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吃春饼的含义大全总结
相关文章
立春这天“阳和起蛰,品物皆春”,过了立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一年四季从此开始了,立春之日,民间还有“打春”习俗,是以“鞭打春牛”来“催农耕作”。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立春节气的含义和讲究,欢迎阅读!
立春吃春饼的含义大全总结 1
饼皮的做法:
1、取面粉250克,加入一勺盐;
2、用滚烫热水倒入面粉中烫面,烫好的面和成面团;
3、取一块湿布盖在面团上,饧20分钟左右;
4、面团饧好后,揉匀,切成一个个小剂子;
5、将面剂子用手按扁,取食用油涂刷到按扁的面挤子上,把两个面剂子合在一起,再按扁,然后用擀面杖擀成薄饼;
6、将薄饼放入平底锅中,锅中不需加油,用小火将饼两边烙好;
7、因为是两个面挤子合在一起,所以薄饼在加热过程中,中间就会自动鼓胀,用手一揭,两张饼皮就形成烙好。
〈〈〈返回目录
立春吃春饼的含义大全总结 2
立春一日,百草回芽。
立春一日。水暖三分。
立春夭气晴,百物好收成。
立春一年端。种地早盘算。
立春晴,一春晴。
立春下,一春下。
立春阴,花倒春。
立春晴,雨水多。
立春雨到清明,一日落雨一日晴。
立春不晴,还要冷一月零。
立春下雨是反春(指春后有冷雨)。立眷无雨是丰年。
人误地一天,地误人一年。
打春冻人不冻水。
吃了立春饭,一天暖一天。
(1)立春落雨至清明。
寓意:立春那一天如果下雨,预示直到清明前都会多雨。
(2)立春打雷,十处猪栏九处空。
离意:立春开始响雷,六畜不安。
(3)正月展春流。
窝意:立春以后,潮汐的海流会加大。
(4)春天后母面。
窝意:入春以后,天气就像后母的脸色,阴晴冷暖无常。
(5)春雾曝死鬼,夏雾做大水。
寓意:春天降雾说明天会放晴,而夏天降雾则会雨涝成灾。
(6)立春赶春气。
寓意:立春之后万象回春,稻田、池塘等水面开始蒸发,明示世人春天已降临。
(7)初一落初二散,初三落月半。
寓意:初一如果下雨,初二就会放晴;初三如果下雨则可能会一直下到十五。
(8)雨浇上元灯,日晒清明日。
离意:上元日(阴历正月初一)下雨,清明定会是晴天。
(9)早春晚播田。
寓意:立春日如在上年十二月内意为早春,如果要播种不要过早也不要过迟,要按季节行事。
(10)立春天气晴,百事好收成。
寓意:如果立春这一天天气晴朗,一定会有一个好收成。
(11)立春晴,雨水均。
寓意:如果立春这一天天气晴朗,以后便会风调雨顺。
(12)立春晴一日,耕田不费力。
离意:立春是睛天,说明以后的天气风雨相宜,适合耕田。
(13)立春之日雨淋淋,阴阴湿湿到清明。
寓意:如果立春这一天下雨,很容易断断续续下到清明。
(14)雨琳春牛头,七七四十九天愁。
寓意:立春之日下雨,将持续很多天,影响种庄稼。
(15)吃了立春饭,一天暖一天。
寓意:立春以后,天气会逐渐援和起来。
(16)立春打了霜,当春会烂秧。
离意:如果立春降霜,这一年的整个春天农作物都长不好。
(17}雷打立春节,惊蛰雨不歇。
寓意:立春开始打雷,惊蛰时会连续下雨。
(18)腊月立春春水早,正月立春春水迟。
寓意:如果在腊月里立春,雨水会来得早;如果是在正月里立春,雨水会来得晚一些。
(19)春寒雨若泉,冬寒雨四散。
寓意:春天气温低则雨多,冬天气温低则雨少。
(20)打春冻人不冻水。
寓意:立春之后天气仍然很冷,但是温度都在0度以上,水已不结冰了。
lt;<<返回目录
立春吃春饼的含义大全总结 3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又称“打春”,“立”是“开始”的意思,中国以立春为春季的开始,每年2月4日或5日太阳到达黄经315度时为立春。
古人将立春定为24个节气之首。立春之日,晚上七点时仰望星空,可见北斗七星的斗柄正指向东北,即方位角45度的地方,古人称为艮(八卦之一)的方向。
立春的“立”表示开始,“春”表示季节,故立春有春之节气已开始之意。农谚有“春打六九头”、“几时霜降几时冬,四十五天就打春”之语,从冬至开始入九“五九”四十五天,因而立春正好是“六九”的开始。
lt;<<返回目录
立春吃春饼的含义大全总结 4
1、迎春
迎春是立春的重要活动,事先必须做好准备,进行预演,俗称演春。然后才能在立春那天正式迎春。迎春是在立春前一日进行的,目的是把春天和句芒神接回来。立春后,人们在春暖花开的日子里,喜欢外出游春,俗称出城探春、踏春,这也是春游的主要形式。
2、送春
立春这天,民间艺人会制作许多小泥牛,称为“春牛”,送往各家各户,谓之“送春”。也有的地方在墙上贴一幅画有春牛的黄纸,黄色代表土地,春牛代表农事。
3、贴宜春字画
春天到了,给门壁上张贴宜春字画,这种风俗在唐代长安就有。据记载:立春日,唐代长安人常在门上张贴迎春祝吉的字画,字称“宜春字”,画称“宜春画”。
4、籍田礼
古代在立春日举行的籍田礼,籍田的内容包涵有对地母的祈求。在籍田仪式后聚饮,这是后世“团拜”和“贺年”的一种雏型的仪俗。
5、糊春牛
糊春牛这项风俗活动是在立春前开始进行的,按传统的作法,由县政府(县衙)聘请纸扎能手好匠,于立春前到县城聚会,精心制作春牛图像。一般用竹篾绑成牛的骨架,用春木做腿,再糊上纸,涂上颜料,一个牛的形象就制作成功了。俗谓糊上红黄色的纸多,当年就“五谷丰收”;糊上黑色纸,当年收成不好。所以知县安排多用红黄纸,以得民心。春牛糊好后,举行开光点睛仪式,即设立香案,顶礼朝拜。
6、鞭春牛
鞭春牛又称鞭土牛,起源较早后来一直保存下来,山东民间要把土牛打碎,人们争抢春牛土谓之抢春,以抢得牛头为吉利。
7、吃春饼、春卷
立春这一天,潮汕民间还有吃春饼、春卷一俗。据《四时宝鉴》说:“立春日春饼、生菜,号春盘。”春饼是以麦面烙制或蒸制的薄饼,以豆芽、韭黄、粉丝等炒成的合菜作馅儿包着食用。春饼的特点是薄而软,形状根据各人的喜好可大可小。
8、咬春
立春这一日,中国民间讲究要买个萝卜来吃,叫做咬春。因为萝卜味辣,取古人“咬得草根断,则百事可做”之意。老北京人讲究时令吃食,立春这天要吃春饼,吃春饼就是咬春,也有叫吃春盘的,这一日从一大清早,就有人挑着担子在胡同里吆喝:萝卜赛梨。那时候,再穷的人家,也要买个萝卜给孩子咬咬春。
9、句芒神
句芒为春神,即草木神和生命神。句芒的形象是人面鸟身,执规矩,主春事。在周代就有设东堂迎春之事,说明祭句芒由来已久。
浙江地区立春前一日有迎春之举。立春前一日抬着句芒神出城上山,同时又祭太岁。太岁为值岁之神,坐守当年,主管当年之休咎,因此民间也多祭之。迎神时多举行有大班鼓吹、抬阁、地戏、秧歌、打牛等活动。从乡村抬进城后,人们夹道聚观,争掷五谷,谓之看迎春。
山东迎春祭句芒时,根据句芒的服饰预告当年的气候状况:戴帽则示春暖,光头则示春寒,穿鞋则示春雨多,赤脚则示春雨少。其他地区则贴"春风得意"等年画。广州地区则在立春前后,击鼓驱疫,祈求平安。
10、戴春鸡
戴春鸡是陕西铜川一带人民的古老风俗。每年立春日,用布制作一个约3厘米长的公鸡,缝在小孩帽子的顶端,表示祝愿“春吉(鸡)”。立春日,妇女用线穿豆挂于牛角,或用麻豆撒在牛的身上,认为这样做可以使幼儿免患麻疹。
立春吃春饼的含义大全总结 5
“一年之计在于春”。中国古代以农立国,春种秋收,关键在春。因此自古以来立春就是一个重大的节日,自官方到民间都极为重视。那么立春之日古人有哪些习俗呢?
1、迎春
立春之日迎春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礼祀·月令》中记载,立春时周天子亲率诸侯、卿大夫等去东郊迎春、祭祀,祈求风调雨顺农业丰收。汉代仍承此俗并延续至后世。这种活动影响到庶民,使之成为后来世世代代的全民迎春活动。
迎春于立春前一日进行。迎春就是把春天和句(gōu)芒神等迎接回来,以保佑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句芒神,又名句芒、木神、春神,是主宰农业生产、草木和各种生命生长之神。迎春之前必须进行事前预演,俗称演春。迎春时设春官两名,春官顶冠饰带如同公鸡,走在迎春队伍前面沿街高喊:“春来了”,“春来了”,俗称“报春”。这天无论士、农、工、商,见到春官都要作揖礼谒。接着是鼓乐仪仗队伍,官员们身穿朝服紧随其后,最后是农民队伍,人人手执农具。迎春队伍一路锣鼓喧天、浩浩荡荡来到东郊事前制作好的泥塑“芒神”和“春牛”前,行礼、作揖、祭拜,仪式隆重而庄严。礼毕,将二者接回城中。
2、打春
打春又叫“鞭春牛”、“鞭土牛”,就是把立春前一天从城东郊接回来的“春牛”于立春当天用彩鞭抽打,意为鞭策老牛下地耕田之意。立春时分,官员三次鞭打“春牛”后由农民将之打碎,这样春牛在制作时塞满肚子的五谷就洒落在地,人们争相哄抢,把捡到的谷粒放进自家粮仓,寓意仓满粮足。清人《燕京岁时记》:“……立春先一日,顺天府官员至东直门外一里春场迎春,立春日礼部呈进春山宝座,顺天府呈进春牛图,礼毕回署,引春牛而击之,曰打春……”。因此立春又叫“打春”。宋·晁冲之《立春》诗:“自惭白发嘲吾老,不上谯门看打春。”
一个“打”字,透着欢快和喜庆,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在漫长的封建社会,牛是主要的耕作工具,农事其实就是牛事。没有牛的耕作,哪来的五谷丰登?整个冬天,牛都卧在家中,吃得膘肥体壮,身子骨也懒了。春天到了,是需要敲打一下了,给它提个醒:伙计,是下田耕作的时候了。至此,春天的繁忙拉开帷幕。
3、游春(游行、探春)
游春是一项流行于民间的祭祀游行活动。游春队伍首先到达事前选定好的春场(场地),绕场两圈,然后站在各自的位置上。场地设有报春台,打扮成公鸡模样的报春官手执彩旗,一报——“风调雨顺”,二报——“五谷丰登”,三报——“国泰民安”。每报一声,队伍同声呼应一声,报者均有赏。
仪式结束,游春活动开始。锣鼓队走在前面,中间是由四人或八人抬着的巨大“春牛”,之后的人们装扮成不同的代表春天形象的模样,如牧童牵牛、大头娃娃送春桃等。队伍在周围村庄、大街小巷穿行,边走边舞,热闹非凡。这次游春是开始踏青的信号,直至端午节期间都是游春的好时机(立春当日游春叫探春)。
4、咬春
立春当日,吃春盘、春饼、春卷和生菜等谓之“咬春”。
春盘就是把生菜、瓜果、饼糖放在盘子中(或拼成盘)用来自食或馈送亲友,取迎春之意。杜甫《立春》:“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食生菜意为迎新。
春卷也叫春蚕。《岁时广记》:“京师富贵人家造面蚕,名曰‘探官蚕’。又因立春日做此,故又称‘探春蚕’。”
另外也有吃萝卜的。明《酌中志》:“立春之时,无贵贱嚼罗卜,曰‘咬春’”。立春萝卜又称“子孙萝卜”。立春吃萝卜可能是因为价格低廉,穷富都吃得起的缘故;或者是萝卜具有通气、解春困等功效。
5、“送春”
立春这天,民间艺人会制作许多小泥牛,称为“春牛”,送往各家各户,谓之“送春”
立春吃春饼的含义大全总结_精选范文网




