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知识点七年级上范文集锦
相关文章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不要怕得不到,勇敢地去面对,努力地付出。你种下一棵树种,它终会成为一棵攀天大树;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初中语文下册知识点诗经两首,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语文知识点七年级上范文集锦 1
第2课《济南的冬天》知识要点
一、作者简介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作家。曾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他的作品很多,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戏剧《茶馆》《龙须沟》等。
二、故事背景老舍曾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与济南这座城市结下了深厚的情缘。他曾这样说:“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
在济南这座朴实无华、文化底蕴深厚的老城里,老舍的性格与当地淳厚的民风十分契合,耿直豪爽的济南人更与他意气相投,于是他广交朋友,这里很快便成了他文学创作的一片沃土。本文是老舍先生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
三、理解词语镶:把物体嵌入另一物体上或加在另一物体的周边。单单:指仅仅;唯独;从一般中突出个别的人或事物。安适:安闲舒适。响晴:晴朗无云。着落:可以依靠或指望的来源。慈善:对人关怀而有同情心;仁慈而善良。肌肤:肌肉皮肤 。秀气:言谈文雅,举止优美 。宽敞:宽阔;宽大。贮蓄:储存,积聚,指储存的物品,把节约下来或暂时不用的钱存起来。多指存到银行里,或放在仓库里。也指积存的钱。空灵:灵活而无法捉摸。地毯:常由羊毛织成的一种重厚的机织或毡合织物,铺于地面。
四、课文结构第一部分(第①段):总写济南的冬天 “温晴”的特点。第二部分(第②一⑥段):具体写济南冬天的山水美景。
五、问题解疑1. 作者要写济南的冬天,开头为什么要写北平、伦敦和热带?第一段作者拿济南与北平、伦敦、热带作对比,突出济南的冬天无风声、无浓雾、无烈日,突出济南的冬天“温晴”的特点,并直接抒发赞美之情,赞誉济南是个“宝地”,为下文写济南的山、水、天作铺垫。
2.“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这 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这是个重要的过渡句,在总写了对济南冬天印象之后,转到下文对济南冬天山、水、天的描写。
3.“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效果?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老城人格化,使之带有生命的感觉和意味,烘托出一种舒适温暖的优美意境,流露出作者对济南的冬天的无限喜爱,表达出作者对济南的冬天的赞美之情。
4.作者主要运用什么顺序来写雪后的山景?这样写什么好处?作者在写景时,主要按从高到低,即山尖、山坡、山腰的空间顺序层层铺写,将雪的光、色、态一一展现出来,这就把一山之景写得层次清晰,色彩斑驳,富有动感。
5. “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一句中的“卧”有何好处?两个“卧”字,表现出“安闲、舒适”的状态,既与前边的“暖和安适地睡着”相照应,又传神地写出了小村庄和小雪的姿态,就好像它们都有灵性一样,烘托出一种恬静安逸的气氛。
6. “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这句话有什么表达效果?“水也不忍得冻上”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水写得脉脉含情;“在水里照个影儿”既说明垂柳爱美,也说明水钟爱垂柳,尊重垂柳像人一样爱美的心愿,所以“不忍得冻上”,这样,不仅写出了水清、柳美,还突出了济南冬天的无限生机和在冬天里孕育着的朦胧春意。
7.最后一段写出了济南冬天的水有什么特点?①暖:反倒在绿萍上冒着点儿热气。②绿:作者极写绿萍之绿,水藻之绿,以衬托水之绿。③清亮:作者通过写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以及澄清的水同蓝汪汪的天浑然一体,如同一块空灵的蓝水晶来表现水的清亮。
六、课文主题文章紧紧围绕“温晴”这一特点,主要描绘了济南冬天的城、山、水、天,呈现给读者一幅山清水秀、天蓝地暖的动人冬景图,抒发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寄寓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真挚的热爱之情。
初中语文知识点七年级上范文集锦 2
北宋欧阳修所著的《卖油翁》是一则写事明理的寓言故事,记述了陈尧咨射箭和卖油翁酌油的事,形象地说明了“熟能生巧”“实践出真知”“人外有人”的道理。其寓意是,所有技能都能通过长期反复苦练而达至熟能生巧之境。
初中语文知识点七年级上范文集锦 3
烟台的海
一、词语解释
前赴后继:赴,到(某处)去;继,跟上。 锲而不舍:锲,雕刻。 舍,舍弃。
蔚为壮观:蔚,盛大的样子。 崇山峻岭:崇,高大。 峻,山高而陡。
如痴如醉:痴,迷恋
二、课文理解
1、烟台地处山东半岛中部,濒临渤海、黄海,北与辽宁相连,东与韩国、日本隔海相望。因为烟台北面临海,所以海上景观非常独特。课文按时间(冬、春、夏、秋)顺序,写了烟台的海冬天凝重,春天轻盈,夏天浪漫,秋天高远的特点,以及在大海的背景下烟台人的劳动与生活,(之所以先写冬天,是因为烟台的海特殊的地理位置,它北面临海, 冬天烟台的海的景象尤为独特,是一道壮丽的风景线。)作者作了相应的比喻,把冬天的海比作小山和暴怒的狮子,把春天的海比作顽皮的孩子,把夏天的海比作少女,赞美了烟台人不畏严寒、勇往直前、勤劳能干的精神,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的大自然的喜爱和对生活的热爱的思想感情。(写作特色:文章既写景也写人,景与人交相辉映。)
2、小山似的涌浪像……扑向堤岸。扑字写出了巨浪汹涌、惊涛拍岸的气势,让人感受到了烟台的海的壮观景象。
3、微波泛起……又害羞似的退了回去,然后又扑上来,像个顽皮的孩子。扑字展现了春日浪花的可爱与轻盈,赋予了浪花孩子般的天真与烂漫。
4、为什么把烟台的海说成是“画”、“广阔的背景”、“壮丽的舞台”?
答:说它是“画”是因为它像画一样美丽多姿;说它是“广阔背景”,因为它是烟台人物质、文化生活的依托;说它是“壮丽的舞台”,因为它为烟台人的生存、发展、创造提供了巨大的空间。
三、拓展
1、描写海的诗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2、描写海的成语:汹涌澎湃、惊涛拍岸、波澜壮阔、风平浪静、一望无垠、水平如镜
3、给烟台的海写一句广告词:
烟台的海,让你感受不同的精彩!
四、近反义词
1、近义词:
独特(奇特) 恬静(安静) 威武(威严) 嬉笑(嬉戏)
前赴后继(勇往直前) 锲而不舍(坚持不懈)
2、反义词:
恬静(嘈杂) 广阔(狭窄) 前赴后继(临阵脱逃) 锲而不舍(半途而废)
五、重点词语和句子
凳子、嬉戏、险峻、过滤、恬静、湛蓝、蔚为壮观、气势汹汹、前赴后继、崇山峻岭、锲而不舍、如痴如醉(如火如荼、 如泣如诉 、 如痴如狂)、呢喃细语
背诵:1、告别了冬日的凝重……货轮起锚远航了…… 2、最后一节。(总结全文 点明中心)
初中语文知识点七年级上范文集锦 4
(一)课文字词详解
卖油翁
陈康肃公①善②射,当世无双,公③亦④以此⑤自矜(jīn)。⑥尝射⑦于
①善:擅长。②射:射箭。③亦:也。④以:凭借。⑤自矜:自夸。⑥尝:曾经。⑦于:在。
家①圃(pǔ),有卖油翁②释担(dàn)③而立,④睨(nì)⑤之久而不⑥去。见其发⑦矢(shǐ)十
①圃:园子。②释:放下。③而:连词,表示承接,可以不翻译。④睨:斜着眼看,这里形容不在意的样子。⑤之:指代陈尧咨射箭。⑥去:离开。⑦矢:箭,“发矢”就是射箭。
中八-九,①但微②颔(hàn)③之。
①但:只。②颔:点头。③之:指陈尧咨射箭十中八-九这一情况。
康肃问曰:“①汝(rǔ)亦知射乎?②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③但手熟(shú)④尔。”
①汝:你。②吾:我。③但:只,与前一个“但”意思相同。④尔:同“耳”,相当于“罢了”。
康肃①忿(fèn)然曰:“②尔③安敢④轻吾射!”翁曰:“以我酌(zhuó)油知⑤之。”⑥乃取一葫芦
①忿然:气愤的样子。然,表示“……的样子”。在翻译句子时“忿然曰”可以翻译为“生气地说”。②尔:你。注意称呼的变化,前面“汝”,这里“尔”,翻译虽相同,但语气实则大不同。③安:怎么。④轻:作动词用,轻视。⑤之:指射箭也是凭手熟的道理。⑥乃:于是。
①置②于地,③以钱覆④其口,⑤徐以杓(sháo)酌油沥(lì)⑥之,⑦自钱孔入,⑧而钱不湿。
①置:放置。②于:在。③以:用。④其:代词,指代葫芦。⑤徐:慢慢地。⑥之:指油。⑦自:从。⑧而:连词,表示转折,翻译为“但是”。
①因曰:“我亦无他,②惟手熟(shú)尔。”康肃笑③而遣(qiǎn)④之。
①因:于是。②惟:只是。③而:连词,表示修饰,相当于“着”。④之:代词,指卖油翁。
(二)重点句子翻译
1.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一个卖油的老头儿放下担子,站在那儿,斜着眼看他,很长时间都不离开。
2.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卖油的老头儿)看到他每十箭射中八-九箭,只是对此微微点头。
3.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卖油的老头儿说:“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
4.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
用一枚铜钱盖住葫芦的口,慢慢地用勺子倒油(通过铜钱方孔)滴入(葫芦)。
5.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是手熟罢了。
(三)揣摩语言
1.“尔安敢轻吾射!”
写出了陈尧咨的骄横之态。
2.“手熟”两个字表现了卖油翁对陈尧咨箭术不以为意的态度。
3.“以我酌油知之。”
表现了卖油翁从容自若的态度。
4.详写卖油翁“酌油”这段文字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刻画人物和表达中心的需要,详写卖油翁沥油技艺的高超,突出他以理服暴、以“酌油”技艺制胜对方的形象;对陈尧咨恃技骄横则无较详细的描写,突出了各自的性格,文章中心也得以突出。
5.第一段写“公亦以此自矜”,又写卖油翁“微颔之”为下文两人起冲突做铺垫。
(四)课文分析
1.陈尧咨对待卖油翁的态度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
陈尧咨由生气到不得不为卖油翁高超的酌油技巧所折服。__因为他从卖油翁的表演中明白了“无他,但手熟尔”的道理。
2.读了课文,你认为一个人应该如何看待自己的长处?又该如何看待他人的长处?
要把自己的长处当作一种战胜困难、张扬个性的资源优势,而不是进行宣扬的资本。__对别人的长处,应善于汲取所长、学为己用,不可嫉妒诋毁。
3.这个故事揭示了什么道理?
熟能生巧,即使有什么长处也没必要骄傲自满的道理。
初中语文知识点七年级上范文集锦 5
行路难(其一)
词句注释
⑴樽(zūn):古代盛酒的器具,以金为饰。清酒:清醇的美酒。斗十千:一斗值十千钱(即万钱),形容酒美价高。
⑵珍羞:珍贵的菜肴。羞,同“馐”,美味的食物。直:通“值”,价值。
⑶箸(zhù):筷子。
⑷“闲来”二句:表示诗人自己对从政仍有所期待。这两句暗用典故:姜太公吕尚曾在渭水的磻溪上钓鱼,得遇周文王,助周灭商;伊尹曾梦见自己乘船从日月旁边经过,后被商汤聘请,助商灭夏。碧,一作“坐”。
⑸“多岐路”二句:岔道这么多,如今身在何处?岐,一作“歧”。安,哪里。
⑹长风破浪:比喻实现政治理想。据《宋书·宗悫传》载:宗悫少年时,叔父宗炳问他的志向,他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⑺云帆:高高的船帆。船在海里航行,因天水相连,船帆好像出没在云雾之中。
⑻社:古二十五家为一社。白狗:一作“白雉”。
⑼弹剑:战国时齐公子孟尝君门下食客冯谖曾屡次弹剑作歌怨己
不如意。
⑽贾生:汉初洛阳贾谊,曾上书汉文帝,劝其改制兴礼,受时大臣反对。
⑾拥篲:燕昭王亲自扫路,恐灰尘飞扬,用衣袖挡帚以礼迎贤士邹衍。折节:一作“折腰”。
⑿归去来:指隐居。语出东晋陶渊明《归去来辞》。
⒀“有口”句:反用伯夷、叔齐典故。《史记·伯夷列传》:“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遂饿死于首阳山。”《索引》:“薇,蕨也。”按薇、蕨本二草,前人误以为一。
⒁“含光”句:言不露锋芒,随世俯仰之意。贵无名,以无名为贵。
⒂云月:一作“明月”。
⒃子胥:伍子胥,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吴越春秋》卷五《夫差内传》:“吴王闻子胥之怨恨也,乃使人赐属镂之剑,子胥……遂伏剑而死。吴王乃取子胥尸,盛以鸱夷之器,投之于江中。”又见《国语·吴语》。
⒄陆机:西晋文学家。《晋书·陆机传》载:陆机因宦人诬陷而被杀害于军中,临终叹曰:“华亭鹤唳,岂可复闻乎?”
⒅李斯:秦国统一六国的大功臣,任秦朝丞相,后被杀。《史记·李斯列传》载:李斯喟然叹曰:“……斯乃上蔡布衣……今人臣之位,无居臣上者,可谓富贵极矣。物极则衰,吾未知所税驾?”《索引》:“税驾,犹解驾,言休息也。”
⒆“华亭”二句:用李斯典故。《史记·李斯列传》:“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斯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太平御览》卷九二六:《史记》曰:“李斯临刑,思牵黄犬、臂苍鹰,出上蔡门,不可得矣。”
⒇“秋风”句:用张翰典故。《晋书·张翰传》:“张翰,字季鹰,吴郡吴人也。……为大司马东曹掾。……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官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或谓之曰:‘卿乃纵适一时,独不为身后名邪?’答曰:‘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时人贵其旷达。”
白话译文
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十千,玉盘里的菜肴珍贵值万钱。
但心情愁烦使得我放下杯筷,不愿进餐。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
想渡过黄河,坚冰堵塞大川;想登太行山,大雪遍布高山。
遥想当年,姜太公磻溪垂钓,得遇重才的文王;伊尹乘舟梦日,受聘在商汤身边。
人生的道路何等艰难,何等艰难,歧路纷杂,真正的大道究竟在哪边?
坚信乘风破浪的时机定会到来,到那时,将扬起征帆远渡碧海青天。
初中语文知识点七年级上范文集锦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