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散文知识点经典大全
相关文章
狂风呼啸,雪花飘舞,这是冬的景致;冰雪融化,万物复苏,这是春的气息;欢乐像一只无形的神鸟,无处不在,笑声像一缕阳光,慢慢融化冰雪,而知识就像一个源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语文基础知识点归纳2020,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语文散文知识点经典大全 1
《世说新语》两则
1. 通假字
尊君在不(“不”同“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2. 一词多义
元方时年七岁(当时) 学而时习之(时常)
3. 古今异义
太丘舍去(古义:离开;今义:前往)
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对子侄辈的统称;今义:儿子和女儿)
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约定;今义:日期)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古义:玩耍;今义:戏剧,杂技)
下车引之(古义:拉;今义:引导)
元方入门不顾(古义:回头看;今义:照顾或顾客)
4. 词类活用
友人惭(形容词用作动词,感到惭愧)
5. 文言句式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判断句)
白雪纷纷何所似?(倒装句,宾语前置)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省略句,省略主语)
6. 字音字形
谢太傅(fù) 谢道韫(yùn) 陈寔(shí) 尊君在不(fǒu)
7. 重难词语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家庭聚会)
俄而雪骤(不久,一会儿)
公欣然曰(愉快的样子)
差可拟(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
未若柳絮因风起(凭借)
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
太丘舍去(离开)
去后乃至(乃,才;至,到)
相委而去(丢下,舍弃)
下车引之(拉)
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
8.文章主旨
《咏雪》写了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安家里的一个生活故事,表现了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勾画了古人家庭教育、家庭生活的画面。
《陈太丘与友期》讲述了七岁儿童陈元方的故事,表现出陈元方小小年纪即明白事理、落落大方的品质,同时也侧面告诫人们做事要讲诚信。
9.咏雪诗积累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唐】韩愈《春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唐】李白《北风行》
初中语文散文知识点经典大全 2
第一单元
第1课《消息二则》
1.文学常识
《新闻两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选自《人民日报》,《中原我军解放南阳》选自《东北日报》)。作者,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文学家,书法家,新中国的缔造者。代表作品:《沁园春雪》《长征》《论持久战》等。
2.文章思想内容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作者用富有感情的笔调,简明扼要地报道了渡江战斗的过程,赞扬了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的精神,也从侧面反映出国民党军队军心涣散、毫无斗志的状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新闻报道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胜利横渡长江的战况,歌颂了我军英勇善战的精神,展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雄气概,给全国人民和全军将士以极大的鼓舞,对瓦解敌军斗志、鼓舞我军士气起了很大的作用。
3.重点字词
芜湖(wú) 击溃(kuì) 督战(dū)绥靖(suí jìng) 阻遏(è) 荻(dí)港
摧枯拉朽(xiǔ) 歼灭(jiān) 要塞(sài) 杜聿(yù)明 锐不可当(dāng)
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1.文学常识
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部分遗产作为基金在1900年创立的,于1901年首次颁发。诺贝尔奖分设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五个奖项。
消息,是用概括的叙述方式,比较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的一种文体。一般来说,消息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构成。
2.文章思想内容
本文是路透社的一篇新闻,它介绍了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时间、地点、获得者和原因,并补充说明了诺贝尔奖的资金来源、资金管理和评议情况,是一篇典型的新闻报道。
3.重点字词
颁发(bān) 仲裁(zhòng cái) 遗嘱(zhǔ) 巨额(é)
第3课《“飞天”凌空》
1.文学常识
新闻特写 是指采用类似于特写的手法,以形象化的描写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件中最具有价值、最生动感人、最富有特征的片段和部分予以放大,从而鲜明地再现典型人物、事件、场景的一种新闻体裁。它通过一个片段、一个场面、一个镜头,对事件或人物做出形象化的报道。
2.文章思想内容
本文采用特写的形式叙述了吕伟跳水的过程以及产生的反响,再现了“5136”这一跳水动作的优美,具有浓厚的文学色彩,表达了对运动员的赞美之情和身为中国人的骄傲之感。
3.重点字词
凌空(líng) 翘首(qiáo) 轻盈(yíng) 由衷(zhōng)
悄然(qiǎo) 屏息敛声(bǐng) 眼花缭乱(liáo) 震耳欲聋(zhèn)
第4课《一着惊海天》
1.文学常识
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
通讯的特点:严格的真实性;报道的客观性;较弱的时间性;描写的形象性;议论色彩较浓。
通讯的分类:它包括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两类,特写也是通讯的一种。
2.文章思想内容
本文抓住歼-15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这一最具历史意义的时刻,采用现场特写的写法,生动地再现了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那惊心动魄的一刻,流露出作者强烈的自豪之感。
3.重点字词
着陆 (zhuó)) 凛冽(lǐn liè) 默契(qì)
殚(dān))精竭(jié)虑
镌刻 (juān) 桅杆(wéi) 娴熟(xián)
初中语文散文知识点经典大全 3
第17课 公输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郢yǐng敝 舆yú 犀兕xī sì 鼋鼍yuán tuó
鲋fù鱼 文梓zǐ 楄pián 守圉yù
2.根据语境,给下列多音字注音。
公输盘bān 请说shuō之 见xiàn我于王
长zhàng木 禽滑gǔ厘
3.解释下面加点词。
(1)起于鲁 起:出发,动身。
(2)请说之 说:解释。
(3)胡不已乎 胡:为什么。已:停止。
(4)以牒为械 牒:木片。
(5)吾知所以距子矣 所以:用来……方法。
(6)不可谓知类 知类:明白事理。
(7)请献十金 请:请允许我。
(8)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寇:入侵。
4.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公输盘不说
说通悦 解释为高兴、愉快
(2)吾知所以距子矣
距通拒 解释为对抗
(3)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圉通御 解释为抵挡
(4)公输盘诎
诎通屈 解释为理屈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用原文填空。
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子何命焉为?
先生有什么见教呢?
(2)愿借子杀之。
希望借助您去杀了他。
(3)宋何罪之有?
宋国有什么罪呢?
(4)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
楚国土地方圆五千里,宋国土地方圆(不过)五百里,这好像彩饰篷车与破车相比。
(5)虽杀臣,不能绝也。
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杀尽(宋国的抵抗者)。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公输》选自《墨子·公输》。
2.墨子,名翟,是春秋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初中语文散文知识点经典大全 4
第一单元 (亲情、家庭生活)
一、重点字词(加粗字听写,常规字了解):
1.《散步》 莫怀戚(qī)
嫩芽 分歧(qí) 取决 诀别 熬
拆散 折断(zhé) 折(shé)本 折(zhē)腾
粼粼 一霎(shà)时 刹(chà)那间 刹(shā)车
各得其所 :每个人都得到好的结果。
例 句:妈妈在跳舞,爸爸看电视,爷爷听广播,大家各得其所。
2.《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瘫痪 暴怒饶恕捶打 烂漫暴躁干燥 憎(zēng)恨
憔悴荟萃 萃取 纯粹纳粹鞠躬尽瘁心力交瘁
宿(sù)舍 星宿(xiù) 一宿(xiǔ) 絮叨(dāo) 叨(dáo)咕
喜出望外:望:希望,意料。由于没有想到的好事而非常高兴。
例 句:听了春游去游乐场的消息,我喜出望外。
3.《羚羊木雕》 张之路
攥 脸颊 反馈 犄(jī)角 逮(dǎi)着玩 羚羊
抹(mǒ)泪 抹(mā)布 拐弯抹(mò)角
自作主(zuò)张 作(zuō)坊
4.《金色花》 泰戈尔、《荷叶?母亲》冰心
隐匿(nì) 繁衍(yǎn) 菡萏(hàn dàn) 攲(qī)斜
祷告 祈祷(qí dǎo)
销声匿迹 姊妹 繁杂 徘徊 覆盖
阴影 荫(yīn)蔽 荫庇(yìn bì):庇护
并蒂 真谛 谛听缔约缔交
5.《世说新语》两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
(划线部分默写)
内集:家庭聚会。 讲论文义:谈论诗文。 因:凭借。
俄而:不久,一会儿。 引:拉。 顾:回头看。 去:离开。 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中午。
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 差:大致,差不多。 拟:相比。 期行:相约同行。 期:约定。
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 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 委:丢下、舍弃
二、文学常识:(划线部分默写)
1.史铁生:北京人,当代作家。著有散文集《我与地坛》、《病隙碎笔》。
2.泰戈尔:印度文学家,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著有诗集《吉檀迦利》、《园丁集》等。
3.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作家。著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往事》、《寄小读者》等。
4.《世说新语》: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趣事)。
三、文言文翻译(核对)
《咏雪》:
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下雪天召开家庭聚会,他与子侄辈的人谈论诗文。不一会儿,雪下得紧了,谢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儿子胡儿说:“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太傅大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风飞起。”谢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谢道韫就是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来,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太丘走后朋友才到。元方这时七岁,在门外玩耍。朋友问元方:“你父亲在家吗?”元方回答说:“等你很久,你没有来,他已经离开了。”朋友便很生气说:“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自己走了。”元方说:“您跟父亲约好正午见,正午时您还不到,就是没有信用;对着人家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想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大门。
四、名著导读:(划线部分会背)
《繁星》《春水》是冰心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大致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冰心宣扬“爱的哲学”,与母爱紧密相连的是对童真、童趣、童心及一切新生事物的珍爱。二、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三、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在艺术上,《繁星》《春水》兼采中国古典诗词和泰戈尔哲理小诗之长,形式短小意味深长,语言清新淡雅、活泼明丽、明白晓畅、情韵悠长。
另注:名著导读中出现的小诗,要将其后的赏析熟读成诵。
初中语文散文知识点经典大全 5
1.《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该书是北宋(朝代)司马光(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 362年间的史事。
2.孙权劝学的原因是“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孙权劝学的学习方法是“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孙权劝学劝的语言是“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孙权劝学的成果是“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以上均填课文原句)
3.鲁肃的话表现了他惊讶、敬佩的情感,也从侧面写出了吕蒙学有所获;文末的“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更进一步阐明了这一点。
4.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刮目相待、开卷有益。
5.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劝学。
6.孙权是用什么方法劝吕蒙学习的?
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
7.注意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所表示的语气。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通“耶”,表反问语气,相当于“吗”。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耳:表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乎: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
8.本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有哪些?
(1)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
(2)我们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事物。
(3)不能因为事情繁忙就放弃学习,坚持读书是有益的。
(4)要善于听取他人的建议或意见。
(5)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广泛涉猎总会学有所成。
9.本文虽短,但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刻画了鲜明的人物性格。请概括他们的性格特点。
孙权:豁达、大度,待人坦诚、平易,有幽默感的一位明君;关心部下,对部下要求严格,善劝。
吕蒙:乐于接受劝告,勤奋好学;机敏精干、虎虎有生气的将才。
鲁肃:直爽、敬才、爱才;忠厚的长者。
10.找出鲁肃赞扬吕蒙的语句,并指出这里是什么描写。其作用是什么?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这里是侧面描写。__作用:突出表现吕蒙学有所成。
11.孙权的哪些主张和行动值得我们重视和效仿?
孙权认为广泛地学习很有益处,不能因为事务多、时间少就不学习。
12.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文章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结尾。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志同道合。这最后的一笔,是鲁肃“与蒙论议”的余韵,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13.表明吕蒙自己治学的毅力和自信心的语句是哪句?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14.这篇短文省略了一部分内容,你知道是什么吗?结合我们已掌握的写作知识,谈谈这样写的好处。
省略的内容:吕蒙的学习过程。__好处:这一部分与中心内容无关,可以省略,这样既节省笔墨,又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
初中语文散文知识点经典大全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