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阅读题方法集锦模板
相关文章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们知道小学三年级英语是小学生跨入英语王国很重要的一步,这个时候孩子们都是带着满腔热情来学习英语的,这时培养他们对英语的好感是很重要的。小编整理了三年级英语复习学习教学方法,希望能帮助到您。
三年级阅读题方法集锦模板 1
1、标题作用:
(1)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发展
(2)总结文章内容,点名主旨(突出主题)
(3)形式新颖,吸引读者
(4)反映人物情感变化
2、动词理解:
__生动表现了人(事)物__的特点(情状)(或描绘出一幅……的场景),反映了人物……的心情
3、句子分析:
(1)分析句子里词语的表达效果
(2)分析:修辞+修辞作用
例题:请问文中划线部分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比喻:用__比喻__,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人物)……
拟人:把__拟人化(或赋予人的情感),生动形象的表现了……(或描绘出……的画面,写出了事物……的特点)
排比:使句式更整齐,气势更强调了(事物)的……,突出了(事物)……的特点
反问:这个反问句的意思是……,以强烈的语气表达了(人物)……的感情
设问:开头出现,其作用通常为“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文中或结尾出现,其作用通常为“引起了对……的问题的关注(或引人深思),给人以启迪,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借代:用__代__,使被借代的更加具体,生动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特点
引用:引用诗句,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语言更优美(或引用诗句是为了说明……)”
引用故事,神话传说,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
4、文章运用表现手法作用:
例题:请问这题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读文章有何好处(意义)?
(1)对比,作用:__和__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人(事)物__的特点
(2)象征,作用:使文章立意深远,含蕴深刻
(3)伏笔,作用:对将要出现的__事物作暗示,为情节发展作铺垫
(4)照应,作用:使文章结构严谨,使文章主题更加鲜明,使文章更加严密
(5)烘托、渲染,作用:表现环境,营造氛围,抒发情感,突出主题
5、某段起什么作用:
(1)开头,作用:
A、引起下文
、点名所要描写的对象
C、照应文章标题
D、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E、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2)此段在文中,作用:A、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推动情节发展
(3)结尾,作用:A、总结全文
、揭示文章主旨
C、照应前文
D、照应题目
E、引人深思
6、文中画线句、段运用何种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1)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里、神态、正面、侧面描写
(2)坏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作用:(1)人物:表现人物__的特点,突出人物__的性格(品质、思想)
(2)环境:烘托一中__的气氛,表达一种__的思想感情
7、用简洁的言语概括文章(或文段)内容:
人+干什么+结果怎么样
8、本文(某段)运用什么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
9、简要概括文中事物特点:
首先分析文章的结构,注意文中的连接词(首先、其次、还、然后、也、最后、此外……),这些词语外面的句子往往就是事物的特点。
三年级阅读题方法集锦模板 2
1、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2、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
3、蚕豆开花--------黑心 4、孔夫子搬家—净是书(输)
5、打破砂锅--------问到底 6、和尚打伞--------无法无天
7、虎落平阳--------被犬欺 8、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9、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10、井底青蛙--------目光短浅
11、大海捞针--------没处寻 12、竹篮打水--------一场空
13、打开天窗--------说亮话 14、船到桥头--------自会直
15、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16、百米赛跑--------分秒必争
17、拔苗助长--------急于求成 18、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19、芝麻开花--------节节高 20、新官上任--------三把火
21、瞎子点灯--------白费蜡 22、兔子尾巴--------长不了
23、偷鸡不成--------蚀把米 24、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25、老虎屁股--------摸不得 26、老虎拉车--------谁敢
27、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28、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29、墙上茅草--------随风两边倒 30、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31、塞翁失马--------焉知祸福 32、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33、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34、有借有还--------再借不难
35、猫哭耗子--------假慈悲 36、饺子破皮--------露了馅
37、扁担挑水--------一心挂了两头 38、对牛弹琴--------白费劲
39、八仙聚会--------神聊 40、霸王敬酒--------不干也得干
41、板上订钉--------跑不了 42、背鼓上门--------讨打
43、草把做灯--------粗心(芯) 44、竹笋出土--------节节高
45、菜刀切豆腐--------两面光 46、钉头碰钉子--------硬碰硬
47、高山上敲鼓------四面闻名(鸣) 48、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49、关公走麦城--------骄必败 50、铁打的公鸡--------一毛不拔
51、鸡蛋碰石头--------不自量力 52、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53、脚踏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 54、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55、老鼠钻风箱--------两头受气 56、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57、门缝里看人--------把人看扁了 58、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59、泼出去的水--------收不回 60、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61、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62、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63、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64、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65、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66、王八吃秤砣--------铁了心
67、歪嘴讲故事--斜(邪)说 68、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
69、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 70、周瑜打黄盖--------两厢情愿
71、赶鸭子上架--------吃力不讨好 72、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
73、瞎子戴眼镜--------装饰 74、猴子捞月亮--------空忙一场
75、秀才遇到兵--------有理讲不清 76、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77、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 78、和尚训道士--------管得宽
79、过年娶媳妇--------双喜临门 80、聋子见哑巴--------不闻不问
81、铜钣上钉铆钉---一是一,二是二 82、里弄里扛竹竿--------直来直去
83、苦水里泡黄连--------苦上加苦 84、我解缆,你推船--顺水人情
85、猪鼻子里插葱--------装象 86、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87、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88、放风筝断了线--------没指望了
89、池塘里的风波--------大不了 90、谈心不点灯--说黑话
91、顶风顶水划船--------硬撑 92、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93、东洋人戴高帽--------假充大个 94、到火神庙求雨--------找错了门
95、鲁班门前耍斧--------有眼无珠 96、老太太吃汤圆--------囫囵吞
97、出太阳下暴雨--------假情(晴) 98、挂羊头卖狗肉--------虚情假意
99、担着胡子过河--------谦虚过度 100、唱歌不看曲本--------离谱
101、泰山顶上观日出--高瞻远瞩 102、提着灯笼砍柴--明砍
103、提着马灯下矿井--步步深入 104、跳上舞台凑热闹--逢场作戏
105、推小车上台阶--一步一个坎 106、大姑娘坐轿—头一回
107、借了一角还十分--分文不差 108、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
109、窗户边吹喇叭—名声在外 110、螃蟹过街—横行霸道
111、上鞋不用锥子—针(真)行 112、程咬金的斧头—就这三下子
113、聋子耳朵—摆设 114、二十一天不出鸡—坏蛋
115、冰糖煮黄莲—同甘共苦 116、八级工拜师傅—精益求精
117、大水淹了龙王庙—不认自家人 118、木匠带枷—自作自受
119、半夜三更放大炮—一鸣惊人 120、飞机上点灯—高明
三年级阅读题方法集锦模板 3
一、培养学生预习课文段落
预习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是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学生刚上三年级,不会预习,我先把预习纳入首要任务带入课堂,集中上好预习指导课,教给学生预习方法:
(1)读熟课文,要求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边读边想,读后能比较准确地回答出课文段落的主要内容;
(3)要借助字典词典认字,理解词语。
随着阅读训练项目的进行,预习要求也相应提高,在上述训练的基础上,再给学生布置方向性预习提纲,让学生有循可依,有的放矢,使预习由扶持向放手过渡转变。
二、指导学生通读课文段落
在段落的理解过程中,通读是理解的基础,读懂文章段落内容,要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不要操之过急,囫囵吞枣,要一步一步地指导学生读下去。为了达到过程得当,理解得顺,理解得深的要求,必须抓好以下三个环节。
(1)让学生自读全文。尽量读出“顺”字。要求读准字音,特别是生字、新词;读时要注意语气和声调;要做到有速度、要流利地把课文读下来。
(2)要加深理解。要突出“义”字,要把学生的认知过程和学习语文的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指导学生从语言文字入手,理解字、词、句、段和篇章的思想内容,让学生经历了从具体到抽象,又从抽象到具体的心理历程。课前要求教师要精心设计每一个问题,要做到环环紧扣,衔接得当。以启发学生的思路。对于重点的句子和段落,要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通过讲读,讨论与交流的方式,使学生逐渐掌握了学习方法。
(3)要求熟读。要加强指导学生反复诵读,乃至熟读成诵。这样使学生渐渐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意思,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鼓励学生试说段落大意
说出段意是在通读段落之后进行的,要使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话表达对段落思想内容的理解,能把课文语言转化为学生自己的个性语言,并对课文语言进行同化,难度相当大。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刚开始说段训练时,部分学生只会用接近原文的句子来复述甚至是背原文的形式说出段意,部分学生就连原文也不会说。
针对这种状况,我具体指导学生把段落中各句意思先说,然后,把整段话的意思连起来说。在指导段落意思表达时,还要注意把概括地说和具体地说有机结合起来、关于段落中人物的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描写,都可以联系课文内容,让学生大胆地去想象,去表达。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避免能说的就不写,能写的就不读那种重复啰唆的尴尬境地。这样才能真正地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大大地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加强学生词句段的训练
词语的理解,句子的连接,是写好段的前提条件。首先,要加强词语训练。三年级学生,有较好的字词基础,课文里遇到的,多数是熟悉的词语,但这些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该怎样深入地理解,应是三年级进行词语训练的重点。在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抓住这些在字面上易理解的词语,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中的语言环境,读懂这些词在文章中表达的深刻含义。
其次,要加强句子训练。三年级阅读教学,要抓住文章中含义深刻、结构复杂、难理解的句子进行训练,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理解了关键词语,再理解全句。指导学生读懂总起句和过渡句的意义和在文章中的作用。
最后,要加强段的训练。集中识字后的阅读教材是按单元分组的形式编写的。教学时,要抓住本单元本组的训练重点,以精读带略读,以课内带课外,以一篇带多篇,有重点地、有计划地训练学生,逐步提高独立阅读能力。
总之,集中识字后三年级阅读教学,要加强词句段的训练,打好阅读基础,教给学生阅读方法,通过反复朗读,加强对课文内容、思想感情的理解,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段的训练是三年级阅读训练的重点,主要抓自然段的理解,段与段之间的联系,划分段落。学生学会了划分段落和划分层次的方法。
集中识字后的三年级阅读教学,要从词、句、段入手,加强基本功训练,能为读懂课文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指导学生仿写成段
因为在三年级阶段的段篇教学过程中,写作方法很多,其中先简单概括后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占了很重要的地位。所以要在学生心目中建立段的概念,就必须正确引导学生理解每个句子的意思以及每个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初步认识文章段落的组合规律,真正读懂一段话。然后及时指导学生仿照课文中段的组合形式,进行写段训练。训练前要告诉学生:第一句概括段的意思;中间用几句话对第一句展开记叙;末句要总结段的意思,但字面不能与第一句重复;仿写段时,规定选材范围, 用自己的话写出所要表达的意思,要求用总分段式写。读写结合的训练方法贯穿在三年级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这样吸收在前、表达在后,既培养了学生读的能力,对段的理解与认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年级阅读题方法集锦模板 4
《可贵的沉默》片段
我的情绪迅速(shù su)地传染给了他们,他们随着我一起点起数来, 15 16 17 越点越多 越点越兴(xīng xìng)奋 声音越来越响 前排的孩子都回过头往后看 几个男孩子索性站了起来我也不阻止他们 几(jǐ jī)乎所有的孩子都在快乐地交谈 谈的内容当然(rán yan)是生日聚会 生日礼物 父母的祝福
孩子们会感受爱了 但这还不够 我想去寻找蕴藏在他们心灵深处的 他们自己还没有意识到的极为珍贵的东西 我接着问
你们中间还有谁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 请举手
一、在空白的地方加上标点符号。
二、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迅速( ) 兴奋( )
索性( ) 蕴藏( )
珍贵( ) 意识( )
阻止( ) 传染( )
三、划去括号不正确的读音。
四、这“极为珍贵的东西”是什么?
五、为什么说孩子们的沉默是可贵的?
六、 填空。
左( )右( )
七( )八( )
不( )而( )
( )( )十足
四( )八( )
( )口( )声
( )( )无比
( )精会( )
( )不自( )
三年级阅读题方法集锦模板 5
1、标题作用:
(1)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发展
(2)总结文章内容,点名主旨(突出主题)
(3)形式新颖,吸引读者
(4)反映人物情感变化
2、动词理解:
__生动表现了人(事)物
__的特点(情状)(或描绘出一幅的场景),反映了人物的心情
3、句子分析:
比喻:用__比喻__,表现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人物)
拟人:把__拟人化(或赋予人的情感),生动形象的表现了(或描绘出的画面,写出了事物的特点)
排比:使句式更整齐,气势更强调了(事物)的,突出了(事物)的特点
反问:这个反问句的意思是,以强烈的语气表达了(人物)的感情
设问:开头出现,其作用通常为“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文中或结尾出现,其作用通常为“引起了对的问题的关注(或引人深思),给人以启迪,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引用:引用诗句,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语言更优美(或引用诗句是为了说明)
4、文章运用表现手法作用
(1)对比,作用:__和__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人(事)物__的特点
(2)象征,作用:使文章立意深远,含蕴深刻
(3)伏笔,作用:对将要出现的__事物作暗示,为情节发展作铺垫
(4)照应,作用:使文章结构严谨,使文章主题更加鲜明,使文章更加严密
(5)烘托、渲染,作用:表现环境,营造氛围,抒发情感,突出主题
5、某段起什么作用:
(1)开头,作用:
A、引起下文 B、点名所要描写的对象 C、照应文章标题 D、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E、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2)此段在文中,作用:
A、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B、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推动情节发展
(3)结尾,作用:
A、总结全文 B、揭示文章主旨 C、照应前文 D、照应题目 E、引人深思
三年级阅读题方法集锦模板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