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常识 > 节日知识 > 24节气 > 惊蛰

24节气惊蛰的故事传说参考合集

发布时间: 浏览量:0

每年公历的3月5日或6日,是一年一度的“惊蛰,惊蛰古称“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惊蛰的到来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惊蛰的传说小故事介绍,欢迎阅读!

24节气惊蛰的故事传说参考合集 1

惊蛰节气背后的故事

惊蛰民间习俗

惊蛰下雨意味着什么

24节气惊蛰的故事传说参考合集 2

早睡早起去“春困”

惊蛰要早睡早起,以去春困。“春困”是人体生理功能随季节变化而出现的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惊蛰要遵循自然规律。早睡早起,睡前用热水泡脚,并按摩足底涌泉穴,以促进睡眠。晨起可站在阳台或窗前,充分舒展身体,微睁双眼,凝视屋顶,然后双眼微闭,将双手搓热,捂在双眼上片刻,反复21次,可以保养眼睛,防止春天眼睛干涩。白天多到户外晒太阳进行日光浴,可以养人体之阳气,预防春困。附:《黄帝内经》说:“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行,广步于庭,披发缓行,以便生志。”

“春捂”保暖防感冒

惊蛰节气阳气渐生,气候日趋暖和,但由于北方冷空气仍较强,气候变化大,且早晚与中午的温差很大,冷暖变幻无常,因而“春捂”尤为重要,不宜过早脱去御寒的衣物,感冒往往是在气温上升或出汗时脱去过多的衣服,突然着凉时被感染的。在天气回暖时,要适当地减少衣被,天气转寒时则要适当地增加衣被,不要怕麻烦。应根据天气变化,随时加减衣服,可以早晚穿披肩,避免风寒湿气的侵袭,预防感冒。穿衣要下厚上薄。春季气候变化较大,天气时暖时寒,而人体腠理也开始变得疏松,对寒邪的抵抗能力便会减弱,所以,春天尤其是初春时节不宜过早除去厚衣。《千金要方》主张春时衣着宜“下厚上薄”。

情志戒怒忌抑郁

情志要戒怒忌郁。按五行学说,春属木,与肝相应。因肝喜调达,有疏泄的功能,木有生发的特点,故肝也属“木”。肝,恶抑郁而喜调达。人们在春季一定要力戒暴怒,更忌忧郁,要做到心胸开阔,乐观向上,保持心境平和。

24节气惊蛰的故事传说参考合集 3

民间俗话说,春雨贵如油,一场春雨一场暖,春雨对万物都有好处,特别是动植物,惊蛰下雨是天作之美,有利于地下的动植物萌发,加速进程。

民间还流传着"惊蛰不下雨,今年要饿死“的谚语,因为以前农民都是靠天吃饭的,一年的收成要全部看天气的好坏,在惊蛰节气这天,如果不下雨,也就是说今年的收成可能不会太好,因为本来应该打雷下雨的季节,却没有下雨,当然后半句的今年要饿死肯定是有一些夸张,但也预示收成不会很好。而如果在惊蛰这天下雨的话,则预示着今年就会有好的收成,在农村还有”雷打惊蛰谷米贱的说法,意思是在惊蛰这天,如果说有打雷的现象,就表示今年的节气是正常的,准时无误的,同样也预示着今年会风调雨顺,这句谷米贱说的就是谷米遇到大丰收,产量非常高,米价就会非常便宜。

除此之外,关于惊蛰打雷的俗语也非常多,比如这句“惊蛰春雷响,农民闲转忙”,说的是如果惊蛰这天打雷的话,也就预示着农民开始农耕农忙了,同时也预示着今年肯定会有好收成,当然,以前的时候没有天气预报,人们只能够靠着先人们留下来的俗语来判断一年的天气,这也是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一种夙愿。

lt;<<返回目录

24节气惊蛰的故事传说参考合集 4

1、枸杞

枸杞能保护肝细胞,改善肝脏功能,对慢性肝炎的治疗有一定效果。红枣、枸杞的食用方法很多,专家建议,可将红枣、枸杞与粳米一块煮粥,不仅养肝,同时还能调理胃肠,最适宜节后调理食用。

2、吃梨

梨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在民间还有惊蛰吃梨的说法,梨的吃法很多,可生食、可蒸煮,也可以榨汁。春季吃梨最好还是以冰糖煮制,这样不仅可以避免食物冰冷,更利于和胃降逆。

3、荠菜

荠菜是初春就出现的一种高纤维蔬菜。常吃能够养肝护肝还能保护眼睛。

4、空心菜

惊蛰节气吃空心菜,不但脆嫩多汁、味道鲜美,更是解毒的最好蔬菜。

5、韭菜

韭菜还含有抗生物质,具有调味、杀菌的功效。俗话说“韭菜春食则香,夏食则臭”。春天气候冷暖不一,需要保养阳气,而韭菜性温,最宜人体阳气。

6、山药

山药可防止春天肝气旺伤脾;可以补肾益精,可增强人体抵抗力。

24节气惊蛰的故事传说参考合集 5

寒冬时节,动物大多进入冬眠状态,不吃不喝,这种状态称为“蛰”,即隐藏起来,悄无声息。在谍战故事里,间谍常常要在敌方“蛰伏”很长一段时间以刺探情报。其实与动物冬眠有相似的意思,都是指把自己隐藏起来。

到了惊蛰节气,春雷滚滚,惊醒了蛰伏的动物,所以称为“惊蛰”,又称“启蛰”。天气转暖,万物复苏,春耕正式开启。

“启蛰”一直沿用到汉代的汉景帝年间,因为汉景帝名为刘启,为了避讳,改“启蛰”为“惊蛰”,并且沿用至今。

说到虫子,我以前是不怕的。当然,是指成年以前。现在看到虫子浑身颤抖不敢靠近,自己都觉得矫情。然而不知为何,虽然知道虫子终究敌不过人的力量,还是无法勉励自己去勇敢面对。

每次掏了鸟窝,得到一两只小雏鸟,我们就开始变身母亲,每日操心小雏鸟的饮食。起初是给小雏鸟喂一些泡烂的鸡饲料,后来害怕把小鸟喂成小鸡,担心它以后不会飞,下定决心喂小鸟吃虫子。

放学回家,书包往椅子上一丢,扭头就跑出去给小鸟找虫子。虫子不好找,必须得胆大心细。在杂草丛生的垃圾场里,半人高的杂草几乎把小孩子淹没。卷起来的叶子多半藏着一条虫子,先把叶子扯下来,统统收到袋子里。等到攒了半袋叶子,倒在空地上,大家聚在一起把叶子展开,将里面的虫子收集到小盒子里,拿回家喂小鸟。

有时候叶子里只有一堆又黑又圆的虫粪,我们泄气地把叶子丢掉。要是发现叶子里有一条正在蠕动的青虫,高兴地不得了,因为这意味着小鸟的午餐有了。我至今都记得两只手指捏着青虫时柔软的触感,特别是青虫被捏起来的时候,还会扭动身子反抗,有时还会卷着小孩子的手指。

成年后无意间捏到虫子,仍然柔软,却让我浑身起鸡皮疙瘩,在水龙头下冲洗数遍依然无法释怀。这是一种难以言喻的转变,幼年时喜爱小鸟,连带地喜爱虫子。长大后仍然爱鸟,但是却怕极了各种虫子。

惊蛰时的天气变化会引起人们的重视。有这么一种说法,“冷惊蛰,暖春分。”惊蛰来了,天气渐暖。要是依然寒风凌冽,那么就表示到了春分节气,天气会暖和起来,说不定连倒春寒都没有了。

此外还有“惊蛰刮北风,从头另过冬”“惊蛰吹南风,秧苗迟下种”等说法。读这些谚语,发现大都与农事有关。其实,当好农民确实不容易,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了解风霜雨雪来去的时间,才能把握时机,及时播种或收割。

民间传说白虎是专喜搬弄是非之神,在每年的惊蛰这一天会跑出来觅食。如果谁不小心冲撞了白虎,那么这一年都会诸般不顺。为了贿赂白虎,民间想出了祭白虎的法子。

先在白纸上绘制青面獠牙的白虎,在拜祭时喂以猪血,意为白虎吃饱后不会出口伤人。接着将生猪肉抹在纸虎的嘴上,意为充满油水,没有办法说人是非。

关于“惊蛰吃梨”的说法不一。有的说惊蛰时节乍暖还寒,吃梨可以助益脾气,使得五脏和平,增强体质,抵御病菌来侵袭。

也有说法是吃梨可以预防被苏醒过来的虫子蜇人后得传染病。

苏北、山西一带关于吃梨的说法是“惊蛰吃了梨,一年都精神”。据说因为“梨”与“离”谐音,吃梨的意思是让害虫远离庄稼,希望今年是一个丰收年。看吧,就算吃梨也要与农事联系在一起。

在山东某些地区,惊蛰当天生火炉烙煎饼,认为炉火可以熏死害虫。

在陕西的某些地区,惊蛰当天却要吃炒黄豆。盐水泡过的黄豆在锅中受热时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寓意虫子正在锅中受煎熬。还是脱不开要杀死害虫的念头。

广西的瑶族却在惊蛰这天吃 “炒虫”。边吃边喊,“吃炒虫,吃炒虫”。吃的越快,嚼的越响,越被众人称赞,表示他消灭了很多害虫。其实,“炒虫”的“虫”是指玉米,并不是炒真正的虫子。不过,虫子真的可炒来吃。

现在有专门吃虫子的店铺,经过很多次,只看,不敢吃。但是也吃过一次。念初中一年级的时候,有位同学家里有果园,某日忽然带了满满一罐油炸虫子到学校,据说虫子产自果园。大家围观许久,终于决定试一试。闭眼,张嘴,想象自己在吃炒蚕豆。香香脆脆,好像还不赖,但是大家都不想再吃第二次了。

惊蛰一过,紧接着春分就要来了。

TAG标签: 惊蛰 养生

24节气惊蛰的故事传说参考合集_精选范文网

每年公历的3月5日或6日,是一年一度的“惊蛰,惊蛰古称“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惊蛰的到来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惊蛰的传说小故事介绍,欢迎阅读!惊蛰的传说小故事一、祭白虎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