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下物理知识点经典总结
相关文章
一个人的知识面是一个圆圈,知识储备越多,圆圈越大,接触到的面积便越广阔,便能掌握和窥视更多的机会。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初三物理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人教版八下物理知识点经典总结 1
一、力
1.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注: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指物体的运动方向或速度大小的改变或二者同时改变,或者物体由静止到运动或由运动到静止。形变是指形状发生改变。
2.力的概念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一切物体都受力的作用。
(2)有的力必须是物体之间相互接触才能产生,比如物体间的推、拉、提、压等力,
但有的力物体不接触也能产生,比如重力、磁极间、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等。
(3)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都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3.力的示意图
(1)用力的示意图可以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
(2)作力的示意图的要领:
①确定受力物体、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
②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力的作用线,用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③力的作用点可用线段的起点,也可用线段的终点来表示;
④表示力的方向的箭头,必须画在线段的末端。
4.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比如甲、乙两个物体间产生了力的作用,那么甲对乙施加一个力的同时,乙也对甲施加了一个力。
由此我们认识到:①力总是成对出现的;②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互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二、弹力
1.弹性和塑性:(1)在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做弹性;
(2)在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形变不能自动地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做塑性。
2.弹力
(1)弹力是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压力、支持力、拉力等的实质都是弹力。
(2)弹力的大小、方向和产生的条件:
①弹力的大小:与物体的材料、形变程度等因素有关。
②弹力的方向:跟形变的方向相反,与物体恢复形变的方向一致。
③弹力产生的条件:物体相互接触,发生弹性形变。
3.弹簧测力计
(1)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测力计。
(2)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弹簧所受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3)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①测量前,先观察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的位置,如果不是,则需校零;所测的力不能大于弹簧测力计的测量限度,以免损坏测力计。
②观察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和测量范围,估计被测力的大小,被测力不能超过测力计的量程。
③测量时,拉力的方向应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且与被测力的方向在同一直线。
④读数时,视线应与指针对应的刻度线垂直。
人教版八下物理知识点经典总结 2
熔化
1.定义
是指对物质进行加热,使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它是物态变化中比较常见的类型。熔化需要吸收热量,是吸热过程。
2.晶体
(1)定义:晶体是由大量微观物质单位(原子、离子、分子等)按一定规则有序排列的结构,因此可以从结构单位的大小来研究判断排列规则和晶体形态。
(2)特性: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
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即熔化的温度
不同晶体熔点不同
3.非晶体
(1)定义:非晶体是指结构无序或者近程有序而长程无序的物质,组成物质的分子(或原子、离子)不呈空间有规则周期性排列的固体,它没有一定规则的外形。
(2)特性:非晶体没有熔点
4.影响熔点的因素:(1)压强(2)杂质。
人教版八下物理知识点经典总结 3
第一节认识静电
一、静电现象
1、了解常见的静电现象。
2、静电的产生
(1)摩擦起电:用丝绸摩擦的玻璃棒带正电,用毛皮摩擦的橡皮棒带负电。
(2)接触起电:(3)感应起电:
3、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
二、物质的电性及电荷守恒定律
1、物质的原子结构: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组成,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以及环绕原子核运动的带负电的电子组成的。而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在一般情况下,物体内部的原子中电子的数目等于质子的数目,整个物体不带电,呈电中性。
2、电荷守恒定律:任何孤立系统的电荷总数保持不变。在一个系统的内部,电荷可以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系统的总的电荷时不改变的。
3、用物质的原子结构和电荷守恒定律分析静电现象
(1)分析摩擦起电(2)分析接触起电(3)分析感应起电
4、物体带电的本质:电荷发生转移的过程,电荷并没有产生或消失。
第二节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一、电荷量和点电荷
1、电荷量:物体所带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量。单位为库仑,简称库,用符号C表示。
2、点电荷:带电体的形状、大小及电荷量分布对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可以把带电体简化为一个点,并称之为点电荷。
二、电荷量的检验
1、检测仪器:验电器
2、了解验电器的工作原理
三、库仑定律
1、内容:在真空中两个静止的点电荷间相互作用的库仑力跟它们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2、大小:
方向:在两个电电荷的连线上,同性相斥,异性相吸。
3、公式中k为静电力常量,
4、成立条件
①真空中(空气中也近似成立),②点电荷
第三节电场及其描述
一、电场
1、电场:电荷的周围存在着电场,带电体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周围的电场发生的。
2、电场基本性质: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
3、电场力:电场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作用力,这种力叫电场力
电荷间的静电力就是一个电荷受到另一个电荷激发电场的作用力。
人教版八下物理知识点经典总结 4
1.电压瞬时值e=Emsinωt电流瞬时值i=Imsinωt;(ω=2πf)
2.电动势峰值Em=nBSω=2BLv电流峰值(纯电阻电路中)Im=Em/R总
3.正(余)弦式交变电流有效值:E=Em/(2)1/2;U=Um/(2)1/2;I=Im/(2)1/2
4.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中的电压与电流及功率关系
U1/U2=n1/n2;I1/I2=n2/n2;P入=P出
5.在远距离输电中,采用高压输送电能可以减少电能在输电线上的损失损′=(P/U)2R;(P损′:输电线上损失的功率,P:输送电能的总功率,U:输送电压,R:输电线电阻)〔见第二册P198〕;
6.公式1、2、3、4中物理量及单位:ω角频率(rad/s);t:时间(s);n:线圈匝数;B:磁感强度(T);S:线圈的面积(m2);U输出)电压(V);I:电流强度(A);P:功率(W)。
注:
(1)交变电流的变化频率与发电机中线圈的转动的频率相同即:ω电=ω线,f电=f线;
(2)发电机中,线圈在中性面位置磁通量最大,感应电动势为零,过中性面电流方向就改变;
(3)有效值是根据电流热效应定义的,没有特别说明的交流数值都指有效值;
(4)理想变压器的匝数比一定时,输出电压由输入电压决定,输入电流由输出电流决定,输入功率等于输出功率,当负载的消耗的功率增大时输入功率也增大,即P出决定P入;
(5)其它相关内容:正弦交流电图象〔见第二册P190〕/电阻、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作用〔见第二册P193〕。
普适式){U:电压(V),I:电流(A),t:通电时间(s)}
人教版八下物理知识点经典总结 5
1. 平衡状态: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 二力平衡: 物体在受到 两个力 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称二力平衡。
二力平衡是最简单的平衡。
2.一对相互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的区别:一对相互作用力:异体、 共线、 等大、反向;一对平衡力:共体、共线、等大、反向关键是受力物体是不是同一个物体
3. 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力叫压力。
压力的大小:固体放在水平面上, F 压=G
压力的方向:垂直于接触面且指向受压物体压力的作用点:在被压物体的表面上(画力的示意图时要注意)
下图为重为 G的物体在接触面上静止不动时所指出的各种情况下所受压力的大小。
5.压强(P):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表示的是 压力的作用效果。
单位是帕斯卡(Pa),还有百帕(h Pa)、千帕(K Pa)、兆帕(M Pa)。
定义式: P= F 压/S 受(P:压强(Pa)F压:压力 (N); S 受:受力面积 (m
2) 1 Pa=1 N/ m2这种由定义引出来的公式叫比值定义法;以前还有速度、密度都是这样引出来的。
注: S 指受力面积≠表面积≠接触面积
6. 帕斯卡是个很小的单位,一张报纸平放时对桌子的压力约0.5Pa.成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
强约为:1.5× 104Pa 。一颗西瓜籽平放在手上,大约为 20Pa;物理意义是 1 平方米的面
积上受到的压力为 20N。
7.增大压强的方法:① F 压→, S 受↓可↑ P②S 受→, F 压↑可↑ P③同时↑ F 压、↑ S 受 可↑ P。同理,反过来可以减小压强。
8.液体压强的产生原因:液体具有重力且具有流动性。
9.液体压强: p (Pa) P= ρ 液 g h (ρ 液:液体的密度 (kg/m 3) ; h :深度 (m) 【从液面到所求点的竖直距离】 );从公式中看出:液体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容器的底面积、容器形状均无关。著名的帕斯卡破桶实验充分说明这一点。
10. 液体压强的规律:
⑴液体对容器底和测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⑵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⑶ 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⑷ 不同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11. 计算压力和压强的一般方法:
①固体:先算压力,再由 P= F 压/S 受计算压强( 固体放在水平面上,F压=G)
②液体:先由 P=ρ 液 g h 计算压强,再由 F 压=P× S 受计算压力。
12. 特殊情况:
①P=ρ固 g h 也适用于固体,但要求固体放在水平面上,并且上下一样粗。
②F压=G也适用于液体,但要求液体放在水平面上,并且上下一样粗。
13. 液体压力和压强的特点
15. 连通器的定义: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
原理:连通器里装一种液体且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的液面保持相平;如锅炉水位计。
16.帕斯卡原理:加在密闭液体上的压强,能够大小不变地被液体想各个方向传递。如汽车液压千斤顶、汽车液压刹车系统、铲车都是液压技术的应用。 (适用于静止的液体和温度、体积不发生变化的静止气体) 液压技术能在无噪音的情况下把力放大, 其放大的倍数由活塞面积的倍数决定。 公式为 F1/S 1=F2/S 2,即 F2= S2/S 1 × F 1
17.固体 (能大小不变地) 传递压力,液体 (能大小不变地) 传递压强,所以计算时固体先计算压力,液体先计算压强
18. 大气压强: 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 一般有 p0 表示。
说明: “大气压”与“气压”是有区别的,大气压指直接和空气相连的气体压强,也就是空气压强,而气压指一部分的气体压强;如高压锅内的气压——指部分气体压强。高压锅外称大气压。
产生原因:因为 空气受重力并且具有流动性。
19. 两个重要的实验:
① 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的大气压强的存在
② 托里拆利实验:不但证明的大气压强的存在,还精确的测出了大气压值: 760mm汞柱高,即 P0=ρ 液 g h =1.01 × 10 5Pa(1 标准大气压下≈ 1.0x10 5Pa)
20. 大气压的特点: 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且空气中某点向各个方向的大气压强都相等。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且大气压的值与地点、天气、季节的变化有关。一般来说,晴天大气压比阴天高,冬天比夏天高。
人教版八下物理知识点经典总结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