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初中学习方法 > 中考辅导

中考前复习涨分技巧集锦模板

发布时间: 浏览量:2

下个学期,我们初中生的小伙伴们就要为中考做准备了,醉翁亭记作为重点考点怎能不好好复习呢,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好好复习《醉翁亭记》吧。

中考前复习涨分技巧集锦模板 1

作为一名老师,每次阅卷可以发现,孩子们马虎失分的题都很有特点,我们把这一类题叫做易错题,不难也不复杂,但就是容易错,因为命题老师设计了很多小陷阱,就等着同学往里跳,出题目的是想考察学生审题习惯,只要马虎大意,不注意细节,就很可能失分,对于这种情况,有个方法很奏效:可以把易错题的特点进行汇总,做好充分的应对准备,看到这样的题就时刻提醒自己,特别注意,可以很好的降低马虎。

中考前复习涨分技巧集锦模板 2

我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这正是这条建议如此重要的原因:当你真的需要记住一件事时,至少集中注意力8秒钟。当你深陷无数件事急于#%时,这看起来似乎是一段很长的时间,但是是值得的。研究显示,大脑将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最短也需要8秒。

中考前复习涨分技巧集锦模板 3

不搞题海战,可该做的习题还得踏踏实实地做。数学知识的载体就是习题,通过做题可以总结出一些解题方法,提高解题能力和效率。

临近中考,一些成绩中上等的学生较易走入另一个误区:猛攻拔高题,忽略基础题。复习时必须分一定的时间来巩固基础,在确保基础万无一失的前提下再谈拔高。

中考前复习涨分技巧集锦模板 4

1、基本反应类型:

化合反应:多变一 分解反应:一变多

置换反应:一单换一单 复分解反应:互换离子

2、常见元素的化合价(正价):

一价钾钠氢与银,二价钙镁钡与锌,三价金属元素铝;

一五七变价氯,二四五氮,硫四六,三五有磷,二四碳;

一二铜,二三铁,二四六七锰特别。

3、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

“茶(查)、庄(装)、定、点、收、利(离)、息(熄)”

“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装”盛装药品,连好装置

“定”试管固定在铁架台 “点”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

“收”收集气体 “离”导管移离水面

“熄”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

4、用CO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步骤:

“一通、二点、三灭、四停、五处理”

“一通”先通氢气,“二点”后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

“三灭”实验完毕后,先熄灭酒精灯,“四停”等到室温时再停止通氢气;“五处理”处理尾气,防止CO污染环境。

5、电解水的实验现象:

“氧正氢负,氧一氢二”:正极放出氧气,负极放出氢气;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为1:2。

6、组成地壳的元素:养闺女(氧、硅、铝)

7、原子最外层与离子及化合价形成的关系:

“失阳正,得阴负,值不变”:原子最外层失电子后形成阳离子,元素的化合价为正价;原子最外层得电子后形成阴离子,元素的化合价为负价;得或失电子数=电荷数=化合价数值。

8、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口诀:

固体需匙或纸槽,一送二竖三弹弹;块固还是镊子好,一横二放三慢竖。

液体应盛细口瓶,手贴标签再倾倒。读数要与切面平,仰视偏低俯视高。

滴管滴加捏胶头,垂直悬空不玷污,不平不倒不乱放,用完清洗莫忘记。

托盘天平须放平,游码旋螺针对中;左放物来右放码,镊子夹大后夹小;

试纸测液先剪小,玻棒沾液测最好。试纸测气先湿润,粘在棒上向气靠。

酒灯加热用外焰,三分之二为界限。硫酸入水搅不停,慢慢注入防沸溅。

实验先查气密性,隔网加热杯和瓶。排水集气完毕后,先撤导管后移灯。

9、金属活动性顺序:

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至弱: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按顺序背诵) 钾钙钠镁铝 锌铁锡铅(氢) 铜汞银铂金

10、“十字交叉法”写化学式的口诀:

“正价左负价右,十字交叉约简定个数,写右下验对错”

11、过滤操作口诀:

斗架烧杯玻璃棒,滤纸漏斗角一样;过滤之前要静置,三靠二低莫忘记。

12、实验中的规律:

①凡用固体加热制取气体的都选用高锰酸钾制O2装置(固固加热型);

凡用固体与液体反应且不需加热制气体的都选用双氧水制O2装置(固液不加热型)。

②凡是给试管固体加热,都要先预热,试管口都应略向下倾斜。

③凡是生成的气体难溶于水(不与水反应)的,都可用排水法收集。

凡是生成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的,都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凡是生成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的,都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④凡是制气体实验时,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导管应露出橡皮塞1-2ml,铁夹应夹在距管口1/3处。

⑤凡是用长颈漏斗制气体实验时,长颈漏斗的末端管口应插入液面下。

⑥凡是点燃可燃性气体时,一定先要检验它的纯度。

⑦凡是使用有毒气体做实验时,最后一定要处理尾气。

⑧凡是使用还原性气体还原金属氧化物时,一定是“一通、二点、三灭、四停”

13、反应规律: 置换反应:

(1)金属单质 + 酸 →盐 + 氢气

(2)金属单质 + 盐(溶液)→另一种金属 + 另一种盐

(3)金属氧化物+木炭或氢气→金属+二氧化碳或水

复分解反应:

①碱性氧化物+酸→盐+H2O ②碱+酸→盐+H2O

③酸+盐→新盐+新酸 ④盐1+盐2→新盐1+新盐2

⑤盐+碱→新盐+新碱

14、金属+酸→盐+H2↑中:

①等质量金属跟足量酸反应,放出氢气由多至少的顺序:Al>Mg>Fe>Zn

②等质量的不同酸跟足量的金属反应,酸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小放出氢气越多。

③等质量的同种酸跟足量的不同金属反应,放出的氢气一样多。

④在金属+酸→盐+H2↑反应后,溶液质量变重,金属变轻。

金属+盐溶液→新金属+新盐中:

①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新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时,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变重,金属变轻。

②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新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时,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变轻,金属变重。

15、催化剂:一变二不变(改变物质的反应速率,它本身的化学性质和质量不变的物质是催化剂)

氧化剂和还原剂:得氧还,失氧氧(夺取氧元素的物质是还原剂,失去氧元素的物质是氧化剂)

16、用洗气瓶除杂的连接:长进短出

用洗气瓶排水收集气体的连接:短进长出

用洗气瓶排空气收集气体的连接:密小则短进长出,密大则长进短出

17、实验除杂原则:先除其它,后除水蒸气

实验检验原则:先验水,后验其它

中考化学备考须知:要认真对待每一道题

中考备考需要有充足的准备,下面对化学学科如何进行复习做全面介绍。

首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依然是复习重点,复习时要“面面俱到”,不要有侥幸心理。

科学科的知识点很多很琐碎,所以要从大到小,先构建宏观的知识体系,再一步步递进、细化,重点知识可以用思维导图帮助记忆,简单知识就采用典型 题唤起记忆。复习时要紧跟老师的节奏,每做一道题不是做完就结束了,还要学会举一反三、以“题”复习,才能跳出“题海”,用最少的题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最 佳的复习效果。

其次,复习时要讲究方法,尤其是要及时查漏补缺。

现阶段做题,不管是作业、单元测、调考还是联考等,都是为了发现自己的缺陷和盲点,避免在中考时再犯同样的 错误。所以学生要建立“纠错本”,尤其是要认真对待每一道题,包括纠正错别字,和表述的严谨和规范。做题慢的学生在平时做卷子的时候要训练时间分配能力, 没把握的难题不要浪费时间“死磕”,可以先猜一个自己认为的最可能答案,并在适当地方做个记录,过后有时间再慢慢思考。

最后,针对不同的题型,学生要有不同的应对策略。

中考科学的选择题大多为熟题,但要注意试题的一些关键词语可能变换了,要看完所给的四个选项,做题特别快的 同学建议把题目看两遍再作答,不要着急以免误选。对于简答题,尽量用书本上标准的语句回答,或按照题中原有的语句来回答,回答概念性和规律性的问题时用词 要简练、到位,不要因书写不规范而丢分。实验与探究题总体要求是“简洁”而“准确”,把问题和所学过的知识进行联想,明确答题的方向,做到问什么就答什 么,不要泛泛而谈。对于分值较高的计算题,要能找出题中给出的已知量和可能隐含的已知量,解题过程一定要写出必要步骤和说明,代入数据要慎重。

检查时,没有绝对把握,一般不要修改第一答案,因为第一感觉往往是最准确的。此外,考试前一个月,各校会把中考考试说明发给学生,考试考点一定 是在要求之内,也可以参考我的课件,因此不必过于担心,给自己过大压力。最后把一个口诀送给考生,祝考生们取得理想的成绩:考题我都会,关键在审题,答题 稳准狠,拥有平常心。

中考前复习涨分技巧集锦模板 5

1、 法律的本质:法律是 意志的体现。法律是 有意识地创制的。

2、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建设社会主义 。

3、 法律的特征:①法律是由 或认可的;②法律是由国家 保证实施的;③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 。

4、 法律的作用: 作用与 作用

5、 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犯罪法》,其中《未》中规定四个方面的保护: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

6、 法律权威源自人民的 和 。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 是人们行为底线。

7、 违法类型分两种:

第一种,根据违反的法律分为:① 违法行为(承担 责任)、② 违法行为(承担 违法责任)、③ 违法行为(承担 责任);

第二种,根据社会危害程度分:① 违法行为(包括民事违法、行政违法)、② 违法行为(或称刑事违法行为或犯罪行为)

8、犯罪的特征:① (本质特征)、②刑事违法性(法律标志)、③应受刑罚处罚(也称刑罚当罚性——必然后果)

9、 国家利益反映广大人民的共同需求,是 的集中表现。人民利益只有上升、集中到国家利益,运用国家的工具,才能得到真正的维护。国家利益 ,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二者相辅相成。

10、我国的国家性质: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 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11、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 。

12、 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 的原则。

13、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 的实现。

14、宪法是 的集中体现,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规定国家生活中 、 的问题。

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 准则。中国共产党坚持把 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把 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15、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 和法律 。

宪法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 、 的问题,其他法律规定的内容通常只是国家生活中的 问题,是对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中 的规定。

16、宪法是其他法律的 和 ,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宪法是国家 的基础。

17、 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

18、 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公民的 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19、正确行使权利:①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

②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③行使权利时应依照法定程序,按照规定的活动方式、步骤和过程进行。

20、公民维护权利的方式包括 、 、仲裁和 等。

21、公民的权利与义务 、相互促进。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劳动和 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也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22、自觉履行义务:①法律 的必须去做;②法律 的坚决不做;③法律鼓励做的努力做

23、基本经济制度:坚持 有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生产资料 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 力量。集体经济体现 原则。国家保护非公制经济的合法权利和利益,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

2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 政治制度。

25、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有:

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基本)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 、肝胆相照、荣辱与共。人民政协围绕 和 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

②民族区域 制度(基本) ③基层 自治制度(重要)

26、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 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统称为 。我国的 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享有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27、国家行政机关是国家权力机关的 机关,负责贯彻执行国家权力机关通过的有关法律、决议和决定。

28、 是人类追求的永恒目标,是法治社会的核心价值。

29、党的基本路线P4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 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 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30、改革布局: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到全面P4

32、我国逐步建立、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 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33、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是解放和发展 。P5

34、改革开放的原因(地位)P5:改革开放是我们的 ,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 的关键一招。

35、四个尊重。P5(参与社会劳动、创造社会财富):尊重 、尊重 、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36、改革开放在民生方面的成就(解决民生问题所采取的措施?)P7

城乡就业规模持续扩大,人民收入较快增长,家庭财产稳步增加,城乡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扶贫工作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37、党的初心和使命P8:初心是为中国人民 ,使命是为中华民族

38、现阶段的主要矛盾。P9: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 需要和 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39、改革总目标P9:完善和发展 ,推进国家治 现代化。

40、发展的根本目的P13: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 。

41、 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是民族进步的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P14 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P20

42、我国的科技创新现状。P20:我国在 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走在世界前列,但从 看,我国仍然面临 不强、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 的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爱水平等问题。

43、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P21

落实科 战略,将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把经济建设重心转移到依靠 和提高 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44、 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坚持教育 发展。P22

45、创新的目的是增进 ,让生活更美好。P28

46、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是 。P33

47、人民民主的真谛:有事 , 的事情由 商量P34

50、政治文明的核心是 P47,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 P47

52、新十六字方针(依法治国的要求)P49:

53、政府的宗旨P51:政府的权力来源于 ,政府的宗旨是

54、依法行政的核心是 的行政权P52

55、中华文化的特点P59:

56、中华文化连绵不绝原因:它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 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

57、民族文化是民族的 ,民族精神是民族的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 。P61

58、文化自信的来源P61: 的优秀、 的强大、 的力量

59、中华民族精神的P67

中华民族精神的是以 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

60、文化最深层的内核是 P70

6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P70

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62、人口国情与人口现状的特点P76

人口国情:

人口现状的特点:基本特点:

其他特点:增速趋缓、出生率低、老龄化加剧、男女性别比失衡、城乡分布不均衡、“独生子女”社会问题凸现

63、人口国策P76:

64、资源国情及资源危机的原因P78

资源国情:我国自然资源丰富, ,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紧缺。

资源危机的原因:我国资源开发利用 ,依靠消耗大量资源换取经济发展的现象突出,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污染和破坏都很严重。

65、面对人口资源、环境的危机,我们选择的文明发展道路是P80

文明发展道路是:坚持 ,走生产发展、 、 的文明发展道路

66、资源环境国策P84:坚持 的基本国策

68、民族分布特点P91: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69、民族关系、原则、制度、三个尊重P91

民族关系:形成了 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坚持 的基本原则

解决民族问题的制度:实行 制度

三个尊重:尊重少数民族的 、尊重少数民族的 、尊重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

70、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是 ,人民群众最基本、最普通的愿望是 P99

72、“一国两制”的含义P100:“一个国家”指中国是统一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两种制度”是指在坚持 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 ,港澳台保持原有的 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实行 自治。

73、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与最佳方式:

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P102(前提):

74、 是两岸同胞共同的精神财富,也是两岸同胞血脉相连的精神纽带P102

75、中国梦P105:

76、近现代中国发展的两次历史性跨越P105

实现了由 、再由 的历史性跨越

77、两个100年目标P106

建党一百年(1921-2020):

建国一百年(1949-2050):

78、党和国家的根本指导思想P109:指导思想是: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79、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发展的两个阶段P110

第一阶段:从2020年到2050年,在 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二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

80、如何实现中国梦P112

必须坚持 、必须走 、必须弘扬 、必须凝聚

8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P1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 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 ,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 ,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82、“一个中心” ——是实现现代化的根本途径

83、中国精神就是以 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 为核心的时代精神P113

84、五大发展理念、五个文明、四个全面P112

五大发展理念:

五个文明:经济文明、 、精神(文化)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

四个全面:

85、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P112

中国力量就是 的力量113

86、中国国情P112:

基本国情: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

87、取得成就的根本原因P114(中国自信或民族自信所在):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88、四个自信P117:

中考前复习涨分技巧集锦模板_精选范文网

下个学期,我们初中生的小伙伴们就要为中考做准备了,醉翁亭记作为重点考点怎能不好好复习呢,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好好复习《醉翁亭记》吧。 《醉翁亭记》中考复习要点 《醉翁亭记》描写了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并勾勒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