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中国古代史必背知识点与两极格局下的矛盾与影响整理模板
相关文章
学会生存能力,要求我们拥有乐观的心态。李白曾吟:“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历史中国古代史必背知识点与两极格局下的矛盾与影响整理模板 1
戊戌变法
(1)公车上书: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各省参加会试的举人一千三百多人,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历史上称这次上书为“公车上书”。
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维新变法的内容:要求民权,发展资本主义。
(2)百日维新:从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实行变法,到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变法失败,前后104天,因此叫“百日维新”。1819年是旧历戊戌年,历史称这次变法为:戊戌变法。
(3)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三册P71表)
(4)戊戌变法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预政权,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高中历史中国古代史必背知识点与两极格局下的矛盾与影响整理模板 2
一、秦灭六国
1、实现统一的原因:
①顺天应人(顺应历史统一发展潮流和人民的要求);
②商鞅变法(主要原因);
③正确策略;④重用人才。
2、从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陆续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3、秦朝统一六国的意义:
①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
②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二、秦朝巩固统一措施
1、政治——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1)目的: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
(2)制度内容:
①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至高无上,总揽一切军政大权。
②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
③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2、文化——统一文字(小篆)。
意义:有利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3、经济——统一货币(圆形方孔半两钱)、度量衡。
意义: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与发展。
4、交通——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
意义:加强各地的交通往来。
5、军事——北修长城拒匈奴,南通灵渠平百越。
(1)命大将蒙恬大举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地区,修筑了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
(2)兴修灵渠,沟通了湘江(长江)和漓江(珠江),便利了南北水运交通。
三、秦朝疆域四至:北至长城,东至东海,南至陇海,西至陇西(甘肃西南部和云南北部)。
高中历史中国古代史必背知识点与两极格局下的矛盾与影响整理模板 3
人文主义精神,人文主义精神的核心是提出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实生活中的幸福,倡导个性解放,反对愚昧迷信的神学思想,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
产生的根本原因
生产力的发展,新兴的资产阶级不满教会对精神世界的控制。
本质
新兴资产阶级在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名义下发起的弘扬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
高中历史中国古代史必背知识点与两极格局下的矛盾与影响整理模板 4
中国国同盟会的成立(时间、地点、性质、纲领):1905年在东京成立。是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其政治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后来孙中山把它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定都南京,孙中山担任临时大总统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时间、性质:1912年春,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分析其体现的民主精神:主权在民;确立公民的基本权利;三权分立;建立责任内阁,确立议会共和制政体)
1912年2月12日清朝结束
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失败的标志
辛亥革命的功绩:①是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②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③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④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高中历史中国古代史必背知识点与两极格局下的矛盾与影响整理模板 5
大国崛起
英国
1、开始兴起:16世纪后期,打败西班牙,开始建立海上霸主地位。
原因:①地处大西洋沿岸,地理环境优越。②在早期的殖民扩张时期,能够把金银等财富转化为资本,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霸权确立:18世纪后期,英国打败了荷兰和法国,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逐步建立起“日不落”的殖民帝国,在世界上拥有最广大的殖民地。
原因: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建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国家,克服了专制制度,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3、达到顶峰:19世纪中期以来,英国在世界工业中居垄断地位,有“世界工厂” 之称,是当时世界无可争议的头号霸主。
原因:①最早开展和完成工业革命,在工业革命中重视科技的创新,成为世界第一个工业强国。②占有世界上最大的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
美国
1、赢得民族:1775---1783年独立战争,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
2、国家统一:1861---1865年南北战争,废除了黑人奴隶制
3、科技创新:通过几次工业革命,开始成为经济大国。1894年,工业产量跃居世界第一
4、政策调整:1933年罗斯福新政,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5、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确立:二战后初期,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确立了世界霸主地位。
原因:①战时的资本积累②政府有效地财政政策③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6、20世纪60、70年代霸权地位受到挑战。
原因:①西欧、日本经济快速发展,美国经济发展落后于西欧与日本,在经济领域上对美国发起挑战,在外交上不再惟美国马首是瞻。②第三世界兴起,在国际舞台上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
7、霸权地位进一步加强:两极格局解体后,美国霸主地位加强,妄图建立单极世界,霸权主义倾向有所增强。
原因: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战略地位相对提高。
对中国崛起的启示:
(1) 必须实现民族独立,国家统一,有稳定的政治局面。
(2) 必须有巩固的经济基础。 (3) 坚持开放,防止闭关自守。
(4) 改革创新:科技、教育、思想观念、制度创新。
(5) 善于抓住机遇,果断决策。抓住转折时机,进行大胆决策
高中历史中国古代史必背知识点与两极格局下的矛盾与影响整理模板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