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一学习方法 > 高一数学

高一下学期数学知识点整理集锦

发布时间: 浏览量:2

提高数学能力,锻炼自己的思维,主要也是通过课堂来提高,要充分利用好课堂这块阵地,学习数学的过程是活的,在随着教学过程的发展而变化,尤其是当老师注重能力教学的时候,教材是反映不出来的。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高一数学第一章知识点概括,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一下学期数学知识点整理集锦 1

一、指数函数

(一)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

1.根式的概念:一般地,如果,那么叫做的次方根(nthroot),其中>1,且∈_.

当是奇数时,正数的次方根是一个正数,负数的次方根是一个负数.此时,的次方根用符号表示.式子叫做根式(radical),这里叫做根指数(radicalexponent),叫做被开方数(radicand).

当是偶数时,正数的次方根有两个,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此时,正数的正的次方根用符号表示,负的次方根用符号-表示.正的次方根与负的次方根可以合并成±(>0).由此可得:负数没有偶次方根;0的任何次方根都是0,记作。

注意:当是奇数时,当是偶数时,

2.分数指数幂

正数的分数指数幂的意义,规定:

0的正分数指数幂等于0,0的负分数指数幂没有意义

指出:规定了分数指数幂的意义后,指数的概念就从整数指数推广到了有理数指数,那么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也同样可以推广到有理数指数幂.

3.实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二)指数函数及其性质

1、指数函数的概念:一般地,函数叫做指数函数(exponential),其中x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为R.

注意:指数函数的底数的取值范围,底数不能是负数、零和1.

2、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高一下学期数学知识点整理集锦 2

定义:

从平面解析几何的角度来看,平面上的直线就是由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一个二元一次方程所表示的图形。求两条直线的交点,只需把这两个二元一次方程联立求解,当这个联立方程组无解时,两直线平行;有无穷多解时,两直线重合;只有一解时,两直线相交于一点。常用直线向上方向与X轴正向的夹角(叫直线的倾斜角)或该角的正切(称直线的斜率)来表示平面上直线(对于X轴)的倾斜程度。可以通过斜率来判断两条直线是否互相平行或互相垂直,也可计算它们的交角。直线与某个坐标轴的交点在该坐标轴上的坐标,称为直线在该坐标轴上的截距。直线在平面上的位置,由它的斜率和一个截距完全确定。在空间,两个平面相交时,交线为一条直线。因此,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用两个表示平面的三元一次方程联立,作为它们相交所得直线的方程。

表达式:

斜截式:y=kx+b

两点式:(y-y1)/(y1-y2)=(x-x1)/(x1-x2)

点斜式:y-y1=k(x-x1)

截距式:(x/a)+(y/b)=0

补充一下:最基本的标准方程不要忘了,AX+BY+C=0,

因为,上面的四种直线方程不包含斜率K不存在的情况,如x=3,这条直线就不能用上面的四种形式表示,解题过程中尤其要注意,K不存在的情况。

练习题:

1.已知直线的方程是y+2=-x-1,则()

A.直线经过点(2,-1),斜率为-1

.直线经过点(-2,-1),斜率为1

C.直线经过点(-1,-2),斜率为-1

D.直线经过点(1,-2),斜率为-1

【解析】选C.因为直线方程y+2=-x-1可化为y-(-2)=-[x-(-1)],所以直线过点(-1,-2),斜率为-1.

2.直线3x+2y+6=0的斜率为k,在y轴上的截距为b,则有()

A.k=-,b=3B.k=-,b=-2

C.k=-,b=-3D.k=-,b=-3

【解析】选C.直线方程3x+2y+6=0化为斜截式得y=-x-3,故k=-,b=-3.

3.已知直线l的方程为y+1=2(x+),且l的斜率为a,在y轴上的截距为b,则logab的值为()

A.B.2C.log26D.0

【解析】选B.由题意得a=2,令x=0,得b=4,所以logab=log24=2.

4.直线l:y-1=k(x+2)的倾斜角为135°,则直线l在y轴上的截距是()

A.1B.-1C.2D.-2

【解析】选B.因为倾斜角为135°,所以k=-1,

所以直线l:y-1=-(x+2),

令x=0得y=-1.

5.经过点(-1,1),斜率是直线y=x-2的斜率的2倍的直线是()

A.x=-1B.y=1

C.y-1=(x+1)D.y-1=2(x+1)

【解析】选C.由已知得所求直线的斜率k=2×=.

则所求直线方程为y-1=(x+1).

高一下学期数学知识点整理集锦 3

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S的基本性质

⑴如果数列{a}是公比为q的等比数列,那么,它的前n项和公式是S=

也就是说,公比为q的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是q的分段函数的一系列函数值,分段的界限是在q=1处.因此,使用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必须要弄清公比q是可能等于1还是必不等于1,如果q可能等于1,则需分q=1和q≠1进行讨论.

⑵当已知a,q,n时,用公式S=;当已知a,q,a时,用公式S=.

⑶若S是以q为公比的等比数列,则有S=S+qS.⑵

⑷若数列{a}为等比数列,则S,S-S,S-S,…仍然成等比数列.

⑸若项数为3n的等比数列(q≠-1)前n项和与前n项积分别为S与T,次n项和与次n项积分别为S与T,最后n项和与n项积分别为S与T,则S,S,S成等比数列,T,T,T亦成等比数列

万能公式:sin2α=2tanα/(1+tan^2α)(注:tan^2α是指tan平方α)

cos2α=(1-tan^2α)/(1+tan^2α)tan2α=2tanα/(1-tan^2α)

升幂公式:1+cosα=2cos^2(α/2)1-cosα=2sin^2(α/2)1±sinα=(sin(α/2)±cos(α/2))^2

降幂公式:cos^2α=(1+cos2α)/2sin^2α=(1-cos2α)/21)sin(2kπ+α)=sinα,cos(2kπ+α)=cosα,tan(2kπ+α)=tanα,cot(2kπ+α)=cotα,其中k∈Z;

(2)sin(-α)=-sinα,cos(-α)=cosα,tan(-α)=-tanα,cot(-α)=-cotα

(3)sin(π+α)=-sinα,cos(π+α)=-cosα,tan(π+α)=tanα,cot(π+α)=cotα

(4)sin(π-α)=sinα,cos(π-α)=-cosα,tan(π-α)=-tanα,cot(π-α)=-cotα

(5)sin(π/2-α)=cosα,cos(π/2-α)=sinα,tan(π/2-α)=cotα,cot(π/2-α)=tanα

(6)sin(π/2+α)=cosα,cos(π/2+α)=-sinα,

tan(π/2+α)=-cotα,cot(π/2+α)=-tanα

(7)sin(3π/2+α)=-cosα,cos(3π/2+α)=sinα,

tan(3π/2+α)=-cotα,cot(3π/2+α)=-tanα

(8)sin(3π/2-α)=-cosα,cos(3π/2-α)=-sinα,

tan(3π/2-α)=cotα,cot(3π/2-α)=tanα(k·π/2±α),其中k∈Z

注意:为方便做题,习惯我们把α看成是一个位于第一象限且小于90°的角;

当k是奇数的时候,等式右边的三角函数发生变化,如sin变成cos.偶数则不变;

用角(k·π/2±α)所在的象限确定等式右边三角函数的正负.例:tan(3π/2+α)=-cotα

∵在这个式子中k=3,是奇数,因此等式右边应变为cot

又,∵角(3π/2+α)在第四象限,tan在第四象限为负值,因此为使等式成立,等式右边应为-cotα.三角函数在各象限中的正负分布

in:第一第二象限中为正;第三第四象限中为负cos:第一第四象限中为正;第二第三象限中为负cot、tan:第一第三象限中为正;第二第四象限中为负。

高一下学期数学知识点整理集锦 4

如果直线a与平面α平行,那么直线a与平面α内的直线有哪些位置关系?

平行或异面。

若直线a与平面α平行,那么在平面α内与直线a平行的直线有多少条?这些直线的位置关系如何?

答:无数条;平行。

如果直线a与平面α平行,经过直线a的平面β与平面α相交于直线b,那么直线a、b的位置关系如何?为什么?

平行;因为a∥α,所以a与α没有公共点,则a与b没有公共点,又a与b在同一平面β内,所以a与b平行。

综上分析,在直线a与平面α平行的条件下我们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则过这条直线的任一平面与此平面的交线与该直线平行。

练习题:

1.(质疑夯基)判断下列结论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若一条直线和平面内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

(2)若直线a∥平面α,P∈α,则过点P且平行于直线a的直线有无数条.()

(3)如果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平行于另一个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

(4)如果两个平面平行,那么分别在这两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平行或异面.()

答案:(1)×(2)×(3)×(4)√

2.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A.若a,b是两条直线,且a∥b,那么a平行于经过b的任何平面β

.若直线a和平面α满足a∥α,那么a与α内的任何直线平行

C.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

D.若直线a,b和平面α满足a∥b,a∥α,b?α,则b∥α

解析:选项A中,a∥β或a?β,A不正确.

选项B中,a与α内的直线平行或异面,B错.

C中的两个平面平行或相交,C不正确.

由线面平行的性质与判定,选项D正确.

答案:D

3.设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m是直线且m?α.“m∥β”是“α∥β”的()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解析:由m?α,m∥β??α∥β.

但m?α,α∥β?m∥β,

∴“m∥β”是“α∥β”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答案:B

高一下学期数学知识点整理集锦 5

集合与元素

一个东西是集合还是元素并不是绝对的,很多情况下是相对的,集合是由元素组成的集合,元素是组成集合的元素。

例如:你所在的班级是一个集合,是由几十个和你同龄的同学组成的集合,你相对于这个班级集合来说,是它的一个元素;

而整个学校又是由许许多多个班级组成的集合,你所在的班级只是其中的一分子,是一个元素。

班级相对于你是集合,相对于学校是元素,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同,可见,是集合还是元素,并不是绝对的。

.解集合问题的关键

解集合问题的关键:弄清集合是由哪些元素所构成的,也就是将抽象问题具体化、形象化,将特征性质描述法表示的集合用列举法来表示,或用韦恩图来表示抽象的集合,或用图形来表示集合;

比如用数轴来表示集合,或是集合的元素为有序实数对时,可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图形表示相关的集合等。

TAG标签: 数学 知识点

高一下学期数学知识点整理集锦_精选范文网

提高数学能力,锻炼自己的思维,主要也是通过课堂来提高,要充分利用好课堂这块阵地,学习数学的过程是活的,在随着教学过程的发展而变化,尤其是当老师注重能力教学的时候,教材是反映不出来的。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