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高一知识点汇总集锦推荐
相关文章
有很多的同学在上高一的时候,生物成绩就是不好的,那么高一生物有哪些知识点呢,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生物高一重要知识点总结,希望大家喜欢!
生物高一知识点汇总集锦推荐 1
第1章生命的世界
1.生物家族包括原生生物、植物、动物、真菌、细菌、病毒
2.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岩石圈的上层
3.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也叫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物圈是地球上的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由生物和环境共同组成常见的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个池塘、一块草地、一块农田、一条河、一个校园、一座城市一棵桃树、一群鱼等不是一个生态系统。
4.生物的特征
应激性:如朵朵葵花向太阳、一滴糖水会招来蚂蚁、含羞草的叶片受到触动时会下垂、吃话梅分泌唾液“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生长:一粒种子萌发长成幼苗、一株幼苗长成一棵大树
繁殖:如蜻蜓点水、母鸡下蛋、孔雀开屏、植物开花结果
新陈代谢(生物的最基本特征):
如:植物光合作用、落叶、运动后出汗、呼吸、排尿等
5、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各种因素。
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水分、土壤、温度、湿度
同种生物间的关系:互助(如“企鹅喂食、蚂蚁共同搬运食物)、斗争(如梅花鹿求偶争斗)
生物因素:
不同种生物间的关系:互惠互利(如:海葵和蟹、白蚁和鞭毛虫、豆科植物和根瘤菌)、捕食(如:兔子吃草、狮子捕食斑马)、寄生(如:蛔虫和人)、竞争(如:水稻和杂草、大小两种草履虫的竞争)
6、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拟态(如:竹节虫、枯叶蝶)、保护色(如:蜥蜴和北极熊的体色)、警戒色(如:毒箭蛙、胡蜂、夹竹桃)
7、生物适应环境的例子:鸟类有适于飞翔的翅膀、北极熊的皮下脂肪很厚、仙人掌的叶子特化成刺
8、生物影响环境的例子:蚯蚓改良土壤;森林净化空气、调节气候;蝗虫啃食庄稼;蚊蝇传播疾病;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9、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在不断的影响和改变环境;环境也能影响生物。
10、生物与环境是统一的有机整体,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身。
第2章探索生命
1.拉马克――首次提出“生物学”
2.林奈――“分类学之父”
3.分类单位:界、门、纲、目、科、属、种(单位由大到小,共同特征由少到多)
4.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和物种起源
5.哈维(较早运用实验方法的科学家)――血液循环
6.沃森和克里克(现代分子生物学奠基人)――DNA分子双螺旋结构
7.生物学的研究对象:生命现象
8.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科学,它是研究生物的形态、结构、分类、生理、遗传和变异、进化、生态的科学。
9.生物学常用的研究方法:实验法(最重要的方法)、观察法、调查法、比较法、文献法
10.实验法研究的一般步骤:
11.1)发现并提出问题2)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3)作出假设4)设计实验方案
12.1)实施实验并记录2)分析实验现象3)得出结论
生物高一知识点汇总集锦推荐 2
易错点1:对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认识不到位
易错分析:
不清楚一些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如Mg、Fe分别是叶绿素、血红蛋白的特征元素,而含P的化合物不止一种(如DNA、RNA、ATP、磷脂等化合物中均含有P),是造成这一知识点错误的主要原因。需从以下知识点进行记忆:
1、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是C,主要元素是C、H、O、N、S、P,含量较多的元素主要是C、H、O、N。细胞鲜重最多的元素是O,其次是C、H、N,而在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C,其次是O、N、H。
2、元素的重要作用之一是组成多种多样的化合物:S是蛋白质的组成元素之一,Mg是叶绿素的组成元素之一,Fe是血红蛋白的组成元素之一,N、P是构成DNA、RNA、ATP、[H](NADPH)等物质的重要元素等。
3、许多元素能够影响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如果植物缺少B元素,植物的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就不能正常进行,植物就会“华而不实”;人体缺I元素,不能正常合成甲状腺激素,易患“大脖子病”;哺乳动物血钙过低或过高,或机体出现抽搐或肌无力等现象。
易错点2:不能熟练掌握蛋白质的结构
功能及相关计算等问题
易错分析:
错因1:不能正确理解氨基酸与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关系;错因2:不能理清蛋白质合成过程中的相互关系而出现计算性错误。要解决本问题,需从以下知识点进行解决:
有关蛋白质或氨基酸方面的计算类型比较多,掌握蛋白质分子结构和一些规律性东西是快速准确计算的关键,具体归纳如下:
①肽键数=失去的水分子数
②若蛋白质是一条链,则有:肽键数(失水数)=氨基酸数-1
③若蛋白质是由多条链组成则有:肽键数(失水数)=氨基酸数-肽链数
④若蛋白质是一个环状结构,则有:肽键数=失水数=氨基酸数
⑤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总和-失去水的相对分子质量总和(有时也要考虑因其他化学键的形成而导致相对分子质量的减少,如形成二硫键时)。
⑥蛋白质至少含有的氨基和羧基数=肽链数
⑦基因的表达过程中,DNA中的碱基数:RNA中的碱基数:蛋白质中的氨基酸数=6∶3∶1
易错点3:区分不清真、原核细胞
和病毒的.结构、功能等
易错分析:
由于不能认清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结构及其独特的特征,是造成这一错误的主要原因。认真识记以下知识,可以帮助同学们走出误区。
原核生物的特征主要表现为:
(1)同化作用多为寄生、腐生等异养型,少数为自养型,如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硝化细菌、硫细菌等,进行光合作用的光合细菌等。
(2)异化作用多为厌氧型生物,部分为需氧型生物(如硝化细菌)。
(3)生殖方式多为分裂生殖(无性生殖)。
(4)原核生物的遗传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因为原核生物只进行无性生殖。
(5)可遗传变异的来源一般包括基因突变。因为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而原核生物不能进行有性生殖
生物高一知识点汇总集锦推荐 3
1. 人的成熟红细胞的特殊性:
①成熟的红细胞中无细胞核;
②成熟的红细胞中无线粒体、核糖体等细胞器结构;
③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为协助扩散;
④葡萄糖在成熟的红细胞中通过糖酵解获得能量(两条途径:糖直接酵解途径EMP和磷酸己糖旁路途径HMP)。
2. 蛙的红细胞增殖方式为无丝分裂。
3. 乳酸菌是细菌,全称叫乳酸杆菌。
4. XY是同源染色体,但其大小不一样(Y染色体短小得多),所携带的基因不完全相同(Y染色体上基因少得多)。
5. 酵母菌是菌,但为真菌类,属于真核生物。
6. 一般的生化反应都需要酶的催化,可水的光解不需要酶,只是利用光能进行光解,这就是证明“并不是生物体内所有的反应都需要酶”的例子。
7. 人属于需氧型生物,人的体细胞主要是进行有氧呼吸的,但红细胞却进行无氧呼吸。
8. 细胞分化一般不可逆,但是植物细胞很容易重新脱分化,然后再分化形成新的植株。
9. 高度分化的细胞一般不具备全能性,但卵细胞是个特例。
10. 细胞的分裂次数一般都很有限,但癌细胞又是一个特例。
11. 人体的酶发挥作用时,一般需要接近中性环境,但胃蛋白酶却需要酸性环境。
12. 矿质元素一般都是灰分元素,但N例外。
13. 双子叶植物的种子一般无胚乳,但蓖麻例外;单子叶植物的种子一般有胚乳,但兰科植物例外。
14. 植物一般都是自养型生物,但菟丝子、大花草、天麻等是典型的异养型植物。
15. 蜂类、蚁类中的雄性个体是由卵细胞单独发育而来的,只具有母方的遗传物质;雌性个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来。
16. 一般营养物质被消化后,吸收主要是进入血液,但是甘油与脂肪酸则被主要被吸收进入淋巴液中。
17. 纤维素在人体中是不能消化的,但是它能促进肠的蠕动,有利于防止结肠癌,也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了,所以也称为“第七营养物质”。
18. 酵母菌的呼吸方式为兼性厌氧型,有氧时进行有氧呼吸,无氧时进行无氧呼吸。
19. 高等植物无氧呼吸的产物一般是酒精,但是某些高等植物的某些器官的无氧呼吸产物为乳酸,如:马铃薯的块茎、甜菜的块根、玉米的胚等。
20. 化学元素“砷”是唯一可以使人致癌而不使其他动物致癌的致癌因子。
21. 体细胞的基因一般是成对存在的,但是,雄蜂和雄蚁就是孤雌生殖,只有卵细胞的染色体!
22. 体细胞的基因一般是成对存在的,植物中的香蕉是三倍体,进行无性生殖。
23. 红螺菌的代谢类型为兼性营养厌氧型。
24. 猪笼草的代谢类型为兼性营养需氧型。
25. 病毒是DNA或RNA病毒,但是朊病毒没有DNA或RNA,其遗传物质只是蛋白质(“朊”意即是蛋白质)。
生物高一知识点汇总集锦推荐 4
一、生物与非生物的主要区别:
类别概念举例
非生物没有生命现象的物体,叫做非生物。机器狗、电脑病毒等。
生物具有生命现象的物体,叫做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和人等。
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是生物,要看它有没有“生命”现象,其依据是“生物的基本特征”。
二、生物的基本特征:
生物特征概念举例
应激性指生物体遇到外界刺激时,能够作出规律性的反应。【植物和低等动物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称为应激性,而高等动物和人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称为反射。】【应激性】向日葵花盘朝着太阳转;草履虫避开食盐;含羞草叶子一旦被碰到就合拢起来等。【反射】望梅止渴、画饼充饥
生长指生物体由小变大的过程。其特点是:使体重增加,体形增大。小树长成大树;小狗长成大狗等。
繁殖指生物体发育成熟并产生新个体的过程。植物产生孢子或种子;蜻蜒点水、大猫生小猫等。
新陈代谢指生物体在生长过程中,必须从外界不断地获取物质和能量,并把体内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它是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新陈代谢也是生物与非生物最本质的区别】
除以上特征以外,还有呼吸、排泄、遗传和变异,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并具有严紧的结构等都是属于生物的基本特征。
三、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过程:
1、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文献法和分类法等,其中“实验法”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但一般要与“观察法”的有机结合。
2、实验法的基本过程: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
3、以“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为例,说明实验法的基本过程:
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作出假设“光”会(或不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制定计划以“光”为变量,设计对照实验,如:“光照与阴暗”。
实施计划做实验、仔细观察、认真记录。
得出结论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表达与交流写出探究报告,交流探究过程和结论。
☆温馨提示☆
对照实验:在探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变量因素”不同以外,而其他条件都必须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如:在探究“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实验过程中,将叶片局部遮光,其目的就是形成对照实验(即:有光与无光)。其中的“光”就是该实验的变量。
生物高一知识点汇总集锦推荐 5
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第一章、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一、练习使用显微镜
1、显微镜的结构(P37图2-1)和使用方法(P38-P39)
2、从显微镜目镜中看到的物像是倒像。移动标本时,方向和视野中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
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
二、植物细胞
1、玻片标本(临时或永久):切片、涂片、装片
2、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P45图2-2)
①细胞壁:保护和支持细胞;②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保护;③细胞质:液态的,可以流动的;④细胞核:贮存遗传物质DNA,是细胞的控制中心,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⑤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⑥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的场所;⑦液泡:在细胞质中,含有细胞液,溶解着多种物质。
三、动物细胞
1、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P.48图2-5)
2、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是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共有的基本结构。植物细胞还具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等结构,动物和植物细胞中都有线粒体。
四、细胞的生活
1、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细胞中的物质可以分为两大类:无机物和无机物。
①无机物:水、氧和无机盐等简单的物质,特点是分子比较小,一般不含碳;
②有机物: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等复杂的物质,特点是分子比较大,一般含碳。
2、细胞膜能够控制物质的进出。
3、叶绿体和线粒体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都含有线粒体。植物体绿色部分的细胞中含有叶绿体。
4、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细胞核中的DNA上有遗传信息,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
5、细胞的生活是物质、能量和信息变化的统一。
第二章、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
一、细胞通过_产生新细胞
1、生物由小长大,与细胞的生长、_和分化分不开的。
2、细胞_的概念:细胞_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
3、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的。DNA是遗传物质,因此可以说染色体就是遗传物质的载体。
4、细胞_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先复制加倍后再平均分配。
5、细胞_后形成的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新细胞与原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也相同。也就是说,新细胞与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
二、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1、动物和人体的发育都是从一个细胞开始的,这个细胞就是受精卵
2、细胞分化: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一个或一种细胞通过_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差异性的变化,这个过程叫做细胞分化。
3、组织:每个细胞群都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这样的细胞群叫做组织。人体有四种基本组织: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和神经组织。
4、器官: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了行使一定功能的结构,叫做器官。
5、系统: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系统。人体有八大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运动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生殖系统。
6、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三、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1、绿色开花植物有六大器官:根、茎、叶为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为_官。
2、植物的几种主要组织: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营养组织等。
3、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植物体
四、单细胞生物
1、单细胞生物:大肠杆菌、酵母菌、草履虫、变形虫、衣藻、眼虫等,它们的身体只有一个细胞,称为单细胞生物。
2、草履虫的结构和功能(P.68图2-20)
3、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有益也有害
益处:①鱼的饵料;②净化污水(如草履虫吞食细菌)
害处:①引发疾病(如疟原虫、痢疾内变形虫等);②形成赤潮,危害渔业
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有50余万种。可以分为四大类群: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
一、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1、藻类植物
①生活环境:大多生活在淡水或海水中,还有一些生活在陆地上潮湿的地方。
②结构特点: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
2、苔藓植物:
①生活环境:苔藓植物大多生活在陆地上的潮湿环境中。
②结构特点:苔藓植物一般都很矮小,通常具有类似茎和叶的分化,但茎中没有导管,叶中也没有叶脉,根非常简单,称为假根。
③作用:许多苔藓植物的叶只有一层细胞,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可以从背腹两面侵入细胞,从而威胁它的生存。人们利用苔藓植物的这个特点,把它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3、蕨类植物
①生活环境:森林和山野的阴湿处
②结构特点:有根、茎、叶的分化,在这些器官中有专门运输物质的通道——输导组织。
③繁殖:蕨类植物靠孢子繁殖,孢子是一种生殖细胞。
④作用:古代蕨类植物的遗体经过漫长的年代,复杂的变化,就逐渐变成了煤。
二、种子植物
1、种子的结构:种子的表面有一层种皮,种皮可以保护里面幼嫩的胚。胚是新植物的幼体,由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组成。
①菜豆种子(P81图3-10):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子叶[2片])
②玉米种子(P81图3-10):果皮和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子叶[1片])、胚乳
2、种子植物:能结种子的植物称为种子植物。种子植物包括两大类群:_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①_子植物:油松、侧柏、苏铁的种子是_露着的,这样的植物称为_子植物。
②被子植物:豌豆、荔枝、木瓜必须拨开果实才能看到种子,像这样,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的植物称为被子植物。被子植物是陆地上分布最为广泛的植物家族。
3、种子植物比苔藓、蕨类更适应陆地的生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能产生种子。
4、记住常见的_子植物和被子植物(P.84-P.85)
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
一、种子的萌发
1、种子萌发的条件: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已度过休眠期
2、种子萌发的过程:吸收水分→转运营养→胚根发育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芽→芽发育成茎和叶
3、抽样检测:抽样检测是指从检测对象中抽取少量个体作为样本进行检测。以样本的检测结果来反映总体情况的方法。
二、植株的生长
1、根尖的结构:根冠(保护)、分生区(_增生)、伸长区(伸长最快)、成熟区(外有根毛,内有导管)
2、幼根的生长一方面要靠分生区细胞的_增加细胞的数量;另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的体积的增大。
3、枝条是由芽发育成的,植株的芽可以分为顶芽和侧芽,芽中的幼叶发育成叶,芽轴发育成茎,芽原基发育成芽
4、植株生长需要营养物质:水、无机盐(需要量最多的是含氮的、含磷的含钾的无机盐)、有机物。
三、开花和结果
1、花的结构:(P.104)
2、花的主要结构是雄蕊和雌蕊,雄蕊花药里有花粉,花粉中有精子,雌蕊下部的子房里有胚珠,胚珠里有卵细胞。
3、传粉:花粉从花药中散放而落在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做传粉。传粉方式一般有两种类型: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
4、受精:胚珠里面的卵细胞,与来自花粉管中的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称为受精。
5、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子房→果实;子房壁→果皮;胚珠→种子;受精卵→胚
第三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1、水分的吸收:植物主要通过根吸收水分,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根尖成熟区。
2、水分的运输:水分在茎内运输的结构是导管,除茎以外,根和叶脉中也有导管,这些导管相互连接在一起,形成了水分运输的管网。
3、导管的作用:导管既能运输水也能运输无机盐。
4、蒸腾作用的概念: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的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蒸腾作用主要是通过叶片进行的。
5、叶片的结构:叶片由表皮(上表皮和下表皮)、叶肉与叶脉三部分组成
6、气孔是植物蒸腾作用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它是由一对半月形细胞——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气孔既能张开又能闭合。
7、蒸腾作用的意义:①拉动水分与无机盐在体内的运输;②能降低叶片表面温度,避免植物因气温过高而被灼伤;③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
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P.117)
2、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3、叶绿体既是生产有机物的“车间”,也是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的“能量转换器”
4、植物体的组成成分除了水和少量的无机盐,主要是有机物。有机物为植物细胞提供能量,并参与构建植物细胞,进而构成各种组织、器官,直至整个植物体。
5、绿色植物既给其他生物提供了构建自身的材料,也给其他生物提供了生命活动的能量。
生物高一知识点汇总集锦推荐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