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生活易错点最新范文推荐
相关文章
在背诵高中政治的时候我们要注意区分哪些易错点,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公民的政治生活易错点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政治生活易错点最新范文推荐 1
神奇的货币
1、货币与商品是同时产生的。( × )
点拨:货币与商品并不是同时产生的,商品的产生早于币,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黄金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 )
点拨: 注意区分货币与黄金,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3、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的目的是获得商品的价值,因此商品的使用价值对商品生产者无实际意义。( × )
点拨: 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的目的是获得商品的价值,但要获得商品的价值,必须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
4、国家有权规定纸币的面值,有权决定纸币的发行量,也有权规定纸币的实际购买力。( × )
点拨: 当今,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因此,国家有权规定纸币的面值,也有权决定纸币的发行数量,但国家无权规定纸币的实际购买力。 纸币的实际购买力取决于纸币的发行量与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的比例关系,取决于它所代表的货币的价值。
5、物价上涨就是通货膨胀。( × )
点拨: 通货膨胀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但引起物价上涨的因素还有商品供不应求、生产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降低、国家的宏观调控等。 因此,可以说通货膨胀引起了物价上涨,但不能说物价上涨就是通货膨胀。
6、使用银行信用卡既非常方便又十分安全。( × )
点拨: 使用银行信用卡能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但“十分安全”的说法不妥,使用信用卡也会有一定的风险。
7、外汇就是外国的货币。( × )
点拨: 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 外汇包括外币,但不仅仅只有外币。 外汇除了包括外国货币外,还包括:①外币支付凭证(票据、银行存款凭证等);②外币有价证券(政府债券、公司债券、股票等);③特别提款权;④其他外汇资产等。
8、人民币升值,有利于出口,不利于进口。( × )
点拨: 人民币升值意味着同样多的人民币可以兑换更多外币,有利于商品进口;人民币升值,我国出口商品价格上涨,不利于商品出口。
9、人民币与美元、日元、澳大利亚元等主权国家货币直接兑换、结算,有利于提高(或稳定)人民币汇率。( × )
点拨: 人民币与美元、日元、澳大利亚元等主权国家货币直接兑换、结算,有利于降低企业金融交易成本;有利于降低企业汇率波动的风险,促进对外贸易的持续健康发展;有利于促进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自由流通,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提高人民币国际地位。但人民币与主权国家货币直接兑换,与人民币汇率变动无直接关系。
政治生活易错点最新范文推荐 2
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1、直接选举比间接选举更民主,差额选举比等额选举更优越。( × )
2、公民参与民主决策,具有决策权。( × )
3、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前提和基础。( × )
4、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是村民自治的基础,也是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径。( × )
5、村委会和居委会是我国的基层政权机关。( × )
6、在基层自治中,村(居) 委会是最高机构,决定村(社区)一切重大事务。( × )
7、实行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能保证人民群众直接行使国家权力,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 × )
8、通过网络参与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扩大了我国公民的民主权利。( × )
政治生活易错点最新范文推荐 3
把握思维的奥妙
1、意识源于人的主观想象。 ( × )
点拨: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客观存在(或者说实践)是意识产生的源泉。
2、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 × )
点拨: 意识不具有直接现实性,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3、精神的力量可以派生出物质的力量。 ( × )
点拨: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 精神力量通过实践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
4、意识的形式和内容是主观的。 ( × )
点拨: 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但内容是客观的。
5、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 × )
点拨: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既有正确的反映也有错误的反映。
6、物质和意识不可分离,相互依赖。 ( × )
点拨: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意识离不开物质。
7、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 × )
点拨: 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8、正确意识的反作用大于错误意识的反作用。 ( × )
点拨: 意识的反作用无法比较大小。
9、正确的意识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 ( × )
点拨: 客观实际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
政治生活易错点最新范文推荐 4
1.人大代表有依法行政的义务。(提醒:人大代表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没有依法行政的义务,政府依法行政。)
2.人大代表有权依法决定国家重大事项。(提醒: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法决定国家重大事项。)
3.人大代表代替人民行使国家权力。(提醒:人大代表代表人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4.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提醒: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
5.人民代表大会具有监督权,可以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是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提醒: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人民检察院是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
6.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权力机关,都能制定法律,都是立法机关。(提醒:我国的立法机关是唯一的,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地方人大只有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权力<地方性法规不能等同于法律>,不是立法机关。)
7.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重要的是落实依法治国方略。(提醒:最重要的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8.我国人大代表的选举采取普遍的差额选举和直接选举。(提醒:我国人大代表的选举采取普遍的差额选举,但是县及县以下人大代表的选举采取直接选举。)
9.人大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可以行使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提醒:人大代表由选民直接或间接选举产生,行使提案权、审议权、表决权、质询权。)
10.司法机关拥有部分国家立法权。(提醒:国家立法权归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司法机关无权立法。)
11.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因此要依法行政,行使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职能。(提醒:中国共产党要依法执政,政府要依法行政、履行政府职能,党不能与政府相混淆。)
12.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在朝党,民主党派是反对党、在野党;党执政的目的是保证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提醒: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他们是亲密友党的关系;党执政的目的是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13.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必须履行国家管理职能。(提醒:国家职能只能由国家机关履行。)
14.中国共产党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提醒: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政府依法行政。)
15.中共中央提出方针政策是通过全国人大、国务院、全国政协变为国家意志的。(提醒: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的政治领导是通过法律来实现的,党的政治领导通过全国人大变为国家意志。)
16.各民主党派和中国共产党有共同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提醒:各民主党派和中国共产党有共同的利益和政治基础。中国共产党代表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的利益;各民主党派代表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利益。)
17.中国共产党坚持在组织上对各民主党派的领导。(提醒: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在政治上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在组织上是相互独立的。)
18.人大与政协都是我国的国家机关,人大代表与政协委员都是选举产生的,人大监督与政协监督都具有法律约束力。(提醒:人大是我国的权力机关,政协是我国政党制度的重要机构,不是国家机关;人大代表由选民选举产生,政协委员则是经民主协商推荐产生的;人大是运用国家权力进行监督,具有法律约束力,而人民政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是一种民主监督,不具有法律约束力。)
19.人民政协是我国重要的国家机关,政协委员有权依法制定宪法和法律。(提醒:人民政协不是国家机关,政协委员没有权力制定宪法和法律。)
20.政协委员依照宪法和法律参加行使国家权力。(提醒:人大代表依照宪法和法律参加行使国家权力。)
21.依法执政是中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提醒:依法治国是中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
22.我国的多党合作就是多党联合执政。(提醒: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23.各民主党派和中国共产党是监督和被监督的关系。(提醒:是互相监督的关系。)
24.政协具有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和政治协商的国家职能。(提醒:政协具有三项职能,但政协不是国家机关,不能行使国家职能。)
25.民主党派围绕民主和团结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提醒:应该是人民政协。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参政的基本点是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26.中国共产党与人民代表大会是上下级关系。(提醒:二者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中国共产党属于党的系统,人大属于国家机关体系,不是上下级关系。)
27.中共中央是我国的权力机关,全国人大、国务院、全国政协都是中央的执行机关。(提醒:我国的权力机关是全国人大,全国人大、国务院、全国政协都在中共中央的统一领导下(政治领导)协调一致开展工作,“一府两院”是全国人大的执行机关。)
28.民族团结是实现民族平等的政治基础。(提醒: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
29.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的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和司法机关。(提醒:自治机关是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不包括民族乡的人大和政府,也不包括司法机关。)
30.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有立法权。(提醒:自治机关包括人大和政府,只有人大才有立法权。)
31.民族区域自治是由我国民族关系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这些现实情况是指我国自秦汉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提醒:我国自秦汉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历史特点。现实情况是指“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
32.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我国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提醒: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我国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33.我国宗教是信教群众自办的事业。(提醒:我国政府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
34.在我国,宗教活动受到法律的保护。(提醒:正常的宗教活动才受到法律的保护。)
35.我国支持和鼓励人民信仰宗教。(提醒:我国是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但不支持和鼓励。)
36.宗教不得干预政治,政治也不能干预宗教。(提醒:宗教不得干预政治正确,但政治也不能干预宗教是错误的。)
37.我国实行独立自主自办的方针,与外国宗教不存在交往。(提醒:我国宗教在独立自主自办的前提下,发展与国外宗教的交流和交往。)
38.人民当家作主是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提醒: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39.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有机统一。(提醒: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政治生活易错点最新范文推荐 5
寻觅社会的真谛
1、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促进作用。( × )
点拨: 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促进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阻碍作用,要注意社会意识的双重性。
2、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是同步的。( × )
点拨: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从根本上说,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但它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3、上层建筑的变革必然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 × )
点拨: 当上层建筑的变革适应经济基础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
4、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 )
点拨: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
5、科学理论源于社会实践,又反过来决定社会发展的进程。( × )
点拨: 科学理论源于社会实践,对社会实践具有指导作用,不具有决定作用。
6、改革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否定。( × )
点拨: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7、在我国,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使生产力适应生产关系的发展,使经济基础适应上层建筑的发展。( × )
点拨: 在我国,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8、与人民群众相比,杰出人物在推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更重要。( × )
点拨: 杰出人物在推动历史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9、人民群众就是劳动群众。( × )
点拨: 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劳动群众是其中最主要的、稳定的部分。
10、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创造社会历史的源泉,决定社会历史的性质。( × )
点拨: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但不是创造社会历史的源泉,不能决定社会历史的性质。
11、人民群众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 )
点拨: 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12、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领导力量。( × )
点拨: 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 历史发展、社会进步、社会变革的领导力量是代表当时社会先进生产力的阶级或集团。
政治生活易错点最新范文推荐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