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各学科学习方法 > 政治学习方法

高中政治必修三知识点小结大全合集

发布时间: 浏览量:0

知识是什么?知识是天,知识是地,知识是黑暗中的一盏灯,知识是什么?知识是海,知识是江,知识是船上的一把舵,让你看清方向,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政治必修三知识点小结大全合集 1

第四课 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

1、人格尊严权的地位、含义、内容。(P35页)

(1)我们每个人都有人格和尊严。任何人,无论其年长还是年幼、聪慧还是愚钝、富有还是贫穷,也无论其是高官还是平民、是自由人还是在押犯,都享有作为“人”的最起码的社会地位和受到他人与社会最起码尊重的权利,这种权利就是人格尊严权。这一权利表现为自尊与他尊两个方面,(2)人格尊严权是人格权中的核心权利,集中体现为名誉权、隐私权、肖像权、姓名权。其他人格权如生命健康权、自由权等均从不同方面维护、保证人的尊严。

2、什么是名誉权,名誉权的表现。我国维护名誉权的有关法律规定。

(1)所谓名誉权,中人们依法享有的对自己所获得的客观社会评价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名誉权主要表现为名誉利益支配权和名誉维护权。名誉权的含义及表现:P38页(2)良好的名誉对我们有什么益处? P36(3)我国法律规定公民的名誉权不受侵害,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侮辱或诽谤他人

3、应如何行使公民的名誉权?(P38第一段末)

4、侵犯名誉权的行为有哪些?(P38末-39)

5、肖像的含义及其表现:P40

6、肖像权的内容。公民行使肖像权的方式有哪些?P41

法律确认公民的肖像权。公民依法享有对自己肖像的支配权,包括肖像制作权、使用权和获酬权。公民有权决定是否允许他人给自己画像、照像或录像等;有权决定是否使用或如何使用自己的肖像,有权就使用自己的肖像获取报酬。未成年人在使用自己肖像和获取报酬方面须由监护人代理或同意。

7、哪些行为是侵犯公民肖像权的行为?P41

侵犯公民肖像权的行为,例如,不准擅自将他人的肖像用作广告或杂志封面、或印在挂历上,否则构成侵权。除此之外,毁损、玷污、丑化公民的肖像,或利用公民肖像进行人身攻击等,也属于侵害肖像权的行为。

8、如何维护自己的肖像权?P42

9、姓名的含义?P43

10、什么是姓名权,侵犯姓名权的行为有哪些:P43-44

姓名权是公民依法享有决定、使用、变更姓名,并且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盗用、冒用他人姓名,是侵害公民姓名权的两种具体表现。

高中政治必修三知识点小结大全合集 2

1、当今世界是怎样的世界?(特征)答:(1)这是一个开放的世界;(2)这是一个发展的世界;(3)这是一个紧密联系的世界;(4)世界的变化既给国家的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也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经济全球化表现在哪些方面?答:(1)商品生产在全球范围内完成。(2)商品贸易在全球范围内进行。

3、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作用)答:(1)经济全球化促进商品、资本和劳动力在全球流动,有利于在世界范围内配置资源,促进资源利用更加合理有效。使各国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程度不断加深。经济全球化改变我们生活,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机会。【积极作用(利)】(2)使风险与危机跨国界传递。但无论怎样,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可逆转。【消极作用(弊)】

4、怎样面对经济全球化?答:(1)要顺应历史潮流,保持积极、开放的心态,主动参与竞争;(2)要居安思危,增强风险意识,注意国家经济安全;(3)为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做好充分准备。

5、为什么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答:①各民族文化都有其产生和发展的渊源,表达了人民对世界特有的理解与情感。各民族文化共同构成文化大花园。②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世界文化充满活力的表现,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多样文化提供了更为广泛的选择,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让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姿。③文化多样性是实现文化创新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④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是独特的,都有其存在的价值,都有值得尊重的经验和智慧。⑤当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遇时,人们往往从自身的文化视角、用自己的价值观来理解和判断事物,有时会导致彼此误解与冲突。【①-④积极作用⑤消极作用】

6、怎样正确面对文化的多样性?(怎样正确对待文化差异?)答:(1)正确认识文化差异,相互尊重,通过平等交流、对话,达成彼此的理解和包容。(2)用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学习和借鉴优秀外来文化,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

7、当今世界格局发生哪些变化?(表现/特点)答:(1)(1)冷战结束后,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主导的旧的世界格局消失,世界进入多极化时代。(2)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3)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程度日益加深,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平衡,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

8、世界多极化格局有什么影响?答:(1)一些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快速发展,经济实力、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有利于推动世界多极化,为世界经济持续发展提供动力,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实现各国共同发展。【新兴经济体发展的影响】(2)世界多极化使多种国际力量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在这种情况下,任何国家都难以单独主宰世界事务。这有利于各国通过协商解决各种问题,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

9、国家间的关系作出了哪些调整?答:(1)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的脚步越走越远,国与国之间的交往越来越频繁。(2)各国在经济、政治、安全、文化等领域深化合作,寻求发展。(3)国家间既有合作,也有竞争。当今世界,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每个国家都希望通过自身努力在新一轮国际关系的调整中获得发展机遇。国际竞争需要各方共同遵守一定的国际规则。【国际竞争的实质】(4)世界不断发生变化,各国之间的力量对比、利益关系也在改变,整个世界复杂多变。

10、面对国家关系调整,我国应怎样做?(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我国应怎样做?)答:①我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为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作着不懈努力。②国家在吸取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新的互动方式。

高中政治必修三知识点小结大全合集 3

文化与经济、政治

1、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相互区别

经济、政治和文化构成了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它们的定义不同(略)

(2)相互影响

①经济、政治决定文化。一方面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三者相互影响。另一方面,一定的社会文化反映一定的经济和政治发展状况,经济和政治决定着文化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②文化反作用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同。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迸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3)相互交融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表现在: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因此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②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表现在: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奉行霸权主义的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企图削弱和取代他国的民族文化,以推行强权政治。这使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2、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1)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不能简单地认为文化是经济、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

(2)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那种认为只要物质条件好了,精神文化自然而然地就会好起来,物质条件差一点,精神文化就不可能搞好的观点,都不符合历史发展的事实,是不正确的。

3、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1)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因此,文化竞争力备受世界各国关注。

(2)我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为科技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高中政治必修三知识点小结大全合集 4

一、国策、战略、理念

1、基本国策: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2、治国战略: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可持续发展、西部大开发

3、发展理念: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以人为本、低碳生活

二、发展道路、理论体系、伟大旗帜

1、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可持续发展道路生态友好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含邓论、三代、科发)

3、伟大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它包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个方面内容)

三、标志、标准

1、改革开放战略方针确立的标志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2、我国对外开放迈上新阶段的标志是: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即WTO).

3、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是:文字的出现.

4、中国进入近代史的标志是: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

5、中国革命进入崭新的历史阶段的标志: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6、标志着中国人民翻身做了主人的历史事件是: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诞生,

7、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继续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即WTO)。

四、之路、之本、之要、之根、根本、基本、基础

1、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富民之路.

2、我国的立国之本是:四项基本原则(它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政治保证.)

3、我国的兴国之要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4、民族之根是:民族文化(民族之魂是:民族精神)

5、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就是: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6、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是: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7、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8、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即法治和德治)的根本目的是:保证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9、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宪法.

10、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11、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2、一切组织或者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是:宪法.

13、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保证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14、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5、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16、要解决我国诸如存在的就业难、医疗难、教育难、收入不均等难题的根本途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17、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8、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途径是: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

19、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和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是:坚持党的领导.

20、社会主义的一个根本原则,也是最终目标,指的是:实现共同富裕.

21、计划生育政策的基本内容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分布.

22、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4、我国的基本国情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

25、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或叫民族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6、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7、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是: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27、普通法律制定的依据和基础是:宪法.

28、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的基础是:教育.

29、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自然资源.

30、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是:公有制经济.

31、发展(海峡)两岸关系的基础(或说前提)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32、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前提和基础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33、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要求: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34、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35、人们参加社会生活、遵守公共秩序的基本规则是:《刑法》和《治安管理处罚法》.

五、目的、目标

1、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就是: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2、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民群众共同富裕.

3、党的十六大确立21世纪头20年,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4、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即法治和德治)的根本目的是:保证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5、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保证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6、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7、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六、任务、职责、作用

1、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公安机关的职责和人民警察的任务是:见初二教材P51最后一段.

3、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4、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主导作用,起着关键性作用的是:国有经济.

高中政治必修三知识点小结大全合集 5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1)区分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从纵向的历史发展的角度看中华文化,汉字和史书典籍是渊远流长的重要“见证”。博大精深是从横向、从文化的内涵上突出中华文化的成就和魅力。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区域性、民族性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体现。

(2)区分“文字”和“汉字”:文字是文化的载体,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汉字”是“中华文化”的载体,书写的是中华文化,传承的是“中华文明”。

(3)中华文化具有区域性特征,地理环境“影响”区域文化的形成,但不能说由地理环境“决定”。

(4)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原因是其“包容性”,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指的是“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5)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优秀文化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整体气质,“植根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优秀中华文化中,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不能颠倒这一关系。

(6)区分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爱国主义-一对祖国的深厚感情;

创造精神--辛勤劳作,发明创造。

团结结精神一民族凝集力、向心力,集体主义意识;世界和平与发展;

奋斗精神一-革固鼎新,自强不息;团结精神团结一心,同舟共济;

梦想精神一-一心怀梦想,不懈追求。

(7)爱国主义是具体的历史的,不是抽象的。爱国主义在不同历史时期有共同的要求,但其具体内涵会随时代的发展而不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8)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关系: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时代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只有注人“时代精神”,民族精神才能博采众长、日益丰富。只有培育“民族精神”,时代精神才能不移根基、不失本色。

TAG标签: 政治 知识点

高中政治必修三知识点小结大全合集_精选范文网

知识是什么?知识是天,知识是地,知识是黑暗中的一盏灯,知识是什么?知识是海,知识是江,知识是船上的一把舵,让你看清方向,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知识1人民代表大会——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1.人民如何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广大人民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选出各级人大代表,由他们组成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并由权力机关产生行政、审判、检察等机关,具体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的权力。2.人民行使国家权力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