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通用学习方法 > 学习经验

物理初二上册知识点大全精选

发布时间: 浏览量:1

物理学起始于伽利略和牛顿的年代,它已经成为一门有众多分支的基础科学。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也是一门崇尚理性、重视逻辑推理的科学。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物理力学知识点小结,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

物理初二上册知识点大全精选 1

一、两种电荷

1. 摩擦起电

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叫摩擦起电。

2. 两种电荷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负电荷。

3.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同中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4. 验电器

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原理:利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5. 电荷量(电荷)

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简称电荷;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符号为 C。

6. 元电荷

(1)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组成;

(2)最小的电荷叫元电荷(一个电子所带电荷)用 e 表示;e=1.6×10--19;

(3)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总共所带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电性相反,整个原子呈中性。

7. 摩擦起电的实质

电荷的转移。(由于不同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所以摩擦起电并没有新的电荷产生, 只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一个物体,失去电子的带正电,得到电子的带 等量负电)

8. 导体和绝缘体

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酸碱盐溶液),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橡胶、玻璃、塑料等) ;导体和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

二、电流和电路

1. 电流

(1)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电流方向: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负电荷定向移动方向和电流方向相反) ;

(3)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

2. 电路

(1)用导线将用电器、开关、用电器连接起来就组成了电路;

(2)电源:提供电能(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

(3)用电器:消耗电能(把电能转化成其它形式的能)的装置。

3. 电路的工作状态

(1)通路:处处连通的电路

(2)开路:某处断开的电路

(3)短路:用导线直接将电源的正负极连同

4. 电路图及元件符号

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电路图画电路图时要注意:整个电路图导线要横平竖直;元件不能画在拐角处。

三、串联和并联

1. 串联电路

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叫串联电路

串联电路特点:电流只有一条路径;各用电器互相影响。

2. 并联电路

把电路元件并列连接起来的电路叫并联电路

并联电路特点:电流有多条路径;各用电器互不影响。

3. 常根据电流的流向判断串、并联

从电源的正极开始,沿电流方向走一圈,回到负极,则为串联,若出现分支则为并联。

4. 电路的连接方法

(1)线路简捷、不能出现交叉;

(2)连出的实物图中各元件的顺序一定要与电路图保持一致;

(3)一般从电源的正极起,顺着电流方向,依次连接,直至回到电源的负极;

(4)并联电路连接中,先串后并,先支路后干路,连接时找准节点。

5. 在连接电路前应将开关断开

四、电流的测量

1. 电流

表示电流强弱的物理量,符号 I ,单位是安培,符号 A,还有毫安(mA)、微安(μ A)1A=10-3 mA=10-6 μA

2. 电流的测量

用电流表;符号○ A

3. 电流表的结构

接线柱、量程、示数、分度值

4. 电流表的使用

(1)先要三“看清”:看清量程、指针是否指在临刻度线上,正负接线柱;

(2)电流表必须和用电器串联;(相当于一根导线)

(3)选择合适的量程(如不知道量程,应该选较大的量程,并进行试触。 )

注:

试触法:先把电路的一线头和电流表的一接线柱固定,再用电路的另一线头迅速试触电流表的另一接线柱, 若指针摆动很小 (读数不准),需换小量程,若超出量程(电流表会烧坏) ,则需换更大的量程。

5. 电流表的读数

(1)明确所选量程;

(2)明确分度值(每一小格表示的电流值);

(3)根据表针向右偏过的格数读出电流值。

物理初二上册知识点大全精选 2

力知识点总结

1.什么是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4.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合是N。1牛顿大约是你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5.实验室测力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

6.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7.弹簧测力计的用法:(1)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2)认清最小刻度和测量范围;(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测量时弹簧测力计内弹簧的轴线与所测力的方向一致;⑸观察读数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盘垂直。(6)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8.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9.力的示意图就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具体的画法是:

(1)用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2)延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

(3)若在同一个图中有几个力,则力越大,线段应越长。有时也可以在力的示意图标出力的大小,

10.重力:地面附近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 重力。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11. 重力的计算公式:G=mg,(式中g是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9.8 牛顿/千克,在粗略计算时也可取g=10牛顿/千克);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12.重垂线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原理制成。

13.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

14.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 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是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15.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 有关系。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16.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增大压力和使接触面粗糙些。

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1)使接触面光滑和减小压 力;(2)用滚动代替滑动;(3)加润滑油;(4)利用气垫。(5)让物体之间脱离接触(如磁悬浮列车)。

物理初二上册知识点大全精选 3

加速度

1.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2.速度的变化量与所需时间的比值叫加速度。

3.公式:a= (vt-v0)/t,单位:m/s2 是速度的变化率。

4.加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 Dv 的方向相同。

5.注意 v, △v,△v/t的区别和联系。△v 大,而△v/t 不一定大,反之亦然。

物理初二上册知识点大全精选 4

第一节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当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改变时,可以判断受到了力的作用。

5、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6、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7、力的表示法: 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二、弹力

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失去力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2、塑性:在受力时发生形变,失去力时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3、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

4、力的测量:

⑴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⑵分类:弹簧测力计、握力计。

⑶弹簧测力计:

A、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使用方法:“看”: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零;“调”:调零;“读”:读数=挂钩受力。

C、注意事项: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量程。

三、重力:

⑴重力的概念: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1、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2、重力跟质量的比值是个定值,为9.8N/Kg。

这个定值用g表示,g= 9.8N/Kg

⑵重力大小的计算公式G=mg 其中g=9.8N/kg 它表示质量为1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

⑶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 面是否水平。

⑷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假如失去重力将会出现的现象:(只要求写出两种生活中可能发生的)

① 抛出去的物体不会下落;② 水不会由高处向低处流③ 大气不会产生压强;

物理初二上册知识点大全精选 5

1、做好及时的复习。上完课的当天,必须做好当天的复习。复习的有效方法不只是一遍遍地看书和笔记,而最好是采取回忆式的复习:先把书、笔记合起来回忆上课时老师讲的内容,例如:分析问题的思路、方法等(也可边想边在草稿本上写一写)尽量想得完整些。然后打开书和笔记本,对照一下还有哪些没记清的,把它补起来,就使得当天上课内容巩固下来了,同时也就检查了当天课堂听课的效果如何,也为改进听课方法及提高听课效果提出必要的改进措施。

2、做好章节复习。学习一章后应进行阶段复习,复习方法也同及时复习一样,采取回忆式复习,而后与书、笔记相对照,使其内容完善,而后应做好章节总节。

3、做好章节总结。章节总结内容应包括以下部分。本章的知识网络。主要内容,定理、定律、公式、解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常规典型题型、物理模型等。自我体会:对本章内,自己做错的典型问题应有记载,分析其原因及正确答案,应记录下来本章觉得最有价值的思路方法或例题,以及还存在的未解决的问题,以便今后将其补上。

4、做好全面复习。为了防止前面所学知识的遗忘,每隔一段时间,最好不要超过十天,将前面学过的所有知识复习一篇,可以通过看书、看笔记、做题、反思等方式。

TAG标签: 物理 知识点

物理初二上册知识点大全精选_精选范文网

物理学起始于伽利略和牛顿的年代,它已经成为一门有众多分支的基础科学。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也是一门崇尚理性、重视逻辑推理的科学。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物理力学知识点小结,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物理力学知识点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