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提高学生化学实验能力的一些建议大全总结
相关文章
有的仪器在实验装置中起支撑作用。有些仪器外观很相似,容易混淆,应该通过对比加以分辫。化学仪器在做化学实验时经常用到,学会正确使用这些仪器的方法,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做化学实验要正确地使用仪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帮助提高学生化学实验能力的一些建议大全总结 1
一、忌以偏概全,要面面俱到
初中生刚接触化学,感到新、奇、特,在观察化学实验现象时,往往只看热闹,不看门道;只观察到声、光、热、响等明显现象,而忽略细微变化的情况。
1、如镁条的燃烧,只看到“发出耀眼的白光”,而没有看到石棉网上有白色固体生成。
2、又如钟罩内红磷的燃烧,只看到“冒白烟、发出白光”,而没有看到钟罩内水面上升的现象……。
细心观察每一个化学实验,再用准确、恰当的语言描述出来,培养清晰、流畅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忌实验现象描述口语化,要用术语
许多同学在描述实验现象时,往往用词不当,使人啼笑皆非。
1、如“点燃酒精灯”说成“酒精灯烧了”;“碳酸钙与盐酸反应”描述成“碳酸钙化了,有泡放出”;“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描述成“石灰水变白了”等等。这些不规范的语言描述,都需要进行改正,避免扣分。
2、如加热与点燃;烟与雾;溶解与熔化;组成与构成;吸水与脱水;酸碱性与酸碱度等,表述一定要明确。要向语文老师学文采,向数学老师学逻辑,做到最佳的表述。
三、忌本末倒置,要有先有后
不少同学在描述酸碱与指示剂作用时,往往顺序颠倒,说成“紫色石蕊使盐酸变红”、“澄清石灰水使二氧化碳变浑浊”等。
究其原因,没有掌握化学反应的本质。在一些实验操作过程中,操作顺序与实验成功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如氢气还原氧化铜,“通、点、熄、停”四步,前者颠倒要爆炸,后者颠倒要氧化。
因此,在做每一个实验时,要弄清化学反应的反应原理、装置原理、操作原理。不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这样,实验现象的描述才具有科学性。
帮助提高学生化学实验能力的一些建议大全总结 2
装置连接好,将该装置导气管的一端浸没入水中,再用双手掌握住容器,若导管口用气泡冒出,手掌离开后,导管末端又形成一段水柱,则证明连接装置不漏气。夏天时,由于温差不大,为此,要使容器内的气温升高气体膨胀,可采用把容器放在热水中或用酒精灯稍稍加热的办法。
帮助提高学生化学实验能力的一些建议大全总结 3
(1)化学药品不能用手接触,不能用鼻子直接凑到容器口去闻气味,绝不能品尝。
(2)不得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盏酒精灯,熄灭时不能用嘴吹。
(3)容量瓶、量筒等定量容器,不能用作反应器,也不能用于溶解、稀释或贮存液体。
(4)做完实验,剩余药品不得随意丢弃,也不要放回原瓶(活泼金属钠、钾等必须放回原试剂瓶)。
(5)称量有腐蚀性、易潮解的物质时,不能用纸片。
(6)温度计不能代替玻璃棒用于搅拌。
(7)刚加热过的玻璃容器,不要用冷水冲洗或直接放在桌面上,以免破裂。
全部整理就在这里啦,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帮助提高学生化学实验能力的一些建议大全总结 4
1. 以防为主,杜绝火灾隐患。了解各类有关易燃易爆物品知识及消防知识。
2. 实验室及实验楼内严禁吸烟或焚烧其它物品。发现火险隐患及时报告处理,发现火灾主动扑救,及时报警(119)。
3. 实验室使用电炉、电热干燥箱等强电和明火电器,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4. 实验中采用易燃易爆或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必须严格根据使用说明规范操作,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5. 实验室安全责任人每天离开实验室前,要作必要的安全检查,关好水,断电,关好窗户,锁门。
帮助提高学生化学实验能力的一些建议大全总结 5
(1)水洗法:在试管中注入少量水,用合适毛刷蘸洗涤剂刷洗,再用水冲洗,最后用蒸馏水清洗,洗涤干净的标志是:附着在玻璃仪器内壁上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2)药剂洗涤法:
① 附有不溶于水的碱、碱性氧化物、碳酸盐。可选用稀盐酸清洗,必要时可稍加热
② 附有油脂,可选用热碱液(Na2CO3)清洗
③ 附有硫磺,可选用CS2或NaOH溶液洗涤
④ 附有碘、苯酚、酚醛树脂的试管用酒精洗涤
⑤ 作“银镜”、“铜镜”实验后的试管,用稀硝酸洗
⑥ 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后的试管附有二氧化锰,可用浓盐酸并稍加热后再洗涤
⑦ 盛乙酸乙酯的试管用乙醇或NaOH溶液洗涤。
帮助提高学生化学实验能力的一些建议大全总结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