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各学科学习方法 > 历史学习方法

共青团历史内容整理集锦

发布时间: 浏览量:1

公元763年,唐代宗睿文孝武皇帝广德元年,干支纪年为癸卯兔年。重点事件有:来瑱被赐死、史朝义自缢死,安史之乱终、改元广德、吐蕃侵入长安,代宗东逃陕州、元载权盛、鉴真卒于日本等。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763年历史内容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共青团历史内容整理集锦 1

中央制度

参见:三省六部、隋朝官制

隋文帝即位后,废除北周附会《周礼》六官所建立的官制,代之以新的职官制度:“置三师、三公及尚书、门下、内史、秘书、内侍等省,御史台、太常、光禄、卫尉、宗正、太仆、大理、鸿胪、司农、太府、国子、将作等监,左右卫、左右武卫等府。” 以强化中央集权和恢复汉族王朝官制的传统。尚书、门下、内史三省制是隋代中央官制的核心。三师、三公虽然地位崇高位居一品但实际上只是荣誉。隋代尚书省的地位很高,《隋书·百官志》说“尚书省,事无不总”,反映了它作为最高国家行政机关的地位与权力。

隋炀帝围绕封爵勋官制度而推行的政治改革,势在打破北周宇文泰以来实施的“关中本位政策”,通过限制、削弱关陇集团的势力和影响,以整饬吏政,加强了中央集权,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但其政治改革的方案未尽成熟及过急的推进,未能与建立民生顺遂、团结安定的政治局面相结合起来,最终爆发严重的统治危机。

科举制度

南北朝时期为了选拔有用人才已萌生出“举明经”等科举制度,但是魏晋以来的九品中正制仍然继续实施。

开皇七年(587),隋文帝正式设立分科考试制度,取代九品中正制,自此选官不问门第。科举制度初期设诸州岁贡,规定各州每年向中央选送三人,参加秀才与明经科的考试,大业二年(606),隋炀帝增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形成。当时秀才试方略、进士试时务策、明经试经术,形成一套完整的国家分科选才制度 。当时以明经最为高级,进士试居次。当时选士制度只称为秀才科,与唐之科举仍有一段距离。秀才科可谓科举的开端,亦为不完善的考试制度,对实际取士作用不大,但已改变了门第垄断官职的局面。科举制度顺应了历代庶族地主在政治上得到应有的地位的要求,缓和了他们和朝廷的矛盾,使他们忠心拥戴中央,有利于选拔人才,增强政治效率,对中央集权的巩固起了积极的作用。

法律制度北周律法有时松,有时严,不好掌握,导致刑罚混乱。隋文帝即位后,于开皇元年(581)命高颎等人参考北齐、北周等旧律,制定法律。开皇三年(583),又让苏威等人加以修订,完成了《开皇律》。《开皇律》以北齐《河清律》为底本、参考北周和南朝梁的律典,简化律文,博取南北法律优点而成。史称“刑网简要,疏而不失” ,规定对十恶者要严惩不贷。《开皇律》分十二卷,500条,刑罚分为:死刑、流刑、徒刑、杖刑、笞刑五种二十等。废除了鞭刑、枭首、裂刑等酷刑,是唐代及其以后各代法典的基础 。

共青团历史内容整理集锦 2

来瑱被赐死

来瑱在襄阳时,程元振有所请托,瑱不从。及瑱入朝为相,元振遂奏瑱与叛军合谋,致王仲升陷于叛军之手。广德元年(七六三)正月,瑱被削去官爵,流播州(今贵州遵义),赐死于路。因此藩镇对程元振皆切齿痛恨。

叛将田承嗣、李怀仙、李抱忠降唐

史朝义被唐军围于莫州,屡战皆败,田承嗣说史朝义亲往幽州征兵以救莫州,朝义既去,承嗣即以城降,送朝义母、妻、子于官军。时朝义部将范阳节度使李怀仙已先降唐,遣其兵马使李抱忠镇守范阳。

史朝义自缢死,安史之乱终

李抱忠镇守范阳,朝义至,不得入城。这时唐军追至,朝义告谕抱忠说大军尚在莫州,自己亲来征兵救援,并责抱忠不顾君臣之义。抱忠说:“天不助燕,唐室复兴,我已归顺唐朝,不能再为反复!”又说:“田承嗣一定已经降唐,不然官军不会追击至此。”朝义听后大惧,说:“我早晨到现在还未进食,难道不能请我吃一顿饭吗!”抱忠遂令人设食于城东。于是朝义范阳部属皆拜辞而去,朝义涕泣而已,独与胡骑数百食后而去。向东逃奔广阳(今北京密云北),广阳不接受;欲奔奚、契丹,至温泉栅(今河北迁安西南),李怀仙派兵追及之,朝义无路可走,遂自缢于林中,怀仙取其首以献官军,仆固怀恩等遂与诸军还。广德元年(七六三)正月三十日,传朝义首至京师,八年安史之乱终于结束。

以安史降将节镇河北

广德元年(七六三)闰正月十九日,以史朝义降将薛蒿为相州(今河北安阳)、卫州(今河北汲县)、邢州(今河北邢台)、洺州(今河北永)、贝州(今河北清河)、磁州(今河北磁县)六州节度使。田承嗣为魏州(今河北大名)、博州(今山东聊城)、德州(今山东陵县),沧州(今河北沧州)、瀛州(今河北河间)五州都防御使。李怀仙仍为故地幽州(今北京)、卢龙(今河北卢龙)节度使。当时河北诸州皆已降唐,薛嵩等迎仆固怀恩,拜于马首,乞求效力,怀恩也恐叛军平后宠衰,故奏留嵩等及李宝臣据恒、赵、深、定、易五州分帅河北,为已党援。薛嵩、田承嗣、李怀仙、李宝臣等就是安史之乱后形成的第一批“河北藩镇”。

马燧料仆固怀恩

安史之乱既平,回纥登里可汗归国,其所部兵一路抄掠,无所忌惮。郑陈、泽潞节度使李抱玉想要遣官属置顿(安排食宿),但人人畏惧推辞,唯赵城(今山西洪洞)县尉马燧请行。燧待回纥快到之时,先派人赂其酋帅,约好不要肆行暴掠,帅遂授以令旗说:“如有违者,请你杀之。”燧人为取死刑犯者为侍从,小有违令,立刻杀之。回纥兵相顾失色,过其境者皆拱手遵约束。抱玉以为奇,燧因对抱玉说:“我与回纥交谈,得其实情。仆固怀恩恃功骄横,其子玚好勇而轻率,今内树田承嗣、李宝臣、李怀仙、薛嵩四帅,外结交回纥,一定有并吞河东、泽潞之意,应该严加戒备。”抱玉以为然。

以梁崇义为山南东道节度留后

梁崇义以羽林射生从来瑱镇襄阳,累迁右兵马使。崇义有勇力,能卷铁舒钩,沉毅寡言,深得士心。来瑱入朝后,命诸将分戍诸州,瑱死,崇义从邓州帅戍兵归,众皆推崇义为帅。崇义遂杀左兵司使李昭等,并以其状奏闻朝廷,代宗不能讨,广德元年(七六三)三月一日,竟以崇义为襄州刺史、山南东道节度留后。崇义上奏改葬来瑱,并为其立祠,自己不居瑱厅事及正堂。

改元广德

宝应二年(七六三)七月一日,群臣上代宗尊号为“宝应元圣文武孝皇帝”,十一日赦天下,改元广德。

杨绾、贾至等请废进士、明经,而代以贡举,未行

广德元年(七六三)六月一日,礼部侍郎杨绾上疏说:古代选官以行实取之,而近世崇尚文辞。隋炀帝始设进士科,试策文,本朝加试杂文,明经加试帖经,又举人皆令投牒自荐,相习成俗,如此欲返淳朴,崇廉让,怎么能行!请令县令察举孝廉,荐之于州;刺史考试,升之于省。朝廷选儒学之士,问经义二十条,对时务策三道,上第者即授官,中第者得出者,下第者罢归。乞自今明经、进士与道举并停。代宗遂命诸司通议,给事中李栖筠,左丞贾至、京兆尹严武所论都与绾同。贾至更建议广置学校,在家乡者由乡里选举,在流寓者由学校推荐。代宗敕礼部具条目以闻奏。七月,杨绾上贡举条目,置秀才科,问经义二十条,对策五道;国子监举人,如乡贡之法。但多数人认为明经、进士科实行已久,不可遽改,故此事卒不行。

田承嗣为魏博节度使

广德元年(七六三)六月十八日,以魏博都防御使田承嗣为节度使。承嗣把所管内户口,壮者都籍为兵,老弱者耕田,几年间有兵十万。又选其勇健者万人作为自己的卫队,被称为“牙兵”。魏以此而雄踞河北。

吐蕃尽陷河西陇右

唐初以来,开拓边境,地连西域,开元年间,相继设置了朔方、陇右、河西、安西、北庭诸节度使以统之。每年发山东丁壮为戍卒,缯帛为军资,开垦屯田,供济粮粟,设立监牧,畜养牛马,军城戍逻,万里相望。安史之乱爆发后,边地精锐之兵都被征发入援,被称为行营,所留兵单弱,吐蕃乘机蚕食,数年间,西北兰州(今甘肃兰州)、廓州(今青海化隆西南)、河州(今甘肃东乡)、鄯州(今青海乐都)、洮州(今甘肃临潭)、岷州(今甘肃岷县)、秦州(今甘肃秦安)、成州(今甘肃西和)、渭州(今甘肃陇西)等数十州相继沦没,吐蕃尽占河西、陇右之地。从凤翔(今陕西凤翔)以西,邠州(今陕西彬县)以北,皆为吐蕃所占领。

仆固怀恩拒入朝

河东节度使辛云京以回纥可汗是怀恩女婿,恐其合谋袭击军府,故每逢怀恩与回纥往还太原,云京皆闭城不出来相见。怀恩大怒,上表其状,朝廷不理。怀恩遂帅朔方兵数万屯汾州,使其子御史大夫仆固玚帅兵万人屯榆次,裨将李光逸屯祁县、李怀光等屯晋州(今山西临汾)、张维岳等屯沁州。宦官骆奉仙至太原,云京厚结之,说怀恩与回纥连谋,想要反叛。广德元年(七六三)八月,奉仙至长安,奏怀恩谋反。怀恩也具奏其状,请朝廷杀云京、奉仙,代宗两无所问罪,优诏和解之。怀恩自以为安史之乱以来,英勇力战,全家为朝廷而死者四十六人,女又嫁回纥,得回纥兵入援,收复两京,平定河南、河北,功大无比。而反为人诬陷,愤怨满腔,于是上书自讼,谓“臣罪有六:昔日同罗叛乱,臣为先帝扫清之,一也;臣子仆固玢为同罗所虏,得以逃归,我斩之以令士卒,二也;臣二女都远嫁外族,为国和亲,荡平叛乱,三也;臣与子仆固玚不顾生死,为朝廷效力,四也;河北新附,节度皆握强兵,臣抚绥以安反侧,五也;我说谕回纥,使入援讨叛,天下既平,送之归国,六也。臣既负此六罪(按:实系六功),真该万死”其书又指出:“来瑱受诛,朝廷没有明示其罪,所以近来召人入朝,但都不至,实是害怕宦官进谗,被陛下诛杀。郭子仪先被猜忌,臣现在又遭诋毁,弓藏鸟尽,信非虚言。”九月二十二日,代宗遣裴遵庆至绛州慰谕怀恩,并察其动向。怀恩见遵庆后,抱其足号泣诉冤。遵庆遂令其入朝,怀恩许诺。但其副将范志诚认为不可,并说:“公如果信其美言,入朝就会被杀。”第二天怀恩见遵庆,以惧死为辞,请让一子入朝,志诚又认为不可。

吐薯侵入长安,代宗东逃陕州

吐蕃屡次入寇,边将告急,宦官程元振皆不奏闻。广德元年(七六三)十月,泾州刺史高晖降吐蕃,并引之深入。至邠州(今陕西彬县),代宗才知吐蕃入寇,遂下诏以雍王适为关内元帅,郭子仪为副元帅,出镇咸阳。子仪留京师闲赋日久,部曲离散,至此召募,才得二十骑而行。至咸阳,吐蕃帅吐谷浑、党项、氐、羌二十余万众,弥漫数十里,渡渭沿山向东进军。子仪派判官王延昌入奏,请增兵,程元振阻之,代宗竟不召见。十月四日,渭北行营兵马使吕月将帅精兵二千败吐蕃于周至西。六日,吐蕃入侵周至,月将又帅兵与战,兵败被俘。于是吐蕃渡过便桥(今咸阳西),代宗仓促出奔陕州,官吏藏窜,六军逃散。郭子仪闻之,立刻从咸阳回长安,适逢射生将王献忠,迫胁丰王珙等十王西迎吐蕃。遇子仪于开远门内,子仪责让珙,以兵护十王送至行在。十月八日,代宗至华州,扈从将士不免冻馁。观军容使鱼朝恩帅神策军从陕郡来迎,代宗遂至营中。十月九日,吐蕃入长安,高晖与吐蕃大将马重英等立故邠王守礼之孙广武王承宏为帝,并改元,设置百官,以前翰林学士于可封等为相。吐蕃纵兵大掠,焚烧房舍,府库市里,长安萧然一空。宰相苗晋卿病卧在家,吐蕃派人舆入宫中迫胁之,晋卿闭口不言,吐蕃不敢杀。六军逃散者,所至剽掠,士民避乱,皆逃入山谷中。十月十二日,代宗至陕郡,百官才有至者。

郭子仪集兵复长安

郭子仪帅三十骑兵从御宿川沿山而东,对王延昌说:“六军将士逃散者大多在商州,今速往收罗,并发武关防兵,北出蓝田攻长安,吐蕃一定会逃走。”过蓝田,遇元帅都虞侯臧希让、凤翔节度使高升,得兵近千人。子仪与延昌相谋说:如果溃兵逃至商州,官吏必定逃散而人乱。遂派延昌从直路入商州抚谕之。诸将正纵兵暴掠,听说子仪至,都大喜愿听命。子仪恐怕吐蕃兵追及代宗,遂留军七盘(今陕西蓝田),三日才行。至商州,一路收兵,并武关防兵共四千人,军势大振。子仪乃涕泣告谕将士共雪国耻,收复长安,士卒皆感激。代宗赐子仪诏,恐吐蕃东出潼关,召子仪赴行在。子仪上表说:“臣不收复京城,无面目见陛下,臣如出兵蓝田,吐蕃必不敢东侵。”代宗许之。鄜坊节度判官段秀实劝节度使白孝德帅兵南行赴难,孝德遂与蒲、陕、商、华等州兵合力进击。吐蕃既立广武王承宏,欲掠长安士、女、百工,然后归国。子仪令士卒白天击鼓张旗,夜晚则多燃火,为疑兵之计。吐蕃恐惧,长安城中百姓又骗之说:“郭令公从商州帅无数大军来攻城矣。”广德元年(七六三)十月二十一日,吐蕃遂从长安城中撤出。高晖帅百骑东走,至潼关,守将李日越擒而杀之。吐蕃既退,广武王承宏逃于草野,后代宗赦其罪,放之于华州。十一月三日,郭子仪帅军至浐水西,领三十余骑进城,令白孝德与邠宁节度使张蕴琦帅兵屯于畿县,京城遂安。

代宗削程元振官爵,江陵安置

骠骑大将军、判元帅行军司马宦官程元振专擅朝政,骄横自恣,人畏之甚于李辅国。诸将有大功者,元振皆忌恨而欲害之。吐蕃入寇,元振未及时奏报,致代宗狼狈出逃。代宗诏征诸道兵,李光弼诸节度使因忌元振居中要,无至者。太常博士柳伉上疏说:吐蕃入寇,轻入京师,劫掠宫殿,焚烧陵寝,而武士无人力战,此乃将帅叛陛下。陛下疏远功臣,亲近小人,日久天长,以成大祸,而群臣在廷,无人敢犯颜直谏,此乃公卿叛陛下。陛下出走,百姓掠夺府库,相互杀戮,此乃三辅之民叛陛下。从十月一日召诸道兵,已四十天,而无兵入关,此乃四方叛陛下。今内外叛离,形势危急,请速斩程元振,并驰告天下人,然后出内使隶于诸州,以神第军付大臣统领,削去尊号,下诏引咎,则人民感激,天下皆服。代宗认为元振有保护之功,广德元年(七六三)十一月二日,削元振官爵,放归田里。十二月二十日代宗还长安,元振又衣妇人服,私自入城,希望重用,京兆府擒之奏闻。广德二年正月四日,代宗敕责元振变服潜行,将图谋不轨,长流潦州(今四川綦江)。不久,复令于江陵安置。

吐蕃围凤翔

吐蕃退出长安,还至凤翔,节度使孙志直闭城拒守,吐蕃遂围之数日。镇西(今新疆库车)节度使马璘闻吐蕃入长安,天子出逃,遂亲帅精锐骑兵千余自河西入援,转战至凤翔,正值吐蕃围城,璘遂帅兵突入城中,然后背城出战。璘身先士卒奋战,俘千余而后退入城中。次日,吐蕃又逼城请战,璘即大开城门以待之,吐蕃惊说:“此将军不怕死,应避免与之交战。”遂退去,散居原州(今宁夏固原)、会州(今甘肃靖远)、成州(今甘肃西和西)、渭州(今甘肃陇西)。

鱼朝恩为天下观军容使

代宗认为宦官鱼朝恩在陕州有迎扈之功,以其为天下观军容宣慰处置使,总管禁军,权宠无比。于是朝恩筑城于鄠县(今陕西户县)及中渭桥,屯兵以备吐蕃。以宦官骆奉仙为郡县筑城使,遂帅其兵。

元载权盛

广德元年(七六三)十二月二十八日,以苗晋卿为太保,裴遵庆为太子少傅,并罢政事;遵庆既罢相,元载权势益盛,以贿结内侍董秀,使主书卓英倩密与之往来,代宗意有所属,载必先知之,承意探微,言无不合,于是代宗更宠信之。

吐蕃陷剑南西川诸州

吐蕃陷松州(今四川松潘)、维州(今四川汶川西北)、保州(今四川理县北)三州及云山新筑二城,剑南西川节度使高适无力抵御,于是剑南西川诸州也陷于吐蕃。

鉴真卒于日本

广德元年(七六三),扬州大云寺沙门鉴真卒于日本,年七十七。释鉴真,俗姓淳于,广陵江阳人。自幼出家,游历洛阳、长安等地,究心佛教三藏,后归扬州大明寺讲律传法。天宝元年(七四二),应日本留学僧荣睿和普照之邀,决定赴日本宏扬戒律,但五次东渡,均遭官府阻拦或遇飓风未能成功,其后双目失明,荣睿亦亡。天宝十二年(七五三),日本遣唐使藤原清河等人到扬州,再次邀请鉴真东渡,于是决定第六次赴日,天平宝胜六年(七五四),与比丘法进、昙静、尼智首、优婆塞潘仙童等一行在日本萨摩秋妻屋浦(今日本九州南部鹿儿岛大字秋目浦)登岸。次年被迎入首都奈良东大寺,天皇授以“传灯大法师”位。四月,筑坛为天皇、皇后、皇子及僧俗四百余人授戒。又仿唐建筑造唐招提寺,作为授戒传律的基地。鉴真赴日本时,带给日本大量佛教经像,还有药物、艺术品等,对发展日本医学、雕塑、美术和建筑等有一定贡献。

储光羲卒

广德元年(七六三),诗人储光羲卒。储光羲,润州延陵人,开元十四年(七二六)进士及第,官至监察御史。安史叛军陷长安后,受伪职,长安收复后被系下狱,被贬岭南。他是唐代著名的田园山水诗人,与孟浩然、王维、綦毋潜、祖咏等有唱和。诗多为五古,善于以质朴淡雅的笔调,描写淳朴恬静的农村生活和田园风光,以《田家杂兴》、《田家即事》等为代表作。有《储光羲诗集》五卷行世。

共青团历史内容整理集锦 3

1.(以凡尔登战役为例)说一说两次世界大战给你的感受,使你有什么想法?

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夺去了无数人的生命和财产。我们应该热爱和平,反对战争,提倡用和平手段解决各种矛盾和纷争。

2.怎样才能制止战争?

加强各国的交流与合作,反对霸权主义,反对新殖民主义,用和平方式解决各国的争端,发挥联合国的作用。中国:要想避免帝国主义战争的威胁,我们就要提高综合国力,发展现代化的国防。

3.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给全世界人民什么启迪?

(1)二战的胜利来之不易,我们应该维护它,热爱和平,不让世界大战的悲剧重演。

(2)人民才是历史前进的动力,在挑战面前,全世界人民必须联合起来,才能赢得胜利。

(3)所有国家都应当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和平共处,加强国际合作,国际合作可以维护世界和平。我们才能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4.简述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和攻克柏林战役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

(1)斯大林格勒战役:推动整个战争形势的变化,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

(2)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使德国法西斯处在东西两线作战的状态中,盟军势如破竹,一个个被法西斯占领的欧洲国家得到解放,加速了德国的崩溃。

(3)攻克柏林战役:加速了德国的彻底失败,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的战争结素。

5.二战结束至今61年间,未曾爆发新的世界大战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1)国际合作组织的作用。

(2)二战的惨痛的教训。

(3)世界经济全球化

(4)和平力量的增长。

(5)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6.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多极化的特点,由此地区冲突加剧,在科索沃战争中,美国导弹袭击中国驻前南联盟使馆事件,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据理力争,维护国家主权;提高综合国力,声张正义,参与国际合作。

7.面对今天人类社会要解决的环保、禁毒、反恐等全球性问题,世界反法西斯的胜利给予我们什么启示?

答:启示:发扬国际社会的团结与合作精神;加强国际间互相支持与协作;团结就是力量等。(意思相近即可)

8.你认为中国应如何应对世界格局的变化?

答:努力发展经济实力,增强综合国力;积极参与国际合作,维护世界和平。

共青团历史内容整理集锦 4

维京人和爱尔兰传道士

随着新的信仰的普及传统的德鲁伊教垮台了。爱尔兰的学者在修道院中学习拉丁语和---神学,修道院在爱尔兰非常繁华。从爱尔兰到英格兰和欧洲大陆的传道士宣传爱尔兰的学风,从欧洲各地吸引了许多学者到爱尔兰来。这些修道院非常出色,而且它们与世隔绝,为将拉丁语的许多知识保存下来起了很大的作用。为书画插图的艺术、金属加工、雕刻在爱尔兰获得巨大发展。

但政治上的不统一和维京人的入侵(从795年开始)结束了这个时期。维京人来自挪威,在殖民了奥克尼群岛和设得兰群岛后他们来到爱尔兰,在开始的袭击过后他们开始在爱尔兰建立固定的居民点。这些居民点后来成为爱尔兰最早的城市的起点。都柏林、韦克斯福德、沃特福德等城市就是这样开始的。

最早企图在爱尔兰建立一个自己的王国的维京人叫脱格斯特(Thorgest),他的王国位于今天的奥斯特、康诺特和米斯三个郡。这个王国从831年一直维持到845年,845年脱格斯特被米斯国王马拉奇杀了。848年马拉奇战胜了一支维京人的军队。852年,一些维京人在都柏林湾建立了一座堡垒,这是都柏林的开始(都柏林的名字来自古爱尔兰语?n Dubh Linn,意思是黑水潭)。不过希腊和罗马的学者报道此前在今天的都柏林已经有一座叫Deblana的居民点了。在这些居民点中原来的爱尔兰人和维京人混合。当时许多爱尔兰的国王的名字是维京人的名字,一些地名也包含维京名字的因素。今天许多爱尔兰海岸的城市还反应了维京城市的结构。

但是维京人并没有协调他们的进攻,而爱尔兰人的防御也是不一致的。爱尔兰内部也不断发生权利斗争,这些内部的派别有时与维京人联盟。最后东北的塔拉家族占优势,他们也屈服了在爱尔兰定居的维京人。10世纪末布莱恩·博茹基本统一了爱尔兰,1014年他还击败了维京人。

维京人的威胁、采纳新的武器技术、城市的建立和航海贸易的发展给爱尔兰带来了巨大的变化。维京人并未能够在爱尔兰长时间立足,但他们的文化和语言在爱尔兰留下了足迹。

此后150年中爱尔兰虽然依然有内部的斗争,但总地来说比较和平,艺术和文化得到发展。但内部的矛盾引起和加速了亨利二世领导的诺曼人的入侵。

盎格鲁-诺曼人

盎格鲁-诺曼人入侵爱尔兰是爱尔兰内部两个小国王之间因为战争的结果。战败的那个国王逃到英格兰,后来逃到法国向亨利二世求救,让亨利二世入侵爱尔兰。亨利二世写了一封支持他的信,拿着这封信这个小国王跑到威尔士获得了那里的诺曼人的支持。诺曼人凭他们先进的军事技术(他们拥有长弓、骑兵和链甲)和爱尔兰人内部的分歧轻而易举地获得了首胜。这吸引了更多的诺曼人到爱尔兰来。这时亨利也开始对爱尔兰感兴趣了,因为他害怕其他诺曼人在爱尔兰建立一个与他竞争的对抗王国,因此他进入爱尔兰来建立他自己的威信。1155年,教皇艾德里安四世(他是第一位英国人教皇)授权亨利入侵爱尔兰去惩罚堕落和贪污。1169年亨利二世的军队获得了胜利,又在1171年的都柏林之围中击退了爱尔兰联军,1171年他本人率领一支强大的舰队登上爱尔兰。亨利二世是第一个登上爱尔兰的英格兰君主。他立他的儿子约翰为爱尔兰大公并将爱尔兰的土地分给盎格鲁-诺曼的伯爵们。1172年艾德里安四世的继承人亚历山大三世承认亨利在爱尔兰占领的领域。这些封地主要位于岛的东部,这些伯爵们在这里建立了许多城堡来保护他们的封地。今天许多这些城堡依然存留着。然后他们开始向岛的其它地区进发。后来约翰成为英格兰国王后爱尔兰王国就正式并入英格兰王权下了。

实际上随亨利二世来到爱尔兰的诺曼人的人数并不多,因为亨利在其它地区(苏格兰、法国)还有争执。因此这些占领者不得不与当地的爱尔兰人合作。盎格鲁-诺曼人只将爱尔兰过去的统治者推翻了,但他们试图取得当地居民的支持。他们加强自己的统治,建立了一个中心制的管理机构,建立了许多城市。今天爱尔兰的许多大教堂是那个时代开始建造的。

只有在西北和西南角的偏远地区还有爱尔兰当地的贵族统治,13世纪末由于岛上的诺曼统治者没有得到英格兰的支持,这些爱尔兰贵族与维京人一起可以削弱诺曼人的统治。这是第一场全爱尔兰的运动,而且这个运动还取得了一些军事胜利。随着时间的变化越来越多的本来是诺曼人的贵族开始使用爱尔兰语言、习俗和衣饰,从政治和军事上他们也越来越站在爱尔兰方面了。后来他们也依然信奉天主教,没有加入宗教改革。

早期英格兰的议会制度在爱尔兰也受到响应。1297年第一个爱尔兰议会成立。14世纪里在爱尔兰爆发了多次反对英格兰统治的暴乱。在百年战争中英格兰将它的精力集中在法国而忽略了它对爱尔兰的统治。此后的玫瑰战争更削弱了爱尔兰在英格兰政治中的重要性。一直到都铎王朝建立后英格兰才有时间来顾及它在爱尔兰的兴趣。1494年亨利七世公布了一条法律下令爱尔兰议会的决定只有在通过英格兰国王批准后才有效。此时英格兰实际上在爱尔兰只对东部的一个郡有直接的统治。

共青团历史内容整理集锦 5

党的历史简介

党的历史主要阶段

党的历史条件

党的历史使命

共青团历史内容整理集锦_精选范文网

公元763年,唐代宗睿文孝武皇帝广德元年,干支纪年为癸卯兔年。重点事件有:来瑱被赐死、史朝义自缢死,安史之乱终、改元广德、吐蕃侵入长安,代宗东逃陕州、元载权盛、鉴真卒于日本等。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763年历史内容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一.中国纪年763年,唐代宗睿文孝武皇帝广德元年,干支纪年为癸卯兔年。二.历史大事来瑱被赐死来瑱在襄阳时,程元振有所请托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