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常识 > 节日知识 > 24节气 > 立春

二十四节气立春的由来和习俗5篇

发布时间: 浏览量:10

立春是中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立”是“开始”的意思,自秦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孟春时节的开始。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立春的由来和习俗,供大家阅读参考。

立春的由来和习俗

二十四节气立春的由来和习俗1

★立春的10大民间习俗★

★立春习俗吃什么食物★

★立春节气特征现象★

二十四节气立春的由来和习俗2

★立春的含义与寓意介绍★

★★立春养生原则有哪些★★

★2022立春能不能贴对联★

★2022年立春是几月几号★

二十四节气立春的由来和习俗3

大枣

中医认为,“多甘少酸”是春天的饮食原则,而在甘味食物中,以大枣是上佳食品。大枣性温,味甜,具有补脾益气、养血安神的功效,可以用于改善脾虚食少、乏力便溏、气血津液不足、妇人脏躁等症。建议将大枣劈开后再泡茶或水煮。

荸荠

且不管荸荠是水果还是蔬菜的争论结果到底如何,我们只关心它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健康。清肺热和解毒就是它最大的功效,而清脆多汁的时令荸荠不论是入菜,还是做甜品都一样受欢迎。

石榴

石榴身上有着浓浓的异域风情,性温、味甘酸涩的它入肺、肾、大肠经,生津止渴,收敛固涩,是适合保养身体的好食材。况且石榴不同于其他水果的地方在于,它需要我们用心地去对待那一颗颗珊瑚红的果实,让这一刻充满了童心。

樱桃

都说“春困秋乏夏打盹”,眼下正是春困的时节。不过幸好,颜色红润的樱桃开始大量上市,酸酸甜甜的口感,丰富的营养成分,不啻为一剂提神醒脑解春困的良药。

春笋

说到吃春,不得不提的就是春笋。春笋脆嫩鲜美,可嚼出清香和甘醇来,被誉为“素食第一品”。吃笋有滋阴、益血、化痰、消食、利便、明目等功效,并对防治血脂增高、高血、冠心病、肥胖、糖尿、肠癌及痔疮等有很好的辅助作用。

豆芽

春日食春芽,春天里所有的植物都生发出鲜绿的嫩芽,可以食用的春芽有很多,如:香椿、豆芽、蒜苗、豆苗、莴苣等等。豆芽具有发散的功能,吃下去不但能利湿,还会帮助人体生发阳气。立春吃豆芽的时候也不必加肉,以免加重胃肠负担。

萝卜

在许多地方,立春又叫“咬春”。北方最具代表性的食品是萝卜,吃萝卜可分为啃、切片、切丝、做馅等多种形式。吃萝卜不仅可以解春困,还可以增强妇女的生育机能,立春萝卜又称为“子孙萝卜”。北方人多爱吃生萝卜,尤以心里美和小红萝卜为最佳。

荠菜

在春天的野菜中,荠菜绝对算是耀眼的明星,初春采其嫩苗作为野菜食用,清香可口。荠菜的营养价值也很高,尤其是维生素C、类胡萝卜素和各种矿物质含量很高。传统医学认为,荠菜还有辅助治疗痢疾、肠炎、感冒等功效。

蜂蜜

味道甘甜的蜂蜜水被称为“春季第一水”。中医认为,蜂蜜味甘,入脾胃二经,能补中益气、润肠通便由于蜂蜜含有多种矿物质、维生素,还有润肺解毒的功能,故能增强人体免疫力,是春季最理想的滋补品。因此,在春季,如果每天能饮用1~2匙蜂蜜,以一杯温开水冲服或加牛奶服用,对身体有滋补的作用。

韭菜

韭菜又叫“起阳草”,性温,有补肾补阳的作用。春天气候冷暖不一,建议人们到春季不妨多吃一些春韭,以祛阴散寒。而且,春季人体肝气偏旺,影响脾胃消化吸收功能。多吃春韭可增强脾胃之气,有益肝功能。

菠菜

在众多的蔬菜之中,适宜养肝护肝的就有菠菜。菠菜为春天应时蔬菜,具有滋阴润燥、疏肝养血等作用。极为常见所以普通,菠菜不过是一种“菜中凡品”。作为凡品的菠菜吃法是很多的,煮粥即是普通一途。春季养生可用菠菜来煮粥。

葱、姜、蒜

春季有多风、多寒、多湿的气候特点,饮食里宜吃一点辛温的食物。中医推荐适当吃一点葱姜蒜,它们不仅是调味佳品,还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可增进食欲、助生阳,还具有杀菌防病的功效。在春季,葱和蒜在一年中营养最丰富,也是最嫩、最香、最好吃的时候,此时食之可预防春季最常见的呼吸道感染。

二十四节气立春的由来和习俗4

立春时节的习俗

立春时节吃什么鱼好

立春那天如何躲春

立春吃什么养肝

二十四节气立春的由来和习俗5

1、糊春牛

糊春牛这项风俗活动是在立春前开始进行的,按传统的作法,由县政府(县衙)聘请纸扎能手好匠,于立春前到县城聚会,精心制作春牛图像。一般用竹篾绑成牛的骨架,用春木做腿,再糊上纸,涂上颜料,一个牛的形象就制作成功了。俗谓糊上红黄色的纸多,当年就“五谷丰收”;糊上黑色纸,当年收成不好。所以知县安排多用红黄纸,以得民心。春牛糊好后,举行开光点睛仪式,即设立香案,顶礼朝拜。

2、打春牛

有用以桑木为骨架做成的春牛,是专供“打春牛”风俗活动用的“牛”。冬至节后辰日取土合成泥坯,雕做成大小类似牛形状。上画四时八节,360日12时辰图纹。立春前一日,官民先于约定的农坛上祭祀。尔后由县执事(县长)亲手扶犁执鞭打“春牛”,以示春耕开始。接着由群众作扶犁耕地状。边耕边打“春牛”,口喊:一打“风调雨顺”;二打“国泰民安”;三打“五谷丰登”等吉祥话语。

3、迎春

为了迎春,先在县城郊区选择一片风水好地,搭起“春棚”准备迎春。春棚一般搭在交通要道,便于集中人群的地方。四周插上彩旗。

迎春活动是在立春当天举行,具体时间以历书表为准,有时在当日辰时,有时在子时半夜。迎春活动一般都在浩浩荡荡的仪仗队伍中,抬上春官游行显威,前拥后挤,威风无比。并有报子、马弁等身着长袍马褂,或各样奇装异服,坐在二人抬的独木杠子上,边进行边做戏,打浑斗趣,引人发笑。

迎春的队伍由四面八方拥向春棚前集中,然后到县政府(县衙)报喜迎春。

4、游春、报春

迎春报喜后开始游春,各村各社的锣鼓队和仪仗队走在前边,由四人或八人抬的巨大春牛塑像走在后边。边走边舞,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游行的队伍浩浩荡荡,十分壮观。游遍周围村庄,大街小巷。

游春的队伍进入春场(检阅场地)后,绕场游两圈,然后各自列队站在安排的场地上。此时,恭请知县老爷入春棚安坐,举行报春仪式。按传统的风俗,设有报春台,身着奇装异服的报子,手执红黄各色彩旗,上场第一报——“风调雨顺”,群众同声呼应;第二报——“五谷丰登”,群众亦同声呼应;第三报——“国泰民安”,群众再同声呼应。每来报者均有赏。

5、春社

春社是古时春天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周代为甲日,后多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举行。《礼·明堂位》:“是故夏礿、秋尝、冬丞、春社、秋省,而遂大蜡,天子之祭也。”汉以前只有春社,汉以后始有春、秋二社,约在春分、秋分前后举行。社日以祭神为主,并兼有乡邻聚会的意思。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社日,四邻并结综会社,牲醪,为屋于树下,先祭神,然后飨其昨。”唐代诗人王驾《社日》诗:“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可见古人对祭祀社神十分重视,以后成为风俗流传后代,成为一种祭祀活动,意为大地繁衍万物,祷告祭祀,以祈求六畜兴旺,五谷丰登。

6、贴宜春字画

春天到了,给门壁上张贴宜春字画,这种风俗在唐代长安就有。据记载:立春日,唐代长安人常在门上张贴迎春祝吉的字画,字称“宜春字”,画称“宜春画”。如“迎春”、“春色宜人”、“春光明媚”、“春暖花开”等内容。还有人给门楣上张贴一段祝愿之词,表示迎春的志愿。如果会绘画的人,常给门楣上画一幅《腊梅图》。

7、戴春鸡

戴春鸡是陕西铜川一带人民的古老风俗。每年立春日,母亲用布制作一个约3厘米长的公鸡,缝在小孩帽子的顶端,表示祝愿“春吉(鸡)”立春日,妇女用线穿豆挂于牛角,或用麻豆撤在牛的身上,认为这样做,可以使幼儿免患麻疹。前者称为“禳儿疹”,后者称为“散疹”。

8、佩燕子

佩燕子是长安、关中一带人民的古俗。每年立春日,人们喜欢在胸前佩戴用彩绸剪成的“燕子”,这种风俗起自唐代,现在仍然在农村中流行。因为燕子是报春的使者,也是幸福吉利的象征。所以许多富有人家,都在自己厅房正中或房檐下,修建燕子窝,只要你能在庭房檩条下或房檐的墙壁上,搭上一小页垫板,上写“春燕来朝”四字,燕子就可自己建筑起窝来。燕子是候鸟,春天飞到北方,秋天飞到南方。“不吃你家谷子,不吃你家糜子,只在你家抱一窝儿子。”所以向阳人家都喜欢在自己院落房舍里,招惹燕子繁殖生息。每年立春这天,人们都喜欢佩戴“燕子”,特别是小孩,父母早就给他(她)们准备好了,他们戴在胸前,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兴高采烈,雀跃有余。

9、吊春穗

吊春穗是一种传统的习俗,流传在陕西澄城一带。每年立春日,妇女用各色布绺编成布穗,或用彩色线缠成各种形态的“麦穗”。然后吊在小孩或青年人的身上,也可挂在牲口如驴、马、牛的身上,藉以祝福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收。

单贴在墙壁上,用来镇压驱杀毒蝎。如写:“谷雨三月中,天师到门庭。手执七星剑,斩杀蝎子精。”白水县人民于谷雨节也有类似的活动,如在黄表上写:“谷雨日,谷雨晨,奉请谷雨大将军。茶三盏,酒三巡,蝎子立刻化为尘。”用以驱除毒蝎。陕西西乡一带人民,每年在谷雨日天刚亮时,用柳枝鞭打四壁,以禳除毒蝎。

二十四节气立春的由来和习俗5篇_精选范文网

立春是中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立”是“开始”的意思,自秦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孟春时节的开始。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立春的由来和习俗,供大家阅读参考。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