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最新精选总结
相关文章
高一新生要作好充分思想准备,以自信、宽容的心态,尽快融入集体,适应新同学、适应新校园环境、适应与初中迥异的纪律制度。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高一生物上册知识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最新精选总结 1
因的本质
(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① 生物的遗传物质:在整个生物界中绝大多数生物是以DNA作为遗传物质的.有DNA的生物(细胞结构的生物和DNA病毒),DNA就是遗传物质;只有少数病毒(如艾滋病毒、SARS病毒、禽流感病毒等)没有DNA,只有RNA,RNA才是遗传物质.
②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设计思想:设法把DNA和蛋白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去观察DNA的作用.
(2)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
①DNA分子的结构
a.基本组成单位:脱氧核苷酸(由磷酸、脱氧核糖和碱基组成).
.脱氧核苷酸长链:由脱氧核苷酸按一定的顺序聚合而成
c.平面结构:
d.空间结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e.结构特点:多样性、特异性和稳定性.
②DNA的复制
a.时间: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
.特点: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
c.条件:模板(DNA分子的两条链)、原料(四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酶(解旋酶,DNA聚合酶,DNA连接酶等),能量(ATP)
d.结果:通过复制产生了与模板DNA一样的DNA分子.
e.意义:通过复制将遗传信息传递给后代,保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3)基因的结构及表达
①基因的概念: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分子片段,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②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
转录: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形成信使RNA的过程.
翻译:在核糖体中以信使RNA为模板,以转运RNA为运载工具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排列顺序的蛋白质分子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最新精选总结 2
第一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一、半透膜(人工膜):某些物质可以通过而另一些物质不能通过的多孔薄膜,能否通过取决于物质分子的直径大小。
(1)渗透作用:指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从相对浓度高一侧向相对浓度低的一侧扩散。
(2)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①是具有半透膜 ②是半透膜两侧具有浓度差。
二、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理:渗透作用)
1、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吸水膨胀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失水皱缩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水分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
2、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①细胞内的液体环境主要指的是液泡里面的细胞液。
②原生质层: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实验原理:
①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②细胞液有一定的浓度,能渗透吸水、失水
③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
注意:
①不是所有的植物细胞都能渗透吸水,要有中央大液泡
②需要质量浓度0.3g/ml的蔗糖溶液,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
③在观察过程中原生质层被液泡挤压,几乎看不到
④质壁分离过程不能太长,细胞长时间处于高渗溶液会失水死亡
3、根:成熟区(成熟)、伸长区(不成熟)、分生区(不成熟)、根冠(成熟)
没有液泡的不成熟植物细胞靠吸胀作用吸水:细胞中的亲水物质吸水
4、细胞吸水能力大小与细胞液浓度成正比
5、质壁分离的自动复原: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由于外界溶液中物质自动进入细胞内,使细胞液浓度升高,发生质壁分离的自动复原,如:硝酸钾、甘油、尿素、乙二醇等。
三、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
1、同一种植物对不同的离子吸水量不同
2、不同植物对相同离子吸水量也不同
3、植物细胞膜对无机盐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4、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最新精选总结 3
第五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一节降低反应活化能的酶
一、细胞代谢的概念:细胞内每时每刻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
特点:1、一般都需要酶的催化 2、在水环境中进行
3、反应条件温和 4、一般伴随着能量的释放和储存
二、实验:比较过氧化氢酶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无机催化剂:三价铁离子(生锈的铁钉)
有机催化剂:过氧化氢酶(肝脏研磨液、土豆浸出液)
1号试管:2ml过氧化氢溶液
2号试管:2ml过氧化氢溶液水浴加热到90摄氏度
3号试管:2ml过氧化氢溶液+三价铁离子
4号试管:2ml过氧化氢溶液+过氧化氢酶
实验结论:1、加热促使过氧化氢分解,是因为加热使过氧化氢分子得到能量,从常态转化为容易分解的活跃状态。2、Fe3+和过氧化氢酶促使过氧化氢分解,是降低了过氧化氢分解的活化能。3酶具有催化作用,并且催化效率要比无机催化剂Fe3+高得多
活化能:分
①没有酶催化的反应曲线是b
②有酶催化的反应曲线是a
③AC段的含义是在无机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
④BC段的含义是酶降低的活化能
⑤若将酶催化改为无机催化剂催化该反应,则B点在纵轴上将向上移动
三、控制变量法:变量、自变量(人为改变的变量)、因变量(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无关变量的定义。
对照实验:除一个因素外,其余因素都保持不变的实验。
原则:对照原则,单一变量的原则。
四、酶的概念: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1、酶的特性:专一性(脲酶分解尿素成氨和二氧化碳、蛋白质分解蛋白质)
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高于无机催化剂)
作用条件较温和(最适温度,最适pH)
2、影响酶活性的条件(要求用控制变量法,自己设计实验)
建议用淀粉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用过氧化氢酶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
注意:①不能用过氧化氢酶探究温度对酶的影响,因为过氧化氢高温分解
②探究温度对酶的影响不能用斐林试剂,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需要加热
③斐林试剂和碘液不可检测pH,斐林试剂和酸反应,碘液和碱反应
五、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
1、温度:高温使酶失活。低温降低酶的活性,在适宜温度下酶活性可以恢复。
2、PH值:过酸、过碱使酶失活
3、底物浓度 4、酶浓度 5、激活剂和抑制剂
注:酶制剂适合在低温(1~4摄氏度保存)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最新精选总结 4
1.伴性遗传的概念
2.人类遗传病的判定方法
口诀:无中生有为隐性,有中生无为显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显性看男病,男病女正非伴性。
第一步:确定致病基因的显隐性:可根据
(1)双亲正常子代有病为隐性遗传(即无中生有为隐性);
(2)双亲有病子代出现正常为显性遗传来判断(即有中生无为显性)。
第二步:确定致病基因在常染色体还是性染色体上。
①在隐性遗传中,父亲正常女儿患病或母亲患病儿子正常,为常染色体上隐性遗传;
②在显性遗传,父亲患病女儿正常或母亲正常儿子患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③不管显隐性遗传,如果父亲正常儿子患病或父亲患病儿子正常,都不可能是Y染色体上的遗传病;
④题目中已告知的遗传病或课本上讲过的某些遗传病,如白化病、多指、色盲或血友病等可直接确定。
注:如果家系图中患者全为男性(女全正常),且具有世代连续性,应首先考虑伴Y遗传,无显隐之分。
4、性别决定的方式:雌雄异体的生物决定性别的方式,分为_Y型和ZW型。
①_Y型:__表示雌性_Y表示雄性;主要时哺乳动物、昆虫、两栖类、鱼、菠菜、大麻
②ZW型:ZW表示雌性ZZ表示雄性;主要指鸟类、蝶、蛾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最新精选总结 5
第三章 细胞的基本结构
第二节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分离各种细胞器的方法:差速离心法
细胞膜、细胞壁、细胞核、细胞质均不是细胞器。
一、细胞器之间分工
1.线粒体: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双层膜(内膜向内折叠形成脊),分布在动植物细胞体内。
2.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能量转换站”,双层膜,分布在植物的叶肉细胞。
3.内质网: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单层膜,动植物都有。分为光面内质网和粗面内质网(上有核糖体附着)
4.高尔基体: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单层膜,动植物都有,植物细胞中参与了细胞壁的形成。
5.核糖体:无膜,合成蛋白质的主要场所。生产蛋白质的机器。
包括游离的核糖体(合成胞内蛋白)和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分泌蛋白)
6.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单层膜。
溶酶体吞噬过程体现生物膜的流动性。溶酶体起源于高尔基体。
7.液泡:主要存在与植物细胞中,内有细胞液,含糖类、无机盐、色素和蛋白质等物质,可以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充盈的液泡还可以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与植物细胞的渗透吸水有关。
8.中心体:动物和某些低等植物的细胞,由两个相互垂直排列的中心粒及周围物质组成,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无膜。一个中心体有两个中心粒组成。
二、分类比较:
1.双层膜:叶绿体、线粒体(细胞核膜)
单层膜: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溶酶体(细胞膜、类囊体薄膜)
无膜:中心体、核糖体
2.植物特有:叶绿体、液泡 动物特有(低等植物):中心体
3.含核酸的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DNA) 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RNA)
4.增大膜面积的细胞器:线粒体、内质网、叶绿体
5.含色素:叶绿体、液泡
6.能产生ATP的: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
7.能自主复制的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中心体
8.与有丝分裂有关的细胞器:核糖体、线粒体、高尔基体(形成细胞壁)、中心体
9.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
10.与主动运输有关:核糖体、线粒体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最新精选总结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