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有哪些气候特点范文合集
相关文章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正处于3月的上旬,这正是春暖花开,芳草泛绿,鸟语花香,大地复苏的时候。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惊蛰节气气候特点,供大家阅读参考。
惊蛰有哪些气候特点范文合集 1
物候桃始华:桃,果名,花色红,是月始开。
仓庚鸣:庚,亦作鹒,黄鹂也。《诗》所谓“有鸣仓庚”是也。
《章龟经》曰:“仓,清也;庚,新也。感春阳清新之气而初出,故名。”其名最多;
《诗》曰“黄鸟”,齐人谓之“搏黍”,又谓之“黄袍”,僧家谓之“金衣公子”,其色鵹黑而黄,又名鵹黄,谚曰:“黄栗留黄莺”,莺儿皆一种也。
鹰化为鸠:鹰,蛰鸟也,鹞鹯之属;鸠,即今之布谷。
《章龟经》曰:“仲春之时,林木茂盛,又喙尚柔,不能捕鸟,瞪目忍饥,如痴而化,故名曰鸤\鸠。”
《王制》曰:“鸠化为鹰,秋时也。”此言鹰化为鸠,春时也。以生育肃杀气盛,故鸷鸟感之而变耳。
孔氏曰:“化者,反归旧形之谓。”故鹰化为鸠,鸠复化为鹰,如田鼠化为鴽,则鴽又化为田鼠;
若“腐草为萤”,“雉为蜃”,“爵为蛤”,皆不言化,是不再复本形者也。
惊蛰有哪些气候特点范文合集 2
在中国民间有惊蛰吃蛋的说法,据说是因就是惊蛰节气了这一天要祭祀白虎,而白虎通常獠牙张嘴,只有以蛋喂食,饱食后它就不会伤人了。而经过演变,当初喂给白虎的鸡蛋,如今变成了喂给人们自己啦。每星期不宜吃超过三只蛋黄,蛋白则不在此限,而且每天不应摄取超过300毫克胆固醇。原来蛋白不含脂肪,也不含胆固醇,是接近纯蛋白质的食物,所以蛋白的摄取量不像蛋黄般受阻挡。
惊蛰有哪些气候特点范文合集 3
惊蛰到,“春雷响,万物长”,这时候,气温回升较快,春意渐浓,特别是广西很多地区,气温回升更加快。这时候,仍然时不时有冷空气南下,可能会出现“倒春寒”。因此,这时节,人们更要注意保暖,根据天气变化,随时加减衣服,可以早晚穿披肩,避免风寒湿气的侵袭,预防感冒。
长卿在《惊蛰》一诗中云:“陌上杨柳方竞春,塘中鲫鲥早成荫。忽闻天公霹雳声,禽兽虫豸倒乾坤。”惊蛰犹如平地一声雷,冬眠的虫子也苏醒了,家中的爬虫走蚁应声而起,开始摇摇摆摆地爬出洞穴,四处觅食。过冬的虫卵也要开始孵化,田地里的虫害也增多了。
所以古时惊蛰当日,人们会手持艾草,熏家中屋里的四角,以香味驱赶蛇、虫、蚊、鼠和霉味。唐代著名医药学家,被后人尊称为“药王”的孙思邈编著的经典古传秘方《千金月令》上说:“惊蛰日,取石灰糁门限外,可绝虫蚁。”石灰原本具有消毒杀虫的功效,在惊蛰这天,洒在门槛外和庭院中,希望虫蚁一年内都不敢上门,不要来骚扰自己。
在山东的一些地区,农民在惊蛰日要在庭院之中生火炉烙煎饼,意为烟熏火燎整死了害虫。
在陕西一些地区,惊蛰要吃炒豆。人们将黄豆用盐水浸泡后放在锅中爆炒,发出噼啪之声,象征虫子在锅中受热煎熬时的蹦跳之声。
在山西的雁北地区,农民在惊蛰日要吃梨,意为与害虫别离。广西金秀县的瑶族在惊蛰日家家户户要吃“炒虫”,“虫”炒熟后,放在厅堂中,全家人围坐一起大吃,还要边吃边喊:“吃炒虫了,吃炒虫了!”尽兴处还要比赛,谁吃得越快,嚼得越响,大家就来祝贺他为消灭害虫立了功。
惊蛰过后,才是真正春耕繁忙的时候,在我国的华北地区,冬小麦开始返青生长,要给冬小麦地耕地松土;而江南地区小麦已经拔节,在江南看到更多的是成片成片迎来蜜蜂和游人无数的油菜花开了,需要及时给予浇水施肥;华南地区早稻要开始播种,华南地区的山间茶树开始萌新,明前清茶已经可能出过一水了。
惊蛰了,远方家乡的父老乡亲一定又是耕地播种,进入繁忙的春耕时节了;惊蛰了,春雷响,春天到,是时候种下希望的种子,是时候用努力去浇灌梦想的时候了,我们要与万物一起复苏,努力生长了。
惊蛰有哪些气候特点范文合集 4
1、气温回升快
惊蛰是全年气温回升最快的节气,惊蛰期间,大部分地区已经开始回温,而且是雨水增多。但这一时节,气温起伏较大,气候变化多端,昼夜温差比较大,所以一定要注意及时保暖。
2、病虫多发
“春雷响,万物长”。农民们常常把惊蛰时节视为春耕开始的日子。农民在春耕的时候,还要做好春季作物管理。因为温暖的气候条件,容易引起多种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所以要及时搞好病虫害防治。
3、雷响不断
惊蛰前后,大地回春,长江流域大部地区已渐有春雷。民间谚语云:“雷打惊蛰前,二月雨淋淋;雷打惊蛰后,旱天到春后”。也就是说如果第一次春雷在惊蛰之日,则会认为当年风调雨顺。如果初雷在惊蛰之前鸣响,则预示着当年的雨水较多,可能会发生“春季连阴雨”的情况。
4、害虫出没
《千金月令》说:“惊蛰日,取石灰糁门限外,可绝虫蚁。”,也就是说惊蛰雷响会唤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虫鼠蚁。这个节气是蚊虫等开始活跃的时期,经历过一个冬季,惊蛰这天,大家可以用艾草等将死角等处熏熏,清除污邪之气。
惊蛰有哪些气候特点范文合集 5
从我国各地的实际情况来看,惊蛰时节,华北冬小麦开始返青,急需返青水,一旦缺水,就会减产,农谚“不怕一冬旱,就怕正二三”,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此时节,对冬小麦、豌豆等要及时浇水。不过,此时因土壤仍处在冻融交替状态,及时耙地是减少水分损失的重要措施。“惊蛰不耙地,好比蒸摸走了汽”,这是当地人民防旱保墒的宝贵经验,至今仍被采用。
此时,江南小麦已经拔节,油菜也开始见花,对水、肥的要求渐多,应适时追肥,干旱少雨的地方应适当浇水灌溉。而雨水偏多的地方做好防止湿害的工作也同样重要。俗谚说“麦沟理三交,赛如大粪浇”、“要得菜籽收,就要勤理沟”,等等,都表明搞好清沟沥水的重要性。
华南地区早稻播种应抓紧进行,同时要做好秧田防寒工作。随着气温回升,茶树也渐渐开始萌动,应进行修剪,并及时追施“催芽肥”,促其多分枝,多发叶,提高茶叶产量。桃、梨、苹果等果树则要施好花前肥。
不过,这里要特别说一说的是,南方地区为夺取早稻丰收,必须培育壮秧,实现以壮抗逆、以壮夺高产。目前培育壮秧的主要做法有:
①播前晒种。晒种能促进种子内酶的活动,提高胚的生活力和种皮的透气性,从而提高种子的发芽率。
②种子消毒。这是播前必做的一项防病措施,可以使早稻免遭稻瘟病、白叶枯病等的危害,减少损失。
③浸种催芽。催芽是防止烂秧和死苗的重要措施,催芽的方法很多,不论采取哪种方法,都要使种子吸足水分,做到保温露芽、减温炼芽,达到根短芽壮、色白无味、发芽整齐。
④做好秧田。选背风向阳、草少无病、灌排方便的地块做秧田,采取燥做水躺的方法,达到上糊下松,沟深面平。
⑤适时播种。要求气温稳定在10-12摄氏度时进行。
⑥合理施肥。秧田要控制氮肥,增施磷、钾肥。
⑦科学灌水。注意通气扎根,促进壮秧。
另外,俗谚有云,“春雷惊百虫”。“惊蛰”节后,温暖的气候条件还有利于多种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田间杂草也相继萌发,应及时搞好病虫害防治和中耕除草工作。“桃花开,猪瘟来”,家禽家畜的防疫也要引起重视了。
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我国的劳动人民还总结出许多与惊蛰有关的预示气象规律的谚语,如流行于黄淮平原的“惊蛰未到雷先响,四十八天无太阳”、“惊蛰未雷,小满发水”、“惊蛰闻雷声,全月雷轰轰’”、“惊蛰刮大风,冷到五月中”、“雷打惊蛰前,二月雨连连;雷打惊蛰后,旱天到春后”等等,不一而足,这些谚语至今仍闪耀着劳动人民智慧的光芒。
惊蛰有哪些气候特点范文合集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