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好有机化学的方法总结推荐
相关文章
将混合物中的几种物质分开而分别得到较纯净的物质,这种方法叫做混合物的分离。将物质中混有的杂质除去而获得纯净物质,叫提纯或除杂。小编整理了化学学习相关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
学好有机化学的方法总结推荐 1
1. 烯烃与H2加成—顺式加成
2. 烯烃与Br2加成—反式加成
3. 烯烃与HXO加成—反式加成
4. 烯烃的硼氢化氧化—顺式水合
5. 烯烃的氧化:被稀冷KMnO4或OsO4氧化得顺式邻二醇
6. 烯烃的环化:(1)被过氧酸氧化得顺式环合产物;(2)与CH2N2/hr反应得顺式环合产物
7. 环氧化物开环—反式开环
8. 炔烃的还原:(1)被H2/Pd-CaCO3,喹啉还原得顺式产物;(2)被Na/液NH3还原得反式产物
9. SN2反应—构型翻转
10. 邻基参与—构型保持,有时有重排产物
11. E2消除及季铵碱的热消除—反式消除
12. 醇与SOCl2反应: 乙醚存在条件下得构型保持产物;吡啶存在条件下得构型翻转产物
13. 贝克曼重排—反式重排,转移基团碳原子构型保持
14. 霍夫曼重排—相邻碳构型保持
15. 电环化反应—4n:热顺,光对 4n+2:热对,光顺
16. 环加成反应—[4n+2]环加成:同面/同面加成
学好有机化学的方法总结推荐 2
从《上海理工大学志》上可知,沪江大学的校训为“信、义、勤、爱”。1915年,学校的理科大力扩充,所授课目有物理、化学、动物学、地质学,还成立了博物院;1914年,沪江大学又成立了社会学系,是国内第一个开设该系的大学。学生也对革命很感兴趣,此前的武昌起义中,有七名沪江大学的大学生参加了革命军。纪育沣先生毕业前的几年,学校多有改革:如1919年沪江大学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五年内采用男女同学制度,1920年秋招收四名女生入学,开国内大学招收女生之先例;制定了每周邀请名人演说一次的制度,1920年5月25日,孙中山先生来校演说。6月2日,美国哲学家兼教育家杜威来校演讲《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之关系》。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当时的大夏大学校长马君武都曾到校演讲。
沪江大学办学伊始就用英文授课,由于教学质量高,得到美国的承认。1917年12月3日,根据前任校长柏高德的建议,沪江大学在美国弗吉尼亚州注册,颁发特许证书,沪江大学获得颁发美国的学士学位证书资格。也就是说在沪江大学毕业的学位,在美国予以认可。于是,学生人数骤增,大学部七十七人,道学书院四人,中学一百一十三人。纪育沣与其后的名人李公朴、冯亦代、李一氓、徐志摩等先后都在沪江大学就读。
因为美国承认沪江大学的学位,纪育沣毕业后即赴美国就学,先入芝加哥大学,与著名的科学家庄长恭、吴有训等先后同学。1923年他获得该校硕士学位,并留校任助教。随后改入耶鲁大学化学系继续学习深造。1924年回国在武昌大学任教授,1926年又赴美国耶鲁大学化学系随导师T.B.Johnson作研究。Johnson教授是当时国际上嘧啶化学研究领域的权威。纪育沣的研究题为“2- 乙巯基 - 6硫氰基嘧啶重排为异硫氰酸基的研究”,1928年获得该校哲学(化学)博士学位。
1938年的《广西大学一览》记载纪育沣的经历:获美国芝加哥大学硕士学位、耶耳(耶鲁)大学化学博士学位。回国后1928年至1933年先后在东北大学、厦门大学、浙江大学等校任教授。1933年至1934年,在上海雷氏德医学研究生院理学系任研究员。之后在上海中央研究院化学研究所任研究员兼秘书。
《广西大学一览》记载他是1936年9月进入广西大学,时年三十八岁。他在广西大学所授的课为有机化验及实学化学史。在《广西大学廿六毕业册》(即1937年毕业名册)中,其中记载有毕业册制作教师捐款数目,除了校长黄旭初捐款一百元、院长李运华捐款五十元外,其余均在五元、六元至三十元之内,化学系教授纪育沣捐款三十元。
1949年之后,纪育沣历任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化学试制研究所副所长等职,曾被选为《化学学报》和《医学学报》编委,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受过他教育的学生为数众多。
纪育沣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先在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工作,并在1955年被选为第一届中国科学院数理化学部委员。因此化学界有不少人既是庄长恭先生的门徒,也是纪育沣的门徒,如著名的黄延复、黄耀曾、田遇霖等。北京医学院王序教授也曾于此时在纪育沣指导下进行毕业论文工作。纪育沣先生的终生伴侣杨群华女士,即是他在中央研究院时期的研究助理员。
以后,纪育沣先生曾任中央卫生研究院药物学系(今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培养了不少年轻人,该所骨干如陈淑风、吴元鎏等均曾得其指导。他最后的工作单位也是他待得最长的单位,是北京化学试剂研究所,也先任研究员,后兼副所长,对我国试剂生产贡献其余生力量,直至逝世。
《辞海》记载,纪育沣在长期的教研生涯中与其共同工作者共发表了八十余篇研究论文(高怡生先生在《纪念我国有机化学家纪育沣先生》一文中称六十篇)其中属于嘧啶类的化学研究文章约占二分之一。而另一份纪念资料中,说纪育沣先后在中、美、苏、荷等国的化学杂志上,发表了七十余篇论文,另著有《维生素乙1的研究》《抗疟药物的研究》等书。
1957年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抗疟药物的研究》一书,共收集了纪育沣与助手合作的六篇文章,其内容提要这样写道:“疟疾目前在国内是严重危害着人民健康的疾病之一,氯喹是一种优良的抗疟药。本书根据过去国外资料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学系合成室在1954年所进行的合成氯喹的试验工作,叙述了氯喹的各种合成方法,包括各步原料的合成。本书可作为药学院以及药物生产部门药学工作者的参考资料。”同年出版的《维生素乙1的研究》,共收集他与助手合作的四篇文章,其内容提要写道:“本书系四篇合成维生素乙1研究报告所组成,内容主要为:简单讨论世界各国科学家在合成维生素乙工作方面的成就,以及作者合成 维生素乙的详细报告。第一、二篇简介合成嘧啶部分工作,第三篇为合成噻唑部分的工作,第四篇为合成维生素乙的工作。”两本书共十篇文章,一共不足八十页,可谓言简意赅,不能易一字。
掘九井不如掘一井,纪育沣先生一生坚持把主要精力放在一个领域,对嘧啶化学做出了一定的贡献。这种锲而不舍的研究精神,足令一些见异思迁者汗颜。
嘧啶类化合物早期属纯化学研究,后来受到核酸以及维生素B1等的结构与嘧啶环的关系的影响,逐渐得到较多的重视。纪先生在新中国成立后利用他在嘧啶化学上的基础、一度投身于研究B1在我国的生产问题。B1结构为嘧啶环与噻唑环的缩合物,因此他对噻唑化学也做了少量研究,并与陈淑凤等人合写了《维生素B1的研究》的小册子,综述B1的合成与生产方法。
他在中央研究院时期,除嘧啶化学研究外,开始想在中草药研究方面做些开创工作。同时受当时较早投入此领域的赵承嘏和庄长恭先生的影响,颇思发扬中药研究,以开辟我国有希望的自己的领域,他先后对淫羊藿、贝母、钩吻、断肠草、土蒿等,以经典方法进行分离植物的化学成分。上世纪三十年代前后,中国的科学研究尚处于萌芽时期,研究途径与方法大都遵循国外,研究水平略接近于当时国外现状,若与五十年代迄今的水准相较,自不可同日而语。然而在当时他的研究对后一辈青年人是起了培养作用的。
他在雷氏德医学院的时候,还做过食用植物的维生素C的含量研究,这是属于营养化学的研究。
他的研究论文几乎全部以英文写作,行文简洁,故经常只有一两页、多不过数页,这对其学生们以后撰写科学论文,起了一定的示范作用。
纪育沣一生无不良嗜好,唯喜购书。在中央研究院时期,他订购了价值昂贵的《美国化学文摘》和《美国化学会会志》。此外凡与其研究有关的新书均尽量购买,故一生藏书颇丰。逝世前他立遗嘱将全部书刊赠与缺少文献的研究机构。在他逝世后一周年之际,纪先生的夫人杨群华女士已遵照他遗愿,将他几十年收藏的书刊共三千余册,全部赠送给中国科学院新疆化学研究所,为支援边疆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新中国成立前他还常以自己的收入购置必要的化学试剂与玻璃器皿。虽工作调动频繁,他总携带着这些研究用品同赴新任,从而使研究工作能较快地开始。
纪育沣先生对共同工作的学生们总是关怀备至,也平易近人。他设计研究题目比较具体,即使是初学研究者也能做出一定的研究成果,并达到发表的水平。离开后他也愿与之保留关系,他也始终关心这些合作者,平时见他们有水平的工作时,多加赞扬与鼓励,并不遗余力地推荐发表于高水平的《中国科学》期刊上。1981年推荐新学部委员时,他也是一位积极提名人。平时还经常为青年人审阅修改著作,如内蒙古医学院药学系张清德先生,虽非其学生,但向其请教问题时,他也能详尽地为其改正译文。
他性情耿直,往往遭到误解,又不善交往,在旧社会时期工作岗位常不能久驻。新中国成立后逐渐理解党的领导,一心愿为党和人民多做工作,党和国家对他也倍加照顾,总希望他多培养年青一代。他在参加会议时是敢于提出自己意见的。他发言常由缓慢的宁波乡腔开始,尚有条理,但到中途逐步升级至激昂高亢,终至不能自已,知其性格者仍洗耳静听,不知者往往弄得惊惶失措,不解其意,以致效果不好。
高怡生最后见到纪育沣是在1981年夏初的中国科学院学部大会上,当时纪先生已八十二岁高龄,左目失明,右眼只余寸光。高怡生坐其旁与其攀谈半晌,他还不知旁坐者何人,待报姓名后方知是他过去的门徒。那时他健康状况已很差,经常剧烈咳喘,但仍每日来赴会,足见其对我国科学事业发展的关注,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纪育沣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纪育沣先生不幸于1982年5月18日在北京去世,终年八十三岁。受过他教导的学生们以及共事的同行们,闻讯都无不悲痛。
纪育沣先生去世了,人皆有一死,但化学界的同人们总会纪念着这一位老前辈的。
学好有机化学的方法总结推荐 3
一、绪论
1、了解内容:有机化学定义及与药学的关系。
2、熟悉内容:有机化合物分类,有机化学研究方法,官能团。
3、掌握内容:共价键组成、属性,电性效应及影响。
二、立体化学基础
1、了解内容:立体异构类型,偏振光与旋光性。
2、熟悉内容:分子模型表示法,立体结构式表示法,构象异构。
3、掌握内容
(1)顺反异构类型、命名。
(2)旋光异构表示法、命名。
三、烷烃
1、了解内容:来源,应用。
2、熟悉内容:制备,常见化合物,物性。
3、掌握内容:命名,化性(卤代及机理),游离基结构与稳定性。
四、烯烃
1、了解内容:来源,应用。
2、熟悉内容:制备,常见化合物,物性,聚合反应,碳正离子结构和稳定性。
3、掌握内容:命名,亲电加成,氧化,α-H 活性及反应性,马氏规则。
五、炔烃和二烯烃
1、了解内容:来源,应用。
2、熟悉内容:制备,常见化合物,物性,聚合反应。
3、掌握内容:命名,加成反应,炔氢反应,氧化反应,共轭双烯特性。
六、脂环烃
1、了解内容:类型,应用。
2、熟悉内容:命名,结构和稳定性关系。
3、掌握内容:加氢,卤代,氧化。
七、卤烃
1、了解内容:类型,应用,多卤烃性质与应用,亲核取代机理。
2、熟悉内容:结构与卤原子恬性,制备。
3、掌握内容:命名,取代反应,消除反应及查氏规则,格氏反应。
八、芳烃
1、了解内容:来源,类型,应用,多环芳烃性质,氢化反应。
2、熟悉内容:非苯芳烃结构,定位规则解释。
3、掌握内容:命名,亲电取代反应,氧化,α-H 卤代,定位规则及应用。
九、醇、酚、醚
1、了解内容:类型,应用,硫醇,环醚。
2、熟悉内容:结构,制备,物性。
3、掌握内容
(1)命名,醇的亲核取代,消除,氧化。
(2)酚的亲电取代,氧化。
(3)醚的成盐,断链反应。
十、羰基化合物
1、了解内容:来源,应用,醌类性质。
2、熟悉内容:结构,分类,制备,羰基活性,不饱和醛酮的反应性。
3、掌握内容:命名,亲核加成,氧化,还原。
十一、羧酸及衍生物
1、了解内容:来源,类型,应用。
2、熟悉内容:结构,制备,还原,脱羧反应。
3、掌握内容
(1)羧酸命名,酸性,亲核取代,α-H 卤代,二元酸的特性。
(2)衍生物命名,亲核取代, 酯缩合,酰胺降解。
十二、取代羧酸
1、了解内容:来源,类型,应用。
2、熟悉内容:结构,制备。
3、掌握内容:命名,各类取代酸的化性。
十三、含氮化合物
1、了解内容:硝基化合物的结构,脂肪族硝基化合物的互变异构。
2、熟悉内容:N 原子结构,胺的制备及偶氮化合物性质。
3、掌握内容:命名,碱性比较,酰化,苯胺亲电取代,氧化,重氮盐制备及性质。
十四、杂环化合物
1、了解内容:来源,类型,应用。
2、熟悉内容:结构,芳香性。
3、掌握内容:命名,五元一杂环性质,六元一杂环性质。
十五、糖类
1、了解内容:来源,类型,应用。
2、熟悉内容:单糖费歇尔结构式,哈沃斯结构式,变旋现象。
3、掌握内容:单糖氧化,成脎,异构化,成甙反应,双糖、多糖的组成。
十六、萜类和甾体化合物
1、了解内容:来源,类型,应用。
2、熟悉内容:萜类的基本结构,甾体结构及立体化学。
3、掌握内容:常见甾体命名及分类。
学好有机化学的方法总结推荐 4
有机化学在高中阶段也仅仅是初步认识,接触阶段。所以考试的难度应该不大。 按照教材的编排,高中有机化学占高中化学知识的30~35%,选择题会有1~2个(4~12分),后面的大题至少有一个(16~24分)。 差不多这样吧,高中有机化学要求还是比较低,掌握好系统命名法,知道不同官能团的特点,理解记住各个官能团的性质,某些有机物与盐的显色反应(如苯酚和FeCl3显紫色),计算有机物的C原子个数,推导有机物的化学式和结构(简)式等等,有机方面就差不多了。
学好有机化学的方法总结推荐 5
2019年有机化学考试大纲相对于2018年的大纲无明显变化,稳定的考生指向不利于高中的化学的复习教学。
研究近几年考试大纲的调整情况(特别是2017年的大幅度调整)可以为我们的备考复习指明方向:在认真复习主干知识的前提下,不应重点关注高频考点及科学知识盲区。
01
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部分。
关注少见金属、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制备方式。
02
化学基本概念及原理大部分。
关注电子式、配制一定物质的量含量溶液的方法、活化能及对反不应速率的影响、催化剂的选择性、化学平衡常数及其计算、化工制造中的条件控制(酸性调控和温度调控),学时会从化学平衡角度解释和说明有关化学反应现象。
03
有机有机化学部分。
关注根据信息(直接提供信息或信息隐含在题干、流程图中的)的设计有机氧化物的合成路线。
04
化学实验大部分。
中考对有机化学实验与实验探讨能力的要求明显提高,要关注实验装置的选用、控制实验条件的方式、预测或详细描述实验现像。
05
教材原版部分。
关注人教版、鲁科版、苏教版教材的差异,复习时取最好的并集;科学研究教材的各种板块,如思考与文化交流、活动与探讨、观察与思维、练习与实践、问题解决、学与问、实验等,它们与教科书具有同等命题效力。
06
提醒专业训练部分。
经典题型不时会每年都考,不等于不考,如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正误判断、离子共存、水分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无机框图推测等。对于必考题型,如工业生产生产流程题,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建模专业训练,培育学生在陌生情景中,根据已有经验处理新问题的能力,做到举一反三。
二、考点精准预测
01
立德树人,发扬中华传统文化。
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的发展素质基础教育,推进教育公正,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时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近年的中考命题,特别重视传统文化对于立德树人的与众不同功能,发扬和考查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例如,在选择题中通过成语、诗词等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通过古代的化师生产工艺考查物质的分离与提纯,通过经学或俗语考查有机化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这类考查优秀中华传统的文化的考卷会仍然成为今后中考的热点题型。
02
图表信息,考查科学知识获取能力。
考生大纲明确指出,试题应能通过对自然界、生产和生活中的的有机化学现象的观察,以及对实验现象、实物、模型的观察,对图形、图表的阅读,获取有关的感性科学知识和印象,并进行初步加工、吸收和有序磁盘。与之对应,中考化学试题中经常出现图表题。这类试题以图形、统计图、表格、模型等为信息,以有机化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学说、元素化合物和化学实验等知识为载体,反映一组或多组内容相关的统计数据或信息,主要考查试题对图表数据的读取、分析与处理能力。图表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呈现(无机化学工业生产流程图、有机推断与合成图、实验流程图等也属于图表),这种考查方式是化学学科素养中“证据推理小说与模型认知”的明确体现,是中考的主流题型。
03
原理综合,考查科学知识运用能力。
在中考理科综合能力试验第Ⅱ卷的四道化学题中,有一道化学反不应原理的综合题。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的月异,化学原理综合题的命制具有广阔的空间。这道考卷通常以新材料或新能源的开发利用、环保或对污染的治理、重要物质的制备或性质等问题为切入点,将热有机化学、电化学、反应速率及三大平衡科学知识融合在一起命题,有时还时会涉及图象或图表,选择题的设问较多,考查的内容较多,对思维能力的要求较较高。“变化看法与平衡思想”是有机化学学科素养的最重要组成大部分,反应原理综合题以真实的情景为依托,要求考生很难多角度、动态地研究化学变化,通过有机化学的视点分析解决问题实际问题。
04
定量试验,考查综合实验能力。
近年高考化学实验试题的发展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从教材内容到实际应用,这是高考中强化能力试验的必定走向。从定性实验到定量实验是化学学科成熟的标识之一,因此定量实验仍然是中考考查的热点。定量实验题的特色是阅读量大,信息多,密切联系制造生活实际,从定量角度考查考生的计算推理小说能力。分析微粒的组成是有机化学研究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考生中的常试题型。这类题目的考查方法主要分为两种:一则是通过实验分析确认物质的组成成份,二则是通过计算更进一步确定微粒的分子式或各组成成份的比较含量。答案这类题目才会熟悉少见物质的性质和检验方式,熟练掌握以微粒的量为中心的计算技能。
05
宏微融合,考查物质性质。
有机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水平层面研究微粒及其应用的科学研究,用微粒的观点审视微粒及其变化是化学的理性方式。化学学科素养“微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明确指出,小学生应该能从相同层次认识物质的多样性,并对物质进行分类;能从元素和粒子、分子水平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的道德观;能从微观和宏观相融合的视点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可以预计,体现宏微结合道德观的考卷是中考的必考题型。例如,给出有机物的分子构造,推断其性质,或给出微粒的性质,推断其组成。
06
试题选材,注重立场责任。
“科学态度与价值观责任”是有机化学学科素养中极低层次的价值追求。2018年中考试题的的设计借助多种素材、知识点及情景设置相同角度,着力引导考生关注社时会、经济发展和科技的的发展,发扬社时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念,突出化学学科的独特育人功能,称赞化学对生物社时会发展作出的杰出贡献,协助学生建立绿色有机化学、环保等价值观。预计2019年中考的化学试题仍然会以新材料的开发利用、新的科技的推广应用领域、环境污染的治理或废物利用等形式呈现,引导师生以科学研究的立场认识真实世界问题,培育学生的社时会责任感。
学好有机化学的方法总结推荐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