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通用学习方法 > 学习经验

六年级上册部编版语文知识点合集模板

发布时间: 浏览量:0

此书名为“知识不是力量”,目的不是要宣扬知识无用论,而是希望借此名重新思考学习的本质。接下来小编给大家分享关于三年级上册语文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六年级上册部编版语文知识点合集模板 1

第二单元

第5课《藤野先生》

1.文学常识

《藤野先生》选自《朝花夕拾》,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1918年5月首次用笔名“鲁迅”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础。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杰作。代表作小说集《狂人日记》、《呐喊》、《彷徨》,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散文集《朝花夕拾》。文体:回忆性散文。

2.文章思想内容

本文通过回忆作者在日本留学期间同藤野先生交往的生活片段,赞扬了藤野先生正直热忱、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真挚和深沉的怀念,同时追忆了作者弃医从文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同反动派斗争到底的决心和崇高的爱国主义净胜。

本文线索 明线: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暗线:爱国情  

3.重点字词

畸形(jī)   不逊(xùn)    绯红(fēi)   发髻(jì)   芦荟(lú  huì)  驿站(yì)   教诲(huì)   芋梗汤(yù  gěng)    杳无消息(yǎo)   

油光可鉴(jiàn)    抑扬顿挫(yì  yáng)

第6课《回忆我的母亲》

1.文学常识

文题中的“回忆”是“回顾”的意思,“我的母亲”即指作者朱德的母亲——钟太夫人。本文是朱德在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后写的一篇感情真挚、文笔朴实的回忆录。题目点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常见的线索:1.以时间推移或空间转换为线索;2.以具体的事物或事物特征为线索;3.以人物或人物特征为线索;4.以中心事件为线索;5.以思想感情为线索。

(每一部叙事性文学作品都有一条或一条以上的线索,但主要线索一般只有一条,副线都要围绕主线展开。)

回忆录  是追记本人或他人过去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的一种传记文体。其主要特点有:内容真实可靠,不能虚构;一般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可以写一件事的全过程,也可以记录某些生活片段;以叙述为主,可以兼有描写、抒情和议论;语言表达上追求朴素自然,不求华丽。

2.文章思想内容

作者回忆了母亲勤劳的一生,歌颂了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强不屈的优秀品质。叙述了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抒发了对母亲的深切怀念和务必崇尚的感情,表达了自己要以尽忠于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来报答母亲的决心。

3.重点字词

佃农(diàn)    仪陇(lǒng)   溺死(nì)   私塾(shú)   和蔼(ǎi) 

妯娌(zhóu lǐ)   庚子(gēng)   哭泣(qì)   豪绅(shēn) 衙门(yá)   蛮横(hèng)   慰勉(wèi miǎn)  聊叙(liáo)   不辍劳作(chuò)

第7课《列夫·托尔斯泰》

1.文学常识

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伟大的作家,其代表作品有《安娜·卡列琳娜》《战争与和平》《复活》等。文章以中心人物为题,点明了写作对象,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

茨威格,奥地利作家、评论家,被称为“打开弗洛伊德危险闸门的心灵猎手”。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以描摹人性化的内心冲动著称。他的小说多写人的下意识活动和人在激情驱使下的命运遭际。他的作品以人物的性格塑造及心理刻画见长,擅长用某种戏剧性的情节。代表作品有《三作家》《罗曼·罗兰》《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成功的秘诀》。

2.文章思想内容

本文是一副列夫·托尔斯泰的“肖像画”,它不仅为我们展现了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更为我们揭示了托尔斯泰深邃的精神世界,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托尔斯泰的无限崇敬和赞美之情。

3.重点字词

胡髭(zī)   长髯(rán)   蒙昧(mèi)   粗糙(cāo)  

正襟危坐(jīn)   鬈发(quán)侏儒(zhū rú)   黯然失色(àn)  

滞留(zhì)   藏污纳垢(gòu)   犀利(xī)

粲然(càn)   锃亮(zèng)   广袤无垠(mào)   乡绅(shēn)

第8课《美丽的颜色》

1.文学常识

艾芙·居里,法国优秀的音乐教育家和人物传记作家。主要作品《居里夫人传》。

2.文章思想内容

本文记叙了居里夫人在棚屋中用四年的时间提取“镭”的艰难过程,深情地歌颂了居里夫人对科学研究的坚守和乐观的态度。

3.重点字词

燥热(zào)   炽热(chì)   炼制(liàn)   窒息(zhì)  骤雨(zhòu)  

吹嘘(xū)咽喉(yān)   熔化(róng)   残渣(zhā)   沥青(lì)  

荧光(yíng)   轮廓(kuò)

六年级上册部编版语文知识点合集模板 2

第三单元

一、理解填空。

1、第三组课文的都是(说明文 )。我们了解到的说明方法有(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

2、鲸类中体型的是(蓝鲸),目前仅存不到(50)头。鲸的生活习性包括鲸的进食、( 呼吸)、(睡觉)、鲸的生长。

鲸是哺乳动物的原因是:鲸用(肺)呼吸,鲸是(胎)生,幼鲸靠吃母鲸的奶长大。

3、《松鼠》的作者是(法)国的博物学家、作家(布封),他用40年的时间写出了36册的巨著(《自然史》)。

4、《新型玻璃》为我们介绍了五种新型玻璃:夹丝网防盗玻璃、(夹丝玻璃)、(变色玻璃)、(吸热玻璃)、(“吃音”玻璃)。

5、“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

6、《森林报》不是(报纸),而是(一本书)。它是苏联科普作家(维·比安基)的代表作。

二、日积月累。(《四时之风》)

四时之风

春风能解冻,和煦催耕种。裙裾微动摇,花气时相送。

夏风草木熏,生机自欣欣。小立池塘侧,荷香隔岸闻。

秋风杂秋雨,夜凉添几许。飕飕不绝声,落叶悠悠舞。

冬风似虎狂,书斋皆掩窗。整日呼呼响,鸟雀尽潜藏。

六年级上册部编版语文知识点合集模板 3

第二单元  关爱生命

第6课   阿长与《山海经》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憎恶zēng wù   书斋zhāi  震悚sǒng   诘jié问

(点拨:“憎”不要误读成zèng,“恶”、“诘”是多音字。)

2.解释下列词语。

(1) 絮说:絮絮叨叨地说。  

(2) 震悚:身体因恐惧或过度兴奋而颤动。

3.用恰当词语填空。

(1) 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可是从还在眼前的模样来说,却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的本子。

(2)《山海经》也另买了一部石印的,每卷都有图赞,绿色的画,字是红的,比那木刻的精致得多了。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阿长与<山海经>》的作者是鲁迅,选自《朝花夕拾》,你还能写出两篇出自这部散文集的文章题目吗?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

第7课    背影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奔丧sāng   差chāi使   簌sù   蹒跚pánshān

颓tuí唐   箸zhù  

点拨:注意多音字“丧”、“差”的读音。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满院狼(jí) 藉   晶(yíng) 莹   妥(tiē) 帖   琐(xiè) 屑  

点拨:不要把“藉”误写为“籍”,“莹”误写为“萤”。

3.解释下列词语。

(1) 典质:(把财产、衣物)典当、抵押出去。

(2) 惨淡:凄惨暗淡,不景气。

(3) 赋闲:失业在家。

(4) 勾留:短时间停留。

(5) 蹒跚:因为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6) 触目伤怀:看到(眼前的情况)心里感到悲伤。

(7) 情郁于中:感情积聚在心里。(8) 颓唐:衰颓败落。

4.用恰当的动词填空。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2.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背影》选自《朱自清散文全集》,作者朱自清。

第8课    台阶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揩kāi   黏nián   尴尬gān gà   凹凼dàng

2.解释下列词语。

(1) 微不足道:非常渺小,不值得一谈。

(2) 大庭广众:人多而公开的场合。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天若放晴,穿堂风一吹,青石板比泥地干得快,父亲又用竹丝扫把扫了,石板上青幽幽的,宽敞阴凉,由不得人不去坐一坐,躺一躺。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台阶》的作者是当代小说家李森祥。

第9课    老王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取缔dì   伛yǔ   翳yì   愧怍(zuò )骷髅lóu

2.解释下列词语。

(1) 凑合:将就。    (2) 滞笨:呆滞笨拙。

(3) 愧怍:惭愧。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 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老王》的作者是当代女作家杨绛,她的丈夫钱钟书,著名学者、作家(称谓),是著名小说《围城》的作者。

第10课    信客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脾pí气   噩 è 耗 文绉zhōu绉   伎俩jìliǎng  吊唁yàn

2.解释下列词语。

(1) 接济:在物质上援助。

(2) 噩耗:指亲近或敬爱的人死亡的消息。

(3) 伎俩:不正当的手段。  (4) 吊唁:祭奠死者并慰问家属。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妇女们一把眼泪、一把鼻涕在信客家里诉说,信客铺纸磨墨,琢磨着句子。他总是把无穷的幽怨和紧迫的告急调理成文绉绉的语句,郑重地装进信封,然后,把一颗颗破碎和焦灼的心亲自带向远方。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信客》的作者是著名学者余秋雨,文章选自《秋雨散文》。

六年级上册部编版语文知识点合集模板 4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

5、负荆请罪

1.易错字音:上卿(qīnɡ) 廉颇(pō) 蔺(lìn)相如 荆(jīnɡ)条 筵(yán)席 侮(wǔ)辱 昏庸(yōnɡ)

2.易错字:荆条 唇枪舌剑 侮辱 昏庸 毫不惧怕 针锋相对

3、课文内容:

《负荆请罪》是历史小话剧,课文是根据历史故事“将相和”第三部分而改编的。剧本共分为两幕;第一幕侧重写的人物是蔺相如,第二部分侧重写的人物是廉颇。剧本开头先写明时间、地点和人物。剧本通过人物对话,讲述了战国时期赵国大将军廉颇向遭受其侮辱不与之计较的上卿蔺相如负荆请罚的故事,揭示了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而不计较私怨,委曲求全的博大胸襟和廉颇知错就改、爽直磊落的可贵精神。

3.易考点

(1)方括号、括号分别交代了什么?

(方括号交代舞台布景及人物活动情况)

(剧中的内括号内交代人物说话时的表情、动作等)

(2)“负荆请罪”的意思;故事出自什么

(“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背着荆条去请罪,现表示愿意责罚,也表示

向人认错赔罪。故事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传》)

4、与之相关的成语故事:完璧归赵、渑池之会。

5、蔺相如:深明大义 宽容大度 廉 颇:光明磊落 知错就改

6、若有所悟:明白

6、最后的姿势

1.易错字音:短暂(zàn) 着(zhuó)想 坍(tān)塌 震撼(hàn) 诠(quán)释

2.易错字:塌陷 震撼 生死攸关 洗漱 凹陷 瞬间

3、课文内容:

《最后的姿势》是写的2008年5月12日在四川汶川大地震中的一个老师:谭千秋。他在生死攸关的一刻,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学生,他用自己51岁宝贵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人民赞颂他:“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3.易考点:

(1)人物品质:镇定自若

爱生如子 恪尽职守 舍生忘死 舍己为人 以身殉职

(2)照样子写成语:

a、绘声绘色(ABAC) 独来独往、动手动脚、风言风语、冷言冷语、多才多艺

、形容口才好的成语:滔滔不绝、出口成章、口若悬河、妙语连珠、能说会道

4.课后第三题

“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的最后姿势!”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这句话在文中起着点明题目,升华文章中心的作用。正是这一姿势,挽救了四个学生的生命,体现了谭老师在危难之际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以学生安危为重,恪尽职守、充满无私大爱的高尚品质。

7、船长

1.易错字用:薄(bó)雾 救生艇(tǐnɡ) 嘈(cáo)杂 秩(zhì)序 机械(xiè) 剖(pōu)开 呼号(háo)

2.易错字:船舱 大副 调遣 穿梭 阴森可怖

3、课文内容:

《船长》是一篇短篇小说。这篇小说讲了哈尔威船长在“诺曼底”号客轮遭到“玛丽”号大轮船猛烈撞击后即将沉没时,镇定自若地指挥60名乘客和船员有秩序地乘救生艇脱险,自己却坚守在船长岗位上,随着客轮一起沉入深渊的故事,歌颂了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崇高精神。

3.易考点:

①课文作者是维克多·雨果,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被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

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悲惨的世界》、《笑面人》、《九三年》。

②“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人们感到有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这句话的含义:

人们被哈尔威船长尊重妇女、爱护儿童的人性美和先人后己、舍己救人的品德所感动,没有一个人再违反他的命令,全部听从他的指挥,有秩序地开展自救。这句话蕴含着对船长忠于职宇、舍己救人崇高品格的讴歌与赞美。

③“面对死亡,他有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这句话是对哈尔威船长一生品德的赞颂,面对死亡的威胁,哈尔威船长作出了以身殉职的选择,他忠于职守、舍己救人,又一次表现他的高尚品格。

4、背诵25-30自然段并填空。

5、做人之道:忠于职守、舍己救人、诚实守信、拾金不昧、见义勇为、尊敬长辈、宽容大度

(1)赞美哈尔威船长的成语:忠于职守、恪尽职守、舍己为人、镇定自若

(3)形容很有秩序的成语:井井有条、秩序井然、井然有序、鱼贯而入、有条不紊

形容精神品质的成语:忠心耿耿、舍己为人、堂堂正正、深明大义、见义勇为

8、爱之链

1.易错字音:暖和(huo) 寒战(zhàn) 粗糙(cāo) 脸颊(jiá) 亲吻(wěn)

2.易错字:颠簸 瘪 袜子 荒无人烟 脚腕 餐馆

3、课文内容:

《爱之链》这篇课文是一首爱的赞歌,作者是美国作家杰尼·巴尼特罗依·李。课文叙写了乔依

帮助老妇人修车不计报酬,老妇人帮助女店主,女店主关爱丈夫乔依的故事,生动展示了人与人之间的爱的链条,赞扬了人间的友爱互助,告诉人们: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应该伸出援助的手。

3.易考点:

1、课文为何用“爱之链”作题目:课文中写乔依帮助老妇人,老妇人帮助女店主,乔依帮助了别人,就是帮助了自己,只要你付出了关爱,也必定会得到别人的关爱。每个人的爱都在传递着延续,这就是一根爱的链条,这就是爱之链。

2、乔依:助人为乐、无私奉献

3、形容条件恶劣的成语;不毛之地、寸草不生、荒芜人烟、破败不堪,

含有“然”字的成语(着重强调第二个字为“然”的成语)

恍然大悟、庞然大物、浑然天成、安然无恙

4、文章告诉我们的道理: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应该伸出援助的手。

六年级上册部编版语文知识点合集模板 5

7.《散文诗两首》

《金色花》泰戈尔

《荷叶﹒母亲》 冰心

1.词语:

匿名(nì míng) 林阴(lín yīn) 敷衍(fū yǎn)

膝盖(xī gài) 并蒂(bìng dì) 浓阴(nóng yīn)

莲蓬(lián péng) 菡萏(hàn dàn) 敧斜(qī xié)

慈怜(cí lián) 荫蔽(yīn bì) 荫庇(yìn bì)

覆盖(fù gài) 祷告(dǎo gào) 姊妹(zǐ mèi)

木梗(mù gěng) 沐浴(mù yù) 遮蔽(zhē bì)

徘徊(pái huái) 嗅觉(xiù jué) 揣摩(chuāi mó)

2.多音字

荷:荷叶(hé) 负荷(hè)

闷:闷热(mēn rè) 闷闷不乐(mèn mèn bú lè) 烦闷(fán mèn)

会:会计(kuài jì) 会议(huì yì)

卷:试卷(shìjuàn) 卷入(juǎnrù)

便:便宜(piányí) 方便(fāng biàn) 大腹便便(dà fù pián pián)

3、《散文诗两首》生字词

匿笑、并蒂、桔(jié)梗、摇摆、沐浴、祷告、阴影、姊妹、繁杂、烦闷、徘徊、遮蔽、覆盖、心绪、荫蔽、乘凉、莲蓬、嗅觉、花瓣、攲斜、菡萏、慈怜

4、《散文诗两首》词语解释

①祷告:向神祈求保佑。

②沐浴:洗澡。

③匿笑:偷偷地笑。

④花瑞:指特异而不常见的奇花,或花带来的好兆头。

⑤慈怜:慈爱怜惜。

⑥菡萏:荷花的别称,这里指含苞待放。

⑦攲斜:倾斜、歪斜。

5.文学常识:

散文诗: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的某些特点。

从本质上看:它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美感和想像,但内容上保留了有诗意的散文性细节。

从形式上看:它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乐美和节奏感。它是用散文形式写成的诗篇,即“散文其形,诗意其质”。

6、作者简介

泰戈尔:印度诗人、作家,被称为诗圣。他的诗集有《园丁集》《新月集》《飞鸟集》,长篇小说有《沉船》《戈拉》。1913年他的散文诗集《吉檀迦利》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冰心,原名谢婉莹。有散文集《寄小读者》《往事》,诗集《繁星》《春水》。她的创作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而母爱就是“爱的哲学”的根本出发点。

7、《金色花》描写了三次嬉戏:

①让母亲嗅到花香

②投影到母亲读的书页上

③跳到母亲面前变成孩子

8、《金色花》中心思想

《金色花》这首散文诗是以一个活泼、调皮、可爱的孩子的口吻写的。以“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进行想象,描绘了儿童与母亲的三次嬉戏,表达了儿童对母亲的爱和依恋,表现了家庭之爱以及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9、《荷叶 母亲》中“我”的情绪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烦闷----不适意----不宁的心绪散尽

10、当“我”注意到雨中的荷叶覆盖红莲时,为什么“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因为“我”看到荷叶护莲,就像坚强的母亲对儿女深情的关爱和勇敢无畏的守护一样。

11、文章第⑧段的在结构上的作用是 承上启下。

12、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理解:本段是文章的主旨。把母亲比喻成荷叶,把“我”比喻成红莲,“心中的雨点”象征着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抒发了对伟大无私的母爱的赞美之情。(托物言情的写法)

13、《荷叶 母亲》中心思想

这首散文诗借雨天里勇敢慈怜的荷叶隐蔽着红莲,联想到母亲对子女的呵护和关爱,歌颂了伟大的母爱。

8.《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 陈太丘与友期

课文讲解

一、文学常识:

《咏雪》与《陈太丘与友期》都选自《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由南朝宋人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二、内容及中心:

《咏雪》叙述了谢太傅带子侄辈咏雪的故事,表现了谢道韫儿时过人的才华。

《陈太丘与友期》叙述了陈元方幼时批评父亲友人“无信”“无礼”的故事,表现了元方的聪敏、懂礼。告诉人们为人处事一定要忠信、有礼,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三、 通假字:

尊君在不? “不”通“否”,放在句末表疑问,相当于“吗”。

四、古今异义:

1、儿女 : 古,子侄辈;今,子女。

2、 去: 古,离开; 今,到什么地方去。

3、文义: 古,诗文; 今,文章意思。

五、一词多义

1、顾:①元方入门不顾: 顾:回头看。(如相顾一笑,瞻前顾后)

②相顾惊疑。 顾:看。(如顾野有麦场)

③将军宜枉驾顾之。 顾:拜访。(如三顾茅庐)

2、信:①则是无信。 信:讲信用。

②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信:真诚、诚实。

③必以信。 信:实情。

六、敬辞与谦辞

1、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2、家君:对自己父亲的谦称。

七、其它关键词

1、寒雪日内集。 集:聚会

2、白雪纷纷何所似。 似:像

3、俄而雪骤。 俄而:不久,一会儿。 骤:急速(暴风骤雨)。

4、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约定

5、未若柳絮因风起。 未若:比不上。 因:趁着、随着。

6、相委而去(太丘舍去)。 委:丢下。 舍:丢下、舍弃。去:离开。

7、下车引之。 引:拉。

8、乃至:(友人)才到。 乃:才。

9、公欣然曰。 欣然:高兴的样子。

10、差可拟。 差:差不多。 拟:相比。

八、句子翻译

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译文: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丢下他先离开了。

2、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译文:您跟家父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3、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拉元方(表示歉意),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4、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译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5、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译文: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6、未若柳絮因风起。

译文:不如比作柳絮随风吹飞舞。

九、理解问答:

1、《咏雪》一文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你对此有何感受?

答:(1)营造了一种温暖、和谐、愉快的家庭气氛。

(2)和谐、平等、宽松的家庭气氛有利于开发孩子智力。

2、为什么“公大笑乐”?、对于两个比喻,作者更欣赏哪一个?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公大笑乐”是因为孩子们的比喻生动、形象,他为孩子们的聪明智慧感到欣慰、快乐。

答:作者并没有直接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交代了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

3、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你还能说出古诗中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吗?

答:“撒盐”一喻好,很好地做到了形似,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据此可知,用前一喻好,后一喻不好。

“柳絮”一喻好,重在神似,有深刻的意蕴,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正如英国大诗人雪莱所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而“撒盐”一喻所缺的恰恰是意蕴──“撒盐空中”,干什么呢?谁也不知道。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好就好在有意象;“撒盐”一喻仅有物象而无意蕴,所以说不好。

形容飞雪的比喻句:

(1)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李 白《北风行》

(2)旋扑珠帘过粉墙,轻于柳絮重于霜 。李商隐《对雪二首》

(3)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 愈《春雪》

4、元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他“入门不顾”是否失礼?从本文中你在做人方面得到什么启发?

答:(1)陈元方是一个聪敏,懂礼的孩子。

(2)没有失礼:客人失信、无礼在先,元方批评对方“无信”“无礼”,维护父亲尊严,令人钦佩,对于年仅七岁的孩子我们不能求全责备。

(3)失礼:客人已有悔意,应该给对方致歉的机会,所谓“得饶人处且饶人”。若元方能更大度些,则更令人钦佩。

(4)启发:做人要诚实、守信、尊重他人。

六年级上册部编版语文知识点合集模板_精选范文网

此书名为“知识不是力量”,目的不是要宣扬知识无用论,而是希望借此名重新思考学习的本质。接下来小编给大家分享关于三年级上册语文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三年级上册语文知识1第一单元 基础知识必记一、易读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