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性及做法大全精选
相关文章
谓品德即是品质的简称,是个体的现象,是个体将社会道德内化为道德意识并在行动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由于小学阶段,小学生的年龄小、知识和经验少、辨别是非的能力差,导致他们会不知不觉的模仿不良行为,受到一些消极思想的影响,甚至会作出一些违背道德的事来。正如有位学者所说的:有德无才是次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所以,我们更要注重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
加强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性及做法大全精选 1
品德是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准则转化为个人的道德信念和道德意向并在言行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是社会道德现象在个人身上的反映。
学生的品德是其成就事业的杠杆。良好的个人品德本应成为每个人立足社会不可或缺的“无形资本”。但是,长期以来,在学校德育教育中一直存在着道德观念与道德实践两极分化的现象。一方面,在德育课堂和各种公开场合,我们推行高标准的一极,要求学生树立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和信念,正确处理个人和集体关系,培养诚实守信、谦恭礼让的道德品质,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使学生成为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另一方面,在学生日常行为管理规范中,我们的行为要求是低标准的另一极,常常将人际交往的“忌语”、文明行为的基本“承诺”、各种日常生活规则都纳入道德规范的要求。但这种行为上的低要求,事实上使学校学生的道德水平呈下降的趋势。而且,高标准的强化教育导致了学生不同程度的逆反心理,部分学生“知其善而不为,知其恶而不改”。因此,重视学生的品德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一个学生只有真正具备优秀的道德品质,才能获得更好的立足社会的无形资本,才可使个人的发展更全面、生活更幸福,使人类社会更美好。
加强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性及做法大全精选 2
1、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对于学生来说,有许多道德品质可以从培养行为习惯开始,以后再给予意义。从行为习惯入手,对中小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不失为一条科学的途径。
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习惯。透过一个细微的习惯,往往能分析一个人的思想、作风、道德或文明的程度。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能使品德从内心出发,不走弯路而达到高境界。
从系统科学的观点来看,道德习惯是道德行动自动化的过程,是由不经常的道德行动转化为个人品德的突破点,是品德发展的质变的指标。良好的道德习惯的形成是道德教育的重要目的。
2、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好的家风就是一所好学校。在平时的学校教育中,家风体现在孩子的言行之中,家教也是一个家风的体现,它是通过孩子的言行表现出来。在为人处事方面,对别人要做到宽容、和善、认真地对待;在生活上,做到细心,对每件事都坚持认真地去处理。
在道德方面,我时常提醒自己绝不做任何破坏、违反社会规则的事情,我会尽力地做好道德上的小事情,从身边的小事情做起,不要做得最好,但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对待它们。
3、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爱国主义是几千年来巩固其祖国的最深切感受。这是一个永久性的问题,但在第一次教育和第一次研究的影响下,我们经常忽略这一主题。引导学生从小就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真正了解一个人与国家的密切关系,真正把自己视为祖国的未来,有远大的理想,并发挥主人的作用。
4、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道德素质。
在这个混乱的社会中,让学生区分是非,知道什么是守法,什么是非法,教育学生有关法律知识,教师利用生活中的例子对学生进行法律教育。许多学生都是法律知识的宣传者,他们通过法律等活动进入课堂,使学生从小就能树立法律意识,成为守法的好学生。
百年规划,教育导向,作为教育者,教师的任务不仅要教导和混淆,更重要的是要教育人,学生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才能成为祖国的支柱。
5、加强人情教育。
应该加强对学生在课堂上的教育。在“朋友之间”的教学过程中,除了解释朋友之间的良好帮助外,学生还会背诵朋友的诗,加深他们对朋友的了解,让他们知道什么是家庭,老师,学生,友谊。
社会的文明与和谐是每个人共同努力的结果。每个人都应该给予一点爱,以实现我爱每一个人的美好未来,每个人都爱我,并促进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加强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性及做法大全精选 3
翻开历史的画卷,道德品行修养,古往今来都被人们看作是立身之本、治国之要。在中国,先秦时期就十分重视道德修养,他们把个人的道德修养,同齐家、治国、平天下结合起来,认为“物有本末、事有终始”,一切都要从修养个人的道德品行做起,只有修身才能齐家,然后才能达到治国平天下的目的。宋明时期的理学家们也提出要 “居敬穷理”和“省察克治”。明清之际的思想家颜元等人则强调“习行”,主张在习行中迁善改过,提高人的道德品质。在中国革命过程中,许多无产阶级革命家,都十分重视道德品质的修养。
刘少奇曾作《论共产党员的修养》长篇讲话;周恩来曾手订《我的修养要则》作为自己政治、思想、道德修养的座右铭。在本世纪之初,我国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强调要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实行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在西方,古希腊的赫拉克利特,强调“教养是有教养人的第一个太阳”。亚里士多德更是把教育和修养看作是人们能否具有美德的重要条件。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道德修养对于纯洁人们的道德意识、培养道德品质、形成道德行为,进而达到理想的道德境界,具有重要意义。它指出,只有在改造客观世界的斗争中,人们的道德品质才能真正得到改造。
纵观改革开放30多年来,虽然我国在经济建设方面已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城乡面貌都有了巨大的变化。但是在社会道德建设方面,还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诸如 “毒胶囊”“虐童”“人体试验” “白酒塑化剂”、 “速成鸡”…… 等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人生观价值观扭曲之类事件屡屡发生。这些问题不断冲击着社会的道德底线,挑战着社会的公序良俗,拷问着人们的道德良知。
因此,于发展大局而言,很大程度上,全体社会成员的道德品行修养素质,关乎一个社会是否文明进步,关乎一个国家能否长治久安。于公民个体而言,道德品行修养就是一个人的第二身份证,相对外表而言,个人的道德品行修养才是他真正的形象。这正如五千多年前,“四书”之首《大学》所倡导的 “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也正如意大利诗人彼德拉克所强调的“不朽之名誉,独存于德”。的确,相对于任何其他东西来说,个人的道德品行才是第一位的。财富虽然可以让人的物质需求得到丰富、得到满足,但唯有道德品行才是真正充实自身的精神食粮,个人的道德品行修养才是至高无上的。
加强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性及做法大全精选 4
1、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对于学生来说,有许多道德品质可以从培养行为习惯开始,以后再给予意义。从行为习惯入手,对中小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不失为一条科学的途径。
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习惯。透过一个细微的习惯,往往能分析一个人的思想、作风、道德或文明的程度。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能使品德从内心出发,不走弯路而达到高境界。
从系统科学的观点来看,道德习惯是道德行动自动化的过程,是由不经常的道德行动转化为个人品德的突破点,是品德发展的质变的指标。良好的道德习惯的形成是道德教育的重要目的。
2、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好的家风就是一所好学校。在平时的学校教育中,家风体现在孩子的言行之中,家教也是一个家风的体现,它是通过孩子的言行表现出来。在为人处事方面,对别人要做到宽容、和善、认真地对待;在生活上,做到细心,对每件事都坚持认真地去处理。
在道德方面,我时常提醒自己绝不做任何破坏、违反社会规则的事情,我会尽力地做好道德上的小事情,从身边的小事情做起,不要做得最好,但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对待它们。
3、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爱国主义是几千年来巩固其祖国的最深切感受。这是一个永久性的问题,但在第一次教育和第一次研究的影响下,我们经常忽略这一主题。引导学生从小就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真正了解一个人与国家的密切关系,真正把自己视为祖国的未来,有远大的理想,并发挥主人的作用。
4、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道德素质。
在这个混乱的社会中,让学生区分是非,知道什么是守法,什么是非法,教育学生有关法律知识,教师利用生活中的例子对学生进行法律教育。许多学生都是法律知识的宣传者,他们通过法律等活动进入课堂,使学生从小就能树立法律意识,成为守法的好学生。
百年规划,教育导向,作为教育者,教师的任务不仅要教导和混淆,更重要的是要教育人,学生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才能成为祖国的支柱。
5、加强人情教育。
应该加强对学生在课堂上的教育。在“朋友之间”的教学过程中,除了解释朋友之间的良好帮助外,学生还会背诵朋友的诗,加深他们对朋友的了解,让他们知道什么是家庭,老师,学生,友谊。
6、家庭、社会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保障
社会要努力为学生创造宽松的生活环境,多方努力,创造环境,家庭因素对学生的心理健具有直接的影响、作用。家长认为孩子一口.进入了学校,就是进入了“深险柜”对孩子的思想品德,学习生活往往漠不关心,放任白流,认为学生交给了老师,就是教师学校的事了。殊不知学生接触和生活的环境是多方面的,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人迹环境等。这些环境冈素都会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马克思说:“人是社会的动物”学生作为社会性的人,他不仅要接触家庭、学校,还是接触社会。而现在社会上有一些不好的东西,对生理、心理都尚未成熟的学生来说,诱感相当大,稍不加以重视,他们就极有可能走上歧路,堕落为犯罪分子,甚至成为千古罪人。而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是相当人的,学生在他的一生中首先接触到的教育利一生中自始自终都离不开教育就是家教,家庭教育作为社会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既是家K法定的义务,义是家长的社会责任利道德责任。因此对青少年进行德育应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必须贯穿丁家庭、学校、社会的各个方面为学生创造一个健康、向上的学习生活环境,让他们在这样的环境中自然、自觉地克服或改变自己那些不符合规范的行为和作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长期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其作用和影响是不可低估的。
加强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性及做法大全精选 5
一是要加强自修。生活就是一门自修课。只有不断的自我修炼,个人的道德品行素质才能不断的提高。美国的富兰克林就是一个加强自我修炼的很好例子。他在青年时代就对自己提出了13个条目的道德修炼计划:节制、沉默、程序、决定、 俭朴、 勤劳、诚恳、正直、中庸、清洁、宁静、贞洁 、谦逊,并且制成册子,坚持天天努力,不懈修炼,严于律己,最终成了十九世纪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外交家和科学家。
二是要不断自省。多多自我反省。只有不断的自我反省,才能发现自身的不足,才会取得进步。曾子启示我们:“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通过自我意识不断省察自己言行,达到扬长避短。
其目的正如朱熹所说:“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三是要强化自律。坚持从细节做起,从小事做起,随时随地,自觉养成一种修炼道德品行的习惯。伟大的无产阶级导师列宁就是我们注重自身道德品行修养的榜样。还记得小时候学过的课文,有这么一个故事:有一次列宁去克里姆林宫理发室理发。当时,这个理发室只有两个理发师,忙不过来,很多人都坐着排队,等候理发。列宁进去后,大家连忙让座,并且请列宁先理,可是列宁却微笑着对大家说:“谢谢同志们的好意。不过这样做是要不得的,每个人都应该遵守公共秩序,按照先后次序理发。”他说完后,就随手搬了一把椅子,坐在最后一个位置上。
加强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性及做法大全精选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