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归纳参考大全
相关文章
古今中外有学问的人,有成绩的人,总是十分留意积累的。知识就是积累起来的,经验也是积累起来的。我们对什么事情都不应当像过眼云烟。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九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归纳参考大全 1
《论语》十二章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人不知而不愠
愠:生气,恼怒
(2)吾日三省吾身
日:每天
省:自我检查、反省
(3)为人谋而不忠乎
忠:竭尽自己的心力
(4)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信:诚信
(5)三十而立
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
(6)四十而不惑
惑:迷惑,疑惑
(7)不逾矩
逾:越过
矩:法度
(8)学而不思则罔
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9)思而不学则殆
殆:疑惑
(10)人不堪其忧
堪:能忍受
(1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喜爱,爱好
(12)曲肱而枕之
肱:胳膊
(13)于我如浮云
于:介词,对,对于
(14)逝者如斯夫
逝:往、离去
斯:代词,这,指河水
(15)三军可夺帅也
夺:改变
(16)博学而笃志
笃:坚定
(17)切问而近思
切:恳切
(18)仁在其中矣
仁:仁德
2.解释下列各组中的加点词。
(1)而
学而时习之(连词,表承接)
温故而知新(连词,表承接)
学而不思则罔(连词,表转折)
人不知而不愠(连词,表转折)
(2)为
为人谋而不忠乎(替)
可以为师矣(做)
3.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含义。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同“悦”,愉快)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义。
可以为师矣
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能够
5.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
(1)学而时习之(名词用作状语,按时)
(2)吾日三省吾身(名词用作状语,每天)
(3)温故而知新(形容词用作名词,分别译为“学过的知识”“新的理解和体会”)
(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5)饭疏食(名词用作动词,吃)
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不也是很有才德的人吗?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疑惑。
(4)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在河边上感叹说:“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九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归纳参考大全 2
1.英国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哈姆雷特》《李尔王》《奥赛罗》《麦克佩斯》
2.四言诗是:我国汉代以前最通行的诗歌形式,通章或通篇每句四字。
3.四体不勤中的四体指:人的四肢
4.四大皆空是指:(佛语)地水火风组成的宇宙四种元素
5.管仲把礼义廉耻四道德看作治国的四个纲。
6.四六文指;骈文的一种,全篇多以四字或六字相间为句,盛行于南朝。
7.春秋五霸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公秦穆公宋襄公
8.五等爵位指:公爵候爵伯爵子爵男爵
9.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10.五行:金木水火土//仁义礼智信
11.五常(五伦):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
12.五教: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13.五音:宫商角徵羽
14.五刑:(隋前)墨劓刖宫大辟(隋后)笞杖徒流死
15.死的五称:天子-崩诸候-薨大夫-卒士-不禄平民-死
16.唐代五大书法家:柳公权颜真卿欧阳洵褚遂良张旭
17.五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本游记》《红楼梦》《金瓶梅》
18.五谷:稻麦黍菽麻
19.五彩:青黄红白黑
20.唐代以后的五代指: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21.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22.五毒:蝎蛇蜈蚣壁虎蟾蜍
23.五更与时钟的对应是:一更(19-21)二更(21-23)三更(23-1)四更(1-3)五更(3-5)
24.五官:耳目口鼻身
25.新中国五位语言大师: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赵树理
26.五荤:(佛语)大蒜韭菜薤葱兴渠
27.五岭: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
28.五味:甜酸苦辣咸
29.五香:花椒八角桂皮丁香花蕾茴香子
30.五脏:心肝脾肺肾
31.五陵:高祖长陵惠祖安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昭帝平陵
32.五湖:洞庭湖鄱阳湖太湖巢湖洪泽湖
33.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34.六艺经传指:诗书礼易乐春秋
35.通五经贯六艺中的六艺指:礼乐书数射御
36.造字六书:象形指示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37.诗经六义措:风雅颂赋比兴
38.六部;户部吏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39.六亲;父母兄弟妻子
40.古代婚嫁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徵清期亲迎
41.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都建都建康,史称六朝。
42.六畜:马牛羊狗猪鸡
43.苏门六君子: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来陈师道李麃
44.六甲:六十甲子//甲子甲寅甲辰甲午甲申甲戌//妇女怀孕
45.六尘佛教名词)声色香味触法六种境界
46.六合:天地(上下)东西南北
47.佛教六根佛教名词)眼耳鼻舌身意
48.科举考试中的五魁:各级考试的第一名
九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归纳参考大全 3
第20课《梦回繁华》
1.文学常识
毛宁,我国书画评论家。
2.重点字词
汴梁(biàn) 田畴(chóu) 跋涉(bá) 漕运(cáo)
舳舻(zhú lú) 握篙(ɡāo) 摩肩接踵(zhǒnɡ) 络绎不绝(luò yì)
长而不冗(rǒnɡ) 遒劲(qiújìnɡ)
舳舻相接:船只首尾衔接。舳,船尾。舻,船头。
春寒料峭:料峭,微寒。形容初春的寒冷。
车水马龙:车像流水,马像游龙。形容来往车马很多,连续不断的热闹情景。
摩肩接踵:肩并肩,脚碰脚。形容人很多,很拥挤。
络绎不绝:形容行人很多,往来不断。遒劲:雄健有力。
形态各异:指很多事物形状、姿态、形式不尽相同,各有各的特色。
3.主题思想
本文通过对《清明上河图》结构和内容的阐述,介绍了北宋汴梁的生活面貌,展现了一派繁荣景象,肯定了《清明上河图》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九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归纳参考大全 4
顺叙: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的进行叙述。
倒叙:突出事件的结局,制造悬念。
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丰富。
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平叙: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
九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归纳参考大全 5
《论语》十二章
1. 通假字
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用在整数与零数之间)
2. 一词多义
人不知而不愠(动词,了解) 温故而知新(动词,得到)
学而时习之(代词,学到的东西)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
3. 词类活用
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
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
传不习乎(动词用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温故而知新(形容词用作名词,旧的知识,新的理解与感悟)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形容词用作动词,喜欢,爱好)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趣)
饭疏食饮水(名词用作动词,吃饭)
4. 古今异义
可以为师矣(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示许可或能够)
5. 文言句式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省略句,“其不善者而改之”前省略了“择”)
6. 字音字形
论语(lún) 不亦说乎(yuè) 愠(yùn) 三省(xǐng)
传不习乎(chuán) 罔(wǎng) 殆(dài) 箪(dān)
好之者(hào) 曲肱(gōng) 笃(dǔ)
7. 重难词语
学而时习之(按一定的时间复习。时,按时)
人不知而不愠(生气,发怒)
吾日三省吾身(日,每天;三,泛指多次;省,自我检查,反省)
为人谋而不忠乎(替)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真诚,诚实)
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
四十而不惑(迷惑,疑惑)
不逾矩(越过,超过;规矩,规范)
学而不思则罔(迷惑,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思而不学则殆(有害)
人不堪其忧(忍受)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喜欢,爱好)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为乐趣)
于我如浮云(对,对于)
择其善者而从之(好的方面,优点)
逝者如斯夫(逝,流逝;斯,这,指河水)
不舍昼夜(舍弃)
博学而笃志(忠实,坚守)
仁在其中矣(仁德)
8. 成语归纳
不亦乐乎 温故知新 择善而从 三人行,必有我师
9. 文章主旨
本文所选的这十二章,阐述了求知的态度、学习的方法和修身做人的道理,启迪我们:学习要有端正的态度和良好的方法,做人要有仁爱之心,要心胸开阔,意志坚强,理想远大。
九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归纳参考大全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