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小学学习方法 > 三年级方法

小学语文复习方法与技巧总结推荐

发布时间: 浏览量:1

复习不仅要“温故”,而且要能“知新”。这“新”不仅仅包括学生的知识、技能的深化与熟练,还包括学生是否学会合作探索,学会复习,学会反思,学会知识的运用和创新以及思维有没有深度与广度,实际生活的经验和能力有没有提高,是否会继续学习。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语文复习计划汇总,希望大家喜欢!

小学语文复习方法与技巧总结推荐 1

复习内容:

1、夯实语文基础知识,加强看拼音写词语和生字组词的训练。以书为主,对学生易错易忘的字词进行比较,增强记忆力。对字词句的训练,并能根据句子表达的内容填出相应的词语。

2、以课文为本,对每篇课文内容进行梳理概括,了解阅读的基本方法。抓住练习特点,以归类的形式激发复习语文的兴趣,紧扣课后练习和综合复习,进行针对性强的查漏补缺的复习工作。

3、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布置自主性作业,满足不同的复习需要。复习内容要有阶段性,体现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

4、阅读训练的内容多样,建构最基本的阅读概念,培养的阅读能力。

5、以看图写话为核心,鼓励尝试想象故事的编写,培养各异的思维方式。

复习策略:

复习难点是帮助学生辨析本册要掌握生字中的形近字、同音字、多音字。指导学生能够用部分生字进行口头或书面的组词,从而达到积累语汇的目的。

(1)汉语拼音: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2)字:看拼音写字词,形近字辨析组词,多音字(组词,在句子中选择字音),总结易错的字,写出相同偏旁的字(独体字加偏旁组新字,再组词。)复习和掌握一些常用的识字方法(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合一合等)。

要求掌握生字中的形近字、同音字、多音字、音近字。引导学生根据生字的偏旁,来判断它们的用法,重在引导学生在运用和积累的过程中,发现和总结出它们各自的用法。

结合具体的语境,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句子中找出反义词,或者进行一些口答或者书面的填空。

(3) 词语:反义词、近义词、填合适的词(数量词、词语搭配)出现形式有:直接填空、连线、在句子中填写。拓展积累词语:你能写出这样的词语吗?(四字词语、AABB式,ABAC式,ABB式)

(4)句子:加标点、造句、被字句和把字句、比喻句。通过把句子写完整的训练,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完整的一句话,以达到让他们写一句完整话的目的。

(5)古诗背诵:要求背诵的课文,能填空或会默写。

(6)阅读:数句子和自然段。按要求画有关的句子。(注意画准、画全。)根据短文内容填空。(要找到有关句子注意标画,写正确。)选择文中的多音字的正确读音或正确的字,选择恰当的词。词语搭配、找近义词、反义词。(连线、填空)加标点符号。拓展(如:你想对文中的##说点什么?)注意抓住主要人物说,句子要通顺。

(7)看图写话:重点如何看图。单幅图看图写话:抓住图上都有什么,是什么样的。最重要的是抓住谁在干什么,怎么干的?干得怎么样?当时会说什么,神态怎样。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会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和感叹号。认真检查写好的句子,发现错别字及时改正。:立足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和练习巩固。

小学语文复习方法与技巧总结推荐 2

 

似sì(似乎)shì(似的) 纤qiān(光纤)xiān(纤细)

散 sàn(散步)sǎn(闲散) 挨 āi(挨挨挤挤) ái(挨打)

骨 gū(花骨朵儿) gǔ(骨头)

为wéi(作为)wèi(为什么)折shé(折本)zhé(折断)

朝zhāo(朝霞)cháo(王朝)盛shèng(盛开)chéng(盛东西)

倒dǎo(跌倒)dào(倒茶)禁jìn(禁止)jīn(不禁)

撒sǎ(撒落)sā(撒手)挣zhēng(挣扎)zhèng(挣脱)

称chēng(称号)chèn(匀称)划huà(划分)huá(划船)

难nàn(苦难)nán(难过) 应yīng(应该)yìng(应答)

累lěi(积累)lèi(劳累) 鲜xiān(新鲜)xiǎn(朝鲜)

爪zhǎo(前爪)zhuǎ(爪子) 济jǐ(济南)jì(同舟共济)

便pián(便宜)biàn(便利)种zhǒng(种子)zhòng(种花)

号háo(号叫)hào(记号)闷mèn(愁闷)mēn(闷热)

都dū(首都)dōu(都是)背bēi(背东西)bèi(背部)

长chánɡ(长短)zhǎng(长大)系jì(系鞋带)xì(关系)

担dàn(挑担子)dān(担心)背bēi(背包)bèi(后背)

撒sā(撒手)sǎ(撒化肥)

扇shàn(扇子)shān(扇风)钻zuàn(电钻)zuān(钻洞)

斗dǒu(一斗)dòu(战斗)处chù(好处)chǔ(处置)

差chà(差劲)cī(参差不齐)和huò(和弄)huó(和面)

薄bò(薄荷)bó(厚此薄彼)散sàn(散步)sǎn(散文)

弹tán(弹琴)dàn(子弹)教jiào(教室)jiāo(教书)

模mú(模样)mó(模型)降xiáng(投降)jiàng(降落)

宁nìng(宁愿)níng(宁静) 参cēn (参差)shēn(人参)

似shì(似的)sì(相似)

卷juàn (卷子)juǎn(卷住)藏zànɡ(宝藏)cánɡ(收藏)

嚷rǎnɡ(叫嚷)rānɡ(嚷嚷)旋xuán(旋涡)xuàn(旋风)

涨zhǎnɡ(涨潮)zhànɡ(头昏脑涨)折shé (折了)zhé(折断)

 

小学语文复习方法与技巧总结推荐 3

语文园地背诵及重点内容

名人名言

1、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

(列宁)

2、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毛泽东)

3、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

4、任何成就都是刻苦劳动的结果。

(宋庆龄)

5、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高尔基)

古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饮湖上初晴后雨》 北宋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小儿垂钓》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写景的古诗名句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杜甫)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

水南水北重重柳,山后山前处处梅。(王安石)

孔子的名言

*温故而知新:温习已闻之事,并且由其中获得新的领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有值得我学习的老师。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过的知识,再常常地温习它,不也是很愉快的吗?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是聪明的。指做学问态度要端正,也指做人要诚实。

有关祖国风光的谚语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峨眉天下秀,三峡天下雄。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

对子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 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

秋月白,晚霞红,水绕对云横。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三字经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蔬菜水果的儿歌

正月菠菜才吐绿,二月栽下羊角葱;三月韭菜长得旺,四月竹笋雨后生;

五月黄瓜大街卖,六月葫芦弯似弓;七月茄子头朝下,八月辣椒个个红;

九月柿子红似火,十月箩卜上秤称;冬月白菜家家有,腊月蒜苗正泛青。

我会填

匆匆地离开悄悄地说话轻轻地抚摸甜甜地笑了

快活地歌唱拼命地工作好奇地盯着认真地写字

八字成语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含有反义词的成语

远近闻名 黑白相间

轻重倒置 舍近求远

头重脚轻 积少成多

异口同声 左邻右舍 里应外合

课文中的四字词语

风餐露宿 日夜兼程 满载而归 如愿以偿 没精打采 不慌不忙 不紧不慢 不知不觉 不闻不问

沉默不语 目不转睛 恍然大悟 五湖四海 举世闻名 高楼大厦 应有尽有

严严实实 来来往往 舒舒服服 确确实实 又松又软 又香又脆 又唱又跳 又说又笑

反义词

傲慢---谦虚 懦弱—勇敢

丑陋—美丽 愚蠢—聪明

ABB词语

外貌:圆溜溜 胖乎乎 红扑扑 水汪汪 颜色:绿油油 黑糊糊 白花花 金灿灿

神态:笑呵呵 乐陶陶 喜滋滋 笑嘻嘻 景物:静悄悄 雾沉沉 雨蒙蒙 白茫茫

花儿开放的不同说法

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 蔷薇绽开了笑脸。万寿菊欣然怒放。 昙花含笑一现。

月光花舒展开自己的花瓣。睡莲从梦中醒来。 烟草花在暮色中苏醒。

多音字

(假装假日)(问好好奇)(发现白发)(晃眼摇晃)(朝向朝霞)

一字多词

金黄杏黄橙黄鹅黄 火红粉红橘红桃红 嫩黄翠绿碧绿墨绿 宝蓝碧蓝蔚蓝湛蓝

习作

审题

第一,审写作内容。

审写作内容,即题目要求我们

写什么。就是要弄明白文章是要求写人,还是写事;或是写景。

第二,审内容的限制

审题还有一个关键的内容,就是弄清文题对习作限制。

1、弄清时间限制

有的作文在时间上有一定的限制,审题时要把握住这时间上的限制。比如记暑假中的一件趣事,这道题选材时间限定为暑假,所写的事要能够和“暑假”里发生的事。

2、弄清地点限制

有的作文规定了地点范围,审题时要明确其中地点的限制。如记校园里的趣事,就限制了所写的人、事、物、景必须是在“校园”里的所见所闻,只有把握准了这个地方,所写的内容才有依托和基础。

3、弄清数量限制

有些作文出现数量词,审题时要明确数量上的限制。如写一件你想写的事。两个题目写作的要求记叙一件完整的事,这样的话就不能写两、三件事了。

4、弄清人称的限制

有些作文在人称上规定,审题时要明确它在人称上的限制。例如写一件发生在你身上的事。这个题目就限制了作文要用第一人称,要从“我”的角度写自己的事。《文具的争吵》这个题目,主角就要换成文具了。

课内阅读

. 第一单元:多彩的生活

《我们的民族小学》课文通过描写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金色的草地》讲的是生活在俄罗斯乡下两个小朋友(兄弟俩)的故事。课文先讲兄弟两个在住处窗前一大片草地上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尽情玩耍的情景。可爱的草地和有趣的蒲公英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快乐,还给他们带来了探索发现的喜悦。

《爬天都峰》课文描写了在暑假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大爷,“我们”互相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终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课文向人们揭示了在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要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的道理。从“终于”一词体会“我”和老爷爷是如何克服了种.种困难爬上天都峰的。

《槐乡的孩子》课文写了生活在槐乡的孩子们采摘槐米的经过。赞美了槐乡的孩子们纯朴勤俭、吃苦耐劳的品质。

第二单元:名人故事

《灰雀》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这个故事体现了列宁善解人意,对男孩的尊重、爱护以及男孩的诚实和天真。

《小摄影师》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名少先队员为苏联文学家高尔基照相,因没带胶卷未能照成的故事。高尔基工作很忙,一般不接受记者的采访和照相。当得知一名少先队员要为自己照相时,高尔基欣然答应了孩子的请求。在拍照的准备过程中,高尔基尽力配合孩子的工作。在就要拍照的时候,孩子发现忘了带胶卷,拍照未能完成,尽管高尔基要为孩子提供胶卷,他还是哭着离开了。最后,高尔基交代秘书,他不接待杂志社的记者,但如果是那个少先队员,就一定让他进来。这个故事体现了文学家高尔基对少先队员的关怀爱护。

“仔细打量着高尔基,咧开嘴笑了”,这个细节反映了孩子对高尔基的崇敬和见到高尔基后的激动和惊喜。

小男孩“吩咐”高尔基坐到沙发上看报纸,然后摆弄了很久。说明那个孩子熟练的照相技术和做事认真、有主见。

高尔基: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苏联文学的创始人。

《奇怪的大石头》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了疑问,通过自己许多年的研究终于弄明白巨石由来的故事这个故事体现了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数十年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李四光:中国地质学家。对我国东部油田的发现,做出了重大贡献。

《我不能失信》课文讲述的是宋庆龄小时候诚实守信的故事。

宋庆龄:我国杰出的女政治活动家,世界和平运动活动家。

第三单元:心中的秋天

第九课的两首古诗抒发了诗人在秋天里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一首抒写乡情的千古绝唱,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他当时只有十七岁,正在长安谋取功名,恰逢重阳佳节,作者孤身漂泊于繁华的京城,倍感孤单,非常思念家乡的人。

知有儿童挑促强,夜深篱落一灯明。(挑:捉)

解释: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独:单独 倍:加倍)

解释:“我”一个人客居异乡,每次遇到重阳节就加倍思念家乡的亲人。

《风筝》课文是贾平凹的作品,写了“我”童年时候和伙伴们做风筝、放风筝的情景。文章既写了“我们”放风筝时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快乐,也写了放风筝时的伤心;同时还体现了孩子们对幸福和希望的憧憬。

《秋天的雨》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名为写秋雨,实际在写秋天。作者抓住秋天的特点,从秋天的到来写起,写了秋天缤纷的色彩,秋天的丰收景象,还有深秋中各种动物、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

《听听,秋的声音》本课是一首现代诗诗中从两方面写了秋天的声音,一种是具体可感的声音。像一、二、三、四节中写的,落叶、昆虫、大雁、唱歌等声音;另一种是可心领神会而不可闻的无声的声音,其实是秋景给人的感受。像最后两节中写的秋天的声音。

第四单元:细心观察

《花钟》说明不同的花会在不同的时间开放及其原因。

《蜜蜂》作者是法国生物学家法布尔,以第一人称写了他所做的一个试验,即证实蜜蜂是否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体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作风。

《玩出了名堂》这是一个有趣的故事。说的是荷兰人列文虎克喜欢玩镜片,利用看守大门工作的清闲磨镜片,做成放大镜,在玩放大镜时,突发奇想,把两片放大镜片放一起有了惊人的发现,随后做成一架简单的显微镜,进而发现了一个全新的微生物世界。列文虎克在玩的过程中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才玩出了震惊世界的名堂。

课文中对小人国、居民、玩具三个词语加了引号,这是对微观世界和微生物的拟人说法和对显微镜的形象表述(借代),加上引号,不仅起到强调的作用,还使这些词语具有特殊的意味,避免了使用一些术语的枯燥,增强了所要表达意思的趣味性和可感性。

《找骆驼》故事改编自阿拉伯民间故事。人物有两个:商人和老人。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老人在没有见过骆驼的情况下,凭着对观察到的现象的准确分析和判断,使商人终于找到了骆驼。

第五单元:灿烂的中华文化

《孔子拜师》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孔子认为“学无止境。

《盘古开天地》传说很久以前,天和地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后来,有个叫盘古的巨人,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这就是盘古开天地的传说。这是一个神话故事。

《赵州桥》是篇说明性的课文,向我们介绍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和美观。

“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这句话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隐含的意思就是前面的内容讲了“坚固”,下面的内容即将要讲“美观”。

第六单元:壮丽的祖国山河

《望天门山》描绘的是天门山夹江对峙,长江波澜壮阔的雄奇秀丽景色;《饮湖上初晴后雨》描绘的是西湖在不同气候下呈现的不同风姿。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译文:长江浩浩荡荡地冲过天门山,江水在这里打着回旋,急转而去。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译文:一片小船迎着阳光,顺流而下,感觉两岸的青山相对而来。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译文: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译文:如果要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那么晴朗的西湖就如浓妆的西施,而雨天的西湖就像淡妆的西施,都是同样的美丽无比。

《富饶的西沙群岛》围绕“这里风景优美,特产丰富”这句话来写,作者是按照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顺序具体介绍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

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

运用“总分”式介绍了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

《美丽的小兴安岭》讲述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香港,璀璨的明珠》从多个方面介绍了香港的美丽和繁华。结尾用一句话概括主题,赞颂了香港真是“一颗璀璨无比的明珠”,与课文的开头相呼应。

第七单元:科学的思想方法

《矛和盾的集合》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对打过程中,为了保护自己,由盾想到了铁屋子;为了进攻,由矛想到了炮口,把两者结合起来,发明了坦克。由此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的道理。

“难以招架”的意思是,对方来势猛,很难抵挡。“固然”有本来、原本的意思。 “善于”,就是很会观察、很会思考的意思。

《科利亚的木匣》讲的是科利亚5岁的时候从家门口向前数了10步埋下自己的小木匣,4年后数了5步挖出了木匣,从这件事中感悟到时间在变化,自己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

《陶罐和铁罐》这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表现铁罐的傲慢、蛮横无礼和陶罐的谦虚、友善、克制的品格。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狮子和鹿》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物各有所长、所短;不要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见它的短处也不要因为它的短处而否定它的长处;还告诉我们,不要光图美丽的外表,更要讲实用;美和实用在不同的环境和不同的条件下都有存在的价值。

《刻舟求剑》这个成语故事讽刺了思想方法保守僵化的人,不知道跟着情势的变化而改变看法或办法。

第八单元:献出我们的爱

《掌声》改变了英子的生活态度,她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人,开始“微笑着面对生活”。 “微笑着面对生活”就是对生活中的困难有了直面的勇气和克服的信心。课文通过英子的变化表现了同学之间的鼓励和关爱。

《一次成功的实验》说明了合作才能成功,也赞扬有了危险先为别人着想的高尚品质。从小女孩对同伴和教育家说的话中,可以看出她临危不乱,处事果断,先人后己。

《给予树》写的是在圣诞节到来之前,小女儿金吉娅把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需要帮助的女孩。课文赞扬了金吉娅的爱心和她的善良品质。金吉娅小小的年纪,却能够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从中可以看到她金子般的心灵。

《好汉查理》写的是自称好汉的调皮孩子查理,在帮助一个残疾女孩的同时,也得到女孩的理解和尊重,在两个人的互相友好、互相帮助中,查理也改变了自身弱点的故事

小学语文复习方法与技巧总结推荐 4

 

一、古诗三首:

1. 《 绝 句 》作者( )( )代,( )( )江 山 丽,( )( )花草香。泥融( )燕子,沙暖( )鸳鸯。

2.《 惠崇春江晚景 》作者( )( )代,竹外桃花( )( )枝,春江水暖( )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 )( )欲上时。

3.《三衢道中》作者( )( )代,( )( )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 )山行。绿阴不( )来时路,添得( )( )四五声。

二、燕子:

1.一身( )的羽毛,一对( )的翅膀,加上( )似的尾巴,凑成了( ) 的 小 燕 子 。

2.( )的草,( )的叶,( )的花,都像( )似的聚拢来,形成了( )的春天。小燕子从( )赶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 )。在( )中,在( )中,燕子( )身子在天空中( ),唧唧地( ),有的由这边的( )( ),飞到了那边的( )下边;有的( )过湖面,尾尖偶尔( )了一下水面,就看到波纹( )地荡漾开去。

3.几对燕子( )了,( )在电线上。( )的天空,( )之间连着( ),多么像( )!停着的燕子成了( ),( )了一支正待。

4.二三月的春日里,轻风微微地吹拂着,如毛的( )由天上洒落着,千条万条的( ),红的白的黄的花,青的草,绿的叶,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 )的春天。这时候,那些小燕子,那么( )的小燕子,也由南方飞来,加入了这个( )的图画中,为春光平添了许多生趣。

5.小燕子带了它的双剪似的尾巴,在阳光满地时,斜飞于旷(kuà ng)亮无比的天空,叽的一声,已由这里的( )上,飞到那边的( )下了。

三、荷花:

1、荷叶( )的,像一个个碧绿的(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 )出来。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 )。有的还是( ),看起来( )得马上要( )似的。

2、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 )。一阵微风吹过来,我就( ),雪白的的衣裳( )。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 )。

风过了,我停止( ),( )站在那儿。( )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

( )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的好梦......

四、语文园地一:

《 忆江南 》作者( )( )代江南好,风景旧曾( )。日出江花红胜( ),春来江( )如蓝,能不( )江南?

五、《守株待兔》作者( )( )代,宋人有( )( )。田中有株。( )走触株,( )。因释(shì)其未(lěi)而守株,冀(jì)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 )笑。

六、陶罐和铁罐:这篇( )故事讲的竖王御厨里的( )自恃( ),瞧不起( )。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 ),铁罐却( ),不复存在。表现铁罐的( )、( )和陶罐的( )、( )、( )的品格。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 ),要善于( ),正视( ),( ),( ) 。

七、鹿腿和鹿角:

1. 一头狮子正( )地向自己逼近。

2.( )的长腿在灌木丛中( )。

3. 两只( )的角差点送了我的命,可四条( )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

语文园地二

1、一棵高大的橡树像( ),挺立在路旁。

2、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 ),可以张开、合上。

3、万壑树参天,( )。(王维)

4、( ),阴阴夏木啭 黄 鹂。(王维)

5、雨里鸡鸣一两家,( )。(王建)

6、池上碧苔三四点,( )。(晏殊)

7、( ),点水蜻蜓款款飞。(杜甫)

九、古诗三首:

1.《元 日》 作者( )( )代,( )( )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 )( )。千门万户( )( )日,总把( )( )换旧符。

2.《清明》 作者( )( )代,( )( )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 )( )何处有,牧童遥指( )( )村。

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作者( )( )代,独在( )( )为异客,每逢( )( )倍思亲。遥知( )( )登高处,遍插( )( )少一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一首抒写( )的千古绝唱,作者是( )代诗人( ),当时诗人在长安恰逢( )佳节倍感( ),非常( ),写出了“( , )”。

十、纸的发明:

古人看书需要用车拉,可以用__________这个成语来形容。原因是当时的书用竹简制作,重量太___,后来蔡伦发明了纸,这种纸可以用__________这个成语形容。

造纸术发明以前,我们的祖先用刀把文字刻在________________上,或者铸刻在____________上。后来,又刻在____________上。再后来,在________________上写字。西汉时代,人们用______来造纸。东汉时代,蔡伦改进了造纸术。现在纸的家族里有书写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赵州桥

《赵州桥》是篇( )的课文,向我们介绍了赵州桥的( )、(

)和( ),赞美了( )。“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这句话起着( )的作用。赵州桥的设计特点是( )和( )。

栏板上雕刻着____________图案:有的刻着__________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__________________;有的刻着__________________,前爪相互抵着,各自________________;还有的刻着________________。

十二、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清明上河图》画的是____(南 北)宋都城汴梁热闹的场面,使我们看到了八九百年以前的____________,看到了当时普通百姓的______________。

语文园地三

1.文学常识:

文 房 四 宝 :笔 墨 ( )

雅 (yǎ) 人 四 好 :琴 棋 ( )

花 中 君 子 :梅 兰 ( )

中 医 四 诊 :望 闻 ( )

第十三课《花钟》

鲜花朵朵,( ),芬芳(fēnfāng)迷人。要是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 );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qiángwēi)绽开了笑脸:七点,睡莲从梦中醒来;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花了;下午三点,万寿菊( ):傍晚六点,烟草花在暮(mù)色中苏醒;月光花在七点左右舒展开自己的花瓣: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开花;昙(tán)花却在九点左右( )…

第十四课 蜜蜂

《蜜蜂》作者是( )国生物学家( ),以( )人称写了他所做的一个试验,即( ),体现了作者( )。

听说蜜蜂有____________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____________。通过实验,“我”知道了它靠的不是________________,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________。

语文园地四

1.独怜幽草________,________深树鸣。________晚来急,野渡无人________。

2.要是我们________,就会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____________是不同的。

第十七课 我变成了一课树

《我变成了一棵树》中“我”变成了一棵树,长满了____________的树,圆形的、椭圆形的、菱形的...风一吹,它们就在枝头_______________。“我”还请小__________们住进来,妈妈给它们分____________。这时,“我”的肚子发出了________的声音,妈妈叫出了“我”的名字。还是妈妈最了解“我”。

2.《一支铅笔的梦想》中写了铅笔的________个梦想,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觉得铅笔的梦想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5分)

3.“尾巴它有一只猫”是一种新鲜有趣的说法,你还想到了哪些类似的说法?想一想写下来。(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十八课《童年的水墨画》

《童年的水墨画》是张继楼的一组诗,表现了____________的快乐。其中,《溪边》描述孩子__________________的事;《江上》描述了孩子在水里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景;《林中》写孩子____________的事。

溪边垂柳把溪水当做梳妆的( )山溪像( )一样平静。( ) 给 溪 水 染 绿 了,钓竿上立着一只( )。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suì)了,草 地 上 蹦 跳 着 ( ) 和 ( )。

第十九课《剃头大师》

这篇课文写的是小沙 ,刚开始是 给他剃头,由于 ,所以小沙 ,后来写“我” ,结果 。

第二十课《肥皂泡》

这时,大家都( )心,( )头,( )呼吸,—不久,这光丽的薄球就无声地( )了。肥皂水( )下来,( )眼睛里,使大家都忽然( ),( )了眼泪。

第二十一课《我不能失信》

宋庆龄为了__________________,没有____________,表现了她______________的品格。我还知道有关诚信的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不能失信》写的是举世闻名的二十世纪的伟大女性____________小时候的故事,表现了她________________的可贵品格。

语文园地六

(1)见善则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谓过矣。

(3)人谁无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口语交际。

童年是美好的,童年是快乐的,六一儿童节是全世界儿童的节日。这一天,学校会开展什么活动?你喜欢参加什么活动?用一段通顺的话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十二课《我们奇妙的世界》

《我们奇妙的世界》写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奇妙景象,其中描写天空时是抓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几方面来写的。

第二十三课《海底世界》

《海底世界》描写了海底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几个方面,说明海底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世界。

第二十四课《火烧云》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________的,一会儿________的,一会儿________,一会儿________。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这句话选自__________,全文写了火烧云______到________的过程,表现了火烧云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对火烧云的____________之情。

一会儿,天空出现____________,马头________,马尾________...忽然又来了____________。那条狗十分______________,在向前跑...接着又来了______________,跟庙门前的石头狮子____________。

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马头向( ),马尾向

( )。马黍(gui)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过了两三秒钟,那匹马大起来了,腿伸开了,脖子也长了,尾巴却不见了。看的人正在寻找马尾巴,那匹马变模糊了。

忽然又来了一条大狗。那条狗十分凶猛,在向前跑后边似乎还跟着好几条小狗。跑着跑着,小狗不知哪里去了,大狗也不见了。

接着又来了一头大狮子,跟庙(miào)门前的石头狮子一模样,也那么大,也那样蹲着,很( )很( )地蹲着。可是转眼就变了,再也找不着了。

语文园地7

兵来______________,水来______________。

不入虎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眼见为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近朱者____________,近墨者____________。

第二十五课《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

学习了《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我知道了在生活中,我们既不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不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十七课《漏》

《漏》中,老虎和贼都以为对方是“______”,最后都______________________,真有意思!

第二十八课《枣核》

《枣核》中的枣核不光__________还__________,他机智地把______从县衙救回来,还惩治了县官。

语文园地八

大林寺桃花

( )芳菲尽,山寺( )始盛开。

长恨春归( ), 不知转入( )。

这首诗是( )代诗人( )写的。

轻 诺 必 ( )。《 老 子 》

失 信 ( )。《 左 传 》

诚者,( );思诚者,人之道也。 《孟子》

小 信 成 则 ( )。一 一 《 韩 非 子 》

 

小学语文复习方法与技巧总结推荐 5

词语理解是重点

句子是由词语构成的,一个句子是由若干个有特定意义的词语组成。因此,要想写出好句子,必须要理解自己所运用的词语,能够准确理解所要运用词语的含义,包括其词性和感情色彩,才能够更加明晰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1、多辨析,勤模仿

造句这个技能在训练上,需要三个多,即:多听、多思、多模仿。多听,就是要让孩子多见识好词好句,孩子们通过大量的阅读,当然包括课本阅读和课外阅读,让他们能够凭借大脑的“模糊识别功能,凭着语感去理解句子的意思、词语的含义。当我们要求他们造句时,他们才不会感觉到陌生而无从下手。

步骤一:熟读这个句子

清晨,蜘蛛从身上抽出银闪闪的丝,在农庄的篱笆上织起网来。

步骤二:依次提问(1)句子里有”谁“?(2)它在哪里?(3)它在干什么?

经过这三个问题,孩子们明白了:谁—蜘蛛;在哪里—农庄的篱笆上;干什么—织网。

步骤三:进一步提示,蜘蛛会织网,那如果换成”蜜蜂“呢?

有孩子答:蜜蜂可以采蜜。

我问:那蜜蜂会在哪里采蜜呢?

又有孩子答:蜜蜂会在花丛里采蜜。我提示:除了在花丛里,还可以在哪里?孩子立刻七嘴八舌:在花园里,在公园里,在树林里...我肯定他们的答案,并适时表扬勤于思考的孩子们。

继续提示:蜘蛛可以抽出银闪闪的丝,”银闪闪“是个形容词,是形容什么的呢?

孩子答:银闪闪是形容”丝“的。银闪闪的丝。

我肯定:对,银闪闪这个词啊,让句子变得有亮光了,你们能不能帮助小蜜蜂也让它的句子变得有亮光或者有色彩、有味道呢?

孩子们答:蜜蜂在红艳艳的花丛里采蜜。蜜蜂在黄澄澄的花丛里采蜜。...

我肯定:你们真是善于思考的好孩子!

步骤四:将自己说的句子写下来,不会的字可以用拼音。

提示:如果不是蜜蜂,也不是蜘蛛,换成小朋友。你觉得一个星期天的下午,小朋友会在花园里干什么呢?

孩子们的思绪飞扬起来!(后面的训练都是遵循着前面的训练拓展开去的,我这里不再赘述。)

2.多理解词语,多积累词语

有一个句子“小蝌蚪连忙追上去叫”,我抓住了“连忙”这个词,一是因为这两个字都是本课生字,需要重点学习,二是因为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到这里已经发展到第二个层次了,也就是说小蝌蚪找到鲤鱼妈妈发现它不是自己的妈妈时,再次看到一个大概符合自己妈妈特征的乌龟出现时,心里时着急的,所以才用了“连忙”,而这个词的理解对于孩子对课文的理解是有帮助的,也可以扩大孩子的词汇量。因此,我就这个词的教学给大家一点拓展词语积累的建议。

步骤一:找到带有“连忙”这个词语的句子,孩子们用直线划出。

步骤二:提示“连忙”是什么意思?

生答:就是很快的意思。

我问:很快,对,是很快。小蝌蚪找了鲤鱼妈妈,发现不是自己妈妈,这次看到乌龟了,他们心急地游过去。所以速度要快。连忙就是表示速度快动作快。那你看老师也是很快很着急地走(我示范从门外快速走上讲台),那你们觉得我这里的快速走上讲台的动作还能换成什么词?

生答:赶快,赶忙,急忙...

我肯定:太好了,咱们班的娃娃都是词汇丰富的好娃娃!

【我的感悟:实际上不是孩子们不知道词语,也不是不理解词语,而是家长们没有用上恰当的方法启发孩子把积累在脑海深处的词汇调去出来使用。家长要耐心启发,并于同时拓展孩子对同义词和反义词的积累,词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当中的理解是比单独的词对词的认识理解要容易得多的,所以,建议您平时在跟孩子在进行亲子阅读时,需要多提示孩子对某个词语的理解,并指导孩子换一个词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运用,那么我想这样日积月累的,就会这正的把书读“厚”了。】

第2招

词语大串连

教学时,我常常把一些相关的词和标点进行结合,引导学生模仿文本进行说话和写话的训练。

例如教授《两只小狮子》时,我抓住“刻苦”这个词,结合句子中的四个动词以及顿号,展开了一次说话写话训练。家长不妨也在家庭中指导孩子从一个词开始,把那个词相关的内容说清楚,说具体。这样就能够积小流汇江河了!

步骤一:读熟这个句子“一只小狮子整天练习滚、扑、撕、咬,非常刻苦。

步骤二:这里的小狮子因为要成为真正的狮子而努力练习,那它会什么本领?

生答:滚、扑、撕、咬。

我问:那小朋友们有啥本领吗?

一生答:我会游泳、画画、写书法。

我肯定:嗯,本领真多。那你能像这个句子说的那样说说你的本领吗?

生答:我会游泳、画画、写书法。

我问:那你学习了这些本领时,一定很努力,很刻苦,就像我们这篇课文里说的小狮子是一只用心练功的狮子。也可以用”用功“这个词描述哦!

生点头,表示明白了。

我继续追问:那能不能也把自己的努力或者刻苦说清楚呢?

生:我会游泳、画画、写书法,真用功!

家长在家中指导孩子写话和说话(造句)时,可以用几个相关的词语引导孩子造句。例如”湖水、倒映、高山“,这三个词都在一个语境中,就可以启发孩子写”一座高山的影子倒映在湖水中“,然后家长再进一步启发,湖水是什么颜色?(碧绿)湖水是什么样子?(平静),启发孩子把这些描绘湖水的词用进句子,那么这个句子就既完整又优美了:一座高山的影子倒映在碧绿的湖水中。

【我觉得现在的孩子不缺乏感受和体验的机会,缺乏的是父母总是盲目地带着孩子东游西逛的,游历的过程中,没有做一个有心人,常常在口头上帮助孩子建立自己的语言体系。也就是每到一处,就引导孩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加上自己独特的感受,去描绘所见所感。实际上如果家长做个有心人,把孩子平时游历的过程除了用相机记录下来,还应当用笔记录下来。孩子爱写,就让孩子自己写,孩子不爱写,就由您替他们写下来。日后用到了,拿出来就可以扩展成一篇具有真情实感的作文,岂不是一举多得的好事么!】

第3招

多用关联词,不说简单句

细心的家长应该会发现,当孩子运用了一个具有层次的句子在写作中时,老师一般会给出很好的评价。这其中的原因,就是孩子运用了复句表达。运用复句表达,一般会给句子赠色不少,会增强语言的表达能力和表达效力。实际上说复杂句,也没啥难的。就是平时多引导孩子在阅读中去体验和感悟,并逐步结合自己的生活和经验去运用。

例如《坐井观天》一文时,第6节”青蛙笑了,说:“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句子中的一对关联词语,应该是目前阶段我们接触到的第二对关联词语。之前的一对是“因为...所以”。这个“一...就...”是复句中经常运用得到的。家长在孩子平时阅读文本时,要有这个敏感度,也就是时常地提示孩子,所读的文本中是有一些复句关联词的,多读读这样的句子,可以对文本的理解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同时也会极大地丰富孩子的口头和书面的表达。

TAG标签: 语文 复习

小学语文复习方法与技巧总结推荐_精选范文网

复习不仅要“温故”,而且要能“知新”。这“新”不仅仅包括学生的知识、技能的深化与熟练,还包括学生是否学会合作探索,学会复习,学会反思,学会知识的运用和创新以及思维?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