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办公文秘 > 文秘基础

文秘基础知识与技能书籍经典合集

发布时间: 浏览量:1

文秘的主要工作之一是写作,本文为大家提供写作基础指导,欢迎大家阅读借鉴。

文秘基础知识与技能书籍经典合集 1

例文1:

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试行条例

(一九八四年四月六日国务院发布)

第一条 为了证明公民身份,保障公民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社会秩序,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凡居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中国公民,均应依照本条例的规定申领居民身份证。但不发下列人员居民身份证:

(一)未满十六周岁的公民;

(二)服现役的人民解放军军人和人民武装警察;

(三)依照法律正在服刑的犯人和被劳动教养的人员。

第三条居民身份证具有证明公民身份的法律效力。

第四条 居民身份证登记项目,包括姓名、性别、民族、出生日期、住址和有效期限。

在民族自治地方,登记项目使用汉字和当地通用的民族文字。

第五条 居民身份证的有效期限分为十年、二十年、长期三种。年满十六周岁至二十五周岁的,发给有效期十年的居民身份证;二十五周岁以上至四十五周岁的,发给有效期二十年的居民身份证;四十五周岁以上的,发给长期有效的居民身份证。

第六条 居民身份证,由公安部统一印制,由公安机关负责颁发和管理。

第七条居民应在常住户口所在地申领居民身份证。

常住户口待定的、应在现住地申领临时居民身份证,其申领办法由公安部另行规定。

国外华侨和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同胞回归定居的,在办理户口登记手续的同时申领居民身份证。

第八条 外国人加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并在中国境内居住的,在办理户口登记手续的同时申领居民身份证。

第九条公民申领居民身份证,要填写居民身份证登记表,交验户口簿,交近期一寸正面免冠照片,交按照规定付工本费。

第十条公民的常住户口迁移时,在办理户口迁出手续时,缴销居民身份证;在办理户口迁入时申领居民身份证。

办理居民死亡注销户口手续时,缴销居民身份证。

第十一条居民应征入伍,在注销户口时,缴销居民身份证;军人复员转业办理户口登记时,申领居民身份证。

第十二条依照法律被判刑的犯人和被劳动教养的人员以及被临时关押的人犯,凡被注销户口的,在办理注销户口手续时,缴销其居民身份证;释放或解除劳动教养后,在办理户口登记手续时,申领居民身份证;凡未被注销户口的,其居民身份证由执行机关收缴,释放或解除劳动教养时,发还本人。

第十三条 公民出国或去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按规定需要注销户口的,在办理注销户口手续时,缴销居民身份证。

第十四条居民身份证有效期满时需换领新证的,公民应于有效期届满前三个月提出申请,发证机关应于旧证有效期届满前将新证发给本人,同时收缴旧证。

第十五条居民身份证应随身携带,妥善保管。如有遗失,应立即报告公安机关,并积极寻找;在三个月内仍未找回的,申请补发新证,原证即作废。

第十六条公安机关在执行任务时,有权查验公民的居民身份证,被查验的公民应主动出示,不得拒绝。

第十七条在办理涉及公民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权益的事务时,有关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可以要求公民出示居民身份证,但不得任意扣留、抵押。

第十八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根据情节轻重,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或者追究刑事责任:

(一)伪造、转让、出借、出卖居民身份证的;

(二)冒名顶替或者窃取他人居民身份证的;

(三)不按规定申领居民身份证的;

(四)拒绝公安机关查验居民身份证的;

第十九条 居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外国国籍和无国籍的人,不适用本条例。

第二十条本条例的实施细则,由公安部制定。

第二十一条本条例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简析:

例文1是一则内容较简单的条例,标题为实用范围、内容和文种,并注明是试行。下标发布日期、机关。正文写法与内容繁复的不同,内容复杂些的如《__市残疾人保护条例》,分八章四十条,首章为“总则”八条,末章为“附则”两条,当中为分则六章:“教育和职业培训”、“劳动就业”、“生产福利”、“康复医疗”、“经费”、“法律责任”,共三十条。本文无“总则”、“附则”,也不分章,除第一条简要地写明缘由、末二条规定机关、施行日期是“总则”和“附则”的内容外,其余十八条是分则的内容,写明r身份证的适用范围、法律效力、登记项目、有效期限以及管理、申领、缴销查验,还有违法处罚规定等。因为发向全民,所以写得极其通俗、简明、准确、朴素。

例文2:

__市交通安全责任制暂行规定

第一条 为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保障交通安全,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交通运输安全工作的决定》精神,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机关、部队、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下统称单位),均须按本规定建立交通安全责任制(以下简称安全责任制)。

安全责任制实行单位负责,逐级履行,目标管理,奖优罚劣。

第三条 市公安交通管理局是全市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行政主管机关。各级公安交通管理机关在上级公安交通管理机关和本级人民政府领导下,监督检查安全责任制的实施情况,具体执行安全责任制的奖励和处罚。

第四条安全责任制由各级人民政府组织实施。各级人民政府的交通安全委员会(以下简称安委会),在本级人民政府领导下,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的交通安全工作;确定安全责任指标,按期考核、评比、验收;提出奖励和处罚的意见,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由公安交通管理机关执行

市、区、县人民政府各部门要按照隶属关系督促本系统各单位执行安全责任制。

中央在京机关及驻京军事机关的交通安全主管部门,负责督促本系统各单位执行安全责任制。

第五条 单位安全责任制须按下列规定建立。

一、单位的法定代表人全面负责本单位安全责任制的组织实施,实行目标管理,逐级落实,与本单位的工作、经营、生产和劳动安全同计划、同布置、同落实、同检查、同总结、同评比。

二、确定一名单位的领导人具体负责交通安全工作,设有或指定一个部门负责交通安全工作,确定交通安全员。

三、认真贯彻道路交通法规、规章,根据当地安委会和公安交通管理机关的要求,制订、履行本单位交通安全制度和具体措施,制定交通违章行为控制指标,保证实现安全目标。

四、教育本单位机动车驾驶员和其他人员遵守道路交通法规、规章,建立和坚持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制度,开展群众性的安全竞赛活动,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总结评比。

五、建立机动车使用、保养、维修、检查制度,经常进行车辆安全检查,保持车辆符合国家检验标准,严禁不符合检验标准的机动车上路行驶。

六、接受当地安委会和公安交通管理机关的检查监督,对检查中指出的不安全隐患,按限期改正。

七、建立本单位实施安全责任制的考核、奖惩制度,对实施安全责任制成绩突出的人员给予奖励,对违反责任制规定的人员,给予惩罚或处分。

第六条对实施安全责任制成绩突出的单位,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七条对不按规定建立安全责任制或履行安全责任制不力的单位,给予警告、经济处罚,情节严重的,责令停止其机动车上路行驶或停止其部分机动车上路行驶1至10天,进行整顿,并提请其上级主管部门追究单位领导人的行政责任。

第八条对单位违反安全责任制的经济处罚,根据情节轻重,按下列规定执行。

一、不按规定建立和履行交通安全制度,管理措施不力,考核验收不合格的,处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并处主管领导人200元以下罚款。

二、交通违章行为超过控制指标的,处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

三、有非司机开车、司机酒后开车、驾驶机件严重失灵的机动车上路行驶等严重违章行为的,按每项违章行为200元以上500元以下以处罚款。

四、发生交通事故负同等以上责任的,每起一般交通事故处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每起重大交通事故处2000元以上8000元以下罚款;每起特大交通事故或重大交通肇事逃逸事故,处8000元以e 20000元以下罚款。

第九条公安交通管理机关实施处罚时,须填写处罚裁决书。实施警告时,使用书面警告或挂牌警告。

第十条 被处罚的单位须在接到处罚裁决书之日起7日内,到指定地点接受处罚,交纳罚款。逾期不接受处罚、不交罚款的,每逾期1日增加罚款10元至30元。

第十一条对区、县公安交通管理机关的处罚裁决不服的,在接到处罚裁决书之日起5日内,可以向市公安交通管理局提出申诉;对市公安交通管理局的处罚裁决不服的,在接到处罚裁决书之日起5日内,可以向市公安局提出申诉。市公安局和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应自接受申诉之日起15日内,作出裁决。

第十二条本规定所称“以上”、“以下”,均包括本数在内。

第十三条本规定具体执行中的问题,由市公安交通管理局负责解释。

第十四条本规定自1990年7月1日起施行。

(本规定由__市人民政府下令发布,载1990年6月28日《北京日报》)

简析:

例文2这则规定,是__市人民政府1990年第17号令发布的,因而标题省略了制发机关,标题下亦不写发布日期了。正文为常用格式,与内容简单一些的,如《国务院关于严禁淫秽物品的规定》那样写个前言说明缘由,然后一、二、三、四列下规定内容不同。它的第一至四条,相当于“条例”总则方面的内容,写了依据、范围、管理和实施执行部门;第五至第十一条,相当于“分则”,具体写明交通安全责任制的建立、奖惩等;第十二至第十四条,相当于“附则”对实施中的问题作出明确规定。本文写得明白具体,切实可行。因为涉及到经济处罚,所以数字十分明确清楚,情况区分得界限分明,又有体现政策的活动余地,拿来和结构大体相同但属政治性的规定,如大家熟知的《关于县以上党和国家机关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的若干规定》相比,即可看出各自的特点。

例文3:

__市关于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

(一九九三年十月十二日__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

第一条 为了保障国家、集体财产和公民人身财产安全,防止环境污染,维护社会秩序,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由各级人民政府组织实施。

公安机关是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工作的主管机关。

第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以及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在居民,村民、干部、职工和学生中广泛深入开展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宣传教育。

第四条 本市__区、__区、__区、__区、__区、__区、__区、__区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地区。

__区、__区、__区、__区远离市区的农村地区,经区人民政府报请市人民政府批准,可以暂不列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地区。

其他远郊区、县的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地区,由区、县人民政府划定。

市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逐步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全面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第五条在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地区,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准生产、运输、携带、储存、销售烟花爆竹。

在本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地区以外的地区,生产、运输、储存、销售烟花爆竹,须经公安机关批准。

第六条在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地区,违反本规定用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给予处罚:

(一)单位燃放烟花爆竹的,处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

(二)个人燃放烟花爆竹的,处1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

(三)携带烟花爆竹的,没收全部烟花爆竹,可以并处。1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

第七条违反本规定生产j运输、储存、销售烟花爆竹的,由公安机关没收全部烟花爆竹和非法所得,可以并处5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罚款。

第八条个人或者单位直接责任人,违反本规定情节严重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处以15日以下拘留;造成国家、集体、他人财产损失或者人身伤害的,依法承担经济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九条 违反本规定的行为人未满18周岁没有经济收入的,对他的罚款或者由他负责赔偿的损失,由其监护人依法承担。

第十条 国家及本市庆典活动燃放礼花,由市人民政府决定并发’布公告。

第十一条 本规定具体应用中的问题,由市人民政府负责解释。

第十二条本规定自1993年12月1日起施行。

简析:

这则规定是__市人大会1993年第10号公告发布的。标题三部分,正文十二条,前三条为总则,第一条为何制定本规定,第二条何机关实施,何机关主管,第三条何种机关团体、单位在各种人员中宣传教育。四至十条是公则,哪些地区禁放,哪些地区暂不禁放;不准生产、运输、携带、储存、销售烟花爆竹;在禁放区违反规定的各种行为的各种处罚;例外的未成人罚款、赔偿由监护人承担;庆典燃放由市政府决定并公告。第十一、十二两条为附则,规定解释机关和施行日期。

文秘基础知识与技能书籍经典合集 2

现行公文的种类与用途

1、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法定事项用(A )

A、公告 B、通告 C、通报 D、报告

2、 “报告”不适用于(D )

A、 向上级汇报工作 B、向上级反映情况 C、答复上级询问 D、请上级批准请求

3、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周知的事项的文种是( A)

A、通告 B、公告 C、通报 D、公报

4、公文是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A文书。

A、规范体式 B、制发程序 C、印装规格 D、指导作用

5、公文是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和进行(D )活动的重要工具。

A、事务 B、社团 C、社交 D、公务

6、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用(B )

A、决定 B、命令 C、通报 D、通知

7、公告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D )事项。

A、一般 B、次要 C、保密 D、法定

8、意见是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B )的公文。

A、方案 B、处理办法 C、措施 D、办法

9、批复适用于答复下级机关的(A )

A、 请示事项 B、报告事项 C、批复事项 D、通知事项

10、下列选项中,( A)不属于法定行政公文。

A、会谈纪要 B、决议 C、决定 D、会议纪要

11、行政公文必须按照(D)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来写作和处理。

A、1993年8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 B、2001年8月24日国务院

C、2002年8月24日国务院 D、2000年8月24日国务院

12、对重要事项或者重大行动作出安排,奖惩有关单位及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用(B)

A、命令 B、决定 C、决议 D、通知

13、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应用( B)行文。

A、报告 B、意见 C、通报 D、决定

14、表彰先进,批评错误时应用(C )

A、公告 B、通告 C、通报 D、意见

15、记载、传达会议情况和议定事项用(D )

A、通知 B、通报 C、公告 D、会议纪要

16、2000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规定,法定公文的种类有( A

A、13种 B、12种 C、14种 D、11种

文秘基础知识与技能书籍经典合集 3

__市统计局关于1990年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的公报

1990年11月6日

根据国务院的决定,以1990年7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间,在全市进行了第四次人口普查。这次人口普查工作时问紧、情况复杂、工作量大,工作难度超过历次人口普查。从1989年8月开始准备,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在广大群众的积极支持和有关单位的密切配合下,依靠全体普查工作人员深入、细致的努力工作,圆满地完成了人口普查的各项准备工作、普查登记工作和主要数据的手工汇总工作。经过层层的质量监督、检查和验收,普查质量达到了国家规定的标准,证明登记工作的质量是好的。目前,全部普查资料正在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现将人口普查手工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总人口

全市总人口为108194cr7人(不包括现役军人和来京人员中离开户口地不满一年的人口及户口在北京而离京一年以上的人),比1982年入口普查的9230663人,增加了1588744人,增长17.2%。八年间人口年平均增长率为2.0%,高于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至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十八年间年平均增长1.1%的速度。

全市人口中,按户口登记状况分:

常住本县、市,并已在本县、市登记了常住户口的人口为10168427人,占总人口94.0%;

已在本县、市常住一年以上,常住户口在外县、市的人口为487491人,占总人口的4.5%;

在本县、市居住不满一年,但已离开常住户口登记地一年以上的人口为31541人,占总人口的0.3%;

普查时住在本县、市,常住户口待定的人口为83099人,占总人口的0.8%;

原住本县、市,普查时在国外工作或学习,暂无常住户口的人口为488419人,占总人口的0.4%。

二、家庭户人口

全市总户数为3132379户,其中家庭户为3101850户,集体户为30529户。与1982年人口普查相比,八年来总户数增加780353户,增长33.2%。其中家庭户增加了764589户,增长32.7%。

在总人口中,家庭户人口为9919978人,占91.7%。平均每个家庭户人口为3.20人。比1982年人口普查时平均家庭户规模3.69人,减少了0.49人。

三、性别构成

全市总人口中,男性为5593669人,占51.7%,女性为5225738人,占48.3%。总人口的性别比(以女性为1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7.04,与1982年人口普查时男性人口占50.6%的比重相比,男性人口比重明显上升。性别比也由1982年的102.43提高到:107.04。

四、民族构成

全国共有56个民族,本市人口中拥有全部民族。在全市56个民族中,汉族人口为10405591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96.2%;少数民族人口为413818人,占3.8%。汉族人口和少数民族人口分别比1982年人口普查时增长了16.8%和28.3%。

我市少数民族人口中,千人以上的少数民族有9个,万人以上的少数民族有3个,这三个民族的人数为:回族207006人、满族164690入、蒙古族16920人。

五、各种文化程度人口

在全市总人口中,大学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603952人,占5.6%;大学专科文化程度的人口为402343人,占3.7%;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484349人,占4.5%;高中文化程度的人15为1568493人,占14.5%;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3305458人,占30.6%;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442702人,占22.6%。

与1982年人口普查相比,初中以上各种文化程度的人数均有较大幅度增长。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数增长了1.2倍,高中文化程度人数增长26.0%,初中文化程度人数增长23.1%。.

15岁及以上文盲、半文盲人口为941397人,比1982年普查时的1147106人,减少了205709人。文盲、半文盲占总人口的比重由1982年普查时的12.4%下降为1990年普查的8.7%。

六、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

普查时点前一年,即1989年7月1日至1990年6月30日全市出生人口为143906人,人口出生率为13.35%0;死亡人口为58544人,人口死亡率为5.43%。;自然增加人口为85362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92%。。

七、市镇人口

本市共设10个区、8个县,10个区的人口为市人口,8县中所辖镇的居委会人口为镇人口。全市市镇人口为7906662人,占全市总人口的73.1%。其中市人口为7362425人,占全市总人口的68.0%;镇人口为544237人,占全市总人口的5.1%。

八、人口的地区分布

全市十八个区县人口的分布情况是:

__区

606203人

__区’

755813人

__区417651人

__区

556877人

__区

1448441人

__区

789150人

__区

308811人

__区

1442776人

__区

270343人

__区

766360人

昌平县433901人

顺__县

548345人

602597人

大__县

523597人

平谷县

386234.人

怀柔县

261448人

__县426454.人

__县

274406人

简析:

例文3是一则事项公报。标题由发文机关、内容和文种构成,日期在标题下,略去括号。正文开头一大段总括工作进行情况,即依据什么在什么时间进行了这第四次人口普查,工作是怎么做的,现进行的程度,最后以一句过渡到公报主体。正文主体分八个问题加二级标题把这次人口普查的主要数据分别公布,至此没有再要附带说明的事项了,不再写结尾。有些公报需要写个结尾,像__市统计局关于年度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的公报,开头写经怎样努力完成了怎样的任务,然后分项公布各行业完成的指标数据,但还有不足之处或存在一些次要问题,写在开头连下来不顺,就写个结尾亦可。本文文字干净利落,数据确切可靠。

文秘基础知识与技能书籍经典合集 4

1.普通通知。上述前三种为普通通知,格式写法是共通的。目的是使受文者知晓,所以要写得清楚明白。标题同于一般公文,批示性通知标题上的批发件名称可加书名号。有受文单位的写上款,范围大、类似布告的,不写上款。正文有两种:一种是较长而含较多实际内容的,分开头、主体、结尾来结撰成文。开头写通知事项的依据、目的;主体是通知本身,多采用条款式写法;结尾,一般多写贯彻本通知的时间要求、希望等。一种是较短而内容简单的,只用一段或一句成文,写动因(目的、情况、依据、政策皆可)、说明、决策。动因和说明亦可省略。

2.会议通知。会议通知是上级机关或发起单位发给与会单位和人员的书面通知。一种是领导机关通知有关机关和人员必须参加的,一种是发起单位邀请参加的,写时口气有不同。一般格式包括标题、正文、落款三部分。

标题:重要会议的通知属正式公文,标题写明什么单位召开什么会议的通知,要编发文号。一般会议的通知属日常事务文书,用得最多。标题可以只写“通知”,不编发文号。

正文:上款,抬头顶格写发往部门,一种是笼统写法,写一类机关的统称,如“各区、县、局”;一种是具体填写各发往单位的名称。发给个人的是称职务还是称同志,看会议性质决定。

正文主体写开会的根据、目的、日期、地点,派什么人参加,会议的内容、议程(保密性的会议不写)。需要汇报、发言、带论文、材料的,以及开多久、几时报到、带何证件和交通食宿等问题,都在正文或附件中写明。

普通会议简略一些,只写时间、地点、会议内容等。发给个人的。重要些的会议接受人姓名写在正文前,正文后写“此致”

“敬礼”;一般会议接受人写在正文后,“此致”,然后提行顶格写“___同志”。

落款:在正文后右下方写下召开会议单位的机关全称和年月日,加盖公章。标题上已写明单位的,只写年月日盖公章。

日用通知很简单,标题只写“通知”,正文写何时何地召开何会,何人参加,落款后贴出即可。有的打打电话通知即可,但要写下再打,免得遗漏事项。

写会议通知的注意事项:信息开门见山,交代七个要素(会名,会期,时间,地点,范围,凭证,筹办单位),注明开会准备,保证限期送到。

(四)例文简析

文秘基础知识与技能书籍经典合集 5

“通报”的标题与一般公文相同,正文一般包含事实、说明和决定三部分。需要注意的是以下三点:①时机要合适,注意与全局部署、大气候协调,但又不是赶浪头“要啥有啥”、“反啥有啥”。②态度要诚恳,严肃。③事实要扎实,用词要恰如其分。总之,要达到表彰起感召作用,批评起教育作用,传达起“通气”作用。

文秘基础知识与技能书籍经典合集_精选范文网

文秘的主要工作之一是写作,本文为大家提供写作基础指导,欢迎大家阅读借鉴。 (一)含义、功用和性质 通报,是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或者交流情况的公文文体。 通报亦属发布知照性公文,与公告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