长大 68

  细胞增殖方式与细胞周期 69

  动物细胞与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比较 70

  有丝分裂的数量变化曲线图 71

  有丝分裂过程 72

  有丝分裂中的相关概念 73

  与细胞分裂有关的细胞器 74

  细胞的分化 75

  细胞的全能性 76

  细胞的衰老 77

  细胞的凋亡 78

  癌细胞的特征 79

  癌变的原因 80

  01-1.孟德尔杂交实验 81

  01-2.孟德尔杂交实验 82

  02.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83

  03-1.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84

  03-2.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85

  04.基因在染色体上 86

  05.伴性遗传 87

  06.DNA是主要遗传物质 88

  07.DNA分子的结构 89

  08-1.DNA分子的复制 90

  08-2.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91

  09.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92

  10.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93

  11.染色体变异 94

  12.人类的遗传病 95

  13.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 96

  14.基因工程及其应用 97

  15.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 98

  16.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99

  17.卵细胞形成过程 100

  02.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101

  03.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102

  04-1.蛋白质 103

  04-2.蛋白质 104

  05.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105

  06.细胞膜的结构和成分 106

  07-1.细胞膜的主要功能 107

  07-2.细胞膜的主要功能 108

  08-1.细胞器 109

  08-2.细胞器 110

  09.细胞核 111

  10.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112

  11.酶的特性 113

  12.ATP的主要来源 114

  13-1.细胞呼吸 115

  13-2.细胞呼吸 116

  14-1.光合作用 117

  14-2.光合作用 118

  15-1.细胞增殖 119

  15-2.细胞增殖 120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人教版)参考推荐 2

一、减数分裂的概念

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所特有的细胞分裂方式。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减少一半。

(注:体细胞主要通过有丝分裂产生,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新产生的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

二、减数分裂的过程

1、精子的形成过程: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

减数第一次分裂

间期:染色体复制(包括DNA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

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称联会),形成四分体。

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常发生对等片段的互换。

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排列在赤道板上(两侧)。

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末期:细胞质分裂,形成2个子细胞。

三、分裂的总结

以一个染色体数为2n的生物为例

(1)染色体复制: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复制的结果是,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并由一个着丝点连接着,因此染色体复制之后,染色体数目不变为2n,但是DNA分子数由2n变为4n,染色单体数由0变为4n。

(2)同源染色体和非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是指形态、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且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能两两配对(即联会)的一对染色体。

非同源染色体是形态、大小不相同,且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不联会的染色体。

(3)联会: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由于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联会。

(4)四分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由于同源染色体的联会,使得每对同源染色体中含有4条染色单体,这时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又叫一个四分体,所以细胞中的四分体的个数就等于同源染色体的对数。

在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之间,父方的染色体中的一条染色单体与母方染色体中的染色单体之间常常发生交叉互换。这就是“基因连锁互换定律”的细胞学基础,在遗传学上具有重要意义。

(5)同源染色体分离: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和非姐妹染色单体进行部分的互换后,同源染色体彼此分开,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并计入子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分离是:基因分离定律“的细胞学基础,是减数分裂的主要变化。

(6)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在同源染色体分离时,同源的两条染色体各自移向细胞的哪一极是随机的,也就是说,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自由组合的。这是“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细胞学基础。

(7)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在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这就是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主要变化。

2、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比较

项目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

着丝点不分裂分裂

染色体数目2n→n,减半n→2n→n,不减半

DNA含量4n→2n,减半2n→n,减半

染色体的主要行为同源染色体分离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3、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和DNA的含量变化

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和DNA含量的变化本来应该是平行的,但是由于复制后的染色体仍由一个着丝点连接着,没有马上完全分开,所以减数分裂的不同时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DNA的含量有时不相同。以精子的形成过程为例,将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数目和DNA含量的变化比较如下

项目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

前、中期/后期

染色体数目2n2nn2nn

DNA含量2n→4n4n2n2nn

高一生物知识点2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细胞中的糖类——主要的能源物质

糖类的分类,分布及功能:

种类、分布、功能

单糖、五碳糖、核糖

(C5H10O4)、细胞中都有、组成RNA的成分

脱氧核糖(C5H10O5)、细胞中都有、组成DNA的成分六碳糖(C6H12O6)、葡萄糖、细胞中都有、主要的能源物质果糖、植物细胞中、提供能量、半乳糖、动物细胞中、提供能量

二糖

(C12H22O11)、麦芽糖、发芽的小麦、谷控中含量丰富、都能提供能量蔗糖、甘蔗、甜菜中含量丰富、乳糖、人和动物的乳汁中含量丰富、多糖(C6H10O5)n、淀粉、植物粮食作物的种子、-根或茎等储藏器官中、储存能量、纤维素、植物细胞的细胞壁中、支持保护细胞、肝糖原

糖原

肌糖原、动物的肝脏中、储存能量调节血糖

动物的肌肉组织中、储存能量

细胞中的脂质脂质的分类

脂肪:储能,保温,缓冲减压

磷脂:构成细胞膜和细胞器膜的主要成分胆固醇、固醇、性激素

维生素D

脂质的分类,分布及功能

1、脂肪(C、H、O)存在人和动物体内的皮下,大网膜和肠系膜等部位。动物细胞中良好的储能物质与糖类相同质量的脂肪储存能量是糖类的2倍。

功能:①保温②减少内部器官之间摩擦③缓冲外界压力

2、磷脂构成细胞膜以及各种细胞器膜重要成分。

分布:人和动物的脑、卵细胞、肝脏、大豆的种子中含量丰富。

3、固醇

包括:①胆固醇------构成细胞膜重要成分;参与人体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②性激素------促进人和动物-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形成,激发并维持第二性征

③维生素D------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Ca和P的吸收。

单体和多聚体的概念: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是由许多氨基酸连接而成的。核酸是由许多核苷酸连接而成的。氨基酸、核苷酸、单糖分别是蛋白质、核酸和多糖的单体,而这些大分子分别是单体的多聚体

生物大分子的形成:C形成4个化学键→、成千上万原子形成→、碳链、→、单体、→、生物大分子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人教版)参考推荐 3

植物的激素调节

1、在胚芽鞘中:

(1)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

(2)向光弯曲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下部

(3)产生生长素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

2、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原因:

(1)横向运输(只发生在胚芽鞘尖端):在单侧光刺激下生长素由向光一侧向背光一侧运输

(2)纵向运输(极性运输):从形态学上端运到下端,不能倒运

(3)胚芽鞘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一侧(生长素分布不均,背光面多,向光面少),因而引起两侧的生长不均匀,从而造成向光弯曲。

生长素(温特,琼脂实验):吲哚乙酸(IAA)

3、植物激素(赤霉素,细胞__素,脱落酸,乙烯):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4、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

在植物体中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生长素的分布:植物体的各个器官中都有分布,但相对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分。

5、植物体各个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度不同:根>芽>茎

6、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一般情况下: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7、生长素的应用:

无籽蕃茄:花蕊期去掉雄蕊(未授粉),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涂抹柱头。

顶端优势:顶端产生的生长素大量运输给侧芽抑制侧芽的生长。去除顶端优势就是去除顶芽。

用低浓度生长素浸泡扦插的枝条下部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

麦田除草是高浓度抑制杂草生长。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人教版)参考推荐 4

一、应该牢记的知识点

1、种群有哪些特征?

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等。

2、什么是种群密度?

指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量。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3、种群密度调查方法有哪些?

⑴、标志重捕法(调查取样法、估算法):

①、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

再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估算种群密度。

②、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并标志数×第二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中有标志数

⑵、样方法:

①、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算每个样方内个体数,求得每个样

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密度的估算值。

②、常用取样方法:五点取样法、等距离取样法。

4、什么是出生率和死亡率?

⑴、出生率: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如:1983年,我国年平均千人出生18.62人,即1.862%

⑵、死亡率: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⑶、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种群大小和密度变化的主要决定作用。

是预测种群发展趋势的主要依据。

5、什么是迁入率和迁出率?

⑴、迁入率:单位时间内迁入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⑵、迁出率:单位时间内迁出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⑶、迁入率和迁出率是种群大小和密度变化的次要决定作用。

迁入率和迁出率是研究城市人口变化不可忽视的因素。

6、什么是年龄组成?

⑴、年龄组成是指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

①、增长型:幼年个体较多,年老个体数目较少的种群。

②、稳定型:各年量期个体数目比例适中的种群。

③、衰退型:幼年个体数目较少,年老个体数目较多的种群。

⑵、年龄组成预测种群密度变化趋势的重要指标。

7、什么是性别比例?

⑴、性别比例是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比例。

⑵、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密度。

二、应会知识点

1、种群密度调查有什么必要性?

农林害虫的监测和预报、渔业捕捞强度的确定、草原载畜量的确定等都依赖种群密度的数据。

2、种群密度调查方法注意事项

⑴、标志重捕法(调查取样法、估算法):适用于活动能力比较强的生物种群密度的调查。

重捕时间的确定要注意:间隔不可过长,以免因种群内部个体的出生和死亡引起误差。

⑵、样方法:适用于活动能力较弱的生物种群密度调查。

样方多少、大小的确定:要有代表性,不可偏重过密集或稀疏。

⑶、具有趋光性的昆虫,可以采用黑光灯灯光诱捕的方法。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人教版)参考推荐 5

一、细胞核的结构

1、染色质:指细胞核内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故叫染色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在细胞有丝分裂间期:染色质呈细长丝状且交织成网状,在细胞有丝分裂的分裂期,染色质细丝高度螺旋、缩短变粗成圆柱状或杆状的染色体。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种物质在细胞不同分裂时期的两种不同的形态。

2、核膜:双层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3、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核仁呈现周期性的消失和重建。

4、核孔:实现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如mRNA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

二、细胞核的功能

1、是遗传信息库(遗传物质DNA的储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

2、是细胞代谢活动和细胞遗传特性的控制中心;

三、有机的统一整体

细胞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细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正常地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1、结构:细胞的各个部分是相互联系的。如分布在细胞质的内质网内连核膜,外接细胞膜。细胞核不属于细胞器。

2、功能:细胞的不同结构有不同的生理功能,但却是协调配合的。如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

3、调控:细胞核是代谢的调控中心。其DNA通过控制蛋白质类物质的合成调控生命活动。

4、与外界的关系上:每个细胞都要与相邻细胞、而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的细胞都要和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转换。

[细胞既是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体代谢和遗传的基本单位。]

TAG标签: 生物 知识点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人教版)参考推荐_精选范文网

高一新生要作好对应充分的准备,以自信、宽容的心态,尽快融入集体,适应新同学、适应新校园环境、适应与初中迥异的纪律制度。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高一生物知识点总结精选,希望对您有所帮助!高一生物知识点总结【细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